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土城在哪里,它真的是个城吗?在这里又有过什么让人念想的故事?
土城并不是一个城,它只是一个几十平方的小山包,位于汉川杨池口附近。
历史上的土城确确实实就是一座小山包,不过,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包上办了一所学校,这就是汉川土城中心小学。这所小学之前是在土城附近的王家湾,李家湾,因为上学的孩子太多,于是为了扩容,容纳更多生源,县政府和教育部门就选址土城,规划建成了这所学校。
建校之初,原王家湾,李家湾学校的师生可没少出力,除了正常上课,就是义务为工地搬运砖瓦,手搬肩扛,那浩浩荡荡的人流还真是蔚为壮观的。学校建成后,山包顶上辟为教工区,坡下辟为教学区,教学区两排房正对着,中间场地为学生活动区。
那时候的汉川土城中心小学,不仅校舍漂亮,教学设备完善,山上山下也是树木成荫,绿草青青,而且教师队伍的素质也是杠杠的,既有本地土生土长的教职员工,更有从武汉过来的支教教师,真是人材济济啊。
小学,从二年级到六年级,我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我的家,就在离校大约两公里的王家地,每日晨起,小小的我,就背着书包,迎着晨风,穿过田野的小路,田埂,来到学校,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放学后,又在田野中穿行,田野中油菜花香,蝶飞燕舞鸟鸣,好一番醉人心菲的田原风光。
我在小学期间还算优秀的,学习成绩中上等,班级是学习委员,学校是少先队大队长。不过,人也是挺调皮的,记得上六年级的时候,有一天老师正在上课时,我却不专心听讲,竟独自钻进课桌睡起了大觉,值到教导主任把我从课桌里揪出来,拧到教研室狠狠训了一顿,写了保证书才算过关。
小学生活是美好的,也是艰苦的,当然艰苦中,也不乏充满一份浪漫。说美好,是因为年幼,最初几年没有那么多的忧愁,说艰苦,是因年三年自然灾害,也殃及到了我们小学生,吃不饱,穿不暖是那几年的平常事,因为饿,面黄饥瘦,饥不择食,吃过野菜,吃过草根树皮,好几次,老师看我饿得不行,主动把他的饭让给我吃,因为生活的艰难,孤独,回家路上,常常扒在妈妈的坟头上哭泣……,说到浪漫,那是因为在校期间,同班一个女生叫我为姐夫,原来,她姐姐在另外一个班,比我高个年级,而这个姐姐是我的娃娃亲,对于这个娃娃亲对象,虽然天天见面,却不曾说过一句话,倒是妹妹很放得开,老是跟我开玩笑,姐夫姐夫的叫,当然,时事变迁,父母包办,总是不能算数的,长大后各奔东西,如今也只能算个笑谈。
离开土城小学已是60多年,如今的土城小学已不存在,那土城这座小山包如今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一直没上去过,待到再回故里,一定重上土城,探个究竟,弄个明白。<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