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西北揽胜

张庆和

<h3>  国庆假期和儿子一家自由行赴大西北敦煌和甘肃张掖等地旅游。观尝了敦煌莫高窟、呜沙山月牙泉、玉门关、汉长城遗址、雅丹地貌和西湖保护区的胡楊林;在张掖游览了七彩丹霞地貌和冰沟丹霞地貌。</h3><h3>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敦煌历史悠久,是古丝调之路上的重镇。自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建立敦煌郡以来,就是古代中国与世界文明交往最频繁和影响最深远的地区。</h3><h3> 莫高窟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开凿在砾石层的断崖上,背靠呜沙山。窟区全长1600米,上下五层错落排列着大小不一的490余个洞窟,如蜂窝状。是我国現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由于建窟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为了保护文化艺术宝藏,洞窟上都加装了铁门上锁,只有导游带领游客参观时才被打开。每个洞内都有活灵活现的佛像和精美的壁画,其中尤以隋唐时期未经修复保留下來的洞窟为精品。目前开放供游客观看仅20多窟。</h3> <h3>  由于洞窟不准拍照,此窟为1:1仿制。据讲解员介绍,因时间久远且游客过多,难以保护真迹,予计10年后主要参观复制窟,仅留一个洞窟开放。</h3> <h3>茫茫戈壁滩,一片盐碱地。</h3> <h3>鸣沙山,每当刮风,沙流下泻时发出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沙山会鸣鸣作响故此得名。呜沙山象一堵城墙紧靠敦煌市区南面,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高1715米。</h3> <h3>沙漠和绿地紧密相连,和谐共存。</h3> <h3>  天下第一泉——鸣沙山月牙泉。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隔数十米,虽遇烈风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的独持地貌,实为天下奇观。</h3> <h3>  帅小子在敦煌旧遗址留影</h3> <h3>  骑骆驼,亲身感受当年西域使者和经贸商贾荒漠驼铃的壮志与荒凉。</h3> <h3>  沙漠夕陽</h3> <h3>  傍晚时分沙漠倩影</h3> <h3>  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唐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楊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人们对这座古老而又神奇的关塞的向往。现存的玉门关仅为残垣断壁的遗址。</h3><h3> </h3><h3> 玉门关遗址远眺。</h3> <h3>  汉长城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北戈壁滩上,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在敦煌境内全长150公里,沿长城一线并筑有峰燧70余座,遗址多处保存较好。</h3> <h3>  大方盘城,西汉始建,距今已2000余年。是汉晋时期敦煌郡西部边塞的一座軍用仑库遗址。</h3> <h3>  敦煌雅丹地貌属于古罗布泊的一部份。长期雨水冲刷和风力切割,形成了询丽多彩姿态万千的自然景观,形似古堡。每当夜间风起时,城内就会发出凄恻阴森的声音,听起来像鬼哭狼嚎,因此人们称此为魔鬼城。</h3><h3> </h3><h3> </h3> <h3>  迟浩田将军参观时风趣的说,这是我国第四舰队。</h3> <h3>  孔雀迎宾</h3> <h3>  胡楊,常年生长在沙漠中,它耐寒、耐旱、耐盐碱、抗风沙,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多变的树种,春夏为绿色,深秋为黄色,冬天为红色。它是一个坚强的树种,“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h3><h3> </h3><h3> </h3> <h3>  死而千年不倒的胡楊</h3> <h3>  生长在月牙泉旁沙漠中的“古柳”,与胡杨同属一科。</h3> <h3>  敦煌西湖保护区的胡楊林</h3> <h3>  戈壁滩上的胡楊</h3> <h3>  张掖七彩丹霞距张掖市60公里,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地貌造形奇特,埸面壮现,色彩斑斓,形成于200万年前,是我国丹霞地貌的精品。</h3> <h3>  张掖冰沟丹霞,集雄、险、奇、美于一身,怪石如林,变化万千,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栩栩如生,无一不体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3> <h3>  卢浮魅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