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彭镇观音阁老茶馆

<h3> 老茶馆位于彭镇老街上,距双流机场14公里,整个老街区域还保留着原生态的旧貌,据当地茶客介绍,光老镇及周边,就有几百家大小茶馆。但以观音阁茶馆最出名,巷口就能看到茶馆的马头墙。</h3><h3> 茶馆属于文物,产权是国家的,每月一千元的租金租给私人经营。</h3> <h3>  老茶馆后门口嵌有简介牌,但字迹模糊,且用繁体字写成,较难辨认,现场转记如下:</h3><h3> 杨柳河畔,人民桥旁,马市坝街东侧,纵深三两进,横贯两条街的观音阁老茶铺盘踞于此。</h3><h3> 马头墙侧,青砖灰瓦,层层叠叠。老式的穿门房至今保留着龙纹飞檐,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千脚泥是其特色,老虎灶旁大石缸里盛着从深井抽上的井水,泡茶后清甜透澈。</h3><h3> 观音阁老茶铺原为观音寺,据传彭镇曾突发大火,整个镇子几乎化为灰烬,只有观音寺完好无损。当地人认为这是观音菩萨佑护的结果。民国初期,观音寺被用作茶铺,直至今天。</h3><h3> 昔日的杨柳河熙来攘往,热闹繁华的场景如在眼前;今日的观音阁老茶铺,严然成为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彭镇彭家场的文化名片。</h3> <h3> 观音阁茶馆正门。去年春天来过,印象深刻,这次乘来成都开会之际,来回程各留出半天来此泡茶馆,和老板、伙计、茶客、摄客各有交流,对茶馆及成都基层市民的生活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h3> <h3>茶馆前后穿过两条街</h3> <h3> 老板李强,95年30岁时承包了老茶馆,一干就是23年,如今52岁。每天4点起床来茶馆,4点半开门迎接第一批茶客,6点左右换第二批茶客,7、8点钟迎来第三、第四批白天的老年茶客,直至晚6点左右歇业,持续开门营业近14小时,天天如此,从不间断。</h3> <h3>  老板雇佣的人之一:网名刘一手,我茶后找餐馆时遇见了他,要加我微信,顺便留个影。</h3> <h3>在茶馆算是个台柱子。</h3> <h3>  帮工之二:有轻度智障,老板收留了他在此帮工。</h3> <h3> 早上5点半我就到了茶馆,天还没亮,早茶客一般坐在门口街边为主,屋内较清,小二乘隙打盹。</h3> <h3> 帮工三:老板允其在茶馆以掏耳朵为业,闲时帮衬茶馆生意。既来之,也体验一下,亦作享受。</h3> <h3>  茶馆常有一些地方曲艺名人前来免费表演,要请是请不起的,如最有名的川刷变脸,每次几千的费用茶馆承受不起,于是老板让掏耳朵的小二自费去学。现在作为副业,向摄友收费表演,灯光、道具,茶馆从老板到伙计,对摄影都是驾轻就熟。</h3> <h3>闲时帮衬生意</h3> <h3> 帮工四:唯一见到的女帮工,中午时分茶客散了,老板也不见了,可能回家吃饭了吧,安排她来帮衬。</h3> <h3>干活不含糊!</h3> <h3> 门口的理发摊,是个残疾人,也是老板收留,给个饭碗。</h3> <h3> 六点天开始朦朦亮,老板召呼我拍“蓝光”,特意在这几分钟的宝贵时间内为我通炉子加煤球,整套动作正好撑满清晨的“蓝光”时段,可惜我没带广角,要拍整个场景就不可能了!</h3> <h3> 火红的煤球照红了脸庞,要的就是这效果。</h3> <h3>  96年时老板60岁的母亲帮衬他的茶馆生意,来了个当地曲艺说唱名人时拍了张黑白照,一直挂在灶头12年了,如今母亲72了,帮不动了,可见老板的一片孝心!</h3> <h3>  和老板聊熟了,他为我表演了专为摄影而备的“花洒”。<br></h3> <h3>  来了一拨江苏摄影团,专业布光后效果果然不一般!</h3> <h3>  有些老茶客自备各种道具,给摄友做各种姿势摆拍,这都是自愿自发的,乐此不彼的茶客还真不少。</h3> <h3> 你和他们聊得投机,他们会非常配合摄友的需求,而且时不时地给你指导。</h3> <h3> 这位老者是去年春天时拍的,今年没遇到,老板说他回家了。他不是成都本地人,到女儿家来住,常来喝茶,有一套做烟斗的手艺,老板让他在茶馆卖烟斗挣钱,因留有一把胡须,广受摄友欢迎。