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嫁的女儿想家了

上石桥高中校团委

<h3>  前几天在美篇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一位母亲写给远嫁女儿的一封信,愿远嫁的女儿做泼妇,不做弱妇。读完文章,泪湿双眼!妈妈说的太对了,我们以为,远嫁是嫁给了爱情,可是,婆家人却当成了是倒贴!因为自己当初的选择,生活中的不如意,不能也不愿向妈妈诉说,所以,作为远嫁的女儿就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坚强!</h3> <h3>  恋爱的时候,感觉爱情比距离更重要,爱人比父母更重要。还记得,妈妈在电话中告诉我,她离不开我,她舍不得我走太远。妈妈的声音是颤颤的,哽咽的,妈妈的话是无助的,苍白无力的,隔着话筒我可以想象到妈妈无奈的神情。虽然,也曾犹豫过,最终我还是决绝的选择了远嫁!</h3><h3> </h3><h3> 我以为,五六个小时的车程我可以每月回家一次,我以为我的工资足以够我回家的路费,我以为结婚了我也会有大把的时间回家看妈妈,我还以为和爱人在一起不再受父母的管束,我会开心快乐,不会想家的。我错了,孩子出生后,回家的路上坐车不容易,每月的工资还没怎么花就没了,想好的每月回家一次,最终成了半年甚至一年回家一次,原来想逃离的父母的管束,现在却成了我的想念。愈是回不了家,愈是疯狂的想念家的温暖,想念父母的唠叨,想念儿时的玩伴,想念家乡的巷子,就连我家门口的小路我都想念。这种想念,或许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它的痛彻心扉!</h3><h3> </h3><h3> </h3><h3> 在感情上,我缺少一颗细腻的心,我好像不是那种儿女情长的人,不过有一次,我还是被深深的感动了。那是一个冬天的午后,阳光洒满了我家的小院,我的婆家姐姐从外地做工回来,来我家看她的妈妈,我婆婆看到女儿归来,可高兴了,姐姐刚进门,还没来得及和我们打招呼,婆婆已经拉住女儿的手,搂着女儿的头这样亲,那样亲,好像要把对闺女一年的思念都要表达出来,这种情,无法言喻,婆婆一直舍不得松开,紧紧的抓着姐姐的手,好温馨的画面啊!我当时被感动的稀里哗啦的,心里面就想着,离妈妈近真好,有妈妈亲真好。我突然间羡慕起我的婆家姐姐,这是母女情最长情的告白,我好想也让婆婆亲我一下,可是,沉浸在幸福中的婆婆根本没注意到一旁的我,儿媳,终究是儿媳,怎么可能会成为女儿呢?</h3><h3> </h3><h3> </h3><h3> </h3><h3> </h3><h3><br></h3> <h3> 每逢佳节倍思亲,最难挨的时候还是过春节,当春节的钟声敲响,当家人们都在互道新年好的时候,我只能通过电话轻轻的向年迈的爸爸妈妈问声新年好;当大年初二闺女和女婿回家给二老拜年的时候,我只能眼巴巴的望着我家门口的路上车来车往的回娘家的别人家的姑娘,看着他们开开心心,大兜小兜的提着东西回娘家,我真的好羡慕。我幻想着如果我也在初二回娘家,妈妈就不用望着邻居家的姑娘回家拜年而想念自己家的姑娘,也不会在兄弟姐妹团聚的时刻告诉我:就少你一个。也不会在初四爸爸生日的时候喃喃自语,今年又来不了了吗?妈妈那种期盼,失望,无奈的心情,每每想及,我的心都疼痛难忍!然而,春运的高峰期,再加上幼小的孩子,每一次总是望年兴叹,让爸爸妈妈在失望中得到第二年的希望,又在希望中体会了失望!</h3><h3> </h3><h3> 独在他乡,最不开心的时候,就是最爱想家的时候,最孤独的时候也是最无助的时候,看着手机里存着满满的号码,却不知该把信息发给谁?我想和亲人聊聊天,说说心里话,却又担心他们为我牵肠挂肚,我想和妈妈说说生活上的不如意,却又想着当初自己决绝的选择,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最后还是掩饰着自己的情绪告诉妈妈我很好,让他们注意身体,不要担心我。那种想回家又回不了,想倾诉又无法诉说的无奈谁人能懂?</h3><h3> 其实,再好的日子,不如意事也十之八九,我不忍,也不愿再让爸妈为我挂牵。再好的生活怎会没有矛盾?怎会没有委屈?怎会不想给父母倾诉?一切皆因当初的选择,远嫁的姑娘才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放下!</h3><h3> </h3><h3> 其实,我感觉我挺幸运的,我确实嫁给了爱情,他们对我挺好,老公温柔体贴,婆婆善良贤惠,只是再好的日子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再深的情也不能替代父母的生养情!他们生我,养我,育我,而我成人成才以后却不能陪在他们身边报答他们的恩情,只能在遥远的异乡默默的想念他们,所以,为了父母,更为了自己,我要笑对生活,努力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我的幸福就是父母最大的安慰!</h3><h3><br></h3><h3> 日子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走着,回首看方知结婚已有十八载,现在好多了,车子买了,孩子大了,回家的次数也多了,但离一月回家一次的梦想还有点距离,不过,已经实现了想走就走的愿望,余生很贵,想家了,就回家看看吧!</h3><h3> 最后,让我用董卿的朗读者故乡的开场白,作为我文章的结尾吧😄</h3> <h3>  故乡 是我们年少时 想要逃离的地方 是我们年老 想回可能已经回不去的地方 |故乡 是清明的那炷香 是中秋的那轮月 是春运的那张车票 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口音 故乡 是屈原的秭归 那里是楚国宗祖 洞庭波兮木叶下 故乡 是卡夫卡的布拉格 虚幻又现实 欲说还休 故乡是木心的乌镇 五十年未闻乡音 听起来麻痒痒的亲切感 而当我们终于不知疲倦 山一程 水一程 渐行渐远 才发现 故乡是根本剪不断脐带的血地 断了筋骨 连着血脉</h3><h3> 故乡是起点,</h3><h3>是终点</h3><h3>是即便永远回不去也依然是故乡的地方<br></h3><h3><br></h3><h3>在文学的世界里,有太多太多关于故乡的描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一份想念。“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那是一份亲近。当有一天我们走得很远,走得很久,会发现故乡,就像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个或者若干个故乡,地域的故乡安放我们的身体,精神的故乡安放我们的灵魂。<br></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