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子之乡群英会,梁中新秀载誉归

秦莞尔

<h3>  秋,慢慢的靠近,一切都像刚刚好的样子。在这花果飘香,橙黄橘绿的时节,重庆市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语文学科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如约而至。此次参赛选手是高二年级的段晓华老师,比赛地点在钟灵毓秀的举子之乡(开州美誉),比赛时间于10月12日。 <br></h3> <h3>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四点,在王千秋校长的带领下,高一年级三位老师和高二年级六位老师以及高三年级的黄会成主任乘车前往开州听课学习。到达开州吃过晚饭已是九点左右,回到住的地方,王校组织前来听课的老师共同探讨段晓华老师的模拟课,并要求我们每个人谈谈自己觉得哪里需要改进的地方。每位老师都听的特别认真,并把自己的观点分享出来,给段晓华老师建言献策。</h3> <h3>  段晓华老师在模拟上课,各位老师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br></h3> <h3>  12日上午8:00,在开州中学办公大楼报告厅举办此次大会开幕仪式。</h3> <h3>  开州中学校长致辞</h3> <h3>  丰都中学校长介绍本次大赛评委</h3> <h3>  主持人介绍本次大赛流程</h3> 大赛评委合影<br><h3><br></h3> <h3>  紧接着来到大赛现场,紧张的赛课即将开始。</h3> <h3>  8:35-9:15,丰都中学蔡瑜老师精彩授课。</h3> <h3>  9:45-10:25,涪陵五中梁莎莎授课。</h3> <h3>  10:35-11:15,主办学校张蕾老师授课。</h3> <h3>  段晓华老师在课间组织学生熟悉文本</h3> 段晓华老师开始了她的精彩授课<br><h3><br></h3> <h3>  这堂课已结束,但是学习经典的脚步却没有结束。</h3> 14:30-15:10万州中学胡春玲老师精彩授课,不得不对她的深厚学识所折服。<h3><br></h3> <h3>  15:20-16:00,潼南中学莫无老师精彩授课。</h3> <h3>  这次大赛的最后一位授课老师是来自永川中学的王春燕老师。</h3> <h3>  每一堂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精彩纷呈。接下来的是10月13日的选手说课。</h3> <h3>10月13日,8:30-10:30,在办公楼学术报告厅开展选手说课,专家评课,专家引领性评课活动。</h3> <h3>  丰都中学蔡瑜老师说课</h3> <h3>  涪陵中学梁莎莎老师说课</h3> <h3>  开州中学张蕾老师说课</h3> <h3>  梁平中学段晓华老师说课</h3> <h3>万州中学胡春玲老师说课</h3> <h3>  潼南中学莫无老师说课</h3> <h3>  永川中学张春燕老师说课</h3> 评委评课<br><h3><br></h3> 重庆市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语文学科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接近尾声。<br><h3><br></h3> <h3>  评委颁发本次大赛获奖证书,获得一等奖的是:开州中学的张蕾老师,梁平中学的段晓华老师,万州中学的胡春玲老师。获得二等奖的是:丰都中学的蔡瑜老师,涪陵中学的梁莎莎老师,潼南中学的莫无老师,永川中学的张春燕老师。</h3> <h3>  这是一场语文人的盛宴,这是一场思想的交锋,亦是一场智慧的碰撞,更是一场让每位语文老师砥砺前行的宣言书。七位选手在举子之乡充分展现自我风格,散发自身人格魅力:或柔或刚,或浅或深……<br></h3><h3> 段晓华老师在此次赛课中拔得头筹,我想这个过程是痛并快乐着的。用丰都中学田应成老师的这句话来形容这种状态再合适不过“尝不到苦头就难以感觉到别人的甜头”,幸而,段晓华老师坚持过来,并且与一等奖相拥!无疑,给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树立了标杆,我们向她看齐!</h3><h3> 本次大赛,见证了其他六个学校选手精湛的语言,巧妙的教学设计,别样的教学思维,深厚的文学功底……这些都让自己望尘莫及,自愧不如,而唯有不断学习,弥补自身不足。</h3><h3> 如今语文改革浪潮掀起,我们更是要引起重视,开阔思维,不断丰富自身,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以书为伴,以学为友,这是丰富自身最好的途径。本次大赛虽已结束,但是在学习的这条道路上却是永无止尽。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们不仅要利用书本、网络学习,更希望学校能够多给予我们这种出去学习的机会,我想多多学习这也是极好的!究竟语文课上什么,怎么上,达到什么样的结果,这是每一个语文老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教语文的道路漫长且远兮,你我将上下求索,愿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能乘风破浪,满载而归!<br></h3><h3> </h3><h3> </h3><h3> </h3><h3> </h3> <h3> <br></h3><h3>附:丰都中学田应成老师评课稿件</h3><h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h3><h3> 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我们名校联盟精心组织的这次赛课活动,它让我领略了七位“巾帼”选手精湛的教学智慧,见证了开中学子深厚的底蕴与才情。