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撰文:刘忠凡</h3><h3> 摄影:刘忠凡</h3><h3> 编辑:纪群英</h3> <h3>國慶秋高又氣爽,
今隨兒女出外耍。
若問咯次往哪去?
川西藏區貢尕嘎。<br></h3> <h3> 以上是二郎山隧道的入口和洞內的裝修,該隧道長13459米,海拔2180米,是全國在建及已通車的第四長高速公路隧道,但卻是高海拔地區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洞內限速60公裏,足足開了13分多鍾(據說未修隧道前的盤山公路翻越二郎山需耗時大半天,若是遇上大雪,那就更難了)。這還不算,自雅安、尤其是天全縣往瀘定方向的高速公路幾乎不是隧道就是橋梁,真可謂是逢山打洞,遇水架橋。(二郎山隧道內的燈光比我上次來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郎山隧道一出洞口下坡不遠便是瀘定城,上次來隻到了瀘定,此次將繼續前行。<br></h3><h3> </h3> <h3>神韵悠悠盡仙山,
寬闊高速騰雲間。
此曲便是”中國夢”,
近平手筆到藏鄉。
上圖是成(都)康(定)高速公路上通往多功、天全、瀘定的指路牌,目前該高速已修通至瀘定,現還在往康定,雅江,理塘,巴塘方向修,最終要直通拉薩。<br></h3> <h3>雲霧遼繞不見山頂,山腳便是我們一行三家的第一站……藏鄉姑咱鎮(因三家中有一位的老家就居住在此鎮)。<br></h3> <h3>”姑咱” 農貿市塲,我每到一地,總喜歡逛逛當地市塲,了解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物產和價格。<br></h3> <h3>姑咱鎮上悠閑的藏族同胞。<br></h3> <h3>當地盛產無花果。<br></h3> <h3>風鈴辣也很多,就象風鈴一樣,在微風中搖曳。<br></h3> <h3> 當地藏民靠山貨、旅遊業以及稀有金屬的有序開踩都發家致富了。</h3><h3> 這次我們一行三家中有一位就是我女兒的同事,他老家就是姑咱的,地道的藏族,大學畢業後分在德陽。
今天他父母在姑咱老家筵請我們一行,吃著吃著、喝著喝著就又唱又跳了起來,真不愧是能歌善舞的藏民族。<br></h3> <h3>我女兒劉蓓受感染也情不自盡地舞了起來,她媽徐曉雯也在一旁助興,穿綠色上衣的伴唱者是他家的藏族親戚。這個國慶節過得別有風味。<br></h3> <h3>經幡飛舞晓夢沉。
寒香彌漫河山中。
欲知幡舞為甚事,
拜祭紅軍亡英魂。
紅軍搶渡大渡河後沿大渡河北上,途經姑咱。<br></h3> <h3>今天將沿著紅軍的足跡,自姑咱鎮畔大渡河北上,前往丹巴。<br></h3> <h3>姑咱鎮到丹巴縣城約109公裏,因大渡河兩岸懸崖峭壁,據當地人說過去汽車翻山需大半天,現在多半路程已踩用隧道和橋梁,全程約20多座類似於上述的超長隧道,現全程隻需兩個多小時。<br></h3> <h3>位於丹巴的紅五軍團政治部遺址。<br></h3> <h3>上圖是位於丹巴的紅軍藏民獨立師師部遺址及博物館。<br></h3> <h5>當年開明擁(紅)軍土司的舊址,現改成 ”嘎啦擁忠客栈。</h5><h3> 我向當地藏民打聽了一下,過去的土司相當於現在農村的區長,下管轄頭人(頭人大多是土司的兄弟或親戚),如遇事需開大會時,則在半山腰由近而遠敲鑼傳遞告知。</h3> <h3>半山腰俯視藏民居及大渡河兩岸雲霧環繞的群山。<br></h3> <h3>而山頂卻是艷陽藍天,並可極目遠眺。<br></h3> <h3>今日遊覽藏家民居。<br></h3> <h3>以上是位於山腳的藏民居。<br></h3> <h3>以上是位於山腰的藏民居。<br></h3> <h3>以上是位於山頂處的藏民居。<br></h3> <h3>以上是藏民居的三種不同的窗戶圖案。<br></h3> <h3>過去土司的院子,屋頂至今金碧輝煌。<br></h3> <h3>過去御敵的藏式碉樓。<br></h3> <h3>一個小村莊裏的轉經筒。<br></h3> <h3>這一家正在給兒子築建愛巢,聽主人說,待建好後,外牆還要貼以上藏式房子外牆所貼的那種漂亮的藏式瓷磚。<br></h3><h3> 《隨筆》
丹巴藏地好绝倫,
漫遊無處不消魂。
自然天成水墨畫,
勝似蓬萊仙境成。<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