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小靳庄

黄晓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靳庄,这个位于天津市宝坻区林亭口镇正东两公里的地方,曾经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村庄。七十年代,它以其独特的文化生活和农业模式,红遍了整个中国,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甚至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当时的小靳庄,被誉为是农村的明星,是大寨之外的另一面光辉旗帜。村民们通过艰苦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创新农业生产方式,提高粮食产量。小靳庄的故事,激励了无数的人们,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靳庄桥”下的箭杆河水碧波荡漾、晶莹剔透,河水从村北流过,围绕着村庄缓缓地向东流去,源源不断,河水不仅滋润了土地,灌溉了庄稼,养育了这里的老百姓,同时也见证着小靳庄历史的变迁,成为了小靳庄独特的文化记忆。</span></p> <h1>我们步行走进村里,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村北广场中间高大的毛主席塑像,主席的高大身姿面带慈祥的微笑,像是在欢迎我们的到来。道路旁边红旗招展, 两侧墙上画着当年流行的政治标语和宣传画,即使岁月让墙壁略微斑驳,但画面却依然那么醒目。这些标语和宣传画,如同那个红色年代的记录,向我们展示了那个年代人们的信仰和追求。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热血沸腾年代,感受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h1> <h1>走进展览室看见墙壁上挂满了老照片,一张张照片讲述着小靳庄人在那火红的年代战天斗地的故事,展柜里摆放着每个老物件记录了那个年代人们生产生活的点滴往事,记载着小靳庄村岁月的变迁。展现出那特殊时期人们的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它不仅是对过去岁月的缅怀,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精神的传承。</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的报纸、宣传画、手写信件等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更为详细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让我们对小靳庄村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参观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历史的教训和启示,同时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书记王作山知道我们的到来亲自为我们讲解,虽然已经80多岁了,但是看上去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作为历史的亲历者他如数家珍地讲述着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特别是讲起他当年带领乡亲们战天斗地情景时,眼睛里放出了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和王作山老书记曾经有过一面之缘。70年代中期,他在宝坻县委任县委书记,当时我家就住在县委对面的家属大院里,经常去县委院里玩,对里面的情况非常熟悉。县委后院有一个防空洞,直接通往县武装部的地下指挥室 ,防空洞非常宽阔,有一人多高,三四个人可以并肩同行,隧道两旁有各种样式的小屋,可能是会议室和休息室吧,指挥室里有地图和手摇电话,桌椅板凳等设施齐全。因为防空洞口就在书记宿舍的前面,那天我带着同学来到了洞口旁,见四下无人正想往里钻的时候,被隔窗相望的王作山书记发现了,抓了个正着,我们正在盘算对策时,王作山书记笑容可掬地走到我们面前说:“孩子们,那里面危险,要想下去得有大人带着你们才行”。见他竟然没有批评我们,我们来不及回话,一溜烟的跑掉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一直印在我的脑子里,也许他早已不记得当初那个少年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起同行的还有我们的老同学项立秋,我们都习惯称他“项书记”,虽然他已多年不当书记了,但是他从上学时就当团支部书记,高中毕业后又在村里任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30多年,他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努力改变乡村贫困落后的面貌,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见证了美丽乡村的变迁。他和王作山老书记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来到了小靳庄村党支部会议室,他还忘不了行使支部书记的职责,召集我们这些临时支委们开了一个村支部扩大会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坐在“农民夜校”的课桌旁,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身边的美女是我曾经的同桌,那时候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封建,男女同学都不说话,课桌也要一分为二并在中间做上记号,就真好像楚汉分界线一样,谁也不能过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农民夜校”是小靳庄十件新事之一,最初是农民科技夜校,乡亲们在这里传播农业科学技术,学习农业管理和操作。后来由于历史的原因改为“政治夜校”。村民们走进夜校学唱样板戏、写诗、学习毛主席著作,一时间轰动全国以及国外,全国各地的人们以及国外政要来此参观学习的络绎不绝,引发全国学习小靳庄的浪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近年来,小靳庄村深挖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村庄的时代发展,提出了“水陆大生态,印象小靳庄”的休闲旅游村创建目标,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创建休闲旅游特色村等,小靳庄村正在逐步形成集红色烙印、历史记忆、水陆生态、印象村庄为一体的崭新面貌。如今,淳朴的农民依然在这里收获着大蒜、辣椒、玉米、小麦,新兴的产业也在蓬勃发展,为这个村落照亮道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