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去俄罗斯看看的想法由来已久,不仅仅因为俄罗斯是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50年出生的笔者,童年时代、青少年时代是听着苏联故事,读着苏联小说,看着苏联电影长大的,那是我们心中曾经仰望的国度,这个国家曾深深影响了我们几代人。更在近现代历史上,两国间的恩恩怨怨,千丝万缕,息息相关,至今割不断理还乱。更别提那“一声炮响”改变了中国多少家庭的命运,在国人心中埋下多么深刻的记忆。随着苏俄的轰然倒塌,拉开了厚重的铁幕,我们有机会走进俄罗斯,去认识了解一个真实的俄罗斯。</h3><h3>对于这个强大的邻居,有的人为之仰慕崇敬;有的人为之深恶痛绝;有的人为之爱恨交加,国人对俄的看法,从来没有如此撕裂。</h3><h3>9月19日下午5时离家搭班车赴浦东机场,晚11时登上阿联酋航空的客机✈️经迪拜转机莫斯科,用自己的双眼去看看沙俄帝国曾经的辉煌、去观察在苏俄铁幕下生存后的民族状态,去了解普大帝治下人民的生活现状。</h3><h3>双层的的A380一800机型客机宽敞明亮,座位舒适,乘务员开始热情服务。</h3> <h3>因为转机费时,第二天的下午1点半,客机才降落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h3><h3>登上迎候的大巴,我们将行驶二个小时先去谢尔盖耶夫镇观光。</h3> <h3>谢尔盖耶夫镇位于莫斯科东北,是一座风景如画,建筑风格独特又具浓郁东正教氛围的城市。途中,眼见道路两旁是绵延不绝,高大挺拔的白桦林,时近中秋,蓝天斜阳下的树林斑斓多彩,给人丝丝暖意。</h3> <h3>谢尔盖耶夫又名扎戈尔斯克,莫斯科周边众多所谓金环小镇之一,而谢尔盖耶夫之为金环小镇之首,源于小镇毗邻的谢尔盖[圣三一修道院],她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修道院之一,是俄罗斯东正教的中心和圣地,其地位不亚于天主教的中心梵蒂冈一样重要。</h3><h3>秋日的熠熠阳光下,这个美丽的小镇更加可爱,田野中少了一分苍茫,留下了一片温馨。车渐行渐近,远远已见小镇和修道院高高的钟楼。</h3> <h3>小镇和修道院中间隔着一大片广场,广场一侧小镇上,俄罗斯风格的建筑在夕阳的余晖里熠熠生辉,首先引起人们的注意。</h3> <h3>[圣三一修道院]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东正教修道院,东正教认为:信徒朝圣后可以得到特别的祝福,每年,大批的俄东正教徒前来这里朝圣。</h3><h3>[圣三一修道院]不仅是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宗教场所,历史上还是俄罗斯击退波兰、瑞典进攻的堡垒。因此,[圣三一修道院]对俄罗斯人来说,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还饱含俄罗斯人的爱国情结。</h3> <h3>这个修道院于1337年,由一个名叫谢尔盖.拉多涅日斯基的僧侣在荒郊丛林中建成的。他在这里过着隐居修道的生活,后来追随他的修道者日益增多,从小教堂逐渐发展成为俄罗斯最大、最富有的大修道院。后人为纪念他,这座小镇用他的名字谢尔盖耶夫命名。</h3><h3>整个修道院修筑得象个堡垒,我们从东面的主入口进入,门楼内绘滿精彩的壁画,不由人一开始就涌起肃穆崇敬的感觉。</h3> <h3>几个世纪以来,历经各个朝代的改扩建,修道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古典宗教建筑群,主要有;圣三一教堂、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圣母升天教堂⛪️、教皇宫殿、斯摩棱斯克教堂⛪️、斋房、慈善医院🏥等。</h3> <h3>大门和第二重门楼中间的院子里有出售鲜花、纪念品的小商店。