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 。景区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2018年国庆节,我们开始了一趟说走就走的崆峒山之行。</h3> <h3> 前一晚我们住在市区柳湖公园附近,柳湖是陇东的自然山水园林,它以“柳中湖,湖中柳”形成独特的景观。据说柳湖始建于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时任渭州太守的蔡挺引泉成湖,因柳树宜水,故处处植柳,枝高叶茂,翠色参天,故名“柳湖”。在西北地区,有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城中公园,实属不易。</h3> <h3> 吃饱喝足,坐上双层的旅游专线,我们愉快地出发了。车大约开了1个小时左右,就到了山脚下,因为出发的早,排队的人不多,很快就买到票了。</h3> <h3> 我们进山是从崆峒山东门,从公路上看崆峒山,觉得就是石头多,没有什么特别。进了山口,走了一会,头上树荫多了,山体上的树木也多了起来。石阶很陡,道旁有铁链供游人扶持攀登。铁链的立柱是生铁铸的,柱头上的各种兽形装饰,看起来既美观又显得年代久远。 </h3> <h3> 崆峒山属六盘山支脉,以其峰林耸峙,危崖突兀,幽壑纵横,涵洞遍布,怪石嶙峋,蓊岭郁葱,既有北国之雄,又兼南方之秀的自然景观,被誉为陇东黄土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相传广成子在此修炼得道成仙,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此向广成子问道。自古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谓,也被尊为“天下道教第一山”。近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首批5A级旅游景区。</h3> <h3> 崆峒山也是天然的动植物王国,有各类植物1000多种,动物300余种,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刚进山,就碰见一只蹦蹦跳跳的小松鼠,还没来得及拍照,松鼠已经跑远了,活泼好动的小家伙~</h3> <h3> 崆峒山的台阶是真陡,也是真危险,爬的时候最好不要往后看,要不然随时都会感觉自己要掉下去了。好在空气清新,看着石阶上用红漆标注的台阶数不断增加,也颇有成就感。</h3> <h3> 登山过程中,随处可见发达的植物根系以及清晰的土壤剖面,可真是活生生的教科书呀~</h3> <h3><br></h3> <h3> 山上最常见的树木是蒙古栎,属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h3> <h3>有一段路实在是太陡太滑了,我们基本上是这样上来的。</h3> <h3>终于走过了最难的路,高处视野开阔,景色秀丽,给自己点个赞~</h3> <h3>来,喝口水,累死我了~</h3> <h3>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点是太清宫,太清宫建于凤凰岭岭脊处。凤凰岭中部隆起,南北两端稍低,酷似展翅欲飞的凤凰,因而得名凤凰岭。崆峒十二景之一的“凤山彩雾”赞美的就是这里。</h3> <h3> 民国29年,由道士冯崇汉等在此主持修建座南大殿3楹,里面供奉有太上老君塑像,而后又由崆峒山道教协会修复大殿,并在大殿内两侧墙壁彩绘有三清与八十七神仙巡游图。</h3> <h3> 弥陀寺,又称弥陀庵,位于凤凰岭西南阶地处。</h3> <h3> 凤凰岭上,弥陀寺前,有棵古柏,树高21.5米,胸径121厘米,胸围380厘米,又叫“桧柏“、”圆柏“,柏科常绿乔木,是自然生长还是人为种植已无从考证。确定距今已2300多年,现仍枝叶繁茂生机盎然,实属罕见,被誉为崆峒山的“定山神针”。这也是崆峒山上树龄最长的一棵柏树,因此被称为“千年华盖”。</h3> <h3> 上到中台,各路上山的人,徒步也好,坐车也好,基本都在这儿相聚。沿着路标穿过朝天门,就与中台的平整宽敞再见了。从这儿开始,行走在山脊上,可以看到山的另一面和远景。循着路标,先去蜡烛峰转一下。</h3> <h3> 说起蜡烛,总会想起那句“蜡炬成灰泪始干”。有景区立的石碑把其风景独特之处作了解说:“厚层砾岩在垂直节理和水平层的切割下形成石柱,降水溶蚀了岩石表面的钙质,形成白色形似泪痕的物质”。