和美绽放,花开有声——记第十二届“和美课堂”小学语文观摩研讨会

猫老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弘毅南湖小学</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戴佳男 王碧雪 黎琪 廖思杨</h3><h3><br></h3><h3><br></h3> <h3>  <br></h3> <h3>  “和美课堂”课堂观摩研讨会如期而至,天气骤然变冷了,外面还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但这并没有影响我们要学习的心。在长沙市育英学校有这么一群人,早上六点多大家就赶紧起床,生怕占不到好位置,七点钟到会场就已经座无虚席。<br></h3> <h3>  早就听说过薛法根老师,今日终于可以相见一面。一上来薛老师就十分亲切和我们打招呼和绅士般的鞠躬。这次是上二年级的《风娃娃》,整个课堂容量十分丰富,流程分为:读词串,学习朗读,讲述课文,创遍故事,学习词语归纳,诗歌拓展练习。薛老师带来的词语都是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并且配上了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让学生有画面感。在指导朗读的时候,薛老师选择了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有学习价值的段落。不管是学生个人读还是全班齐读,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声音要有力量、有弹性、不拖拉。<br></h3> <h3>  第二节课是王崧舟老师带来的是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首先介绍了苏轼这个诗人爱写“月”的特点,点明学习本片课文的精髓,即“月”跟苏轼心境相连。课件分别出示了三首苏轼以月抒情的古诗,以此引导进入新课学习。刚进课文便把文中的四字词语单独拎出来做切入点讲,这不仅仅是文章的骨架,也是能体会作者感情的一把钥匙。让起承转合与四组四字词语做连线,连线的过程就是学生心中对课文框架重新整合的过程。整节课以读悟情,以精当的提问来达到教学目标,老师的话越来越少,慢慢地只听得到引导词,只看的见一个个学生拿着话筒自信发言的模样。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王老师评课中说,这一次他特意给六年级上一篇初中文言文的意义是将中国的文化,传承下去。也让学生们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了解苏轼一生大起大落,一直坚强面对生活。将这种精神传递给学生,积极面对生活。<br></h3> <h3>  孙庆博老师的二年级《狐狸分奶酪》开始了,首先将重点字词在课堂上默写和指导书写,如,急字。心字三点,点点高,卧钩圆转,钩向心。的确低年级的学生字的书写十分重要,一笔一画写好字,一生一世做好人。他这节课的重点在于教学生如何读课文。孙老师在教孩子们读书时,将自己化作了课文中的角色,把动物应有的表情和说话的语气、动作全部融入进来了,学生们津津乐道,听得学生们连连为他鼓掌。到后来,学生们读书也比充满了趣味。周围的老师都在说孙老师真有童心。让我想起了赵校经常和我们说的,要做“三有”老师,即有情怀、有梦想、有童心。<br></h3> <h3>  “对课”是什么?当我看到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小学语文教师丁慈矿老师出示这个五年级课题时,这是我脑海里闪现的第一个问题。在丁老师的第二张课件中我就找到了答案,其实就是“对联课”,教学生怎样写对联。 丁老师说他对这门课程的定位是八个字:读读背背,对对玩玩。然而目标却很远:培育有情调、有文化、有胸襟的中国少年。他觉得,一个孩子仅仅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涵养古典的情怀、对汉语、汉字产生一种自发内心的热爱。<br></h3> <h3>  在吉春亚老师三年级的《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中,听到了几个很新鲜的词语:三“最”预习、课文大话题。三“最”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在预习的时候要完成的三个“最”。分别是“最难读的句子”、“最难学的生字”和“提出最难读懂的地方”。当解决了这三个“最”的时候,这篇课文学生就已经学懂一半了。“大话题”的意思即老师在文章中找出文章中需要重点掌握的部分放在课堂上讲解,也就是我们说的解决重点难点知识。后面的交流互动环节中,吉老师又提出“三路三点,高效备课”的观点。三路即编路(整个单元的编排特点)、文路(当篇文章的内容内涵和表达特点)、习路(①基础知识点②阅读思维点③表达思维点)。 吉老师今天的这堂科学童话课体现了北京小学的教学风格---实而活。在她的课堂上能感受到三个特点:第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单元的整体出发;第二个特点就是教学的思路步骤十分清晰;第三个特点就是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用吉老师自己总结话来说,整堂课就是一首小诗歌: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三最预习来查检,围绕话题信息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童话故事蕴感情,角色朗读来体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绘声绘色有画面,人物心情看得见。</div></h3> <h3>  赵志祥老师的三年级《群文阅读》让我们感觉不像在上课,好像就是跟孩子们聊天,玩游戏。他话语声调的变化也仿佛在说评书一般。尽管赵老师带来的是文言文,但是赵老师的幽默和风趣也让三年级的小朋友被深深地吸引着。台下的老师也是笑声不断,丝毫感受不到劳累和疲惫。 上课前,赵老师就给孩子们戴了一百顶“高帽子”,让学生一下就喜欢上了他。这也是为后面的教学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吧!本堂课赵老师采用的是1+x的模式。不仅教读了课文中《司马光》部分,还增加了一些与司马光有关的其他文言文的学习,课堂容量非常大。课堂上,赵老师用读读讲讲,讲讲读读等多种形式引领着孩子们读文言文,重点放在了如何读文言文。比如,讲解了“平长仄短,入声字更短”、“虚字读长”等诵读要点,立马让孩子们通过一堂课的学习就可以初步了解如何去读文言文了。后面与老师的交流中,示范了一些其他文言文的吟唱方式,让大家佩服的五体投地!<br></h3> <h3>  教育是一个很温暖的词,它意味着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愿意把最美好的东西传授给孩子。听了名师的课,我感觉做他们的学生必是温暖的、幸福的。两天的学习结束了。能听到这样的优质课真是一种幸福又幸运的事!尽管他们已经是大师,但是他们还是会在课堂中寻找自己,在点评中审视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堂中提升自己。 <br></h3> <h3>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我们不仅要做那一颗颗好学的星星,更是要用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状态感染每一位未到现场的小伙伴。我们趁热打铁写下一篇又一篇随感,校长和小伙伴们纷纷阅读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见解。我们不是要一个人的精神富有,而是大家一起学习,做一把成就自己、照亮学生的火焰。“和美”之行,不虚此行!</h3>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弘毅南湖小学</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制作人 :戴佳男 王碧雪 黎琪 廖思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指导:赵娟校长</div></h3>

老师

课堂

课文

学生

文言文

学习

赵老师

预习

词语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