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8月草原之行的第二项内容,是应邀参加北京知识青年赴内蒙古苏尼特左旗下乡50周年纪念活动。</h3> <h3> 1968年8月,北京市的一批“老三届”学生,告别了父母,离开了繁华的京城,来到了祖国的北疆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插队落户,成为了草原上的新一代牧民。赛罕高毕苏木(公社)共有26名知青,分配到四个嘎查(队)。他们之中有兄弟俩,也有兄妹俩。年龄小的十六、七岁,大的也就十八、九岁。在草原上生活的时间短的四、五年,长的七、八年,甚至十好几年。有的将一生献给了草原,也有的永远长眠在了那里,他们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了第二故乡……苏尼特草原。</h3> <h3>栾世生大哥好帅!</h3> <h3>当年的帅小伙张木顺老兄</h3> <h3> 肩背钢枪守卫边疆的北京知青原中信(右)、原秋英(左)姐弟俩。</h3> <h3> 巡逻中的边防女民兵原秋英(左)、何继英(右)。</h3> <h3> 北京知青李锡芳为牧民演唱</h3> <h3> 以北京知青为主体的旗乌兰牧骑,在苏尼特草原上为牧民们表演节目。</h3> <h3>这是一组在赛罕高毕苏木插队的北京知青生活的老照片,他们之中有飒爽英姿的女民兵,有在边防线巡逻站岗的民兵二线哨所的战士,有深受牧民爱戴的赤脚医生,还有被牧民誉为“草原百灵”的乌兰牧骑的演员……。(照片选自胡杨主编的《苏尼特1968》一书)</h3> <h3> 从1968到2018,光阴似箭,弹指一挥间,眨眼过了50年。当年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美丽漂亮的的“羊角小辫”,现已成为两鬓斑斑的大爷大妈。</h3> <h3>1970年春节,我在连部前留影,地点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气象站。从小楼的宣传标语上,可以看出当时的战备形势。</h3> <h3>原583团四连九班副班长王学仁,山东省滕州市人。</h3> <h3>原583团四连九班战士张玉忠,江苏省徐州市人。</h3> <h3>原583团四连九班战士张光雪,江苏省徐州市人。</h3> <h3>原583团四连七班战士陈长寿,四川省邻水县人。</h3> <h3>原583团四连九班战士杨尚贵,湖北省钟祥市人。</h3> <h3> 1969年底至1973年8月,我们部队奉命赴锡林郭勒盟执行战备军管任务(当时是“文革”期间,也称作“三支”、“两军”)。583团二营机枪连、四连先后在苏尼特左旗赛罕高毕苏木(公社)执行军管。</h3><h3> 我于1971年初率全班九名战士进驻赛罕高毕。那时我不满20岁,与知青们相仿,也是个“老三届”。大家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有着共同语言,相处得亲密无间。全班战士两人一组分驻四个嘎查(队),知青们对我们的工作是全力支持。他们为战士们当向导、做翻译,还热心的帮助我们学骑马。大家曾在一起打牧草、剪羊毛、清羊圈、捡牛粪、灭害鼠……。战友们与知青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人们称之为“军民魚水情”,但我觉得,实质上是兄弟姐妹情。</h3><h3> 上面老照片中的战友,都曾在赛罕高毕工作、生活过。</h3> <h3> 8月6日上午,“北京知青回望赛罕高毕,感恩牧民父老乡亲50周年茶话会”在苏木多功能会议室举行,赛罕高毕苏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北京知青重返草原省亲,赞扬他们为草原为赛罕高毕的发展与建设,贡献了自已最宝贵的青春。