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第十二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于2018年10月12日上午八点二十分隆重拉开了序幕。</h3> <h3>首先为我们带来第一堂课的是著名的特级教师——薛法根。他教授的内容是二年级统编课文《风娃娃》</h3> <h3>授课中的薛老师</h3> <h3>薛老师近照</h3> <h3>薛老师的课很精彩,先从课文中找出一组组的有关联的词让学生熟读,然后再出示由词组成的完整的句子让学生带感情的读。在熟读的基础之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片然后抓关键词一下就记住了课文的内容。“风娃娃来到_,他看到了_,干了_,最后结果_。”引导学生自然就说出了文章内容。然后脱离课本的预设,让学生想象说“风娃娃又来到_……”薛老师的教学设计我很喜欢,“读、说、写”都设计到了,循序渐进,学生很容易吃透课文,并且推荐与课文相关的其他同类课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总之第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h3> <h3>这位名师的名字我很熟悉,猜猜他是谁?</h3> <h3>原来是大师——王崧舟</h3> <h3>王崧舟老师授课中</h3> <h3>诗意课堂诗意语文,果然不同凡响</h3> <h3>王老师粉丝特别多,名师之所以为名师,是有原因的。王老师的声音很温柔、很沉稳、不紧不慢、循循善诱,全场被王老师带到了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那晚月色明朗,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在我们身边散步。大师的课堂很干净、空明。孩子们的表现同样精彩,让我们惊叹孩子们的文学素养之高。其中一个扎马尾的女孩子让我印象深刻,她的现场口头表达能力之高,思维之活跃让我感叹:这孩子将来前途无量!早有老师跟我说过,王大师的课不可复制。所以我用手机录下了上课过程,回去好好琢磨。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我的感受和心情。</h3> <h3>下午的第一堂课《狐狸分奶酪》</h3> <h3>授课教师是江苏特级教师——孙庆博,偷偷告诉大家,我加了他的微信,谁要的我很乐意推荐。</h3> <h3>孙庆博老师授课中</h3> <h3>孙庆博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表演</h3> <h3>孙老师的课是我听到的最富有童趣的课堂,他的朗诵真的是声情并茂。他说他一直是教中高年级,这次是第一次挑战二年级。我觉得他上得非常成功,从孩子们情不自禁爆发出的一阵又一阵“咯咯”“哈哈”的笑声就可以知道。我认为孩子们喜欢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孩子们有进步的课堂就是优秀的课堂。孩子们不会就要重复教直到孩子会为止,我很认同这个观点。由不会到会,哪怕一节课教一到两个学生会。</h3> <h3>屏幕上的对联,大家可以猜到一点点,要上对课了。</h3> <h3>丁慈矿老师出场啦。丁老师的课堂很轻松,语言很幽默,笑声很爽朗,哈哈哈。他的笑是开怀大笑,是很自然的入情入境的笑。对对子,先从一个字开始对起,然后两个字 、三个字、四个字,再到长句子。孩子们畅所欲言,尽情想象。整整一个小时的课,在轻松的谈笑风生中,很快就过去了。我还记得里面学生对的“一头青牛飞碧天”,牛怎么飞上天,学生补充是老子的牛,底下一个老师评论说:“这个学生读了不少书呢,真不错!”我反思,是啊,孩子们的知识丰富,做老师得多读书,不然无法应对啊!汗颜!</h3> <h3>丁慈矿老师自己编的对子</h3> <h3>对子十分有趣,你觉得呢</h3> <h3>十月十三日下午的最后一堂课,说明文《太空“清洁工”》。</h3> <h3>大明老师授课,说明文很乏味,特别难上。大明老师选这样的课本身就是一种难度,在平时我的教学过程中,说明文最不会上。</h3> <h3>大明老师授课中</h3> <h3>大明老师非常用心设计了这堂课,他用闯关的形式,设立了三个闯关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预习课本的基础上来判断闯关中的判断题是对还是错。