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三省别样趣

玉树临风

<h3>中秋节刚过,亲友们计划着 “十一”出行的时间、路线。因为带着两个小宝宝,出行的时间、地点、每日行程以及活动内容受到一定约束。</h3><div>走鄂尔多斯、过府谷县城、踏足保德县、河曲湾处兜一个圈。西北高坡看古道,黄河岸边走西口。这条线路没有什么有名的景点,也没有什么名胜古迹,但在走西口人后代心中装着满满的故事,或许是爷爷讲了一遍又一遍的奋斗史。</div><div> 第一站东胜,鄂尔多斯动物园,走进孩子们的乐园。</div> <h3>注视的不仅是镜头,还有孩子。</h3> <h3>亲近动物这是孩子的天性,即使一个“庞然大物”也要去摸一摸。</h3><h3>这是不是“人之初性本善”的源头?</h3> <h3>看来地方选对了,本来是往常睡觉的点,今天睡意全无,走起路来铮铮有力,俨然一个小伙子。</h3> <h3>这个尚不会走路的小朋友,对周边的事物也充满好奇。时而关注周边,时而卖萌,可爱之处不止一二。</h3> <h3>一行十一人,组成一个小团队,一边观景一边逗乐,在观赏景物和谈笑之间,创造出许多乐趣。</h3><h3> 旅游不一定是因为风景!</h3> <h3>在高大的长颈鹿跟前,不是畏惧而是亲近,也想用手摸摸那硕大的嘴巴和光滑的皮毛。</h3> <h3>除了动物之外,可看的还有专家们对于动物园精心的设计。</h3><h3>高低起伏走过,潺潺流水期间;</h3><h3>秋天染色遍野,姹紫嫣红眼前。</h3> <h3>走过看过,留个影是少不了的。进动物园没带三脚架,完成十一个人的合影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找人帮忙,结果不是歪了小了就是有人跑了,或脚丫子放外面了。</h3> <h3>一天行程结束,驱车300公里,只游览了一个动物园。住宿东胜。这是一个悠闲的速度,自在的行程。</h3> <h3>第二天,吃过早点八点多了,走出市区上包府公路大约九点,目的地陕北的府谷。</h3><h3>包府公路尽管是省道,双向同行,运煤车不少,坑洼也常出现,最让人反感的是和路面一样颜色、又粗又愣的水泥减速带。</h3><h3>出东胜之后,仿佛一直在矿区行进。货车洒下水,随后又溅起泥,飞在风挡玻璃上;远处矿区制造的雾霾浓缩了空气,遮蔽了视野,浸染了建筑物;天空不再是蓝色,有点象中原地区的天,灰蒙蒙的;起伏的山峦缺少了西北高原应有的广阔与遥远。景色、天气、人流和想象的有距离。</h3><h3>没有干净的休息区,也不见观景台,开车只注视了远方,也就没有观光旅游的心境和冲动。</h3><h3>悠长的信天游没有听到,窑洞和古道还是过去的那幅图画。</h3><h3>11:30到达府谷县成,在县政府门前停下,从车里看到了政府大楼,但没处停车。</h3><div>在大街上转了几个圈也没能找到一个停车位。过黄河进山西,午饭保德县。</div><h3>站在保德县的大街,拍了张黄河对岸府谷的城市照片,留一个纪念。</h3><h3><br></h3> <h3>这个面临河水,依山而建的县级城,层层叠叠,景致别样,有点山城的味道。</h3><h3>佩服府谷人的祖先有先见之明,上百年之前就离开故土踏上走西口的道路,否则这里将是多么的拥堵。</h3><h3><br></h3> <h3>仅仅一河之隔,保德县的建设风格与府谷迥然不同。</h3><h3>一字排开,顺河而建,绵延不断。</h3> <h3>在保德县吃过午饭,感知了本地的物价和方言,接下来观景、留影。</h3> <h3>再过“秦晋之好”黄河大桥,返回陕西境内,上“陕西沿黄公路”,走进山陕大峡谷的北端。这是仰慕已久的景观大道。</h3> <h3>这的确是条旅游观景大道。</h3><h3>路面不宽,双车道,大车不允许通行,紧贴着黄河岸边,在黄河峡谷的半壁上。</h3><h3>在沿黄景观大道上行进,走在陕西看着山西。北方的中秋,走在草木茂盛之处便进入五颜六色之中。</h3><h3>兴奋之情再度蓬发。</h3><h3>车行60公里左右,到达墙头镇。山顶上雄鸡振立,引吭高歌。</h3><h3>“鸡鸣三省”的概念马上跳跃出来。</h3> <h3>在鸡鸣三省之处面南而立,右手边前面是陕西,后面是内蒙,左边是山西。</h3> <h3>沿着黄河向上望过去,黄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大弯。不用问,弯曲之内名叫河曲。</h3> <h3>宽阔的视野,晴好的天气,居高临下,好生惬意!</h3> <h3>过“鸡鸣三省”的标志点后就进入内蒙古。不是一个省风格就是不一样。</h3><h3>道路离开了黄河边,在村子中迂回。偶尔出现了蒙古包,房舍装饰一新,这大概和全覆盖有关。</h3><h3>大货车开始增多,水泥减速带不远不近地阻碍着车行速度,道路两边的建筑物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好在路途不算远,过龙口大桥进入山西。</h3><h3>十七点左右我们站在河曲古渡口的观景台上。</h3><h3>河的对岸就是内蒙古的古渡口。遥想当年不知有多少先辈从这里走出山西扎根内蒙?</h3> <h3>就着夕阳的暖红,衬着内蒙古的背景,黄河水缓缓流过,在古渡口边留个影,记忆今天献给未来。</h3> <h3>两个小不点依然兴奋。</h3><h3>“太阳上墙,毛猴儿行娘”的说法已经过时,在爸爸的怀里,和爷爷、姥姥交流也有好多内容。</h3> <h3>第三天景点是“娘娘滩——黄河第一滩”。内容是玩水、看滩、看古建筑。</h3><h3>生活在黄河岸边,前两项内容司空见惯,古建筑倒是值得一看。今年黄河水大的超乎寻常,内蒙古境内的景区已成泽国,河曲境内的景区几乎是弹丸之地,也没有啥内容,唯有照相还是可以的。</h3> <h3>返回内蒙,走上黄土高坡,远处的窑洞、梯田,近处高低不平的村庄,山山峁峁尽显西北遥远与古朴。然而,良好的植被,往来的车辆和矿业公司又展示出现代与文明。</h3><h3>把过去留下一点,把现在创设出来,形成对比,或许就成了景观。</h3><div><br></div> <h3>利用了国庆小长假3天时间,从河套平原出发,过库不其沙漠,经鄂尔多斯高原,进陕山高坡,沿黄河峡谷,迂回一圈,行程一千多公里,移步换景,做了一次旅行。</h3><h3>确切地说是一次亲情出游,尤其是两个小宝贝的参与,增加了浓烈的家庭氛围。</h3><h3>风景一方面是自然的赐予,更有历史价值的是人工的建造。</h3><h3>亲情也有雷同。</h3><h3>创设未来的重任永远属于年轻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