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十月,收获的季节跑赣州,每一次摩旅都是一次修行、一次成长

海阔天空

<h3>  自五月份从梁野山回来之后就再没出远门,这段时间摩旅圈氛围有点象夏天的天气,焦躁不安,有车友单骑闯西藏,有愤而退群的,有默默退出摩界的,风光不再……</h3><h3> 回想起走进摩圈的那些往事,从一个人骑摩托车周边开始玩起,到相遇摩圈前辈金兄、路途,到老卒、笑弟,到老杰、漂流龙兄,一起走过了很多地方,进山里,跑海边,沐晨露、冒风雨、顶酷日、昼夜奔袭……一路摩旅,一路成长……这些年,各自为生活打拼,当年的冲劲和懵懂逐渐消磨,人海浮沉,许多人早已经失去音讯。只有少数人还坚持着初衷,守着那个梦想。</h3><h3> 金秋十月,与朋友相约,7骑8人,又踏上征程,秋风萧瑟,内心充满激情与期待。古城赣州,穿越千年的时光,我们骑着铁马,看你来了……</h3> <h3>规划是3天行程:</h3><h3><b> DAY1:</b>走八乡—兴宁—定南—信丰—赣州古城。沿途有定南虎形围、信丰大圣寺塔、信丰玉带桥等景点,晚上赣州市区住下。</h3><h3><b> DAY2</b>:上午游古城。下午游通天岩。</h3><h3><b> DAY3:</b>上午经于都参观红军长征第一渡后启程至瑞金,参观叶坪红色景点,下午参观会昌汉仙岩。晚上回到家。<br></h3><h3> 然而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中间去掉了通天岩,于都和瑞金的行程。<br></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十月一日:</b></p><p class="ql-block"> 早上6点30分新亨镇政府集中,7点25分出发。途经八乡山。</p><p class="ql-block"> 八乡高寒,树叶知秋已开始变红。秋日明媚的晨光照在叶子上使叶色更加鲜艳饱和,呼吸着八乡山充满负离子的空气,一年中最适合摩旅的时节,一切都如预想中美好。</p><p class="ql-block"> 对于刚参加的朋友来说,这才是中毒的开始。摩旅魅力无穷,特别是刚开始就介入一场美妙的旅程,必定身陷其中,难以自拔。</p><p class="ql-block"> 是缘份吧,无意中开启了另一个奇妙的天地,从此多了一个驰聘天下的空间,与日月星辰壮丽河山同呼吸共命运,特殊的阅历使从此的人生加多一个光环,心内多一份激情与淡定。</p><p class="ql-block"> 摩旅就是如此与众不同无法代替,纵使你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又怎抵我铁马驰骋,笑看风尘的自由与洒脱。</p> <h3>  经过丰顺、五华、兴宁进入龙川地界,一路风景好车又少。</h3><h3> 中途小憩。边喝茶,边听武兄吹牛B,边看朋友圈中各地高速堵车的视频和埋怨……(虽然路上近乎无车视线非常好,但路边休息还是比较危险切莫模仿!!以后出行要尽量避免!)</h3> <h3>  龙川至江西这段路路况非常好,路面平整,车少人少,沿途森林茂密,杉树笔直高耸,风景如画。革命老区的天然条件得天独厚。</h3> <h3>  中午在龙川赤光镇午餐。客家菜美味大碗,点多又浪费了不少。</h3> <h3>  豆腐是一贯的好吃。这次新尝到的菜式是“咸菜”炒五花肉。亮点在咸菜,跟我们平常吃的不太一样,菜更生、咸味淡、口感更脆。小时候奶奶去菜市场捡“大菜叶”自己加南姜和盐,几天之后就是这个味道,潮汕人做咸菜习惯把末端的叶子去掉,没想到无意间让奶奶做成了美味。</h3><h3> 生脆的咸菜加上肥腻的猪肚肉一起炒相得益彰,肉香而不腻,菜也更加润滑。这样的菜已经不仅仅是好吃了……</h3> <h3>  下午3点30分到达第一个参观景点——江西定南虎形围。</h3> <h3>  虎形围似一座虎虎生威的坐山虎,整体围屋为虎身,后立面的中位碉楼肖形为虎爪,大门为虎头形状,门是虎口,左右两圆窗为虎眼,门额是虎鼻,灰塑门罩为虎耳。</h3> <h3>  这是当时来到定南的客家人为了保护自身以及家族的安全,设计创建了防守和生活实用为一体的方形城堡,围屋四角为三层碉楼,四周外屋由河石、麻条石、青砖灰砌至顶,一层外窗由麻石条砌成,二楼以上设有炮楼、枪眼等防御设施。</h3> <h3>  围屋前有一副对联:“虎踞龙盘,面对秀美山川;形神备,方显英雄本色。”围屋外建上围墙和院门,传说,围屋建成若干年后主人觉得这个虎形围过于威猛,于是在大门外加了一座院门。