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篆刻

熔炉铸工

<p>  少时常见大人们钤印盖章,觉得很稀奇,也很好玩,所以,做梦都想拥有一枚自己的印章……。成年后,在和书画界的朋友交往中,也常见他们的每幅作品上都钤着不少印章,尤其是那些自己篆刻的印章钤盖在书画作品上令人羡慕不已,所以,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开始自己治印……。</p><p><br></p><p> 我学篆刻,纯属性趣爱好,可谓一无师,二无门,三无流派,是那种自我捣鼓的类型……。</p><p><br></p><p> 我学习篆刻主要是:一看、二问、三仿。</p><p> &nbsp;</p><p> “一看”:就是仔细观察和研究他人的优秀作品,观看他人刻印操作。当然街上的刻字社自然是我常去的地方。</p><p> “二问”:就是虚心向业内人士和专门家请教,全面了解优秀作品的创作过程和经验,并经常交流创作的心得体会。</p><p> “三仿”:就是效法、仿照、参考优秀的作品,并且吸收其中优秀的东西为我所用,从而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作品的设计与创作水平。</p><p>……</p><p><br></p><p><br></p> <p>我的篆刻(部分作品)</p><p><br></p><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篆刻艺术,是书法(主要是篆书)和镌刻(包括凿、铸)结合,来制作印章的艺术,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篆刻兴起于先秦,盛于汉,衰于晋,败于唐、宋,复兴于明,中兴于清。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span></h5><p><br></p> <p><br></p><p><br></p><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篆刻分为阴刻和阳刻,阴刻印出来的称“白文”,阳刻印出来的称“朱文”。篆刻又分大篆和小篆。汉印是篆刻史上的顶峰,后人多效仿!技法除了传统的篆法外,细分还有铁线篆、九叠篆、回文篆。叫法上还有多面印、单字印、官印、私印、四灵印、肖形印、佛印、金文印、花甲印、年号印等。</span></h5><p><br></p> <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篆刻种类:</b></p><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周玺印。秦朝以前,不论官印或私印都不称为印,统称为“玺”。这是中国印章最早的名称。玺有大有小,大的几寸见方,小的只有几分。印质有铜有玉。玺印采用大篆、籀文,布局松而不散,舒展自如,气势雄健挺拔。小玺则比较清丽。</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2、秦汉官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混乱的六国文字作了改革,制定了统一的字体─小篆。在当时社会,小篆是规范用字,因此,也是印章上的规范用字。秦印的形式与以往不同,四周多采用“田”形框。印文平均分配在框内。</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3、唐宋以来的官私印。唐代印章仍用篆体,但和六朝以前有很大区别。秦汉印印文多用缪篆,刻白文。唐代因用印色直接盖在棉纸上,官印一律采用朱文,当时也有人用隶书入印。宋代官印接近唐代。但到金代则用「九叠篆」入印。宋元私印变化很多,用途广泛,质地除铜、玉外,又增用象牙、犀角之类。当时并且以能看到朱红印泥印在书画作品上,产生艺术效果。</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明代官印也沿用“九叠篆”,尺寸比宋代、元代更大。多数是阔边粗朱文。</span></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清代官印半边用汉篆,半边用满文。常设正规官,官印是方形;临时派遣的官,官印是长方形,叫做“关防”。</span></h5><p><br></p> <p>《新印谱——革命样板戏唱词选刻》上海书画社1972年5月出版</p><p><br></p> <h3><b><font color="#ff8a00">知识库:</font></b></h3><h3><font color="#ff8a00">(一)姓名章</font><font color="#333333"> </font></h3><h5><font color="#ff8a00">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应用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font></h5> <h3>《新印谱——革命样板戏唱词选刻》内页</h3> <h3><font color="#ff8a00"> (二)闲章 </font></h3><h5><font color="#ff8a00">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font></h5><font color="#ff8a00"> 1.引首章 </font><h5><font color="#ff8a00">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书法作品中的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斋号章&nbsp;。(2)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 (3)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〇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font></h5> <p>《学大庆印谱》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1977年3月编印</p><p><br></p><p>注:1977年4月,李安治先生代表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商洛地区农业机械厂铸锻车间,光荣地出席了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学大庆印谱》一书是会议所发资料,他后来送给了我,因为他知道我喜欢篆刻。