</h3> <h3>穿过第二重门楼迎面是宽敞的走道,一直通到修道院的中心。</h3> <h3>走道旁边有一小片墓地,在鲜花和烛光的簇拥中,分外引人注目,有幸长卧于此的应该是过去这里德高望重的主教,或者是对修道院有特出贡献的名人,至今享受着人们的尊崇。</h3> <h3>[圣三一教堂]建于1423~1442年,是俄罗斯早期白石建筑艺术的典范,是修道院的核心建筑,教堂内有谢尔盖的陵墓和著名画家安德烈.鲁布廖夫绘制的壁画《三圣图》,到这里来接受洗礼的朝圣者络绎不绝,对东正教徒而言,这里犹如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h3><h3>所谓[圣三一]就是指圣父、圣子、圣灵,圣父是耶和华上帝、圣子是肉身降世的耶稣基督、圣灵是升天后重新降临的再世基督,三者同为一体,这是东正教的基本信条。</h3> <h3>圣母升天教堂建于修道院的中央,是伊凡四世于1585年下令修建的,教堂内所有墙壁、柱子和墙顶都绘有教会历史的壁画。精彩的壁画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h3><h3>教堂的右边是杜霍夫斯基降灵教堂。</h3> <h3>圣母升天教堂的左前方那座红白相间的小楼建于17世纪末,在1644年维修圣母升天教堂门廊时涌出的泉涌之上修建了这座水井小礼拜堂。紧挨在旁边的是1872年修建,华美的圣水亭,听说这里的泉水能治百病。</h3> <h3>每一座教堂都是那么的美轮美奂,就象走进了童话世界,美丽中又自带着一股神圣的气场,不由你放轻脚步,屏住呼吸,凝神细视。</h3> <h3>建于1765年的斋房,富丽堂皇的斋房大厅是举行隆重宴会的场所。</h3> <h3>教皇宫殿静静安卧在暮色里</h3> <h3>信徒们相信喝圣三一修道院的圣水会带来好运和健康,有的信徒还会将圣水灌在容器里带回家。</h3> <h3>进入教堂前,男子要脱帽,女子会提前裹上头纱,这是对主的敬畏和尊崇。</h3> <h3>教堂外观金碧辉煌,教堂内部又庄严肃穆,整个圣三一修道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 <h3>虔诚的信徒正在神的面前默默地祷告</h3> <h3>隔壁唱诗班的女子四人组合,沉稳低迴的咏唱,使教堂内原本肃穆的气氛更增添了庄严神秘的色彩。</h3> <h3>不时有黑衣的祭司从身边走过,他们沉稳的脚步仿佛暗示着勇往直前与神同在的坚定。</h3> <h3>神态可掬的祭司们正侃侃交谈着,想必是在探讨着某个教义。</h3> <h3>圣母升天教堂内正举行着一场隆重的弥散,整个大厅里水泄不通,连大门口也挤滿信徒。烛光摇曳的大厅内,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烛气味,除了从厅内传来主教低沉的祷告声,场内鸦雀无声。</h3><h3>站在教堂门外,眼望这虔诚的信众和恢宏的场景,你会同样感受到神的存在,感觉到神的温暖。呵!愿主同在!</h3> <h3>建于1741~1769年的钟楼,高达88米,楼内目前置有26口钟,其中被称作钟王的吊钟重达72吨。钟楼是修道院整体建筑中最亮眼最宝贵的部分,高耸入云的钟楼给人无限的遐想。</h3> <h3>钟楼线条简洁,色调柔和,晚霞里飘来的彩云象给她系上了轻柔的丝巾,象一幅画,读来赏心悦目。</h3> <h3>夜色越来越浓,楼内的挂钟开始一齐响起,随着宏亮的钟声越送越远,[圣三一教堂]内盛大的宗教仪式也已近尾声。</h3><h3><br></h3> <h3>伴随着悠扬的钟声,钟楼各层的灯光也不时变幻着颜色,柔和梦幻的色彩,让人迷恋,可是我们还是不舍中不得不说再见了。</h3> <h3>夜幕下的小墓地愈现静穆</h3> <h3>临别,还在仰望,还在聆听,还是感悟?</h3> <h3>修道院高大的角楼孤单地耸立在蒼茫的暮色中</h3> <h3>回望幻彩灯光装扮下的修道院,更象一座童话世界里的城堡,美轮美奂。</h3> <h3>来到小镇上一家东北人经营的餐厅,我们来俄罗斯的第一餐;黑面包、红菜汤、蔬菜色拉、肉丸杂粮饭和甜品,所谓的正宗俄餐实在不敢恭维,同行大多吃剩不少。