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登黄山是好多年前的想法,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出行,今年9月18-21日终于如愿。</p><p class="ql-block"> 黄山,原来叫“黟山”。“黟”读“衣”音,黑色的意思。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在黟山炼丹升天。唐明皇在天宝六年(747)6月17日下圣旨,把“黟山”改名为“黄山”。</p><p class="ql-block"> 在国内旅游,总是听到:“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话,就想:这句话怎么理解呢?</p><p class="ql-block"> 明代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就两次登黄山。晚年时时候,他的好友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钱谦益问他:</p><p class="ql-block"> “游历四海山川,何处最奇?”</p><p class="ql-block"> 徐霞客回答:</p><p class="ql-block"> “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海内外的名山都不如徽州的黄山,登黄山之后,你会觉得天下无山,不用再看了。</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初安徽黄山市歙县人汪鞠卣据此归纳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至今广为流传 。</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归纳更直接:“黄山归来不看山”。</p><p class="ql-block"> 黄山的占地面积有1200平方公里,五岳中南岳衡山占地面积最大为640平方公里,也是它的一半多一点,其它更过不了一半。五岳加起来的占地面积比黄山多600多平方公里。 黄山正因为有大乃容,容纳连绵群山。黄山重峦叠嶂,峰林似海,姿态峥嵘,秀气阳刚。大小山峰72座,海拔在1600米的山有20座。峰与峰之间距离远,景区不是一两天就能走完。因此,黄山的大是五岳所不能比的。</p><p class="ql-block"> 黄山山之崇伟峻峭,松之姿态多样,云雾变幻莫测,兼有:“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怪石,峨眉之清凉”。黄山包含了其它山的特点,也符合人们审美的追求。从内容上说是“黄山归来不看山”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明代徐霞客先生先后遍历北京、河北、山东等16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到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所说:“薄海内外无如徽州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也!”是他用双腿丈量过神洲大地而得出的结论 。</p><p class="ql-block"> 这次登黄山的几个主要景区是用一天半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9月19日),从玉屏索道上黄山。导游说:今天从好汉坡到白鹅宾馆要走9公里。单从玉屏楼到天海要走三小时,登光明顶后再到飞来石,然后才去白鹅宾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9月20日)上午,导游说:今天的景点西海大峡谷和北海景区,最后从云谷索道下山,路程5公里。</p><p class="ql-block"> 第一天,阳光普照,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路上走,紫外线特强。走完行程后,小腿有感觉了,再看看团友的脸,全都晒黑了,我没照镜子也知道自己也晒黑了。真是“晒黑了皮肤炼红了心❤”。</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上午,天打着雷下着雨,还是走完了5公里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来黄山之前,问过几位朋友,登黄山辛苦吗?回答是:很辛苦。 这次 登黄山的几个景区,一天半的时间走了十多公里的山路,这才从数字上理解“很辛苦”的意思。感到以前爬的山不是“山”,真有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受,用自己的“11号车”体会“黄山归来不看山”这句话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黄山篇</p><p class="ql-block">黄山的松</p> <p class="ql-block"> 迎客松,寿逾千年。下面的一条枝桠已用夹板夹住,上面还用绳子拉住。在迎客松前,都是排着队照相的人。在天海时,就听到北门进来的游客说:我们就是冲着迎客松来的!这样的话,他们还要两个多小时才能见到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 团结松。树龄约300年。五干围抱,簇拥而生,状若兄弟,因此得名。听说有国家领导人和工作人员在这里合唱《团结就是力量》。</p> <p class="ql-block"> 送客松,树龄约450年,好像古人弯着腰恭送客人姿态。</p> <p class="ql-block"> “不到始信峰,不见黄山松”。