我们当时搭班子,他为党支部书记,我任車间副主任。互相之间还是很了解的。这本印谱是1977年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资料,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所以我一直珍藏至今。</p> <h3></h3><h5><font color="#ff8a00">  2.拦边章</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3.压角章</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4.拦腰章</font></h5><h3></h3><h5><font color="#ff8a00">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font></h5> <h3>李安治先生的签名</h3> <h3> </h3><h3><font color="#ff8a00">(三)鉴藏章</font></h3><h5><font color="#ff8a00"><span style="font-size: 17px;"> </span>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font></h5> <h3><b><i><u><font color="#ff8a00"> 钤印的二十五条规矩:</font></u></i></b></h3><h3><font color="#ff8a00"><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钤印,中国书画、书籍上面的印章符号是书画等作品在即将完成时的最后一个关键步骤,这是中国独有的特色艺术。钤印始于北宋苏东坡,迄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一幅书画作品用印得当,能够“锦上添花”,反之则会弄巧成拙。下面二十五条钤印规矩,要记牢:</span> </font></h3><h5><font color="#ff8a00">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不可比字大。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6、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7、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8、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9、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0、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1、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2、盖二印,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3、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4、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font></h5><h5><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15、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span></h5><h5><font color="#ff8a00"> 16、匠刻印章,不可用于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7、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8、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比较适中。</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19、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适中。</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20、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21、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22、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23、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24、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25、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凡事讲究规矩,用印也是如此。不论是印的使用数量、规范、位置、还是大小都有相对统一的规定,印若盖在很重要的地方,必须要不歪不斜,位置要不离不偏,方才有效。</font></h5> <p>我的工具书(一)</p> <p>我的工具书(二)</p> <p>我的工具书(三)</p> <p>篆刻辅助工具</p> <p>收藏的各种印石</p> <p>收藏的各种印泥</p> <p>十二生肖肖形印(2019年)</p> <p>自制的梨木印床(1973年)</p> <p>自制的各种印刀(1973年)</p> <p>购买的各种印刀</p> <h3>贾寿年 5mmX17mm(1971年)</h3><h3><br></h3><h3> 这是我中学时代自刻的人生第一枚印章,隶书,仿银行柜员印。因为家父在银行工作,这类印章我见得最多,也很熟悉这种类型。