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青岛基督教堂,是青岛著名的宗教建筑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始建于德国占据青岛时期的1908年。</h3> <h3>这是一座典型的古堡式建筑,由钟楼和礼堂两部分组成。最早是德国人聚会礼拜的场所,解放后,这里是中国基督教徒主要的活动场所。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在这里拍婚纱照。</h3> <h3>登上钟楼顶层,大钟精密的机械钟表机芯和运行状态就呈现在眼前。一个多世纪前从德国运来的机芯,历经百年还在可靠尽职地工作着。“德国制造”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h3> <h3>抬头仰望钟楼的大,中,小三口合金钟,不由想起电影《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敲的那口钟。但这三口大钟不是人敲,而是靠机芯的三组齿轮系统每半小时和整点准时自动敲响的。</h3> <h3>12点整,大钟机芯准时敲响了12下清脆悠扬的钟声。</h3> <h3>青岛天主教堂,又称圣弥厄尔教堂。建于1934年。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h3> <h3>进入教堂,是一个高达18米,可容千人的宽敞明亮的大厅,色彩斑斓的玻璃花窗透射出柔和的光线。厅的穹顶绘以圣象壁画,灯光炫目,充满浓厚的宗教气氛。屋顶覆盖舌头红瓦,其气势庞大,且又古朴典雅。</h3> <h3>在天主教堂外留个影吧!别辜负了这么湛蓝的天和这么哥特的建筑!</h3> <h3>晚上到青岛著名的美食一条街~“劈柴院”吃晚餐。“劈柴院”很像北京的老东安市场,是青岛人逛街的集中去处。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1902年修建了江宁路,后来江宁路成了步行街,整个一条街就都叫劈柴院了。</h3> <h3>我们在老字号“李家饺子楼”坐下。选了鲅鱼、海三鲜等四种馅的饺子,又要了三个凉菜和一扎啤酒。今天是大姐请客,我们就不客气啦。</h3> <h3>中山路的“天真摄影”照相馆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父母许多老照片都是在这里拍的。我们能想象的出他们年轻时多么热爱生活!</h3> <h3>大姐儿时在此拍的这张照片曾在橱窗里展示。</h3> <h3>在中山路的一家外贸服装店我们终于挪不动步子,姊妹四人各选了一套裙装。<br>瞧瞧,上身效果还不错吧!</h3> <h3>五四广场是青岛著名的景点。广场北依青岛市府大楼,南临浮山湾,因青岛为中国近代史上五四运动导火索而得名。</h3> <h3>“五月风”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钢质城市雕塑。高30米,直径27米,重达500余吨。</h3> <h3>晚间来五四广场主要是欣赏楼宇灯光秀。<br></h3> <h3>每晚7点半,广场四周的楼宇不断变换着灯光色彩,五彩斑斓,梦幻一般。每逢重大节日,楼宇灯光秀还会上演各种巨型动画图案,烘托节日气氛。</h3> <h3>我们与“五月风”合个影吧!</h3> <h3>青岛鲁迅公园。这是我们姊妹必去的地方。</h3> <h3>因为这里有父母68年前留下的倩影。<br>那时他们那么年轻,对未来满怀憧憬!</h3> <h3>眼前这座水族馆,向我们诉说着半个多世纪以前父母的甜蜜与浪漫。</h3> <h3>让我们都来感受一下这份甜蜜与浪漫吧!<br>这是大姐</h3> <h3>这是二姐</h3> <h3>这是我呀~三姐</h3> <h3>这是大妹,我家四姑娘。</h3> <h3>先父已乘黄鹤去,孝女而今故地游。<br></h3> <h3>莱阳路8号,海军博物馆。中国唯一一座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h3> <h3>作为海军军人的后代,我们对海军装备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父母为海军的装备事业奉献了一生。<br>我们怀着对父母的深深敬意,走进了博物馆。<br></h3> <h3>海军博物馆的外观酷似北京军事博物馆。室内展厅正在修建,我们只能参观室外展区。</h3> <h3>这里有海军航空兵的战机,海陆两栖战车,水雷和导弹等。海面上停泊着几艘退役的军舰以及一艘核潜艇。</h3> <h3>已退役的中国105“济南”号导弹驱逐舰。驱逐舰是海军舰队中突击力较强的中型军舰之一,主要职责包括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舰队防空,以及护航,袭击岸上目标等。驱逐舰成为现代海军舰艇中用途最广、数量最多的水面舰艇。</h3> <h3>作为海军的后代,一定要登上舰艇并与驱逐舰合个影!</h3> <h3>远眺退役的104“青岛”号驱逐舰。它1955年从前苏联接收,后经我军现代化改装,将鱼雷改装成导弹,成为导弹驱逐舰。</h3> <h3>这是一艘退役的核潜艇。多想下艇看看!因为它是父母单位几代人研究的成果!但我们年龄均已超过60岁,按规定不能下艇参观。让我们远远地向这个威武的战士致以注目礼!</h3> <h3>在海军博物馆还可以登陆小青岛。小青岛公园是青岛市的标志性建筑。因岛上林木长青,遂称青岛;岛形如琴,水如弦,风吹波涛如琴声,又称琴岛。鉴于我们的体力,只是远眺一下小青岛的景色便罢。</h3> <h3>青岛小鱼山。