</h3> <p class="ql-block">  门楣上写着“常临光耀”四个大字。</p><p class="ql-block"> 围屋墙边,一个飞奔而过的孩子,一脸天真,充满朝气。</p> <h3>  走进大门,是前厅,接着是天井然后是后厅,后厅供放祖宗牌位。天井的作用包括通风,排水,采光。前后厅的两侧各有小门,小门通向两边的房间。整座围屋有一百多间房间,可以住上上百人。</h3><h3> 围屋总体建筑保护得很好,屋内还有一些90年代的家居,主人迁出的年代估计并不久远。</h3> <h3><br></h3> <h3>  楼道里,石门槛上被磨得光滑发亮,先人们在岁月长河里留下的印记。</h3><h3> 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自己,这样的巷子,这样光滑的门槛石,非常亲切,一下子就勾起了对已经荒废祖屋的记忆。</h3><h3> 往时如烟,很多人的音容笑貌随着祖屋的记忆再次在脑海里浮现,乡里邻居的长辈们,离开的亲人们……</h3> <h3>  转战信丰县玉带桥。</h3><h3> 道路从这里开始变成了厄梦般的烂路,原本刚进入江西时对赣道大加赞赏转为一个接一个的吐槽。</h3> <h3></h3><h3></h3><h3> 经过漫长的颠簸,下午5点30分左右到达信丰玉带桥。</h3><h3> 玉带桥所在地非常偏僻,人迹罕至,汽车无法到达。在桥边遇到步行来参观的男女老少一家人,对我们骑行的方式非常向往,褒奖有加!还帮我们合影拍照。</h3><h3> 理解万岁,摩旅方式一向倍受非议,广受排斥,只有极少数人喜欢甚至走火入魔。更多人是既分享我们美妙的旅程又对我们贴上“危险、低级、不守法则”的标签……尽管已经习惯了这种待遇,然而在异地他乡当面受到肯定,短短几分钟的真诚交谈还是让大家觉得很受鼓舞,坚定摩旅到底的信心。</h3> <h3>  玉带桥为当地富翁余凤歧募资建成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故又名“凤歧桥”。曾是信丰通往广东兴宁、和平的交通要道。</h3><h3> 桥为二墩三孔层楼式拱桥,墩拱全用青条石砌成,桥身成弧形,用小乱石铺平,上建高3.2米的廊屋,廊屋为木石结构,分为23段(间),两端各建4.2米高的瓦房桥头堡。当中建成4.6米高的凉亭兼神庙,其长5.1米,宽3.8米,内分前厅和后殿,供人休息和祭祀。</h3> <h3>  历经近400年的风雨,玉带桥依然坚固,时代变迁,当年的繁华不再,现在的玉带桥冷冷清清,即便是国庆期间仍难见行人。</h3><h3> 站在桥上,仍然可以想像出当年热闹的景象:桥两边各种摆卖的小贩,过往的行人在玉带桥上休憩,香客在桥中间的神庙前烧香……</h3> <h3>  我们在调侃:如果带上帐篷,这里一定是个合适的好场所。</h3><h3> 摩旅露营是个特别彰扬自由的方式,世人眼中的唯美风景:高山之巅、大海之滨、水库“大草原”之中,清晨或傍晚或黑夜,彩色的帐篷黑暗中透出亮光,还有热情开朗的摩旅人,笑声总是在夜空中回荡,给寂静的大山带来生机。</h3><h3> 只是碍于四百年的历史,加上桥上的菩萨,让我们心有顾虑。潮汕人的虔诚和摩旅人的敬畏,让我们在古迹面前唯有双手合十,庄严肃穆,不敢造次。</h3> <h3>  秋天太阳下得早,参观完玉带桥已近傍晚,为了使后面的行程能按计划进行,删减了第二天下午通天岩的项目。第一天晚上改住信丰县城,第二天进赣州古城。古城是否禁摩仍然令第二天的行程充满变数。<br></h3><h3></h3><h3> 原以为虎形围和玉带桥这段路难走是因为我们寻找的目标过于偏僻导致,不料接下来几十公里往信丰县城的路道仍跑到怀疑人生,迎来一段接一段的修路……</h3> <h3>  黄昏,车轮卷起一路尘土,车队穿行在尘土飞扬的烟雾里,村庄、树木在夕阳下拉着长长的阴影,一切变得很梦幻。拧着油门,内心有一种异乡客的沧凉和倦鸟归巢急于到达住宿点的迫切。</h3><h3> 脑海中联想到另一幅壮阔的画面:2011年全国摩迷福建长汀聚会,陕西的“晕倒”大哥骑着摩托车,穿越大漠来到长汀,拍了一张类似的照片,留下一句豪语:福建长汀,洒家身上带着黄土高原的漫漫黄沙来了!!!</h3> <h3>  晚上约7点到达信丰,城区的繁华完全超出想象,道路车流人流拥堵,路边食店的辣味呛得直打喷嚏,跑江西这3天,从在家几乎不吃辣,到将就着吃是一大进步。</h3><h3> 晚餐,15元自助,每人还送1份饮料。武兄调侃老板娘,你这样会不会亏本啊?要不补多你点钱吧?