</h3><h3>人们说:"中餐吃的是文化,俄餐吃的是情调"。因为是国人开的餐馆,没有了俄式的讲究和气场,那里还有什么情调。旅行社也是挺幽默的,我们也算享用了他们特别安排的"俄式晚餐"。</h3> <h3>走出餐厅,小镇已是一片灯火阑珊,回到广场我们将登车赶去莫斯科,上演一场夜游红场的浪漫之旅。</h3> <h3>“众里寻她千百度,蓦回首,她在灯火阑珊处“。想不到和莫斯科的初次相识竞然在这么一个月明星稀的美好夜晚。</h3> <h3>1147年,莫斯科沿莫斯科河而建。从莫斯科大公时代开始,到沙俄、苏俄及现在俄联邦一直担负看国家的首都,迄今为止已历800多年,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的著名古城掩映在灯红酒绿五光十色中,分外妖娆。</h3> <h3>步行去红场途中经过莫斯科大剧院,经典的俄罗斯式罗马建筑典雅庄重,8根古希腊伊奥尼式圆柱组成巨大的柱廊式三门,高贵大气。上方的三角形浮雕墙上,矗立着古希腊阿波罗神驾车驰骋的青铜雕塑,气势磅礴。在不时变幻的灯光照射下,更显得光怪陆丽,高雅恢宏。</h3><h3>这座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剧院,目前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剧院之一,是国际高水平歌舞剧、芭蕾舞剧及音乐会的演出之地,是莫斯科的又一标志性建筑。</h3> <h3>大剧院对面的小广场上,不经意间发现卡尔.马克思的座像默默地竚立在萧瑟秋风里。现在看着昏暗中拍摄的照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觉。</h3> <h3>走近红场附近的街口,眼前是莫斯科十分著名的马涅什广场,广场南面矗立着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这座俄式三层红砖楼,南北各有8座尖塔,与楼体赭红色的外墙不一样的是它银白色的楼顶,反差强烈的配色,令人眼前一亮,够奇葩的。这座回归民族样式的新俄罗斯风格建筑与比邻的克里姆林宫浑然天成,看不出他们的建筑年代竞相差400年。</h3><h3>国家历史博物馆在1872年由亚历山大二世下令修建,馆内藏品丰富,主要介绍俄罗斯🇷🇺从原始时代开始各个时期的历史。</h3> <h3>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前的广场上立起了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雕像。栩栩如生的雕像生动记录了1945年6月24日上午10时,当克里姆林宫钟声敲响,朱可夫元帅身跨白色骏马,从克宫大门进入红场检阅部队那一刻的伟岸形象。</h3><h3>这位带有传奇色彩,二战中功勋卓著的英雄赢得了人们永远的尊崇。</h3> <h3>位于国家历史博物馆西,红场西北的亚力山大花🌸园是莫斯科人休闲游玩最受欢迎的花园之一,1821年,亚历山大一世修建了这所皇家花园。</h3><h3>花园大门口,整装待发,执行任务的军人英姿勃勃。我们由于时间所限,未能深入园内畅游。</h3> <h3>花园左侧的红墙边,著名的"无名烈士墓”庄严肃穆,深红色大理石陵墓旁陈设着钢盔和军旗的青铜雕塑,简洁明快的造型,蕴意深长。墓前凸起的五星状火炬,从中央喷出的火焰🔥,从建成时一直燃烧到今,从未熄灭,象征着烈士的精神永世长存。</h3><h3>墓碑上镌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世长存"。</h3> <h3>莫斯科市名来源于莫斯科河,在希腊语中为"城堡"之意,斯拉夫语意为“石匠的城寨”。莫斯科市作为居民点最早见诸史册是1147年。1156年,尤里.多尔哥鲁基大公在莫斯科修筑克里姆林城堡。</h3><h3>莫斯科是一座真正的俄罗斯城市,诚如俄大文豪托尔斯泰所言:“只要是俄罗斯人,谁都会把莫斯科视为母亲”。