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课堂,从遇见你开始

看风跳舞

<h3>  十月是秋天里的春天,在这个阳光明媚早晨,我们走进了梁山小学这所文化底蕴厚重的小学。我们跟着朱校长和工作坊的其他姐妹来听陈玉美老师和邓江山老师的结业汇报课。</h3> <h3>  陈玉美老师通过讲《蟋蟀的住宅》,引导孩子们去读《昆虫记》。通过讲一篇课文,让孩子们爱上一整本书,这是她为孩子们的深谋远虑。作为一名老师,要为孩子做长远的打算。</h3> <h3> <font color="#ed2308"><b>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b></font></h3><h3>1.了解法布尔</h3><h3>告诉孩子查资料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把资料整理得更简洁是学习语文的能力。通过达尔文对法布尔的评价,引出“法布尔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h3><h3>2.解析《蟋蟀的住宅》。围绕着“法布尔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展开分析。引导孩子们朗读,并总结出对比观察、全面观察、专注观察、长期观察等观察方法。让孩子们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h3><h3>3.读《昆虫记》。分析法布尔采用写人的方式让课文生动形象,让孩子体会语言的美感,推荐孩子去读《昆虫记》。评课环节,才知道她为孩子们选书的版本时,也做了一番思考。直译书太难,图片书太简单,最好才选择了这本适合四年级孩子读的书。</h3><h3><br></h3> <h3>  邓江山老师教授的《寒号鸟》,采用对比的方式呈现课堂。结局对比,人物性格对比,词语对比,语气对比,情节对比,这一切都为最后的故事创编做准备,教学目标有梯度。</h3><h3> “词语—短语—句子—段落—篇章”,孩子们在朗读词语时,邓老师提醒孩子们词语也是有温度的,让孩子们认清词的同时理解词的含义。</h3><h3> 孩子们们在读“冷得像冰窖”时,邓老师适时引导孩子冷对热,</h3><h3>热得( ),</h3><h3>快得( ),</h3><h3>慢得( ),</h3><h3>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孩子的表达欲望。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此时此刻课堂沸腾,邓老师采用口令“要发言,先举手,老师点到再开口。”课堂又恢复有序。</h3><h3> 分角色朗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环节。开始孩子们只能读通顺,通过邓老师的引导,孩子们把握了对话语气,最后邓老师提醒孩子们加上神态和动作,孩子们的分角色朗读非常精彩。</h3><h3> 情节对比,寓言故事的情节具有相似性,先说天气,接着喜鹊说,然后寒号鸟说,最后结局不同。为后面的故事创编搭一个梯子。整个课堂都是以孩子为主体,老师为导。</h3><h3><br></h3> <h3> 邓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课堂上明白“我们不能像寒号鸟那样懒惰,不顾未来,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要学习喜鹊的勤劳、真诚和善良,所谓‘有备无患,防范于未然’。”最后推荐《狼和小羊》,《太阳和风》,《蝉和麻雀》等寓言故事。<br></h3> <h3>  朱校长带领我们在会议室评课,让我们回忆部编教材培训后能想到的关键词。老师们说到了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目标意识、课后习题、学习策略,最后朱校长补充了一个重要却容易被遗忘的词:学生的学习经历。学生才是检验一堂课的标准。提醒我们找几个关键词的联系,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从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双线并行去思考。</h3><h3> 朱校长说教师不是听几节名师的课,培训几次就能上好一堂课,我们要会听课,会思考,会读书,尤其是理论方面的书。强调课要上出高度和宽度必须读理论书。</h3><h3><br></h3> <h3>  沈晓琴老师和李萍老师深入浅出地评课,把理论依据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等结合,让我们明白上课者的设计意图。</h3> <h3>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会变得更优秀!感谢朱朱校长让我加入工作坊。感谢两位优秀的老师给我们呈现精彩的课堂,感谢两位评课老师,让缺乏理论知识的我明白设计者都是根据哪些理论知识在设计教学。希望在这个团队,我也变得更优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