通过一些判断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课文内容记住了,然后通过让学生演练的方式告诉大家太空清洁工是如何清理太空垃圾的,让大家对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理解完内容然后开始讲说明方法,主要讲解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然后让学生练笔。虽然设计很完美,但因为是下午的最后一堂课,大家听得有点疲劳。孩子们少了些精神气也,多了点疲惫,所以课堂气氛不太浓烈。这是个遗憾,但是我也不知道这说明文究竟该怎么破,连大师都感觉没突破,我感觉他已经尽力了。</h3> <h3>二零一八年十月十四日,听课第二天。昨天都是男老师上的,今天终于盼来了一位女老师——吉春亚老师。</h3> <h3>吉春亚老师授课中</h3> <h3>吉老师上的《在牛肚子里旅行》很接地气,很我们平时上课的程序差不多,她先从句子开始说起,然后再回到字词。这个做法,我不赞同,我更认同昨天上课老师的处理方式。吉老师很亲切,有亲和力。吉老师说自己是当奶奶的人了,精力有限。我感觉这堂课没什么亮点,太过平凡了,没有上出名师的味道来,我也没有品出语文味来。</h3> <h3>“特别老师”赵志祥的课《文言文阅读教学》</h3> <h3>司马光砸缸</h3> <h3>赵老师果然是“特别老师”,他很幽默,他很会表扬学生,他很会故弄玄虚,他很会调动孩子的兴趣,他很会逗孩子喜欢,他很……他的课紧紧扣住了孩子们的心,整整两个小时,三年级的孩子没有疲劳感,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他的语调时而不着调,时而很规矩,时而很跳跃,时而很神秘,听课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听课的孩子听得如痴如醉。这是怎么做到的?我总结了一下,会表扬孩子,表扬的语言很丰富,会卖关子,关子一个接一个,埋伏一个又一个,让人如同探险一般。其实他的课堂大部分时间在读,讲文言文换成各种字体,由正楷到繁体到篆体,几经变化孩子们就把古文内容给记住了。以重点讲文章的一段到扩展诵读到文章的全部,弱化文言文翻译的做法处理得很好。读着读着意思清楚了,读着读着内容明白了,读着读着孩子们入迷了。其中的“入声字”让我都有点不懂,他刚把字音读“错”的时候,我很疑惑,然后他一说就恍然大悟了。文言文诵读该怎么读,真的不是一天两天能学好的。赵老师也说:“这个真的难说清楚”。真应了那句话,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懂得太少了。</h3> <h3>最后一堂课是何捷老师执教的口语交际《商量》</h3> <h3>在生活中让孩子学会商量,找对人商量就等于成功了一半。</h3> <h3>何老师从一个题目导入“一个人没法单独完成任务,你会怎么做?”请选择——命令?商量?还是动手?然后配乐读绘本《你别想让河马走开》,教学生商量的方法:1、客客气气、清清楚楚。2、一切都说不定,商量不得时——再商量。说清楚方法之后让学生学以致用,创设情景:今天轮到小明值日,也是他的生日,他想和同学商量——先走一步。今天一同值日的还有其它三个同学,他找谁商量最合适?学生和老师分角色扮演。课堂上学生很活跃,但看似热闹却没有打开思维。何老师自己说学生思维没打开,我觉得这就是学生的真实状态。中国人就是中规中矩,要跳出格子很难。相比上午和赵老师的讲座,我个人更喜欢赵老师的,何老师的讲座我没听出出彩的地方来,他解释的统编教材的方向我都认为是说教,实用性不强。</h3> <h3>我们下榻的酒店,是不是很美很温馨很浪漫?</h3> <h3>听课不是个轻松活,安排得很紧促,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中午休息时间很短。一整天下来腰酸背疼屁股疼痛,但是能有幸听大师的课很值得。</h3> <h3>长沙之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和美课堂,我们是一群如饥似渴的学生,贪婪的吸取着营养。两天时间8堂课,课课精彩。教育大家的教育理念我归纳一下重点:1、上语文课语文老师要像体育老师学习,学生不会的反复教,教会为止,不要一个不会就换下一个。2、语文的学习要读要背特别是多背文言文,课堂上也反复让学生读。节奏千万不要划分,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读出语感和节奏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