黑虎松,450米。由北海去始信峰一定会看它。导游说:传说有黑虎卧于松下,故得名。男氏在这里拍照,会虎虎生威,不会得“妻管严”。导游正在给我们解说时,来了30多为“美少女”,刷刷刷排成3排照相,领队的说:</p><p class="ql-block"> “黄山漂亮不漂亮”,</p><p class="ql-block"> “漂亮”!</p><p class="ql-block"> “导游好不好”?</p><p class="ql-block"> “不好”!</p><p class="ql-block"> 躲在团友身后75岁的调皮大叔说了。</p><p class="ql-block"> “美少女”停了一下哄的笑起来,忙问:“是谁说”,女导游也无奈的笑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古松拔地而起,一根两干,并蒂相依,树龄约400年。导游说:据说夫妻拍照时不要拍到树顶,不然的话夫妻的缘分到头了,哈哈……</p> <p class="ql-block"> 在黄山,黄山松因势而生,姿态各异。下面的松树就是在黄山随意拍的,也不进黄山什么名松,就是觉得好看、入眼、有美感。</p> <p class="ql-block">黄山的山。</p><p class="ql-block"> 天都峰。天都峰海拔1829米。黄山民谣:“不上天都峰,白跑一场空”。这次行程没安排上天都峰,只能看着别人上去了,也就“白跑一场空”。真是山高人为峰,爬上去的人,站在山上举起双手,“人比山高”!</p><p class="ql-block"> 天都峰右边山顶上有块石头像只松鼠,好像要跳过来,这叫“松鼠跳天都”,是黄山的一景。</p><p class="ql-block"><br></p> <h3> 人们从天梯爬上天都峰。</h3> <p class="ql-block"> 鱼石。</p> <p class="ql-block"> 云雾缭绕的山 ,一副淡墨的山水画,真是“青山无墨千年画”。</p> <p class="ql-block"> 怪石。</p> <p class="ql-block"> 奇特的山体。</p> <p class="ql-block"> 向莲花亭进发。</p> <p class="ql-block"> 要登上鳌鱼峰有三条路可走。右边的是一线天,路陡坡峭难走;中间的路是“之”字形,平缓些;最左边的是绕过鳌鱼峰才上去。与团友商议后,还是走中间平缓的路。道理是:看看身份证,已不是挑战极限的年龄了!要安全,稳妥好些!</p> <p class="ql-block"> 图片中有人走的、几乎是垂直的路就是“百步梯”。当年电影《小花》抬担架的拍摄地点。天梯从南门进来是下,从北门进是上。</p> <p class="ql-block"> 在光明顶眺望玉屏楼 。</p> <p class="ql-block"> 莲花峰,黄山第一高峰,海拔1864米。可惜2014年封山,封山期五年。上不了莲花峰是这次行程的遗憾。</p> <p class="ql-block"> 在鳌鱼峰拍到的,人在自然界太缈小了。</p> <p class="ql-block"> 开心❤!</p> <p class="ql-block"> 光明顶,海拔1840米。陈毅元帅说:“不到光明顶,不见黄山景”。站在光明顶看到了玉屏楼、莲花峰、莲花亭、百步梯和鳌鱼峰。这些都是一路经过的景点,是一步一个台阶走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西海大峡谷,梦幻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柱石。</p> <p class="ql-block"> 奇石。</p> <p class="ql-block"> 梦笔生花。此山长着一颗松树,像一支毛笔。这个景与笔架山合在一起,是黄山特美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笔架山。</p> <p class="ql-block"> 石笋峰。邓伯伯曾以小迎客松和石笋峰为背景在这里拍照,后来几位国家领导人都在这地点拍照。这里小小的平台后来叫伟人台。</p> <p class="ql-block"> 黄山的云雾</p> <p class="ql-block"> 黄山的云变幻莫测。早上5:50起来看日出,游客早已出来了。大家都加了外套,个别年轻人裹着棉被就出来。一阵风把云吹过来,感到这云又好像是雾,遮天蔽日。一会儿太阳又出来了,云彩又遮挡着它,一会儿又半掩半露,羞答答的。这时,一位看上去奔七的大妈连拍了几张照片。她拿的是带长焦镜头的相机,镜头还夹着两块过滤镜片(一块过滤片1000多元)。快闪了她拍的照片:画面是四个“圆头”,两个人头和两个太阳(一个在手机上)。她以一对情侣举起手机拍照做为前景,再拍下太阳。由于用了滤片,照片的色彩很强烈,太阳、云彩拍得血红,山体背光暗了些,整个画面有美感。她把照片给了两位年轻人看了,女的很高兴,要大妈发给她。两人马上留联系方式。再看看这位大妈,上身穿薄羽绒服,下身穿牛仔裤,脚下是运动鞋,身边还有一个帮忙拿行李的年轻人,看这个架势大妈是个照相的发烧友。</p><p class="ql-block"> 太阳光越来越高,那厚厚的云层始终挡住了太阳,日出变日照了。</p> <p class="ql-block"> 黄山的日落。在白鹅宾馆这里看日落日出真的很方便。宾馆出来左边是看日出,右边出来是看日落。我们去的不是好天气,6点多太阳下山时,山上云雾还是比较多,以飞来石做前景,拍了几张照片,还是不够满意。当太阳到群山顶时,云层挡住了落日。</p> <p class="ql-block"> 黄山的云海。照片的那一片云海把黄山的太平县覆盖了。青山长绿,云海茫茫,估计过一会云海就可能没有了。</p> <p class="ql-block"> 过了一个多小时,再回来看那片的云海已经没有了,山下的太平县沐浴着灿烂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黄山的雨</p> <p class="ql-block"> 黄山的雨。