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煤

流水年华

<h3> 驾车行进在麦积至金集镇盘山公路上,我突然想起在清水二中上初中时的一次背煤劳动。大约是1969年前后,学校从北道煤场购得取暖煤,当时运输车辆很少,也许是为了节约运费,运煤的任务由学生承担,浩浩荡荡的学生运输队排成长龙,同学们热情很高,争先恐后就怕自己背少了被人说思想落后,每人一个小背斗装了多半背斗,出了道北一大片铁路住宅区,从砖瓦厂上山,穿过一条条深巷,爬过弯弯曲曲陡峭山路,同学们就像蚂蚁搬家,从半山村到窑店梁撒了一湾,沉重的煤炭崎岖而徒峭的山路,一步步艰难地盘跋到山半腰个个累得汗流浃背渴饿难耐,但那时的条件既没矿泉水也没方便面,只能靠激情和意志坚持,身体壮点的走的轻松快点,体质弱点的、背的重点的走走歇歇,爬过一道坎又是一条沟,转过一道弯又是一架山,同学们就像登万里长城一样,背着沉重的煤炭向上攀跋,汗水湿透了衣服也染黑了脊背,擦汗的小手又染黑了稚嫩的小脸,但谁也不叫苦不叫累,二十多华里山路往返五十里,我们走了一天,晚上礼堂后煤堆起了山,同学们在煤油灯下喝着玉米面糊糊,吃着玉米面馍,脸上露出胜利者的喜悦。特殊的年代造就了我们这代人特殊的性格,坚强和勇敢,吃苦和耐劳奠定了我们的基础。所以,这一生没有我们过不了的坎,上山可砍柴,过河能脱鞋,逢山会开路,遇水能架桥。如今的学生不要说背煤,就是空身从北道走一趟二中恐怕也很难,首先父母也心疼不会让自已的未成年子女受这份罪,作为传统落后时代的埋葬者,现代幸福生活的开拓者,我又为我们这代人而骄傲,起码我们的子孙不会再从北道往金集背煤了,相信我们除了跋山爱好者再也不会用腿脚丈量老家到北道的距离了。此刻不知道该点赞我们这代同学的吃苦精神,还是该点赞现代学生的优越环境,世事沧桑变,未来总美好,偿过苦中苦,方知甜中甜。不知老同学还是否记得,你们做何感想。😄😄😄是不是有点像当年住校贫下中农代表董老汉的忆苦思甜味道。😄😄😄🚐🚌🚄闲来总乐忆,梦绕二中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