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北宋王诜 《飞阁延风图》(传)绢本设色 ,纵26厘米、横23.5厘米 ,故宫博物馆藏。
图绘二位仕女,佇立楼台远眺,一位站立桌旁泛览古玩,其态悠闲自在。楼前古松葱茏,亭楼隐隐可见。作者用严谨、缜密的界画作楼台,细笔勾松针,笔法娴熟劲健,设色鲜艳和谐。裱边旧题签「王詵飞阁延风」。对开有清高宗弘历题诗,钤「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自强不息」等印。曾经清内府收藏,不见著录。<br></h3> <h3>王诜(1036-?),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后徙开封(今属河南)。熙宁二年(1069年)娶英宗女,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元祐元年(1086)复登州刺史、驸马都尉。擅画山水,学王维、李成,喜作烟江云山、寒林幽谷,水墨清润明洁,青绿设色高古绝俗。亦能书,善属文。其词语言清丽,情致缠绵,音调谐美。存世作品有《渔村小雪图》《烟江叠嶂图》《溪山秋霁图》等。<br></h3> <h3>本文试图通过时代风格和画家个人风格去分析该《飞阁延风图》的创作年代及作者。</h3> <h3>一、从时代风格看《飞阁延风图》与王诜的关系。 </h3> <h3>通过前文对王诜的介绍可知,王诜是北宋画家,其代表作品《渔村小雪图》和《烟江叠嶂图》是以“三远”论为创作基础的全景式构图,而《飞阁延风图》则为一角半边式构图。即时代风格不同。</h3> <h3>二、通过个人风格判断该作品与王诜的关系。</h3> <h3>根据现存的绘画作品看,王诜个人的笔墨特点如下:树法效法李成的蟹爪寒林,山石以巨然的披麻皴为基础,略带李成鬼脸皴的影子。很显然本幅作品的松树使用的是攒针叶法,与王诜树法迥异。</h3> <h3>综上所述,本幅绘画既不符合北宋绘画的时代风格,更不具备王诜的笔墨特点,由此我们可以断定它与王诜毫无关系。</h3> <h3>那么,它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呢?</h3> <h3>既然这是一幅有人物活动的界画作品,我们不妨从建筑型制和人物脸型服饰方面加以分析。</h3> <h3>让我们看一下建筑和人物中的几个要素:</h3> <h3>1、鸱尾:根据局部细图,本作品的鸱尾为双曲角,符合南宋建筑制式。</h3> <h3>2、歇山:细观歇山,其悬鱼下垂,可以看到内部建筑部件。此为宋代特征。</h3> <h3>3、门窗及墙:本幅作品明间为门厅,其右面一侧,有整体可拆卸的格子墙,据此判断,为南宋风格。</h3> <h3>4、补间铺作:细观明间,可知其补间铺作为两朵,这也符合宋代特点。</h3> <h3>5、仕女发式:明间仕女为双丫垂鬓髻,走廓里俩仕女为高冠背髻、发式向后,额头和耳朵暴露,南宋风格鲜明。</h3> <h3>综上所述得出结论:本幅《飞阁延风图》非王诜作品,当为南宋时期绘画作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