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青海回望陇南

明天

<h3>青海湖&nbsp;</h3><h3> 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青海湖的构造属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形成初期原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由于周围山地强烈隆起,从上新世末湖东部的日月山、野牛山迅速上升隆起,使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逐步分割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 </h3><h3> 随着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青海湖也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约300公里。 </h3> <p>日月山藏乡雪山风口</p><p> 日月山位于湟源县西南,是我国自然地理上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其地处湟源、共和两县的交界处,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是青海农区和牧区的分界线。海拔3520米,是游人进入青藏高原的必经之地,故有“西海屏风”、“草原门户”之称。</p> <h3>  塔尔寺 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位于湟中县城鲁沙尔镇。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br></h3> <h3>远眺盐锅峡</h3> <h3>关山百合</h3> <h3>  莲花山森林公园位于甘肃南部的康乐、临潭、卓尼、渭源四县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之间,地处洮河上游。莲花山古称西崆峒,早在明初就辟为佛、道教石山。这里群峰俊秀,犹如莲瓣,顶峰高耸、恰似莲蕊,整个山峦岚气笼罩,满目绿海,酷似一朵初绽的莲花盛开在绿波翠色之中。洮河、冶木河映带左右,小莲花山,姊妹山顾盼有情。这里既有高寒湿润的山地气候,又有温暖如春的草原气候特点,形成了复杂的动植物群落。有以云杉,冷衫为主,珍贵观赏植物高山杜鹃等,有苏门羚、青羊、林麝、毛冠鹿;斑尾榛鸡、蓝马鸡、雪鸡、雉鹑等国家级保护鸟类。主峰海拔3570多米。 莲花山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是洮岷“花儿”的故乡。每年农历六月初一到初六,这里有盛大的“花儿会”,此时莲花山是一片歌的海洋,真是“洮水多情湾复湾,佳人簪珥压云鬟。<br></h3> <h3>中国科学院设置鸟类观察站</h3> <h3>岷县—当归、黄芪等大面积中药材种植基地</h3> <h3> 洮河 洮河别称洮水、藏语称为碌曲(龙水的意思),是黄河上游右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西倾山东麓勒尔当,流经甘南、定西、临夏等地,在临夏州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水库区汇入黄河,为甘肃中部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洮河流域东以鸟鼠山、马衔山与渭河、祖厉河分水,西以扎尕梁与大夏河为界,北邻黄河干流,南以西秦岭迭山与白龙江为界。全长673公里,在黄河各支流中,洮河年水量仅次于渭河,水多沙少位居第二。每年冬季,洮水流珠是洮河胜景。</h3><h3> 洮河干流由西向东流经岷县后受阻,急转改向北偏西流,上中游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的甘南高原,下游位于陇西黄土高原。<br></h3> <h3>铁尺梁 莫老山</h3> <h3>腊子口 白龙江</h3><h3> 腊子口在迭部县东北,是迭部通往汉族地区的门户和重要交通孔道。腊子口系藏语之转音,意为“险绝的山道峡口”。实如其名,腊子口周围群山耸列,峡口如刀劈斧削,腊子口河从峡口奔涌而出,两崖林密道隘,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h3><h3> 白龙江,长江支流嘉陵江的支流。发源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与四川若尔盖县交界的郎木寺,流经甘南州的迭部县、舟曲县、陇南市的宕昌县、武都区、文县,在四川广元市境内汇入嘉陵江,河道全长576千米。<br></h3> <h3> 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郊,由官珠沟、鹅嫚沟、木隆沟、庙沟等景区组成,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被确立为国家地质公园。 官鹅沟集森林景观、草原景观、地貌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湖泊如珠、峡谷如线、瀑布如织,动植物分布多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景观奇特。此外公园内居住有藏、羌民族3000余人,保留着独特的服饰、风俗。<br></h3> <h3> 文县天池 位于甘肃省陇南市文县洋汤河上游,景区建有文县天池国家森林公园、文县黄林沟国家湿地公园和文县天池省级地质公园,是由洋汤天池、黄林沟、盆景池、饮马池,共同形成。洋汤天池古称“天魏湫”,因湫在天魏山上而得名,湖面海拔1728米。天池形如葫芦,九曲十八弯,周围奇峰竞秀,松柏峥嵘,湖面千顷碧波,映红漾绿,并以诸多神奇美好的传说和“天池三绝”著称,是国内有名的高山明珠。 黄林沟又称黄陵沟,在白龙江上游,沟内集高山瀑布、高山湖泊、翠海、雪山、彩林、奇峰异石、动植物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群山环绕,溪水潺潺,景色秀美,被称做“九寨沟黄金旅游线上的璀璨明珠”。 <br></h3> <h3>麦积山石窟 始建于后秦(384年~417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孝文帝太和元年后又有所发展。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是小陇山中的一座孤峰,高142米,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麦积山石窟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麦积山风景区由麦积山、仙人崖、石门、曲溪、街亭温泉五个景区组成,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类型和物种,被称为“陇上林泉之冠”,具有深厚的旅游价值,是丝绸古道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耀眼的艺术明珠和最具潜力的旅游胜地。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br></h3> <h3>  伏羲庙 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地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西关。伏羲庙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庄严雄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