</h3> <h3> 清晨六点多,与此茶客聊聊天,他说前面一拨茶客已回去各忙生意,他是第二拨,每天都有固定的茶客,也有固定的时间和场所,这儿喝完马上去另一个茶馆继续。成都底层百姓的业余生活全部安排在各个茶馆,也是一大特色!</h3> <h3>茶客众生相……</h3> <h3>难得一见的女茶客</h3> <h3> 一桌桌围坐都有固定,聊得多欢,幸福滿满!</h3> <h3>  有人问老板:茶客大多是老人,逐渐走完后你这茶馆怎么维系?答曰:错!茶客以中年居多,老人走完他们变老了。一种文化的形成决不是一代人的事,喝茶已成为成都人的文化标志!<br></h3> <h3>  老茶馆还有“包厢”,一般摄影团来就让他们坐里面,这可不是什么优待,而是腾出堂屋及街边的座位给老茶客,老人们喝茶一般都有固定的座位,外客不便打扰!</h3> <h3> 茶馆除了当地茶客,最多就是摄友,或摄友兼茶客。本地茶客一元一杯,自带茶叶的五毛,年老体衰的免费,外地茶客或兼摄友十元一杯,老板真良心价!</h3> <h3>  来了一批摄影团,老板熟练地指挥各位站好机位,布置灯光,在他的地盘谁都得听他的!</h3> <h3>专注忘我</h3> <h3>共享收获</h3> <h3>  茶客、摄友之外,还常能见到一些时尚青年来喝茶?参观?体验?有一点几乎是共通的:她们的好奇心溢于言表,乐意与老人们聊天合影,与摄友们的配合也相当默契。</h3> <h3> 中午时分,茶客散去,人去堂空,小二们开始打扫卫生,准备迎接午后的第一批茶客。他们之所以喜欢这里,是自由,是畅通,昏暗的灯光,四处透风的堂屋,千脚泥的地面……,这环境让你说话肆无忌惮,随地吐痰也无所顾忌,满屋子抽烟也不至呛人,乱扔烟头、纸屑也无人白眼,百姓就喜欢这样的自在生活!</h3> <h3> 茶馆后门的邻居是家铁匠铺,现在也已很难寻觅到了,可惜主人拒绝拍照,偷拍了两张放在美篇,实无恶意,如主人发现告知,一定删除!</h3> <h3> 周围的茶馆虽没有观音阁那么经典,但却是百姓日常喝茶的主要所在。</h3> <h3> 大量的普通茶馆同样满堂茶客,可见成都人喝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每人一杯茶,排坐看电视。</h3> <h3> 聊天、下棋、打牌、搓麻将是喝茶的常见伴侣。</h3> <h3>  茶馆周围,保存着一片老街区,也许就是为了老茶馆所为,设想一下,如果仅保存一家老茶馆,孤零零地矗立在现代化的城市中,这会多么突兀、尴尬,那只能作为摆设,供人参观,不再会有真正的茶客光临。 </h3> <h3> 旁边还开了一家摄影棚,老相机吸睛!</h3> <h3>  有个有趣的现象:茶客大多是男性,成都老太太都去哪了?老街区闲逛,终于找到了她们的踪影,生活同样精彩!</h3> <h3> 一台微单,一杯茶,前后两个半天把老茶馆了解得七七八八,献给对此同样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值得走一趟!</h3> <h3> 老板和我一起设定好慢拍,然后专门为我表演,引得摄友大呼不可瘾(发现时已拍不全),要求再来!</h3> <h3>2019.10.23,我再次来到志茶馆,卖烟斗的老汉红衣高调亮相,较之两年前未见丝毫衰老,看来父女感情深厚,甚为融洽。</h3> <h3> 老者寿高九十又六,嘻嘻哈哈,性情开朗,询之高寿秘笈,答曰:喝茶、喝酒、抽烟、吃饭!烟茶现场已经展示,高寿酒量如何?六两!……</h3><h3> 看来这长寿,基因大于保健啊!😀再者就是心态!</h3> <h3>茶客大多也是烟民,他们很少抽卷烟,抽的是自己卷的烟叶。18元一斤买的烟叶,自已卷着放在盒中,或烟斗,或手夹,云里雾里,不亦乐乎!</h3> <h3>老人们很乐意与游客交流,孙主任讨教烟斗的抽法,老人乐呵呵地手把手教!</h3><h3>打开以下网址链接,就可欣赏老茶馆的全景:</h3> <h3></h3><h3>https://720yun.com/t/0evkiqphO8w</h3><h3> 这是我三年内第四次去观音阁老茶馆了,应该说大部份该拍的都拍了,此次主要补拍了茶馆的全景,加入美篇就可以比较全面地向观者展现了老茶馆的全貌,期望观众喜欢!</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