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满意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您的认可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康宁手外科医院吉清静

<h3>  近年来,随着大家对眩晕诊疗工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眩晕患者得到了正确的诊治。其中一个必谈的话题就是耳石症。这里我给大家讲讲这个病有关的小知识:<br></h3> <h3>  耳石症主要表现为随体位改变而出现短暂的眩晕,发作后在3-10秒内出现眼震。它的病因主要是耳石从耳膜上脱落,在半规管内随体位运动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的眩晕。发作人群以中年女性居多。一般持续时间不超过 1 分钟,发作时伴随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并且,在发作后有较长时间的头重脚轻和漂浮感。<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病例分析</b></font></h3> <h3>  患者李某某,女,43岁,因眩晕、恶心2天入住我院。</h3>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font color="#d1d5da">  </font><font color="#010101">2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眩晕、恶心,坐起及平卧时眩晕,恶心加重,天旋地转,闭眼也不能停止,眼球震颤,无耳鸣,持续约30秒,不能自理。在外院诊断为颈型颈椎病,让其住院治疗,患者拒绝他院住院治疗。</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患者的家属很是担心,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于是就给冯主任打电话说了一下情况(以前找冯主任看过腰,所以特别信任冯主任)。第二天患者来到本院,冯主任经过查体、阅片后考虑是耳石症。先给予Epley手法复位,复位后患者天眩地转、眼球震颤、恶心症状较前明显减轻。后给予改善循环、徒手康复等对症治疗,患者治疗3天后天眩地转、眼球震颤、恶心完全消失,残留有头晕症状。五天后头晕的症状完全消失。</font></h3> <h3>  最后患者非常感谢冯主任</h3> <h3>  写给冯主任的感谢信</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普及小知识</font></h3> <h3>  讲到耳石症的复位,首先要了解耳石症的病因,我们可以看到,内耳由前庭和耳蜗组成,前庭负责平衡功能,由三个半规管、球囊和椭圆囊组成。球囊和椭圆囊称为耳石器,作用是保持人体在静动态下的姿势及运动平衡。耳石器内有感觉细胞的聚集区—囊斑,囊斑表面有一层耳石膜,耳石膜上粘附着许多碳酸钙样的结晶,即为耳石,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也就有可能进入平素无耳石存在的半规管里面并沉伏下来,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br></h3> <h3>  我们进行耳石复位的原理是借助定向的头位活动及摆动,使脱落的耳石依靠自身重力从后或前半规管重新回到椭圆囊内,不再影响半规管的动力学作用,从而消除临床症状。复位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原理都是一样的。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在临床发病率最高的,治疗后半规管耳石症最常用的方法。<br></h3> <h3>  首先,患者取坐位,头向患侧转45°,保持该头位使患者躺下,同时,头后悬30°,这时耳石在半规管内产生移动。<br></h3> <h3>  然后,使头部经过中间后伸位,头缓慢向健侧旋转90°,此时,耳石继续移动。<br></h3> <h3>  患者继续旋转至侧卧位,同时头向下转45°,此时可以看到耳石马上进入椭圆囊和球囊内。<br></h3> <h3>  最后,使患者缓慢回到坐位并头前倾30°,此时,耳石已经完全回到椭圆囊和球囊内,复位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体位需保持1-2 min, 或至眩晕及眼震消失为止,再继续下个动作。因为患者在做复位时,每一个动作都可能诱发出眩晕和眼震,所以在复位前,一定要跟患者沟通,告诉患者接下来的动作会使其产生眩晕,嘱其不要害怕,最好有家属陪伴在旁边。<br></h3> <h1 style="color: rgb(209, 213, 218); line-height: 36px; text-align: center;"><font style="color: rgb(219, 43, 69);"><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er;">疼痛康复一科的特色治疗</span></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