这一趟下来,每次遇到女老板武兄都是这样善解人意,这样慷概,慷概到我们都有点怀疑他的动机😎。</h3><h3></h3><h3> 晚上住宿也实惠。双人房一间75元,平均下来一个人只是几十元。有空调、电视、独立卫生间,也干净。</h3><h3> 摩托出行总能将“穷游”演绎成经典,挑最实惠的旅店,吃最有特色深藏巷道中的美食,走最美的山间小路乡道……</h3> <h3>  晚上县城逛逛。出来有点晚,大圣寺塔身灯光已关闭。</h3> <h3>  大圣寺塔,相传大圣寺塔建于三国赤乌年(公元238年)。唐贞观年(公元627年)重修,晚唐时期被毁,宋治平六年(公元1064年)县民在原址上重建宝塔。即使只算重建的时间也有近千年的历史了。</h3><h3> 塔为平面六角形九级楼阁式砖塔,九层十八级,重修后高66.45 米,史称“凌霄绝顶,通省无以伦比”,为江南现存最高宋塔,堪称“江南第一塔“。因塔上发现木雕像铭文“大圣寺”而得名。</h3><h3><br></h3> <h3>  桃江穿城而过,桥上几座桥灯火辉煌,变幻着不同颜色。水东大桥有点玉带桥的韵味,更雄伟更时尚。</h3><h3> 江边遇到几位女士,一听我们谈话口音就知道我们是揭阳人,一聊居然在炮台住过多年……后来几天又陆续遇到几位都曾在揭阳工作过的当地人。</h3><h3> 赣州与潮汕在地缘上关系是很密切的,大饥荒那年代很多潮汕人走福建走江西,因为赣州最近跑赣州的最多。近些年微信传播非常发达,经常有古稀老人从江西回潮汕寻亲的消息,也都极尽所能帮助转发,尽一点微薄之力,每次看到成功团聚的一家,虽无亲无故,也都由衷为他们感到高兴。</h3> <h3>  江边看到一家烧烤店,店名叫“我烤”,风格象潮汕人。</h3><h3></h3><h3></h3><h3> 洗脚店很多。尽管风尘仆仆,却没有一人提出去泡个热水脚,我们都是正经人😅</h3> <h3></h3><h3><b><font color="#ed2308">十月二日:</font></b></h3><h3> 市场里吃早餐,肠粉+油条+豆浆,豆浆是用豆浆晶一小袋一小袋现场拆开冲水的,对于追求原味豆子现磨的潮汕人来说这样的方式不受欢迎,肠粉味道当然也没有潮汕的好吃。带酸辣味,慢慢适应。<br></h3> <h3>  早晨离开信丰,天边布满鱼鳞云,不失时机拍下大圣寺塔白天的照片。</h3> <h3>  往赣州古城出发。来之前听说古城禁摩……心里完全没底。</h3><h3> 出城路上有一辆印着“查超”的汽车一路在我们身后,让我们神经过敏,小心翼翼关注着路上的限速。接近市区,道路更加复杂,“二轮摩托请行辅道”,摩托车与自行车一起走开得特别纠结……一路上有如惊弓之惊,内心忐忑不安。二十公里的路程中间停了好几次休息、抽烟。</h3><h3> 直到遇到路边执勤的交警,停车询问得到明确答复:手续齐全可以进城!悬着的心才完全放下。进城半路才想起忘了跟这位年轻同志合个影,或许多年后某个场合遇到或图片看到可以忆起当年那段往事,茫茫人海,一切是缘哪!</h3> <h3>  知道不禁摩之后走得特别轻松,停车等红绿灯的时候还掏出手机拍个环境照片。看见镜头,尼龙佛露出诡异的笑容,就象《猿人星球》中进化的猿人,或者叫:放肆而不失礼貌的笑脸。</h3> <h3>  中午11点在市区进餐,意外在江西看到潮汕熟悉的食店“隆江猪脚”,15元一份,当然口味比潮汕的差很多。</h3> <h3>  12点30分左右到达古城。此行的目的地,几年前就开始关注,千年古城啊,有点小激动,尽管烈日当空。路上那位年轻警官说了,古城还是晚上来才好看,没办法啊,烂路太多,时间掌握不了。</h3> <h3>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距今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后来经过南宋、元、明、清、民国,历时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加固,使赣州城形成了一道周长13华里,高大雄伟的城墙。</h3><h3> 这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北宋砖砌石城墙,从东门至西门长3664米,1994年1月,赣州古城墙与西安古城墙、平遥古城墙、荆州古城墙、兴城古城墙合称为中国五大古城墙,1996年11月20日,赣州古城墙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h3> <h3>  进城的时候团队出现一点小分歧,因为之前有来过的车友把赣州古城概括为一句话:就是看一堵墙!