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山上的明史碑廊

万贵祥

<h3>  巍巍狮子山,高耸阅江楼,这里是南京城中的一处人文景点,也是观城阅江的最佳去处。在山顶脊背狭长地带,一条曲折的长廊蜿蜒其间,这里就是《明史金陵碑廊》,50块线条石刻画,记述着明朝277年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h3> <h3>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明史碑廊的故事?只是在重阳节前夕,偶遇画家殷作安先生,老友相逢,不免谈起十年前的一次合作。 </h3><h3></h3><h3></h3><h3> 自阅江楼建成开放后,南京长江之滨增添了一处标志性建筑,在游人如织的同时,大家也提出了展陈内容缺少和单一的看法。</h3><h3> 2005年,我调任区旅游局长,上任之日,时任下关区副区长杜建仁就给了我一个任务,要在狮子山顶的长廊里设置碑刻。</h3><h3> 当时的参谋可谓不少,在展示形式和内容上,有提议书法的,有提议绘画的,有提议雕塑的,莫衷一是。</h3><h3> 而此时区纪委搞一个廉政碑廊,因为阅江楼展示的是明代文化,为了和景区的内容契合,区纪委通过查找明代朱元璋的从政经历,编撰了“一口井”“朱元璋治贪”等九个故事。虽然廉政碑廊这个提法似乎与一个景区不太搭调,但是展示的内容大家觉得不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h3><h3> 杜建仁是位文化官员,文字和书法功底深厚,对景区的文化展示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提出在廉政碑廊的基础上再度提升,把明代整个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示出来。为了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我们还到苏州等地去观摩学习。</h3> <h3>  在此之间,我们邀请孙建昌、孙建国兄弟查找明代历史,从中筛选历史事件。同时请南京大学教授、博导范金民把关确认,最终选出了50个明代故事。</h3><h3> 接着,我们邀请两位画家进行创作。但是在创作的过程中,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地出现了,首先是人物形象是否与故事情节相吻合?官服是否与官阶相一致?家具与装饰是否属于明代风格?等等一系列问题,由我们这些外行评委们七嘴八舌地提了出来,起先,两位画家还是耐着性子倾听大家的意见,随着一遍遍地修改,新的意见又不断地提出,有的意见确实提得比较外行,两位画家终于沉不住气了,愤而拂袖而去。</h3><h3> 至此我们知道,绘画创作的每一次修改,就意味着一次重新创作,劳动量是很大的,我们是在推进一项难度很大的文化工程。</h3><h3> 当我们再继续邀请画家创作时,几位画家在了解情况之后,都知难而退了。</h3><h3> 正在无奈之时,书法家常志成向我们推荐了画家殷作安老师。在没有见到殷老师之前,我查看了他的作品和介绍,大家在传看之际,对其绘画功力赞叹不已,其中《母亲》《足球运动》等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h3> <h3>  此时我们还了解到,殷作安不仅功于绘画,对于历史人文也都有研究,创作出来的作品大家一致认可,即使象我这样的外行提出一些意见,他也都能细心琢磨,把大家的意见用艺术手法再现出来。至此,接下来的创作就顺畅多了。</h3><h3> </h3> <h3>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创作,《明史金陵碑廊》终于面世了。消息灵敏的媒体纷至沓来。</h3> <h3>  此时的殷作安名声大振,记者追着他采访。</h3> <h3>  画家殷作安和明史专家孙建国老师接受采访。</h3> <h3>  《明史金陵碑廊》取得了轰动效应,成为南京历史文化和廉政教育基地,中央电视台等相关媒体予以了报道。</h3><h3> 要说这明史碑廊的推进工作,其间经历了两任区领导。2007年杜建仁转任区人大副主任,陶顺生副区长接任此项工作,这项工程得到了有力推进。</h3><h3> 时任阅江楼景区的老总陈技明、副总王富强有力地保证了石刻选材和工程质量。</h3><h3> 接下来的故事,就不用我赘述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