那些色彩斑斓的大教堂、教堂上那些洋葱头一样的金色圆顶、那些宏伟华丽的建筑、那些随处可见的名人故居和林林总总的纪念馆……莫斯科拥有太多令俄罗斯人自豪和骄傲的宝藏。</h3> <h3>克里姆林在俄语中意为“内城”,有“堡垒”的含义,原俄众多公国中大公和公爵住的带围墙的城堡都叫克里姆林宫,后来随着公国的消失,原公国中的克里姆林宫不能称之为宫了,只能叫克里姆林,最后能称克里姆林宫的只剩下莫斯科沙皇的宫殿群。</h3> <h3>伊维尔斯基门是进入红场的正门,1931年,因斯大林认为该门阻碍游行队伍而拆除,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5年按原样重建的。穿过这个带双塔的门楼,我们从北面步入红场。</h3><h3>红场也是莫斯科市中心的重要地标,从十五世纪开始初建的这个广场,到十七世纪有了“红场”的名字。</h3> <h3>终于站到了莫斯科红场上,不要忘记留下珍贵的记忆。</h3> <h3>红场是这座城市的中心,许多人曾在荧屏上欣赏过这里威武雄壮的阅兵,但只有亲自站到这里,你才会发现她名字的真实意义一一美丽。</h3> <h3>想必大多是初涉红场,碰到如此美妙的夜晚,热切中都急于不停的拍、拍、拍。</h3> <h3>漫步在红场上,眼前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心情复杂纠结,都说这里的风景是最美的,可我的心里就象打翻了五味瓶,说不清是甜是酸是苦还是辣。激动之余,感慨万千,无以名状。</h3><h3>还是用镜头记录这一切吧。</h3> <h3>红场东侧巴洛克式的古典建筑美轮美奂,那就是著名的古姆百货。</h3> <h3>红场的西侧是克里姆林宫绵延的宫墙和高高的塔楼,红场的最南端是闻名遐迩的圣瓦西里大教堂。</h3> <h3>红场东北侧的步行街上张灯结彩犹如不夜城</h3> <h3>民间歌手引颈高歌吸引了一众过客,精彩的演唱不时引来观者热情的掌声,成为另一道靓丽的风景。</h3> <h3>古姆百货是一个极具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百货商场,创建于1893年,GUM是俄语“国家百货商店”的缩写。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商店开业揭牌至今,古姆百货已成为世界著名的十大百货商店之一。</h3> <h3>古姆百货的正门灯火阑珊,门外设置了安检门和警卫。</h3> <h3>走进商场仿佛来到了皇家的宫殿,那一个富丽堂皇,够气派的。</h3> <h3>走在这有着弧形透明穹顶的大厅,灯火辉煌里,更如身临繁星遍布的浩瀚宇宙中,俄罗斯人的前世与今生便如一江春水在眼前流淌。</h3> <h3>豪华的装修、精致的灯饰加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徜徉其间,奢华中又觉浪漫。</h3> <h3>只是光顾的客人寥寥无几,也许时间太晚了吧。</h3> <h3>站在二楼楼道平台上眺望红场,从近到远:古姆百货的门洞、红场、列宁墓和宫墙的塔楼构成一幅层次参差、明暗交融的框景,看着,不由人陶醉。</h3> <h3>走出古姆百货,身后是一片燦灿。</h3> <h3>古姆百货对面隔着红场的列宁墓,晚上没有了熙熙攘攘的参观人群,此刻正静静地沉浸在浓浓的夜色里,悄无声息。陵墓的外观由阶梯状叠加的三个立方体,造型简洁,朴素庄重。</h3><h3><br></h3><h3><br></h3> <h3>列宁墓后隐约可见背靠克宫红墙的十多座坟墓,整齐地排成一条,人称“名人墓”他们都是前苏联赫赫有名的功勋人物,有加里宁、捷尔任斯基、斯维尔德洛夫、朱可夫等我们那时如雷灌耳的政治人物,有作家高尔基、科学家库尔恰托天、宇航员加加林,还有61年被逐出列宁墓的斯大林。😛</h3><h3>据说列宁墓的维护费用现在由俄共等左派发起的民间慈*善机构募*捐和俄共党员捐*款维持,听说老人家身上原来三年一换的外套因资金窘迫现今只能将就了。听来令人唏嘘。