</h3><h3> 有队员觉得一堵墙没有什么看头的,提出改道去200公里之外的通天寨景区;有队员说城门看一眼就可以走了;有人说古城都不如老家的桃仁寺好看!……一下子心情沮丧到极点。赣州号称国内保护最好、二千年历史的宋代古城,城内迹址最保守都要半天以上才能看完……唉,还是独行自在啊,瞬间特别无语。有的队员原地休息,有的队员已经跑进古城,有的队友提出其它意见,有的队友还向我索要古城资料简介,一下子全傻掉了,头脑里一片空白。</h3><h3> 原本的我,此刻应是把单反架在三角架上,安静地悠闲地思索着如何拍出理想的角度,甚至还悠然品着茶……然而此刻我完全象个傻子。</h3><h3> 要不就分组行动吧……对讲机里静寂了很久,大家知道我脾气又上来了。<br></h3><h3> 很多人说我性格温和,其实真实的我脾气火暴,还有点癖,一根筋,处事交往都按自己的喜恶去,黑白分明,性格里面刚性的多韧性的少。<br></h3><h3> 古城参观做了删减,只看古城墙、浮桥和皂儿巷。后来看地图,郁孤台其实已经非常近了……</h3><h3>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留下次吧。而在心里也明白,所谓的念想许多都是无法再实现的。行进的人生很难回头,错过了便成了他人口中的风景,太多这样的经历,随缘吧。</h3> <h3>  能出来一起跑的摩友大都性格豪爽,不拘小节,一点小分歧不影响感情。后来相处融洽也证明了这一点,整个过程大家都非常开心,毫无芥蒂。<br></h3> <h3>  赣州古浮桥,学名叫惠民桥,又称东津桥、东河浮桥、建春门浮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至今还在为赣州市民服务。东河浮桥是现今赣州市的“国宝”级文物。</h3><h3></h3><h3>  这一古老的交通设施,在赣州已沿用了800多年,构成了赣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特有的人文景观。桥的那一头是城郊农村。</h3><h3></h3><h3>  可惜国庆因为人多为了安全浮桥关闭了,也给下次再来古城再留下理由。</h3> <h3>  浮桥的桥头是个鱼市场,归航的渔船展示着渔家的收获,据说早上和晚上才是最热闹的时候,买鱼的人,浮桥悠闲的游客、市民还有晚上城墙的灯火都很漂亮,鱼市让浮桥生动不少。</h3> <h3>  船上一对老人家在忙碌着,看见我的镜头阿姨似乎有点察觉,动作稍有迟疑,然后又继续忙碌。渔夫以船为家,生活看起来似乎潇洒,船上空间狭小,遇上刮风下雨一对老人或许也相对孤独、艰苦。遇上好的年景,渔获丰收卖个好价格也便是最大的满足。</h3> <h3>  景区里行走摩托车的优势在于方便,几乎能徒步到的地方摩托都能走,四处探寻美景来来回回潇洒不费力,每次出行,在步行的游客里总投来羡慕的目光。</h3> <h3>城门口的小商贩。</h3> <h3>  经赣州市博物馆1990年调查,现存古城墙中,宋石墙25.25米,宋砖墙19.80米和养济院南宋砖墙基41米,基本上是原墙原貌,其余部分多历代维修,除被蔓草杂树掩盖部分,宋代遗存或许在墙内还待发现外,多数已混杂不清了。但3664米整体规模宏伟壮丽,令人叹为观止。</h3> <h3>  八镜台公园: 位于城北的章水和贡水合流处,是赣州古城的象征。原台为石楼,为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年)孔宗瀚所建,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所以取名为“八镜台”。 八镜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苏东坡“观此图也,可以茫然而思,灿然而笑,然而叹矣。乃作诗八首,题之于图上”。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八境图后序》前一首诗中,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如燕山八景、沪城八景、香港八景、台湾八景,潮汕也有潮州古八境、揭阳古八境等。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 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序一篇。