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河北省邢台沙河太行山高速公路太行大渡槽旁,有一座沙河市游客中心的建筑,这里专门陈设了一间乔羽在沙河渡口村实物和实景其“沙河时光”的陈列室。它通过了实物、照片和实景的再现,真实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明晰的展示了“乔老爷子”上个世纪中期在沙河市渡口村工作和劳动,生活与创作的过程。能让广大群众和游客们对“乔老爷子”在这个时期一些基本的个人情况,有个大概的了解和知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乔羽,原名(乔庆宝),中国当代非常著名和重要的剧作家、词作家、诗人,1927年生于山东济宁,2022年6月20日凌晨3时逝世于北京,终年95岁。乔羽先生曾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乔羽曾经和朋友们动情地说过:邢台应算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在那里工作了许多年。那里好山好水,连抽的烟叶都是甜丝丝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沙河人则会自豪地说:乔羽就像咱沙河人,他在这里生活工作期间和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从咱们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大艺术家。沙河人民非常喜欢他,更十分想念他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乔羽老先生几十年来的文学创作成果颇丰,作品数不胜数。重要的代表作有儿童剧《果园姐妹》、童话《龙潭的故事》、《森林宴会》、《阳光列车》等,还曾获宋庆龄亲自颁发的儿童文学奖;他还与时佑平合写了电影《红孩子》和根据广西彩调剧改编的电影《刘三姐》;他还创作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祖国颂》、《我的祖国》、《雄伟的天安门》、《心中的玫瑰》、《牡丹之歌》、《说聊斋》、《大风车》、《思念》、《夕阳红》、《难忘今宵》、《爱我中华》等上千首传遍了五湖四海、大江南北的歌词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可以伸着大拇指赞道:乔羽先生的每首歌都能让人听了心里甜丝丝,身上暖洋洋,浑身有力量,情趣真舒畅,感觉着是一种精神上和心灵里的双重享受。正因为有了这些优美歌词和优秀弦乐作品的铺垫和烘托,也才让“乔老爷子”在中国音乐舞台上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更让“乔老爷子”在二十世纪的中国成为了了一位歌词大师级的人物,因而受到了中国音乐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由衷喜欢以及倾心相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6年,年仅十九岁出身于山东济宁书香世家的乔羽一路风尘仆仆艰辛万苦来到了邢台,进入了八路军当时设在这里的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学习。同年8月,乔羽第一次来到了当时还是沙河县的渡口村,从此也就开启了一段他和沙河之间长达一生割舍不断的“沙河情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1951年夏至1953年3月间,乔羽以中国歌剧舞剧院编导身份,挂职于沙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深入到沙河基层工作、生活和创作。后来他又于1959年和1963年先后三次,在沙河工作並在渡口村居住过达六年的宝贵时光。乔羽曾多次深情地说:“沙河是我在农村工作学习并开始创作的地方。渡口也可以说是我很怀念的地方,那里的风土人情很好,在我的文学创作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无论是乔羽之于沙河,还是沙河之于乔羽,都有着无可替代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可以这样说,在沙河基层的工作和生活赋予了乔羽火热高昂的革命创作激情,让他找到了孜孜不断的文学诗歌创作源泉;而乔羽创作的文艺作品又让沙河开拓了视野,站在了更高的起点。所以说乔羽和沙河成为了两者共赢互补的美好典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末,乔羽在沙河期间还特意写了一首《沙河谣》。这是为沙河人民高唱的赞歌,同时也表示了他对沙河怀有的特别感情。他在诗中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沙河沙河我的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平原宽阔山岭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煤铁金银样样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处都是好庄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搬倒大山修水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滩长满杨柳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洪水不敢出山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鲤鱼摇尾山上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说天上星星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不上沙河英雄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过了黄河过长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人都唱前进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诗中的字里行间浸透着对那个年代中国人民冲天的热情,无穷的干劲,高山大川里所发生巨大变化给予了热情的赞美。並对沙河人民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中,表现出来的无比欢乐和喜悦之情纵情歌唱。