</h3> <h3>站在红场中央北望高低错落,风格各异的建筑和谐的交织着,犹如美丽的画卷。</h3> <h3>出乎想象的是红场的检阅台是如此的简陋,包括检阅台中央的列宁墓,真是不看不知道,和咱们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嘿嘿!</h3> <h3>红场是莫斯科最著名的广场,在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宛若我们的天安门广场。红场的面积虽然并不大,条石铺就的地面有一定的坡度,並不十分平整,远没有咱们天安门广场广阔平坦,真不知道检阅时的队伍是如何保证整齐的行进,但它是莫斯科历史的见证,即使在大多数国人眼里,也是莫斯科的象征,为之顶礼膜拜也是必须的。</h3> <h3>克里姆林宫宫殿上最著名最壮观的要属带有呜钟的救世主塔楼,五座最大的城门楼和箭楼的尖顶上原来是双头鹰的标志,1937年斯大林下令改为红宝石制成的五角星,从此才有了人们所说的“克里姆林宫红星。”</h3> <h3>换个角度欣赏欣赏</h3> <h3>站在红场南侧的大教堂前,从另一角度记录下广场的全貌。</h3> <h3>位于红场南端的圣瓦西里升天教堂是俄罗斯最负盛名的大教堂,以其九个形态各异,颜色绚丽的洋葱头塔顶闻名于世,精美绝伦的东正教教堂建筑艺术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堪称红场上的地标性建筑。</h3> <h3>圣瓦西里大教堂由俄罗斯建筑师巴乌马和波斯特尼克根据沙皇和伊凡大公的命令主持修建,于1560年建成,中央塔高65米。教堂用伊凡大公非常信赖的修道士瓦西里的名字命名。</h3><h3>融合了古希腊罗马及拜占庭多种元素的建筑就象童话世界里的城堡,把它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建筑,一点也不为过。</h3> <h3>站在红场的南端北望,莫斯科最迷人的夜景尽收眼底。</h3> <h3>离开红场,我们来到莫斯科的最高处,站在海拔220米的麻雀山观景台,眼前是主楼高达240米的莫斯科大学,建于1755年的莫斯科大学是俄罗斯最著名、最古老的大学。</h3><h3>灯火辉煌的莫斯科大学沉浸在茫茫的夜色里,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主楼是斯大林时期建筑的典范,仰望之中给人感觉整座建筑缺乏传统古典俄式建筑的优雅,刻板的外观设计加上庞大的体型给人霸气僵硬的印象。</h3><h3>五十年代,国内有一大批学子被送去苏俄学习深造,莫斯科大学更是他们心中的圣殿,至今不少人深陷当年情结。</h3><h3>通往莫斯科大学主干道的二侧,还象当年那样长滿了茂密的白桦林,那首《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就诞生在这里,当年被23岁的上海小伙子薛范首次译成俄语之外的文字,并在我国迅速传唱,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不少过来人听到此曲,立马血脉贲张,喜形于色。</h3><h3>今次,夜访莫斯科大学,应了曲中之景,理应心潮澎湃激动一番的,而我已全无当年浪漫之情了。</h3> <h3>观景平台止聚集了一群俄罗斯青年,大多是哈雷摩托迷,飚车一族。随着马达轰鸣,一对又一对机车疾驰而去。是爱好,还是空虚而寻求剌激?不得而知。</h3> <h3>麻雀山下的卢日尼基体育场是本届足球世界杯的主赛场。比赛没捞着看,现在巧遇如此壮观的夜景也算有缘了。观景台本是眺望莫斯科河和莫斯科风景的绝佳地方,只是晚上的灯光太耀眼了。</h3><h3>夜已经很深了,大家急于赶回酒店,今晚需要睡个好觉,毕竟太累啦。</h3> <h3>后记:每次旅行在外,总象猛虎下山浑身有劲,及至归家,便似偎灶猫般慵懒不堪,一篇游记放放停停,一拖再拖,廉颇老矣。</h3><h3>2018年10月22日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