此后历代文人,如文天祥、王士祯、 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h3><h3> 现在的八镜台是重建后的,于1987年落成,共有三层,高为28米,总面积574平方米。<br></h3> <h3>  站在龟角尾公园的岸边,章江和贡江在此汇合成赣江,由此北上,贯穿江西,经鄱阳湖汇入长江。</h3> <h3>江边悠闲钩鱼的市民。</h3> <h3>  赣江边一颗巨大的古树,远处树梢上坐着一对青年男女相比大树显得非常渺小。</h3> <h3>专注拍照看图的情侣。</h3> <h3>  公园中央树下一个声嘶力竭唱着《送战友》的老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老人艺名叫“黑山鹰”,5年前年过七旬的他选择滑轮历经两个月的千辛万苦走了西藏。据说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的第一代传承人。<br></h3><h3> 注意到一个细节:看见我的长焦镜头对着他,老人身体调整了几次正面配合着镜头,可是我仅仅为了简单记录沿途所见并没有着重拍特写,看见他似乎有话要说,我却选择从另一边绕过。老人想说的或是关于他的传奇,他的身世……不得而知</h3> <h3>  皂儿巷: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全长227.3米,保留在这条巷子里的主要有店铺、作坊、宾馆、钱庄、衙署、民居等。建筑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h3> <h3>  灶儿巷是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古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谐音就变成了“灶儿巷”。现在巷的两头,一头是标“皂儿巷”,另一头是标“灶儿巷”,指的都是同一条巷。</h3> <h3>  现在所在的灶儿巷,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拨专款进行过整修的,主要是把所有的电线、电话线、闭路电视线、水管、煤气管等全部埋在地下,扫除了一些空间障碍。路面是按照赣州市传统的历史街区的鹅卵石路面恢复的。两边还住了一些居民,零星的电线也还有,拍照的时候尽量避开电线和现代民居,争取重现古巷风貌。</h3> <h3>  义兴堂在古代是一个店铺,卖烟叶、烟丝,是烟馆。这幢建筑原来是个商会,由于古代赣州城的建筑是木制建筑,经常发生火灾,商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店铺不被火灾损毁,就成立了一个民间保安水务总局,相当于现在的义务消防队。这块匾一直保存在这里,这个门楼是经过整修的,现在是赣州市工商联在这里办公。</h3> <h3>  董府原是一个钱庄,里面布局是天井式建筑,是一座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前几年,这幢建筑快要倒塌时,一个董氏居民把它买下来,按照原貌加以恢复。现在把它用作餐馆,做此赣南风味菜。</h3><h3> 电视连续剧《那时花开》摄制组来到赣州城区拍摄,蔡国庆、吴越等《那时花开》的主要演员,齐聚灶儿巷的董府,在这里上演了一场剧情中的“鸿门宴”。</h3> <h3>  现在的董府变成了一个游客必来的场所。原本计划是在这里尝尝美食的,菜式都列好了:松仁玉米粒、孜然牛排、南康荷包肉、素炒花生芽、赣南小炒鱼、冰镇芦荟、湖鸭、萝卜饺、艾米果、宁都三杯鸡、年糕家乡肉、粉蒸肉……到这里已经满席,时间也太紧迫,只能放弃,纯参观。</h3> <h3>董府玻璃柜里的展品。</h3> <h3>  墙头很有特色,叫青砖烽火马头墙,起防火的作用,墙头上的造型装饰展示地方风情和工艺。</h3><h3> 路中间,地面石头堆砌成一个铜钱的图案,下水道的入口也发现了相同的图案,当年这里有钱庄所在。</h3> <h3>  下午2点30离开古城,行程重新规划,删减了往于都和瑞金的行程,直接往会昌汉仙岩方向开进,省去100多公里的路程。</h3><h3> 怀疑高德导航在规划的时候都只考虑近路,没有考虑路况,这段路程也不好走,其中一段沙石路是这次最难走的,前轮一直在跳在晃,后轮一直打滑,好几次想停下来……技术差加上心理负担重,看着其他人一个个从身边掠过又毫无办法。