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人曾经还真是个有"戏"的人!</h3><h3> 那是1996年秋季,伴随着光山实验小学的诞生我进到了县城,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也为了提高新建实验小学的名气,我们实验小学拿出两个节目在全县迎新年的晚会上展演。其中一个歌舞类节目是由学校音乐组的老师们编排的,只记得演出阵容强大且非常的排场!另一个节目是小品剧《聪聪的转变》,大致内容就是讲一个天性顽劣的孩子"聪聪"被别的学校赶到实验小学,然后被实验小学一优秀老师转变成优秀生的过程…剧本是由王静老师编写的,四个角色(学生聪聪、聪聪的爸妈和老师)都由实验小学的师生扮演,文质彬彬的卢芳演老师,张旭予老师演聪爸,我在剧里饰演聪妈。那时候都还年轻嘛,即使艺不高人也胆大,我们这几个外行人自编自导自演瞎折腾近一个月,最后竟然在全县元旦晚会、春节晚会和三级扩干会上连演三场,且好评如潮!</h3> <h3>
那是我凭生第一次登台演出,虽然没有出场费没有补贴,甚至连服饰和化妆都是我们自己料理的,除了吃了顿"庆功宴”什么福利都没有,但是舞台的诱惑让人满足啊自豪啊过瘾啊😄谁还会有怨言?观众的笑声和掌声便是最美的奖赏,至今想起来还让人热血沸腾!<br></h3> <h3>我真正认识并欣赏戏剧是在两年前的上海。<br></h3> <h3>前年暑假我家丫头在上海"开心麻花"从事文艺外联工作,我应她的邀请带小子去上海度假。暑假两个月有大把的闲散时光可供挥霍,丫头便利用职务之便满上海弄戏票让我们陪她去看戏剧。</h3> <h3>一开始我有点不屑甚至有些抵触:那么多免费的电视剧和经济实惠的电影不看,去破费买票看什么戏剧表演(有时甚至在黄牛手上淘高价票)?拗不过儿子的好奇心,陪他看了人生第一场儿童戏剧《阿拉法丁与神灯》,走进剧场看到乌泱泱一片座无虚席:这么多人花钱看戏剧?上海人真是病得不轻!<br></h3> <h3>接下来我们又陆续看了戏剧巜堂吉诃德》、巜查理的姑妈》、《钱》…那种现场演绎的故事、身临其境的感觉涤荡人心、直抵灵魂,简直是影视剧所无法比拟上的!一场场戏看下来便有上瘾的感觉,若几天没有戏剧演出的消息小子便缠着姐姐去打听,我也直觉魂魄没着没落般空虚寂寞冷ಥ_ಥ</h3> <h3>日子在戏剧的佐伴中有滋有味过得飞快,转眼暑假就结束了!至今我对上海的怀念多半还停留在对剧院和戏剧的美好念想中😊</h3> <h3>我一直在想:戏剧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它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能不能把她作为课程引到人生各阶段的教育中去呢?</h3><h3>今年暑假我终于听到了回声:在英国的精英阶层,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的伊顿公学,甚至王室、贵族都非常重视戏剧课,今年5岁的乔治小王子,已经学戏剧课两年了!可以说戏剧作为西方教育的核心基础,包含了家长对孩子未来所需社会技能的所有想象!</h3><h3>中国权威戏剧教育专家也指出:儿童戏剧是一种最容易与儿童精神世界契合的综合性艺术,它综合运用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和表演等艺术手段,创造出适合儿童理解水平和欣赏趣味的戏剧作品。<br></h3> <h3>于是乎我义无反顾地支持我家丫头走上了儿童戏剧教育的征途,并把戏剧教育的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从一线城市甚至是国外牵引到了我们的小县城。经过两个月的策划和筹备,"潮乐戏"戏剧周末营便在我们的大光山落地生根了!我们只有一个目的:让戏剧教育开启孩子们的心灵和视野,让戏剧艺术陪伴孩子们幸福的一生!</h3> <h3>暑假期间我陪着丫头走进校园做调研,对学校领导和老师宣讲儿童戏剧教育的理念和方法。</h3> <h3>我们走进中小学校甚至幼儿园为老师们开展一场场戏剧教育公益讲座。</h3> <h3>我家丫头作为"潮乐戏"创始人不辞劳苦亲自将幼儿戏剧教育引进幼儿园做体验课。</h3> <h3>戏剧教育课在夏令营活动中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追捧。<br></h3> <h3>我坚信创意、审美、爱和关怀是唯一不受城乡差距影响的,在光山,我们依旧可以培养走向世界的现代人。如果大人不能改变现状,至少要能为孩子做一些事,给孩子多一点与艺术接触的机会,去体验、感知、创造,思辨,去拥抱氛围式戏剧教育!<br></h3> <h3>让我们甩开课本,甩开应试,甩开课桌椅,轻课业,重体验,看齐北上广,把孩子戏剧教育这一课补上!尽情释放少年儿童的才华和无限想象,回到原点,感知快乐,自由探索,发现自己!<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