来到伟人台,小迎客松和石笋山的背后已是一片黑色的云。在连理松的时候,已是雷声大,雨点小,这时,雨大雷声大。我们躲过了“山竹”(山竹这个台风9月16日下午17时在广东台山登路,我们是9月18日下午18:20点机飞黄山),却躲不过黄山的雨。老天爷毫不吝啬那雨水,哗啦啦地往下倒,这时的黄山已在雨雾中。黄山的雷响起来像乐队的定音鼓敲出来的隆隆的声音;雨水滴下来,打在松针、树干、草丛、雨衣、雨伞和地上,有着不同的声音,像乐队各种乐器在演奏,这不是广东音乐《雨打芭蕉》,而是徽州音乐“《雨打黄山松》”。下雨时是不能站在树底下,但在这里没办法了,除了两个假蘑菇的建筑物,其它的都是黄山松,只能站松树下任由雨水淋下来。雨水淋在雨伞上,顺流下来像一串串珍珠。慢慢的鞋子袜子湿透了,裤腿上的水也流到鞋里,运动鞋变水鞋,把刚才的臭汗也洗去了。</p><p class="ql-block"> 雨下了约20分钟,雨小了我们又向云谷索道走去,山路越走越高。</p> <p class="ql-block"> 躲避黄山雨。这时黄山已在雨雾中,一片白茫茫的。</p> <p class="ql-block"> 雨雾中的黄山松,尽在一副“水墨画”里。</p> <p class="ql-block"> 雨洗过的黄山松,清新明亮像画家刚画好的一幅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雨水荡涤过的树叶,上面还留着雨水,叶子干净了。</p> <p class="ql-block"> 雨后的清新。</p> <p class="ql-block"> 宏村篇</p><p class="ql-block"> 古老的村落——宏村,被人们称为“中国画里的乡村”。</p><p class="ql-block"> 宏村是这行程的主要景点。宏村原名“弘村”,取"扩大、光大"的意思。清乾隆年间,由于村名犯了与弘历皇帝重名的忌讳,才改为“宏村”。</p><p class="ql-block"> 宏村是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140余座。村庄建成后像牛形,还把山泉水引进村里,家家户户门前有清泉,水流淙淙。</p><p class="ql-block"> 古村落民居白墙,青瓦飞檐,南湖书院,不废诵读,宗室祠堂,楹联高挂,王体行书,铁画银钩,寓意深长,启迪后人。</p> <p class="ql-block"> 宏村是五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 宏村的南湖,秋风徐来,水波不兴,古树垂柳,枝条婀娜。已近入秋,珠三角的荷叶已残,荷花变莲蓬。南湖里的荷花,莲叶何田田,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还在绽放,红得让人心碎,只可远观难以近看。</p> <p class="ql-block"> 南湖像一把弯弓,贯穿湖心的长堤如一支箭。《卧虎藏龙》的男主角牵着马从这里走过。</p> <p class="ql-block"> 各地来这里的学生,撑起画板,手里拿着“五彩缤纷”的调色板,用稚嫩的双手抓起画笔,在描绘古老的的村庄、湖边的垂柳、白墙青瓦的民居、古朴的书院、长堤拱桥和穿着徽州服饰的村民。据说每年都有上万的学生来这里写生。这是古村落的一道新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 月沼和徽州的民居。月沼是电影《卧虎藏龙》的取景地。女主角曾在月沼的水面蜻蜓点水,而后又飞檐走壁。</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时年代上过邮票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 整洁的民居街道。</p> <p class="ql-block"> 流水淙淙的水圳。村中有古规,早上8点前为汲水的时间,8点后可在渠里洗衣服等。这水渠还有指路的功能。有句话:逆水进村,顺水出村。进村迷路了,就可以跟着流水的方向走出村。</p> <p class="ql-block"> 培养学子的南湖书院。</p> <p class="ql-block"> 汪氏宗祠。</p> <p class="ql-block"> 汪氏的先祖。</p> <p class="ql-block"> 楹联,寓意深长。</p> <p class="ql-block"> 宏村的小吃。</p> <p class="ql-block"> 守拙园篇</p><p class="ql-block"> 守拙园也是行程的景点之一。它座落在黟县陶村,是陶渊明后人世代居住地。根据陶渊明《归田园居》名句:“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的诗句而得名“守拙园”。村里的民居是明清的徽州建筑。村前有弯弯曲曲的武陵溪,村后有青绿的南山,村头有半月形的水塘。来到这里,很自然会吟诵“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p> <p class="ql-block"> 守拙园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 守拙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守拙园半月形的水塘。</p> <p class="ql-block"> 拱桥、水塘和民居。</p> <p class="ql-block"> 几天的徽州之旅,带有汗水的脚印印在黄山上。满脑子都是的美好,脚印是带不走的,只好把那美好的记忆带回家。 </p><p class="ql-block"> 2018.10.18 </p><p class="ql-block"> 文字(部分来自网络):澄江如练</p><p class="ql-block"> 摄影:澄江如练</p><p class="ql-block"> 完</p><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