心里背着一家老小,不敢有丝毫闪失……</h3><h3></h3><h3> 中途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来, 摩旅者随遇而安,看看心动的风景,喝喝茶,吃点地方特色食品,吹吹牛,聊聊天,把旅行的自由愉快上升到其它方式无法到达的境界。</h3> <h3>  经过安远县刀坑村,山清水秀,村民住着别墅般漂亮的楼房,金黄的稻田围在村的周围,晒稻谷的大妈朴素又热情……</h3><h3> “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 勤者有其业!农者有其地!”。</h3><h3> 厉害了,太平盛世,一路上这样的新农村很多很多。</h3> <h3>  安远至会昌到了晚上温度特别低被冻得不行,好在路况好。</h3><h3> 忍住寒冻,到晚上7点在距离明天游玩目标汉仙岩22公里的周田镇住下,晚餐在聚福楼餐馆就餐。吃住问题解决了,明天游完汉仙岩就直接回家了,感觉轻松了很多。大家又聊起轻松话题,除了在古城的时候线路有点出入意见不统一之外,三天下来整个团队8个人都相处得非常融洽,所有人都是平等相处,没有人高高在上,所有事情都是商量着来,相互之间开开玩笑都不红脸,整个过程只要一停下来随时都伴随着笑声,开心是这次出行成功的最大收获之一。</h3> <h3>  趁菜还没有上来先尝几杯当地的特产:娘酒。与我们潮汕人习惯喝茶配炒花生不同,当地人喝酒配腐乳,虽然酒很好喝,但配着腐乳喝起来还是有点苦笑不得,想起那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h3> <h3>  菜式对挑剔的潮汕人来说不算难吃。中间一个小误会闹了笑话:普通话沟通不好,店家把“茄煲”理解成“水煮茄”,结果菜一上来傻眼了,茄子用清水煮的样子真正是无色无味,美颜的健康食品,估计厨子料理的时候也是这么理解广东人的。</h3><h3> 在藤春宾馆住下,条件比信丰那家旅店好,但是房间太紧张了,8个人只有1个双人房和3个单人房,也就是说有3个房间需要2个人一起睡单床的。后来争取到2间双人房,避免2个大男人一张床上,估计也睡不着。</h3><h3> 晚上小镇特别冷清,出去走了一趟买了点食品就回了,穿短袖衣冻得不行,晚上外面大概只有十多度。</h3> <h3><b><font color="#ed2308">十月三日:</font></b></h3><h3> 早上起床,窗户面向东边的房间看到太阳升起的漂亮光影,金黄色一片,农村的屋顶上朝阳的一面是暖和的黄色,背阴的一面仍然感觉到凉意。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br></h3><h3> 生命,原本是一树短暂的花开,何其短暂。一天,还来不及拥抱晨曦,就已经手握黄昏;一年,还来不及细品春天的殷红窦绿,就已经满眼肃穆的秋冬;一辈子,还来不及享受美丽的锦瑟华年,就已经到了白发迟暮,一生匆匆而过。</h3><h3> 人生短暂,莫负今生。</h3><h3> 努力工作之余挤出点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旅行,去看看各地的日出日落、风土人情,去尝尝美味佳肴,心情愉悦,踏实做人,这就是最好的善待,最好的莫负。</h3> <h3>  七点多离开宾馆,遇上当地的娶亲队伍,又是放礼炮又是仪仗队开道的……特别新鲜,没见过这样迎亲的。听说会昌结婚聘礼金额特别大,成为结婚男青年一个大包袱,今天这阵势算是大开眼界了。</h3> <h3>   早餐,周田镇路边,包和肠粉。</h3><h3> 老板娘在揭阳工作过,会说简单的潮语。<br></h3> <h3>  汉仙岩风景区位于会昌县筠门岭境内,为赣南最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自古以来就有“虔南第一山”和“江南小蓬莱”的称誉,网上介绍说其自然景观可以跟龙虎山和武夷山媲美,实地走过之后差距还是满大的,牛皮吹得有点过。1995年,汉仙岩风景区被江西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h3><h3></h3><h3>  汉仙岩有“虔南第一山”之称,明朝中丞大夫甘士价把它誉为“小蓬莱”,与山东的名山蓬莱相提并论。相传八仙之一的汉钟离在这座山中得道成仙,汉仙岩因此得名。</h3> <h3>  早上约8点到达汉仙岩。好在来得早了,后来下山的时候人山人海,暗自庆幸,山上很多路段人多非常麻烦,象一线天、天子万年、天门这些地方人一多基本是全塞路了。