小鱼山为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海拔60米,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瞰,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海水浴场、八大关等景观尽收眼底。</h3> <h3>小鱼山上俯瞰八大关的红瓦绿树。</h3> <h3>在这里俯瞰海滨浴场,别有滋味。</h3> <h3>青岛第一海水浴场对面的大厦就是东海大酒店。大姐说小时候只有那个矮层的酒店叫东海饭店,周末她经常跟爸妈去那里度假。</h3> <h3>这是小鱼山的主建筑“览潮阁”。它三层八角,高18米,阁内有螺旋式的楼梯,外设护栏平台,人们可沿平台绕阁一周,饱览“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黄墙”这一青岛的独特风貌。</h3> <h3>小鱼山的logo也这样艺术范,不由得让人翩翩起舞。</h3> <h3>置身在红瓦绿树的青岛小鱼山上心情一定很爽。</h3> <h3>在小鱼山俯瞰青岛风景。</h3> <h3>远处的“红蘑菇”是青岛信号山,那也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区。</h3> <h3>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常州路23号,始建于1900年。</h3> <h3>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旧称“欧人监狱”,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最早的殖民监狱。</h3> <p>它是中国监狱近代史上惟一的以古堡式建筑为主体的,极具特色的建筑群。</p> <h3>资料显示,德国监狱专门羁押被判徒刑或受拘禁处罚的欧洲籍人犯,由租界帝国法院管理。</h3> <h3>这里展示了监狱施刑的常规刑具:老虎凳,电凳,电棍,一样都不少。</h3> <h3>天后宫位于青岛市太平路19号,毗邻栈桥。始建于明成化三年(1467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青岛市区现存最古老的明清砖木结构建筑群,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现在这里又是青岛民俗博物馆。这颗玉石雕成的大白菜,栩栩如生,据说价值160万!</h3> <h3>天后宫供奉的是妈祖,即海上女神。从元朝到清朝,我国沿海地区和沿江地区先后修建了大批妈祖庙,这种以“和平、勇敢、关爱”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世人的关爱与敬仰。</h3> <h3>青岛的天后信仰,是由于青岛口岸与闽粤苏鲁海上贸易日益发展,从福建传播而来的。<br>妈祖庙里的铜麒麟也是标配,那是为人们祈福和安佑的。</h3> <h3>青岛邮电博物馆,位于青岛市安徽路5号,是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这座楼始建于1901年,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h3> <h3>2009年中国联通青岛市分公司出资近千万元修建的青岛邮电博物馆于2010年11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h3> <h3>现在共开放三层:一楼为接待大厅、古董电话墙、胶澳1901慢递、纪念品商店;二楼为主展厅;四楼为百年木质塔楼1901厅</h3> <h3>认识这个吗?这是二战时期德国军用步话机。很像80年代的大哥大!</h3> <h3>这是二战时期美国军用步话机,很像现在的对讲机。</h3> <h3>看见这些设备太亲切啦!这些都是我在学校实验室里曾经使用过的国产军用无线电台。体积大吗?因为里边的器件基本都是晶体管呀!小型军用无线电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话和发报。在战时或救灾时期,通信网络设备被毁坏了,它还能承担通信任务。</h3> <h3>为期一周的青岛故地重游圆满结束。我们寻到了五处儿时居住过的老宅,回访了曾经寄宿的幼儿园和学校,参观了七个博物馆,游览了八处青岛风景区。<br>此行唤起了我们对童年太多美好的回忆,激发了我们对父母的深深敬爱和感恩之情,实现了我们重归青岛故里看看的共同心愿。<br>再见了,美丽的青岛!<br>再见了,幸福的童年!</h3> <h3>后记:五朵金花出生信息<br>老大 刘万青 <br>1951年2月13日生于青岛海军医院,出满月于绥远路33号<br>老二 刘全青<br>1953年6月25日生于青岛海军医院,出满月于正阳关路18号<br>老三 刘连青<br>1955年10月5日生于青岛海军医院,出满月于龙江路19号<br>老四 刘鸣鸣<br>1957年10月26日生于青岛市南区妇幼保健院,出满月于黄县路9号<br>老五 刘维青<br>1960年3月21日生于青岛市妇幼保健院,出满月于包头路25号</h3> <h3>1961年夏于北京</h3> <h3>1970年</h3> <h3>1975年</h3> <h3>1985年</h3> <h3>1986年</h3> <h3>1994年</h3> <h3>1997年</h3> <h3>1998年春节<br>中间是我弟弟,刘京生,1963年9月10日生于北京301医院</h3> <h3>2006年春节</h3> <h3>2006年夏</h3> <h3>2007年元旦</h3> <h3>2008年春于平谷玻璃台</h3> <h3>2010年春于杭州西湖</h3> <h3>2016年夏</h3> <h3>2017年春</h3> <h3>2018年国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