这枚印章尺寸很小,材质为牛角,较硬、难刻,第一次刻没经验,工具也不凑手,所以印形不规则,笔势也不到位,且有“烂伤”,没有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h3><h3><br></h3><h3><br></h3> <h3>杨长高 14mmX14mm(1973年)</h3> <h3>贾新年 14mmX14mm(1975年)</h3> <h3>阮建国印 12mmX12mm(1975年)</h3> <h3>郭群芳 13mmX13mm(1975年)</h3> <h3>王淑惠 8mmX18mm(1975年)</h3> <h3>贾 8mmX10mm(1977年)</h3> <h3>寿年 5mmX10mm(1977年)</h3> <h3>寿年 14mmX14mm (1977年)</h3> <h3>贾寿年 12mmX12mm(1978年)</h3><h3><br></h3><h3> 这枚印很特殊,它是我和马子敬先生共同完成的,也是目前为止,我和他人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h3><h3> 马子敬,河南洛阳人,上世纪70年代初,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曾就职于商洛地区农业机械厂,担任过电炉炼钢车间、铸锻车间技术员,同我一起共过事。他的篆刻功底很好,为许多人治过印,称得上行家。我曾求教于他,并请其篆印一方。后来,他因夫妻长期两地分居,要求调回河南,一直奔波于豫陕两省之间,很少有时间顾及其它事情,所以当时给我篆刻的印章并没完工,刻了左边,右边仍然空着,当然他也不断道歉,并不忘给我戴二尺五说:“你也刻的很好吗!你就自己完成吧!实在不好意思哟!”无奈,后来,我只有自己完成右边的篆刻任务了。当然,这枚印章是我们两人共同完成的,它是我们友谊的象征,其纪念意义自然非同一般了。</h3> <h3>焦连三 17mmX17mm(1985年)</h3> <h3>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 30mmX30mm(1985年)</h3> <h3>牛(肖形印) 20mmX20mm(1985年)</h3> <h3>张永华 20mmX20mm(1985年)</h3> <h3>鱼俊清 直径45mm(1985年)</h3> <h3>杨胜利印 22mmX22mm(1985年)</h3> <h3>猴(肖形印)23mmX23mm(1989年)</h3> <h3>贾寿年学书印 22mmX32mm(1989年)</h3> <h3>团结奋斗 再展宏图 25mmX25mm(1992年)</h3> <h3>大地回春 30mmX30mm(1992年)</h3> <h3>祝老师新年好26mmX26mm(1993年)</h3> <h3>鸡(肖形印)15mmX25mm(1998年)</h3> <h3>李永昶 30mmX30mm(2000年)</h3> <h3>四灵之白虎(肖形印)直径25mm(2001年)</h3> <h3>江山多娇 18mmX32mm(2001年)</h3> <h3>四灵之青龙(肖形印)直径27mm(2001年)</h3> <h3>贾寿年印 30mmX30mm(2001)</h3> <h3>寿年 28mmX28mm(2002年)</h3> <h3>铸工 28mmX28mm(2002年)</h3> <h3>贾氏 24mmX24mm(2002年)</h3> <h3>寿年 30mmX30mm(2002年)</h3> <h3>史鑑斋主 25mmX25mm(2002年)</h3> <h3>寿年书画 30mmX30mm(2003年)</h3> <h3>铸工 30mmX30mm(2003年)</h3> <h3>墨趣 14mmX32mm(2004年)</h3> <h3>贾寿年 30mmX30mm(2005)</h3> <h3>寿年 20mmX20mm(2005年)</h3> <h3>寄情 20mmX38mm(2005年)</h3> <h3>贾寿年 30mmX30mm(2006年)</h3> <h3>根于晋生于秦 28mmX28mm(2006年)</h3> <h3>三不堂 17mmX29mm(2006年)</h3> <h3>艺海无涯 23mmX36mm(2006)</h3> <h3>福 19mmX19mm(2006年)</h3> <h3>贾宇印 22mmX22mm(2008年)</h3> <h3>真水无香 19mmX38mm(2009年)</h3> <h3>羊(肖形印) 20mmX20mm(2009年)</h3> <h3>江山多娇 27mmX40mm(2012年)</h3> <h3>四灵印 25mmX25mm(2013年)</h3> <h3>佛印 14mmX26mm(2014年)</h3> <p>吉祥20mmx10mm(2019年)</p> <p>仁者寿20mmx10mm(2019年)</p> <p>贾寿年藏书印30mmx30mm(2019年)</p> <p>狄友华印20mmx20mm(2019年)</p> <p>宋超印信25mmx25mm(2019年)</p> <p>狄友新印20mmx20mm(2019年)</p> <p>贾(上)寿年(下)8mmx8mm(2019年)</p> <p>三不堂主(上)寿年(下)8mmx8mm(2019年)</p> <p>贾(上)寿年(下)8mmx8mm(2019年)</p> <p>寿年之印(上)三不堂主10mmx10mm(2019年)</p> <p>贾寿年印(上)熔炉铸工(下)17mmx17mm(2018年)</p> <p>贾(上)寿年(下)8mmx8mm(2018年)</p> <p>生肖肖形印20mmx20mm(2019年)</p> <p>独钓寒江雪20mmx20mm(2019年)</p> <p>独钓寒江雪20mmx20mm(2019年)</p> <p>知音20mmx20mm(2019年)</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文字、摄影/熔炉铸工</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摄影器材/手机</b></p><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修改於2020年金秋</b></p><p><br></p><p><b><i><u> 🌸 </u></i></b><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i><u>谢谢欣赏和点评 🌸 </u></i></b></p> <p><b>作者小传</b></p><p>根于晋,生于秦;学过农,做过工;</p><p>教过书,为人师;办学报,当编辑;</p><p>文史哲,博不精;书画印,兼而学;</p><p>退不休,夕阳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