</h3><h3> 游客少了,连拍照片都非常轻松,不会被游客塞满整个画面。</h3> <h3>白莲池</h3><h3>  民间传说何仙姑漂海之后,把莲花放在这口池塘中,因为水浅,所以莲花很快就扎下了根,隔日便盛开满池白莲花。后来有人在池塘下面又开凿一口池塘,移栽白莲。奇怪的是,从此白莲全部枯萎凋谢。据说,仙家留下遗言:要想栽活白莲,等到太平盛年。</h3> <h3>  左边石刻“虔南第一山”,据清朝同治十一年版《县志记载》,它是明朝赣州知府王廷臣书写的。</h3><h3> 大家都在猜,第一个字是什么字,什么南?</h3><h3> 尼龙佛说是处南,看起来象繁体字的处字,念起来似乎也有意思,古人难道……😔</h3><h3> 后来经过“定宗门”的时候,武兄念成“定亲门”,基本上可以断定了,不是古人重口味,是这二个家伙污😄</h3> <h3>合掌门 </h3><h3>  进入汉仙岩的第一道山门。有人说它形状像神仙合掌,所以叫合掌门;另一种说法是,人们来到这里朝拜神仙,必须虔诚合掌,所以才叫合掌门。</h3><h3> 外窄内宽,经过一段需要低头狭窄的通道,里面豁然开朗,别有洞天。</h3><h3><br></h3> <h3>  山峰之间的夹缝,在近地面处形成一个天然巨大的空间。现场非常壮观,但是手机无法还原现场的气势。后面的景色也是这样,只能感受,无法用相机去表达。</h3> <h3>“定宗门”,武大叔原形毕露处。</h3> <h3>  天子万年。民间传说这四字是南宋民族英雄、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所写。文天祥曾经领兵由梅县北上收复会昌,他在途径汉仙岩时,因忧患南宋王朝岌岌可危,因此写下“天子万年”,期望力挽狂澜,延续南宋王朝。可惜历史给文信国公开了个玩笑,南宋王朝很快被成吉思汗弯弓射倒,文天祥自已也成了阶下囚。民间还有种说法是:“天子万年”四字是南宋另一位民族英雄岳飞所写,依据是此字迹与于都罗田岩岳飞所书字迹十分相似。</h3><h3>  “天子万年”四字是横批,它两边还有副对联。这副对联中有几个字已模糊不清。</h3><h3> 仰起头是高耸的“山根”。</h3> <h3>  仙人桥。民间传说,这是八仙度人成仙的仙桥。在紫云缥缈时,如果有谁奋力登攀,登上山顶,过得这座桥,就可以成仙。可惜凡人都没有这种胆识,宁做凡人,也不愿冒死成仙。清朝嘉庆(1796—1820年)进士赖泽霖就望而却步,写诗感叹:“竞道明圆咒石开,梯云更上雨花台,石桥只许仙人过,俯瞰悬崖却步回。”根据诗意,赖进士这个文弱书生,曾经攀登山顶,俯视下面的悬崖,才胆战心惊却步而回的。</h3> <h3>  " 天子万年"钻过一段需要葡萄前进的山洞后到了“鹞子翻身”,双边随便都是高大,形状各异的石头,感觉这一段最精华,空气特别好,特别舒适。</h3> <h3>旅程充满笑声,看这家伙笑的……</h3> <h3>  仙人弈乐 </h3><h3>  相传是王梓看汉钟离跟韩湘子下棋的地方。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主人公是王质。“王质”、“王梓”读音相近。究竟是这个故事流传到干宝耳中,整理成文,还是先有《搜神记》,再衍化成这个故事,我们目前还很难下结论。清朝进士赖泽霖可能也无法判断,所以写了这样一首诗:看弈曾闻烂斧柯,此间原说是仙窠,天根、月窟等闲住,谁得钟离妙招多。</h3><h3>  当地人说:仙人弈乐下盘棋,不成神仙也沾仙气。烧炷线香敬敬神,一年到头行好运。</h3><h3>  这里的确很神奇,再热的酷暑,这里仍然清风拂面;再热的盛夏之夜这里也不会有一只蚊子出现。</h3> <h3>  汉钟离得道处 </h3><h3>  相传汉钟离原是汉朝的一位有赫赫战功的将军,因为性格耿直,得罪权贵,遭到贬谪,于是看破红尘,跟随铁拐李云游四海。来到汉仙岩,他觉得这里是块修身养性的宝地。铁拐李就留他在这里悟道,暗中却指使山神夫妇化作一对新婚夫妇,时常在汉钟离眼皮底下卿卿我我、交欢作乐。汉钟离目不斜视,终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玉皇大帝指责山神夫妇违犯天条,将他俩点化为石,男的成了“天根”,女的变成“月窟”、“天根”。“月窟”是生殖崇拜的反映。</h3> <h3> 周文荣,2016年9月被评上“中国好人榜”。</h3><h3> 23年如一日,每天坚持免费为过往游客提供休憩、茶水服务。