</h3> <h3> 这次活动的总召集人王秀嵩代表在赛罕高毕插队的北京知青发言,并将参加活动的人员逐一作了介绍。</h3> <h3>王秀新同学用纯正流利的蒙古语发言。</h3> <h3> 知青们向赛罕高毕苏木赠送牌匾“第二故乡风调雨顺”。</h3> <h3>李莉英同学在畅谈草原上生活的点滴</h3> <h3> 同学们纷纷发言,畅谈在草原上的工作、学习、生活的经历和体会。</h3> <h3> 各个嘎查的乡亲们也作了热情的发言</h3> <h3>见到当年北京来的年轻人,乡亲们的那个高兴劲就甭提啦!</h3> <h3>我与王秀嵩(中)和王秀新(右)兄弟的俩合影,他们兄弟俩同时来内蒙插队。秀嵩兄是那批赴内蒙苏尼特左旗插队的北京知青中的才子,善诗文。返京后凭真才实学,考取了北京市朝阳区国家税务局的职位,曾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主编出版《苏尼特1968》一书,受到社会广泛好评,反响强烈。</h3><h3> 弟弟王秀新在苏尼特草原生活了11个年头,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牧民。他的蒙古语言具有相当水平,这次50周年纪念活动所涉及的信函、资料等,均由他用蒙文形成。在赛罕高毕苏木的座谈会上,秀新用纯正流利的蒙古语发言,得了苏木领导、牧民乡亲们的赞扬!更令我惊叹不已!秀新弟兄好样的!</h3> <h3> 与王秀新同学的合影</h3> <h3> 我和夫人与耿玉兰夫妇的合影.耿玉兰是当年扎着“羊角小辫儿”的乌日根呼格吉勒图嘎查(队)的白衣天使……赤脚医生。她身挎红十字医药箱,跨上奔腾的骏马,奔驰在草原上,热情的为蒙古族乡亲们服务,深受牧民们的欢迎和爱戴。</h3> <h3> 我们夫妇俩与耿玉兰夫妇、王志强(中)的合照</h3> <h3> 张木顺老兄是我最敬重的朋友之一,这是我们47年后第一次相见。他插队在赛罕高毕白音宝力格嘎查(队),因其有文艺才能,能歌善舞,被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招为演员,他在苏尼特草原上工作、生活了17年后才返回北京。</h3><h3> 木顺兄歌唱的好,战士们都称他是苏尼特草原上的“李双江”。他舞姿优美、潇洒、雄浑、刚健、热情、豪放,充满阳刚之气,象一只草原上的雄鹰。尤其是他热情助人的品德,更为我所敬佩。1971年国庆节前,我在山西大学外语系学习俄语,在筹备联欢晚会节目时,战友们觉得我从内蒙来的,让我唱首蒙语歌。当时年轻好胜,有想显摆显摆自己的念头,便发信向木顺兄求助。很快就收到了他邮来的,用汉文译音的蒙语歌曲《敬爱的的毛主席》。在国庆联欢会上我唱了这首歌,受到了老师和战友们的好评,也满足了我想显示自己的心理。</h3><h3>在这次赛罕高毕座谈会上,木顺兄与“草原上的百灵”李锡芳(也是赛罕高毕插队的北京知青、旗乌兰牧骑演员)同唱这首歌,大家听起来倍感亲切。</h3> <h3>我们哥俩在苏木办公楼前合照</h3> <h3> 王志强大哥当年在赛罕高毕乌日根呼格吉勒图嘎查(队)插队,后来选调到锡林浩特发电厂工作,我们俩是要好朋友。1972年春,我从山西大学学习返回部队调到特务连(驻锡林浩特)时,我俩曾相聚小酌,并合影留念。后失联46年,这次参加活动我们才得以相见,心情格外激动!</h3> <h3>1972年5月,与王志強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合影。</h3> <h3> 草原重逢真不易!</h3> <h3> 我和夫人与王志強大哥及他的儿子一起合影留念。</h3> <h3> 哥俩相见真高兴!</h3> <h3>敖包前合个影,大家都图个吉祥。</h3> <h3>我俩也来一张吧,咱也图个吉祥!