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乔恩

<h3>  黄鹤楼乃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文因景成,景随文传,自晋以来,历代官宦显要、文人骚客,莫不争相登临,聚酒酬唱,留下无数动人的诗文题咏。<br></h3><h3> 《列仙全传》及《报恩录》中均对黄鹤楼起源有记载,该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h3><h3> 崔颢所题《黄鹤楼》在诸多题咏黄鹤楼的诗歌中堪称绝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前人曾评其“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既有古体诗的句法,也符合律诗的法度,在艺术上出神入化。 李白虽曾面对崔颢此诗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也于后留下千古名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巧借笛声来渲染愁情,由听觉诉诸视觉,通感交织,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借景抒情,妙合无垠。 “明月吹玉笛,紫气相引约。” “何来空悠悠,古今无已楚天秀。”整首歌词既继承了其情景相生、高唱入云的特征,又赋予其无穷新意。 “千年盼归,万古绝唱黄鹤楼。”歌词最后将情绪由古转今,引入又一个高潮,给听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表达了对于千古名楼的不尽怀念及怅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