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走进那个年代</h3><h3><br></h3><h3> 万山朱砂古镇,坐落在湘黔两省的交界处,贵州省铜仁市最东端的群山之颠。万山即是因山得名,这里万山耸立,沟壑纵横,风景险丽。
</h3><h3> 古镇万山,也是千年炼丹之地,早在秦汉时期就已赋盛名。新中国六十年代,万山矿区作为国家级的矿山这里聚集了大批工人、技术人员、苏联专家在此作出艰苦卓越的贡献。</h3><h3><br></h3> <h3> 初进古镇,是暖暖的怀旧情怀,把你拉进了那个年代,是否遥远又依稀有着某些童年的记忆。<br></h3> <h3> 那个年代应该是我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年代,看过的电影,文字的记忆里,那个年代是激情满怀壮志凌云的年代,也是百废待兴艰苦奋斗的年代。</h3> <h3> 沿着青石板长巷,听着红歌,看着那个时代络印红色标语,心竟被浸润着有着某种感动。</h3> <h3> 想着这一定是一个有情怀的人,在这里生活工作过,当锦衣玉食衣锦怀乡时,几蕃感慨,变废为宝,纪念那些该纪念的。</h3> <h3> 随着脚步的渐渐走进,才知这是几届国家领导人关怀的重地。有苏联专家,有历史的荣光,有艰苦的汗水。</h3> <h3> 特别是资源枯竭,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转型,万山把目光定格在文化旅游上,走生态路,念山字经,打文化牌,政府引导,变废为宝,不愧为一成功的典范。</h3> <h3> 走进景区,像是走进那个年代梦幻里,走进大山褶皱叙事史诗篇里。是世界矿业史上罕见的旷古杰作,是看不够的一代代矿工人的锦绣画卷。</h3>
<h3>
如今享誉世界的“丹砂王国”,现己是国家旅游局审批的4A级景区,享有独特的政策扶持优势。2012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013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并一直牵挂的地方。
</h3><h3><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走进那个年代,那种情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精辟的毛主席语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生活怀旧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凿矿,艰苦的工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登报,为荣耀而战的喜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苏联专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矿史</h3> <h3> 1891年成立英法水银公司及早期成立湘黔汞矿公司
历史上,万山汞矿主产区域多是交界之地。明永乐初年,黄道溪,施溪(含下溪)属思州宣慰司,大万山长官司並鳌寨(现敖寨),苏葛棒玩朱砂场局。大崖土黄坑水银朱砂场局属思南宣慰司。为了争夺产砂地盘,两宣慰司“二田”派系结下仇怨,长年相互厮杀,波及整个万山矿区。一些主要坑洞反复易手,纠纷不绝,朝廷经常出面调停,仍屡禁不止。明永乐十一年,思南田宗鼎与思州田琛又一次聚兵混战,规模盛大,死伤无数。事件震怒朝廷,始命"成"率兵五万,大军压境,分别进入思南府地和思州府池,並派数众精兵,潜入“二田"府宅,将田宗鼎和田琛分别捉拿並械京师处置。"砂坑之战”是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撤司建府並置贵州承宣布政司的导火线与建制原因。
</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矿洞,悬崖,可见当时矿工工作的多艰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狭谷险景,惊心胆颤</h3> <h3>
</h3><h3><br></h3> <h3>毛主席在庐山仙人洞诗词,想借用于此。</h3><h3>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