蜡烛峰,滴泪千尺的巨大蜡烛呀!大自然虽然造就了崆峒山的千姿百态,作为国家地质公园,有了解说,比单纯东张西望要好多了。</h3> <h3>在观景台上遥望弹筝湖~</h3> <h3>远瞰中台之上的法轮寺等景观</h3> <h3>注意:图要横着看哦!</h3> <h3> 崆峒山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就是上天梯,天梯有369个台阶,分别是45°、65°、75°,代表节节高升。</h3> <h3>上天梯前来加油打个气~</h3> <h3> 上到高处,回望天梯下的游人,颇有点成仙得道后看凡间的感觉。尤其是天梯边的摩崖石刻“黄帝问道处”,让我身不由已,肃然起敬。</h3> <h3> 黄帝问道,指的是黄帝到崆峒山来向广成子讨教的故事。《庄子》外篇中“在宥”里记有: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山,故往见之。曰:“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精。吾欲取天地之精,以佐五谷,以养民人。吾又欲官阴阳,以遂群生,为之奈何?”黄帝贵为天子,向一位贫道讨教,可以说姿态极高极谦虚了。没想到却被广成子抢白了一顿。</h3> <h3> 无法确认黄帝是否因为向广成子问了道,用了广成子的至道,他的治国安邦水平就上了一层楼。</h3> <h3> 转身进了三教洞。三教者,是指佛,道,儒。洞府并不大,如来,老子,孔子并肩而坐,的确奇特少见。据说三教在崆峒山地位平等,琳宫梵刹,同存共尊。方丈,道长之间很团结,各类活动也很融洽,是崆峒山有别于其它名山宝地的一大特色。</h3> <h3>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佛教是外部传来的宗教,儒教虽是本土产生,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宗教。我知道世界上有的宗教教派很极端,“异教徒”三个字往往就足以取人性命。“三教洞”三位教主共处一室,享受万民香火,在有些人眼里,可谓咄咄怪事。</h3> <h3> 走走看看,很快就来到磨针观。那句勉励人持之以恒的老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里。相传无量祖师在绝顶苦心修炼时,因久未得道而心灰意冷,准备下山还俗。经过磨针岩时,见一老妪手拿鉄杵在岩石上磨来磨去。无量祖师不解,老妪说,只要舍得下苦功,鉄杵最终是可以磨成针的,使得无量祖师顿悟,重新坚定了信念,回到山上终于修成了正果。后人为了纪念无量祖师和黎山老母,便在石上修建了这座磨针观。</h3> <h3> 皇城,位于崆峒山主峰马鬃山之颠,突兀高耸,摩天插云,形势险峻,故别称绝顶。居高临下,威仪赫赫。各处胜景,尽收眼底。奇峰怪崖、亭阁隐约,让人视野大开,心旷神怡。在此建皇城,确有道理。</h3> <h3>景色很美,非常适合自拍呢</h3> <h3> 五指峰是皇城附近一个著名的景点,形成原因是:直而狭窄的岩体平行排列,形成如长廊支持之柱,陡崖上因节理崩塌、风化、剥蚀而形成的密集平行的柱体。</h3> <h3> 五指峰下面也是非常典型的地质地貌景观。崆峒山是祁-吕山字形构造的脊柱,贺兰山、六盘山褶皱带的南延部分,处于华北地台的西南边缘。中生代以来,地壳运动强烈,形成了崆峒山向斜和一系列断层节理。</h3> <h3> 离开皇城,在问鼎香山的路上,树林茂密,游人不多,山上显得格外幽静。通天桥不是古迹,也不出奇,只是近年新修的一条悬拉铁索桥。但桥的另一头联着一个叫天台山的孤立小峰,小峰上还有一座小道观。我们沿着晃动不停的桥走到对面,看到小道观里居然有道士。我真弄不明白,出家人为什么专挑这种四周都是绝壁,在生活上极不方便的地方修行。飒飒山风中,我耳边响起了“天仙配”里那句唱词“天宫岁月太凄清”,又想起了苏东坡那句“高处不胜寒”。莫非这是一种境界,一种非修行的人无法言传的,在天上当神仙的感受?嘿嘿!我等凡人,能在此窥测深谷,看层林尽染,寻访福地洞天,荡涤胸中浊气,也算沾了一丝仙气了。</h3> <h3> 没想到山上还有一间地质博物馆,真是让我们几个大饱眼福!</h3> <h3>很多的科普读物</h3> <h3>问鼎香山了,请旁边大叔为我们拍的集体纪念照!</h3> <h3> 沉浸在美景中,不觉日落西山,坐上小车车下山,解放了双腿,至此,崆峒山之行圆满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