当然这也是乔羽给沙河人民留下一份深情难忘的宝贵礼物!更是一份和沙河人民心心相印的永久记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8年8月,为助力邢台市第二届旅发大会在沙河成功举办,乔羽的次子、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乔方先生,组织中国音乐学院录唱了这首当年乔羽创作的《沙河谣》,让这首赋予了时代气息的歌曲,又有了新的传唱。由此可知,这首歌也将成为沙河人民怀念乔羽老先生的最好见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河北省著名作家尧山壁老先生还专门为乔羽先生写了一篇回忆录。深情地回忆和记述了作家本人与乔老爷子之间几十年难忘的诗情友谊。(回忆录发表在《邢台日报》2018年7月21日的“百泉周末”副刊版上,文章的题目是《乔羽与邢台》)。尧老在文中写道:“……乔羽和我算是特殊的“校友”,1955年开始,我在邢台高中上了三年学,而这座校园在七年前叫北方大学,乔羽在这儿上了三年学,我对他无形中有了特殊的感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尧老在回忆录中用了三分之一多的篇幅,专门记述了乔羽在沙河及渡口村的趣闻趣事,让我们大家看到了当年那位神采飞扬、青春焕发、英俊年轻时的乔羽在沙河渡过的那些日子,活灵活现地展示了他的工作态度,学习精神,以及为村里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的满腔热情和具体事情。另外,还突出表现了他在这段特别的时期里,重要的文学戏剧戏曲和电影剧本的创作过程和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文学艺术家年轻时候不平凡的美好形象,以及他所走过不寻常人生的心路历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尧老在文中还回忆道:1951年春天,年轻的乔羽背着行李来到了渡口村,住进了村西头支部书记刘青云的家中,就是图片中展示的石头院的小南屋里,睡在了靠东的这盘土炕上。他白天和老乡们一块下地学干农活,到了晚上就在小炕桌上,点着盏煤油灯,除了自已学习和写作外,就是和邻居嫂子和大娘们拉家常,叙农活,很快就和乡亲们亲如了一家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至今渡口村的村民们还在念叨着乔羽做过两件好事。一是他有照相机,谁家孩子过百天,他就登门拍照,攒多了回北京洗印,回来一一送上照片和底片。还有一件就是乔羽有个小药箱,备着一些常用药和酒精、红汞之类的消炎剂,以备群众急需时能派上用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渡口村的北边有一座广阳山,而南面呢则是黾头垴,两山夹着一川,川中流淌河水。在夏秋两季汛期时,河水猛涨,河面上能宽达一二百米,成了条名副其实的大河。而在阳光明媚时河水又可清澈见底。这条河本地人俗称为沙河,《水经注》上称之禺水,下游是澧河,最终注入子牙河。所以说,这条河上游通到山西,下游达至天津,自古来就是一条水上商道。渡口则是个商品的集散地,故此渡口每十天里就有三个集,一年中又有三庙会。除了是商埠之地外,这儿还有着丰富的人文景观,北山上还有个老君洞,是老子当年在这儿修身养性的福地。乔羽老先生还特意题写了“老聃修行处”的石碑。因此说,渡口就是个山青水秀,地杰人灵,商贾活跃,兴旺发达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渡口村旁的沙河水源源流长。闲暇时候,乔羽就喜欢到河边走走,经常长时间望着河水思绪无限,……由此也想到了他的鲁西老家,在那儿也有一条大运河。而济宁本身也是大运河上的一个重要商埠。他的家就在顺河街上,距李白在此居住了23年之久的太白楼,仅距一二百米。“我家就在岸上住”就是流淌在他嘴边的平常话。于是电影《上甘岭》上影后,其主题曲《我的祖国》中的优美弦律响彻了祖国四方。沙河人便会自豪地说,这首歌是乔羽在渡口村时就酝酿写作的。因为我们的故乡河—沙河,使乔羽想到自己家乡的运河,想到了每个中国人心目中都有一条难忘故乡的河,这就是歌曲中“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原意河。可以说是大沙河给了乔羽增添了创作灵感和创作冲动。所以再后来,凡是乔羽写作了歌词的电影插曲播出后,几乎就成为了沙河的县歌,男女老幼,都纷纷去学唱和传唱。时至今日,在沙河市游客中心和渡口村里,每天都循环播放着《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的优美弦律。而人们只要来到这儿,一听到了这歌曲,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乔羽当年在渡口村住过的那些闪光难忘岁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此可知,在乔羽一生的工作学习和创作生涯中,沙河绝对占有着一定的位置,特别是渡口村又是他绕不过去具有着特别意义的点。他因渡口而结缘了沙河,又因沙河而知道了渡口;所以说没有了渡口,他在沙河的经历就无从说起,有了渡口,他在沙河的生活就是实实在在鲜活灵动的人物形象。因此说这“渡口”就是乔羽老先生这辈子生活和生命中绕不开的一块福地呀!因为他是从济宁大运河的“渡口”码头游到了解放区,参加了革命和上了北方大学。他又因大沙河地名上的“渡口”,最后走到了北京,成为了闻名中外的文学艺术家,并让他那脍炙人口的精美作品和歌曲唱遍了世界各地和长城内外,还让他成为了歌词创作领域中一位举重若轻的词作大家和领军人物。这也是沙河人民喜欢和喜爱乔羽老先生一个非常最重要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国庆节期间群友在大沙河上拍摄到夕阳西下时的照片。你看那西落夕阳金黄色的光芒照在了沙河河水上,河面便泛起了银白色的光影,而那波光粼粼的河水,此时则是那样的静谧和安祥。此刻的大沙河已失去了夏季洪荒时的怒燥狂野,宛如一位文雅娴静的少女,在轻轻吻湿浸润了沙质河床后,便一刻也不停歇地向着东方大海的方向奔流而去。而此情此景,着实会让人们看之后心喜,念之时深切,不知不觉间会让我们睹河思人,触景生情。每每望着这奔流不息、勇往前行的沙河水,不由得让我又想到了“乔老爷子”当年在沙河创作“一条大河波浪宽”时所发生过的点点滴滴;还想到了“乔老爷子”在渡口村渡过那些难忘岁月的时时刻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文中许多关于乔老先生的照片都是从网上下载的。并感谢牵手登山户外群驴友分享的部分照片,在此一并谢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