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夹河大桥

li德

<h3>  夹河是烟台的母亲河,细说起来却是“外夹河”和“内夹河”两条河。<br></h3><h3> 外夹河 外夹河原名大沽河,位于福山城东南,是福山的主要河流,下游与清洋河(内夹河)并流似夹,并为芝罘与福山的界河。《汉书·地理志》称其为“丹水”,《中国历史地图系》亦标识为“丹水”。后因与莱西县大沽河重名而更名为大沽夹河。大沽夹河有两个源头,一为海阳郭城三海山,二为栖霞境内牙山南麓,于栖霞桃村镇汇合,自南向北流经海阳、栖霞、牟平、莱山、芝罘、福山,经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流入黄海,全长75公里。<br></h3><h3> 内夹河 内夹河位于福山城中、东部,旧称清阳河。《汉书·地理志》称“声洋”河,新旧唐书皆作“清阳”,唐初设“清阳县”于境,县治设“清阳城”(即现福山区府),后改为“两水镇”(两水所指即内、外夹河)。《明一统志》始称“清洋河”,变音“清阳”为“清洋”,故名,后沿之至今。<br></h3><h3> 清洋河发源于栖霞城南的大灵山及郭落山脉,(栖霞境内称为白洋河),自西南向东北,由高疃南村入福山境,经门楼水库,下游转北,在福山城北2公里处与大沽夹河汇合,经开发区流入黄海,全长65公里。</h3> <h3>  夹河桥工程还采用了国内首创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主桥的结构形式,主桥是230米,是一个主塔一个单塔,双跨,下面的梁是叠合梁,还有配套的悬索系统。夹河桥工程设计之初,国内共有3座采用同样核心技术的桥在同时设计,夹河桥工程是运用该技术第一座实现通车的桥。<br></h3> <h3> 夹河大桥长度1600米,2016年6月22日开工,2018年7月30日正式竣工。整个截面的宽度是25米,设计时速40公里/小时。  据介绍,夹河大桥是一个景观桥,主塔80米高,晚上主塔的缆索系统和两侧都有灯,能呈现五彩缤纷的亮化效果。夹河桥工程的亮化设计了多个模式,分别是日常模式、节假日模式、重大节假日模式,规格越高亮化效果越精彩。  桥梁建设极大地缓解了开发区和芝罘区的交通压力,以后,大家从芝罘区到开发区的金沙滩就方便多了,沿着海边既能看景还能看海。<br></h3> <h3>  滨海西路及夹河桥工程西起烟台开发区海滨路东端,经架设的夹河桥,东至污水处理厂东侧的滨海观光大道,全线总长约6.9295公里。  随着去年12月滨海西路的建成通车,夹河桥工程成为烟台中心城区自蓬莱、开发区至牟平区旅游观光路名副其实的“最后1公里”问题。该工程的竣工通车全面实现了横跨五区、近百公里滨海路的无缝隙对接,将新增一条东西向交通干线路网,进一步丰富市区路网体系和道路通达能力,极大方便芝罘北部城区至开发区的市民出行;将全面激活中心城区的海岸线旅游资源,有利于整体打造“仙境海岸”城市品牌;将有效完善幸福区片基础设施功能,加快夹河东岸区片开发步伐,带动和提升周边40余平方公里储备土地升值空间。  沿滨海西路,向开发区方向行驶,一开始只能远远地看到桥拱顶端。随着车子驶近,大桥的全貌展现眼前,南侧的夹河、北面的黄海,被这一条大桥划分地泾渭分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