每天早上徒步几公里攀登崎岖的山路到达景区的茶摊,只为服务游客,下午待游客散去下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也从一位50多岁的老头,变成了头发斑白的八旬老者。</h3><h3> 这个地方喝茶感觉也是特别享受的,周围都是大山,大石头下有个巨大的空间,头上有巨石遮风档雨,不用担心头上有东西掉下,空气又好,可以自带点好的茶叶……</h3> <p class="ql-block">  许多人都不解,为什么放弃汽车去开又辛苦又危险的摩托车……千头万绪只能微笑不语,理解万岁。</p> <h3>  天门,这里是壮观最刺激的,恐高者要特别小心。</h3><h3> 自望天台抬阶南下,即如自天际徐徐踱往人间尘世,这里峭壁耸立于步道两边,形成天然一道石门,堪称天险要塞。立此天门,上顾下望,如置身于凡尘与天宫之间。透过天门,放眼下望,只见人间一幅美景与天境的神幻融为一体。</h3><h3> 资料上的介绍,基本属实,拍照的时候基本上是身体靠着柱子腿缠着栏杆才敢慢慢拿出手机拍,直往下望就是悬崖。</h3> <h3>  回程经寻乌县在县城繁华地段进午餐,店里客满为患,无奈搬至路边,边吃边把美食发到朋友圈,显示实时地址的时候系统错把附近最豪华的酒店显示了。一朋友看到后大赞:高大上,赣州第二高端酒店!</h3><h3> 看完笑而不语,虚荣心作祟,不知何时起朋友圈地址装逼风大盛,显示一个高大尚的地名让人脸上有光。</h3><h3> 人艰不拆,就不回应了,如网上一段笑话:刚才去家附近沙县小吃吃云吞,偶遇一个朋友,只好互相装作没看见。毕竟都是有朋友圈的人,国庆这几天他应该在法国,而我在马尔代夫……</h3><h3> 点评一下寻乌特色美食:乌榄焖肉,第一次尝到,味道独特😍</h3> <h3>  经平远八尺镇,车友的朋友开的酒厂,进来喝茶休息,也顺便带点特产娘酒回家。</h3> <h3>   好吧,回答一下何摩旅吧,摩旅的魅力在哪里?</h3><h3> 在于能释放压力,释放心情,更接地气,还原生活的全部,看到平常人难以看到的东西。</h3><h3> 一天之中我们从凌晨天未亮一路开车,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看到中午太阳热情似火,万物褪去铅华,露出最真实朴素的一面,看到傍晚太阳从西边下山,如教科书描述一般的景象,太阳公公象个大火球,光线逐渐变红变暗变柔和,最后象一枚巨大的红球隐入山中。</h3><h3> 心情也如一天的变化,从期待的黎明前到梦幻的清晨到接地气的中午,埋头奋进的下午,陪伴着美丽的晚霞,在秋天的凉风中心平气和地进入秋的夜。</h3><h3> 一路上看到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看见老人,青年,小孩,漂亮的老板娘。也看到富人和穷人,看到大企业的富丽堂煌,也看到路边小商贩激情又充实的吆喊……</h3><h3> 看到雨后天边的彩虹,感悟人生路。</h3><h3> 我们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小撮,也是最开心最会生活的摩托人吧。每一次摩旅都会被一些东西感动着,内心着触动着的同时也弄不清究竟那些是些什么东西?为何而触动?似乎也不太愿意去追根问底,唯有安静的发呆,处在那种氛围和感觉里。</h3> <h3>  3天摩旅,接近900公里的路程。一路而来,我们不仅见识了他乡风景,也了解了沿途的民风习俗。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摩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次如何纠正的方向 。明白了相处的真谛,一群性格独立的摩友一起团结合作长途旅行,即使性格迴异也是可以一起相处的,毕竟有共同的目标。没有人生下来就是百依百顺,没有人能生活在完全纯净的真空里,相处使人心胸更豁达,不钻牛角尖。就象一直都不吃辣,到了江西没办法只能去尝试适应,虽然感觉不是很美味,但是以后出行的空间已经更为广阔,不再那么挑。</h3> <h3>  生活每天都在变化,明天无人能够把握。我们都有家庭,每个骑手都是顾家有担当顶天立场的好男人。成家了心便被抓住,有孩子了脚步便被缠住……我们不是孤军作战的一个人。</h3><h3> 下次摩旅是什么时候,无从得知无从把控,每一次出行都特别珍贵。</h3><h3> 好吧,故事如此冗长,能坚持看完的也算你厉害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