</h3> <h3>苏尼特左旗(简称东苏旗),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北与蒙古国接壤,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纯牧业边境旗。旗驻地滿都拉图镇,分新旧两址,相距7公里,国境线长达316公里,总面积34251.7平方公里。现辖3个镇,4个苏木,总人口37612人。</h3> <h3>苏尼特左旗驻地滿都拉图镇新街景。</h3> <h3>美丽的满都拉图镇夜景,夜色多美好!</h3> <h3>纪念北京知青赴苏尼特左旗下乡50周庆典,在苏尼特左旗那达慕体育场举行。</h3> <h3>曾在苏尼特左旗下乡的二百多名北京知青,再次重返苏尼特草原,参加赴内蒙古插队50周年纪念活动。</h3> <h3>文艺联欢会上,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的演员在演唱。</h3> <h3>在赛罕高毕苏木白音宝力格嘎查插队的北京知青李锡芳,有“草原上的百灵”之称。在苏尼特左旗纪念北京知青赴内蒙插队50周年文艺联欢活动中,她演唱了歌曲《我爱你中国》,很受欢迎。</h3> <h3>木顺兄在纪念苏尼特左旗乌兰牧骑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中,宝刀不老,又展示了他那优美的舞姿。随后他与乌兰牧骑老队员一起,重走草原路,为牧民们再作精彩的演出。</h3> <h3>在纪念50周年文艺联欢会上,我也秀了一把葫芦丝。</h3> <h3>赛罕高毕人在会场上的合影</h3> <h3>同在赛罕高毕苏木插队的四姐妹李锡芳、耿玉兰、潘春英、原秋英。</h3> <h3>与曾在赛罕高毕苏木白音芒来队插队的北京知青刘百德(左)、王志強(右)的合照。</h3> <h3>咱们老俩口也拍一张吧!</h3> <h3>志强大哥,咱俩再拍一张合影吧!</h3> <h3>我要在这儿留个影</h3> <h3>老伴,你也留个影吧!</h3> <h3>苏尼特左旗博物馆前,兄弟姐妹们留下美好的回忆。</h3> <h3>左顾右盼,看看来了哪些老朋友!知青活动的热心人,苏尼特左旗当地下乡知青、旗政协委员、旗税务局办公室主任康志海,正询问还有哪些老朋友没能来?</h3> <h3>王秀新同学又在回忆那长达11年的草原生活,那是一段多么令人难忘的、多么长久的日子啊!</h3> <h3>瞧,何继英同学戴上墨镜后,更显风采!</h3> <h3><br></h3><h3>栾世生大哥和潘春英大姐夫妇俩,正与老朋友康志海亲切的交谈着。</h3> <h3>凝聚远方,想些什么呢?一定是美好的晩年前景吧!</h3> <h3>王志强老兄由儿子保驾护航,四十年后第一次返回草原,心情异常兴奋与激动!</h3> <h3>原秋英、耿玉兰两位老姐,看见好镜头抓紧时间拍下来,絲毫不敢失去难得的机会。</h3> <h3>看到老朋友了,高兴的迎上去。</h3> <h3>老朋友、老同学你们“赛音白努”!</h3> <h3>滿都拉图的新街景,多么整洁、漂亮!</h3> <h3>这是原苏尼特左旗街区的老房子,已“退休”多年了,可它总是恋恋不舍这老地方,想瞧瞧新旗究竟比它美丽多少?!</h3> <h3>这是我1970年初的住处……苏尼特左旗供销社后院的房子,2003年秋第一次返回草原时的照片。</h3> <h3>这是我们班1970年住过的房子……苏尼特左旗水利队,拍摄于2003年秋。</h3> <h3>当年曾在苏尼特草原上,与我们共同工作、学习、生活的北京知青同学们,大都是奔“七”的老人了,望大家好好的保重自己,高高兴兴的过好每一天,让我们的草原情……兄弟姐妹们之情源远流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