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原24军军長、88年授衔的上将、老红军战士萬海峰高寿99岁了。他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抗美援朝到文化大革命初期,先后在24军工作了近三十年。对于我们这些从24军走来的晚辈们,他是看着我们長大,看着我们一步步走到了今天......</h3> <h3> 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承,今天,让我们在一起。</h3><h3><br></h3> <h3> 背景盛开的鲜花,这使人想起铁血柔情这句话,这大概是万伯伯当时很喜欢的一张照片,他签名送给了不少老战友。今天,他的许多老战友老部下的子女相约而来,看望99岁高龄的万伯伯。</h3> <h3> 远方的父亲何凤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都曾在24军工作,晓援特别到门口迎接他。</h3> <h3> 温馨的画面总让人感觉温暖。建辉和万伯伯的这个照片照的真好,神形俱佳。给摄影师点个赞。</h3> <h3> 参加活动的女生们,找了几张她们几十年前的照片,青春的风采,那是抹不去的难忘;对号入座吧,那是岁月留下的印痕。</h3> <h3> 这里的五个人,是今天参加活动中年令最小的。最小的盛月秋今天恰逢59周岁的生日。</h3> <h3> 万伯伯在24军当过团長、师長,这是他任72师师长时,欢送原师政委李怀德调任军政治部主任时与72师主要领导和干部的合影。</h3> <h3> 照片中的我们,父辈都曾在24军72师工作。</h3> <h3> 远方父亲何凤山也是老红军,也曾任过72师师长。万伯伯握着远方的手说,亲切地说:(何凤山)老熟人了。在万伯伯右手边的廖秋胜和朱秋生。</h3> <h3> 我们两家在4582部队(72师)大院里,是隔了一道墙的邻居,每一次见面,仍然是从心底感觉到的亲切。</h3> <h3> 这张照片是杨冀农摄影,摄于1967年的冬季河北唐山凤凰山。这张照片一半以上的人(或弟、妹)参加了今天的活动。</h3> <h3> 时隔50年,2017年2月27日,照片中的我们中的大多数才重新聚首,並一起去探望了在医院里住院的万伯伯。</h3> <h3> 尽管是99岁高龄了,但万伯伯今天精神状态出乎意料的好。万晓荆对我说:我爸爸高兴了精神就显得特别好,今天你们来,他高兴。</h3> <h3> 当年,在24军部队大院里生活过的孩子,如今,已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今天,朱春南、项宏平、朱晓兵分别代表石家庄、天津、北京来的24军子弟向万伯伯献花,衷心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h3> <h3> </h3> <h3> </h3> <h3> 看到手捧鲜花的万伯伯,我是别有一番感受在心头。老红军在世的越来越少了,但他们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奉上鲜花。红军,作为国家的英雄,他们是无与伦比的。有人形容,红军是从地獄里走出来的勇士,他们从无畏惧,絶不屈服,英勇向前,红军战士的光辉形象飘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面胜利的旗帜上。</h3> <h3> 24军是有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新四军军歌中“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洪流”,就闪耀着24军前身的身影。在此,东平特别代表大家表示对万伯伯及24军的先烈们和前辈们深深的敬重和感恩之情,祝愿万伯伯健康長寿。</h3> <h3> 秋胜的父亲廖鼎琳在上世纪60年代担任24军政委,也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少将,高寿103岁。他代表高寿的母亲李瑞英阿姨对万叔叔的问候。他也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自己在24军部队大院里度过的难忘时光。</h3> <h3> 1968年2月,楊冀农、廖秋胜、侯新华和我,是24军部队大院中第一批入伍参军的,部队代号是51153,番号是内蒙古军区汽车第28团。</h3> <h3> 我和秋胜是同班同学,又是24军子弟68年一同入伍到内蒙古的战友。这份经历珍贵而又难得。发小情、同学情、战友情,这不也是人生的一道风景么?</h3> <h3> 2017年4月6日,我们部分发小在北京看望了秋胜92岁的母亲。难能可贵的是,阿姨还能叫出我们许多人的名字。真心地祝愿老人家健康长寿!</h3> <h3> 当天发小聚会的合影。</h3> <h3> 百年风霜,万伯伯脸上已充满沧桑。记得万伯伯90周岁的那年,我去看万伯伯,他对我们说,我一个放牛娃,从来没想到能活到今天。是啊,在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中,有多少个放牛娃牺牲在艰难困苦的路途上。我们的父辈都是幸存者。</h3> <h3> 石家庄赶来的吕新平、朱秋生、郭晶晶,秋生的姐姐春南也在其中。</h3> <h3> 贺军和宏平当天从天津赶来。为此,贺军还推掉了当天原定的活动。</h3> <h3> 一次相聚一分情,从第一次开始,4555发小们多次相聚了,每一次,都是一次欢乐,一次难忘。2017年金秋十月北京的相聚,有的发小是从远道赶来。</h3> <h3> 2018-4-28,在天津北塘古镇。</h3> <h3> 2018-9-03,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h3> <h3> 今年,也是华野6纵正式整编为24军70周年。今天,发小在万伯伯家中小聚,也表达了我们对24军前辈的深情缅怀和纪念。</h3> <h3> 这几张老照片,记叙了我们的父辈,也记叙了我们的友情。</h3> <h3> </h3> <h3> 看到这么多熟悉的晚辈,万伯伯很高兴。</h3> <h3> 杨建明、蔡建辉代表我们全体给万伯伯献上花篮。</h3> <h3> 我们全体和万伯伯的大合影。</h3> <h3> 这張照片是万晓平拍摄的,半个世纪了,往事并非如烟,记忆依旧如新。</h3> <h3> 和万晓平合影留念。</h3> <h3> 即将离开了,万伯伯坚持和每一个人握手道别。</h3> <h3> 这張大合照增加了旦生和艺华,弥补了一点小小的遗憾。</h3> <h3> 有人说过,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前辈们的牺牲和付出,铸就了苦难辉煌。面对先辈和先烈,我们这些发小们可以认真地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没有辜负24军这个光荣的称号。</h3> <h3> 临别,晓援代表万伯伯向每个发小赠送了万伯伯签字的党的十九大的首日封。生活中,经常会一道道不同的风景,有的美丽,有的感性,有的如涓涓细流撒入心田,有的似涛涛江海壮人胸怀......让我们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风景,让我们的生活永远有爱和精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