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前年(2014年)初冬,应邀爬了下黄村的承流峰,返程途中,大家相约择日再爬一下黄子山。于是,登黄子山常常在饭后茶余被战友们提及。一直到今年四月的最后一天,久雨初晴,风和日丽,登黄子山终于成行。
查泾县志,黄子山的子应为zhi,山字头,下面为兊。穷尽网络,也没找到这个字。现在有人把它写成“兖”,字音又不符,电脑造字嫌烦,这里还是从简,叫它黄子山吧。 黄子山是泾县海拔最高的山应该无疑的了。不过我们驱车到山脚下,停车的地方海拔也应该有个一二百米吧。说实话,能不能爬上黄子山的主峰,此前我是不自信的。现在抬头一看,黄子山就像一头被驯服的家畜,安静得卧在一旁,没有想象中的巍峨耸立之状,比起黄山的俊秀、九华山的深沉,还是逊色不少的。只是几处乱石堆,在满山绿色的映衬下,略显刺眼。看来,1174.8的海拔和预期的爬山强度都要打折扣。想到这,脚底好像陡增了几分力气。
黄子山的魅力是那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鹃,尤其是映山红,花开季节肆意张扬,红得醉眼入心,这是近些年来黄子山网红的缘由之一,也是众多驴友和登山客趋之若鹜的动力。
这里少了一张黄子山的正面照。 向导姓田, 我们停车晒场的主人, 爽朗健谈,和共和国同龄。看他登山的步子,根本就不像年近古稀的人。 竹林里,新笋高高低低,在翠竹的庇护下,憧憬着蓝天。只是竹枝还没有完全舒展,少了些妩媚和任性。 田师傅把登黄子山的路用高速、国道、省道和县乡道路来打比方。第一段路是真可以跑车的,较为平坦,是村民为了方便运送山中的竹木特意修建的,这应该是上个世纪的事了。现在竹木滞销,看路面已经好多年没有上来过车了。 下了“高速”,就是所谓的国道了。这段山体坡度越来越陡,羊肠小路蜿蜒曲折在密林间。 透过树枝看山下的感觉,会暂时忘记登山的疲惫。在这富氧的林间再做一个深深的深呼吸,全身五脏六腑像被清新的山风轻轻拂过。 田师傅口中的县道就是乱石滩了。才站上石堆,心中不免有几分新奇。这些石头毫无规则地挤在一起,相互支撑,恐怕经过了千百年的磨合吧。 在乱石堆顽强绽放新绿的藤本植物。
我想,到底是水土流失裸露了石头,还是因为山体运动石块覆盖了植被? 特喜欢这颜色。它是我眼中最美最艳的花。 手脚并用是最省力的办法。
小石块掉进石缝,有空洞的回响。 田师傅提醒,注意随身物品,掉了是找不回的。 谁家的狗也随主人上来了。 已经气喘吁吁了。看看这些怒放在石堆上的生命,看似羸弱的身躯如何受得了夏日的炙烤? 攀过一个石滩又一个石滩,体力消耗越来越大。发张路边的小花解解乏。 石砾边见到几簇映山红,星星点点。 这花是要开在叶面上吗? 最后一段道路是在荆棘中拽着灌木枝条往上爬的。透过灌木丛,隐隐约约能够看到山顶的亮光了。
成片的映山红终于惊艳亮相了。 还有少许的紫色杜鹃。虽然有些败落但风韵犹存。 红旗终于插上了主峰。哪只队伍把五星红旗扛上来了。 我就是想找一个地方,让目光能够到达远处。没想到黄子山把我托举得很高。环顾四周皆天宇,愈发感到自身渺小卑微。 俯瞰山下,村庄、农田星罗棋布,道路、绿树间或其中,使人赏心悦目。 此处省略五千字。 ……
…… 这厢边,群山起伏,峰峦叠嶂。 连绵起伏的群山,优美的曲线,凸凹有致。除了敬畏就是感叹。 大自然的馈赠。而最有资格接受这红花的当属黄子山的山神和土地!
那些终日辛勤劳作的人们就是新时期的神。 发几张沿途植物。 再来几张映山红。 下山体力消耗要轻些,但对腿关节和脚掌的冲击还是挺大的。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路面有些湿滑,稍不注意,就会后仰倒地。
看到还有许多外地的驴友还在吃力地向上爬,幸福感油然而生。
也有许多游人在半途中看着高高的山顶和乱石嶙峋的必经路望而却步。
听说,当地旅游部门准备引进资金对黄子山进行开发,这当然是件好事。但愿到时少一些人工景点,多留一些野性,不要让黄子山真的成为被驯服的家畜。
^O^回看自己胡乱堆砌的文字,又想起了黄子山的乱石滩。不过在手机上纯手工打造,体力消耗也是蛮大的。能够坚持看到这里,您的耐力和意志力比我强。谢谢关注😊😊 下一篇 : <a href="http://a.meipian.me/20sp6ek">http://a.meipian.me/20sp6e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