说实话,坐在评委席上的我,既没扎实的专业知识,也没深厚的理论知识,心中万分忐忑,唯恐误读了文章的旨意,生怕错解了选手的匠心!所以,站在这个台上,以其昏昏,评人昭昭,买了椟还了珠,敬请各位尤其是段老师多多包涵! 我想尝不到苦头就难以感觉到别人的甜头,看不到难处就难以领略别人的妙处,所以,我想从《边城》之难说起。 第一,难在篇幅之长。文章共四节,近十页,八千三百多字,我们如何实现长文短教,又免肤浅之嫌,确实是个难题:人物、情节、环境、语言、主旨我们该把重心放在哪里,怎样给切入添上一点新意,的确,考我们老师的手艺! 第二、难在语言之净。这个“净”是干净的净!我们都知道沈从文是小学学历做上大学教授,距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这个业余到专业的作家,其作品得养于地气,没有华丽的辞藻,平常、而朴素,表面上看去很白,细品来又“每一句都'鼓立饱满,充满水分,酸甜适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殷桃。”要让学生从一杯清茶中品出醇香,的确艰难! 第三、难在主旨之深。在众多的评论之中,沈从文似乎只首肯过李健吾的一篇,其中有这样一段:自然越是平静,自然人越显得悲哀:一个更大的命运影罩住他们的生存。这几乎是自然一个永久的原则:悲哀”。在这种审美理想的烛照下,沈从文唱的其实是一曲曲挽歌。难怪有人说,《边城》是用文字包裹伤痕,在苦难中微笑!遗憾的是我们的课文是节选,单就所选的三至六节,没有整本阅读的支撑,读懂微笑很易,领悟苦难很难! 第四,难在学情难料。这次赛课,选手们都没有与学生见面,既没有查看导学案完成情况,也没检查课本所做旁批,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度,选手们心中没底! 鉴于此,我想说短短一节课,要上好《边城》,其之难,难于上蜀道!但我们的段老师,能踏平坎坷,宛如一位出色的导游,引领学生走进边城,让他们欣赏到一点一滴的美,我能看到的是智慧的花朵,我能想到的是汗水的结晶! 首先,段老师的引领路线简洁而又明了。学生从“欣赏一场风光”中走进边城,去倾听“一段爱情故事”,然后“探究一组群像”,进而“感悟一个灵魂”,就这样,段老师把长长的几节小说用一条清晰的线索穿起来,实现了化难为简,成功突破了我刚才所言的第一难“篇幅之长!”。而且,从个体到群体,从探究表象到精神构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于提升!这也是践行核心素养的表现! 第二、段老师深入文本,关注细节,善于触摸人物的心跳,有两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当祖父提起前年旧事说“我以为大于会吃掉你!”段老师不仅关注了点燃回忆火种的“大鱼”,还特别让学生揣摩了翠翠那“嗤的”一笑,当学生谈到“城里军官已派人驾小船在潭中放了一群鸭子”时,段老师特别启发学生“从身份的角度”去思考,得出“不分等级观念”的结论,这些可以看出段老师注意引领学生在看似平淡不惊的语言中去嚼出背后的情感!而且,整节课中,段老师在不经意之间,注入语文的味道,给学生以潜移默化,比如开场音诗话的黄金搭档,谈到翠翠不直接告白,“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巧妙引用,在分析“为什么傩送的鱼为什么跑到了翠翠的口中”,段老师恰当引用纳兰性德的诗“当年多少风流事,人也无聊。情也无聊,空把相思置鹊桥。”来诠释!这些,化用段老师引用杨澜的一个句子来说,“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构建他们的语言家园!”所以,段老师在以智慧破解我的第二个难题,那就是“语言”! 第三、至于第三个难题,关于主旨,段老师立足于所选几节,避繁就简,没有在哀与乐中去纠结,最后以一棵灵魂之树的圆满呈现,让学生感悟到“人性之美”。 第四、面对难料的学情,段老师心有准备,看得出她力争做到以趣激趣,不必说富有诗情画意的开头,就说在处理翠翠初遇傩送那段对话,段老师可能揣摩到女生羞涩的情怀,难于开口,这时别处心裁,用了一个“反串”,事实的结果,真的也没有尴尬!在谈到翠翠为什么不直白爱情时,幽默地引用“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无疑可以唤起学生的兴奋!在后来探究人性时,看见学生有点低落,段老师让学生站了起来,从学生的回答中,他们不仅能联系生活,也能结合文学,可见其思维也真的被带动了起来! 透过一个边,可见一座城;透过一节课,可见一个人!的确,这节课听下来,我读懂了段老师在开场白介绍的“精心而又精致!” 如果硬要鸡蛋里挑骨头,从短短的四十分钟找出些瑕疵,那就是,有一名学生在念“悖时”的时候,错念为“博”,没及时去纠正;另外,关于主题的确定,是不是有点单一,或许,我们在本堂课中不能深究,但在结束时讲到“经典咏流传”,号召学生走进整部小说,我们可不可以给他一个方向,让学生明白边城不仅仅是美,更多的还有忧伤! 最后,我想说的一个困惑是,这篇文章,如果让我们给初中学生上,该会以一种怎样的方式呈现,因材施教的辨识度在哪? 以上就是我一些肤浅的看法,讲得不好,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nbsp;</h3><h3> 2018年10月14日<br></h3><h3> 通讯员:陈超方 唐宝林</h3><h3> 指导者:熊健</h3>

老师

中学

学生

段晓华

说课

大赛

语文

开州

丰都

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