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游记——三探撞道口

闻 好友

<h3>2018年9月22日上午8点30分第三次来到撞道口长城准备完成未了的心愿——撞道口穿越到西水峪(第一次清明节来此赶上下大雪,第二次6月底到了第五楼有些恐高,两次都是半途而返)。<br></h3> <h3>熟悉的 龙凤松。</h3> <h3>过了上图两颗龙凤松 就是这个写着“撞道口村村志”的影壁。顺着小路向上走20分钟就能到 撞道口关。<br></h3> <h3>路边有栗子树、枣树、柿子树,枣儿可以随手摘来吃(但不能让老乡看见)</h3> <h3>熟透的栗子。</h3> <h3>撞道口关到了,它位于怀柔县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此关为山谷中关口,东边有黄花城长城水关,西边有西水峪长城水关,地理位置十分隐蔽。这段长城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到明万历五年(1577年)才完成城墙和关口的全部建筑,断断续续建了173年。<br></h3> <h3>关口匾额 撞道口</h3> <h3>从关口登上城墙向西至西水峪关都是未经修复的野长城,野长城指的是没有被修葺过或没被人为开发的长城。</h3> <h3>这是从关口起向西第一个残破的敌楼,已经破败得无法分辨敌楼原来的等级,此处海拔328米。</h3> <h3>前面的第三楼,看起来保存的相对完整。</h3> <h3>城墙上漂亮的小花一直陪伴着我们前行。</h3> <h3>快到第三楼时看到有一队人爬进了箭窗。</h3> <h3>登上三楼向东南方向可看到来时的停车场。</h3> <h3>向西可看到五、六、七楼。</h3> <h3>第五楼就在眼前了,不知为什么城墙建在了两个箭窗之间,6月那次爬到这里,感觉太过危险没敢从此直接上楼,于是就原路返回了。其实不想冒险还有个选择,就是在快到此楼时的一处城墙坍塌处下墙,顺山坡小路向西前行,不一会儿就看到第五楼后城墙的运兵道,从此路再重新登上城墙即可,只可惜当时没找到这条路。</h3> <h3>在第五楼下追上了前面的队伍。</h3> <h3>这是三个家庭,7个大人4个小孩组成的登山队伍,看来他们今天是要从此直接进入敌楼了,关键是还有4个小孩,看着他们无畏的样子,霎那间我也是勇气倍增,决定今天也得直接从此登楼。</h3> <h3>第五楼是个2*3敌楼,海拔418米。先进去了位男士,看他从容不迫的样子肯定不是第一次爬这段长城,不然也不敢贸然带着小孩来冒险。</h3> <h3>他在敌楼内接应,外面一位男士托着小女孩往箭窗内送,女孩跪在箭窗的下部横台上,身体已在城墙外面,这里距敌楼底部怎么也有6-7米高,够惊险吧。</h3> <h3>又一个勇敢的小姑娘。</h3> <h3>最后大家都安全的从这里攀进了敌楼。</h3> <h3>内部保存的相当完好。</h3> <h3>向东回望刚走过的第三楼,由于草木茂盛,城墙淹没在一片翠绿之中。</h3> <h3>继续向西,这是墙体裂了个大缝子的第六楼,海拔420米。</h3> <h3>向远处奔腾而去的长城。</h3> <h3>从箭窗看远处的群山。</h3> <h3>远看第九楼,这个敌楼建得很有特点,城墙完全建在了敌楼内侧,也就是敌楼的南面,整个敌楼都在墙体外侧,而且敌楼东西两侧都没有箭窗。<br></h3> <h3>从箭楼南侧登上箭楼。</h3> <h3>第九楼到了,海拔447米。</h3> <h3>越往前走城墙保存的越是完整,历经几百年的雨雪风霜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用它伟岸的身躯守护着身后的百姓,可见豆腐渣工程不属于那个年代。</h3> <h3>这段城墙真有些"箭扣西大墙" 的风韵。<br></h3> <h3>长城的建筑布局主要是“因地制宜,用险制塞”,以连绵漫长的城墙为主体建筑,再于重要地段设置关隘、城堡加强防御。长城线上还建有大量烽火台用以传递军情,这些军事设施相互依托,构成了古代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明代以来,由于火器广泛用于战争,长城也由过去的夯土城墙为主改为以砖砌和砖石混砌为主,今天我们见到的绝大部分是明长城。<br></h3> <h3>过了第九楼碰上了两个老外,亲切的打了招呼,之后我们的行程一样,会经常碰到。</h3> <h3>前面是第十楼,看着保存得比较完整。</h3> <h3>来到第十楼跟前,是个3*4的敌楼,海拔463米。我喜欢爬野长城,喜欢拍野长城,因为它原汁原味地表现了真实的历史,没有现代人的丝毫伪装与修饰。</h3> <h3>来张剪影留念。</h3> <h3>从西向东回望刚走过来的第十楼。</h3> <h3>这两个老外在我们后面也跟着走了出来,前面那个女的似乎有些胆怯,下台阶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两人都是重装穿行,背着大登山包,外挂防潮垫,每人负重怎么也得20-30斤,估计是要夜宿在山上了。</h3> <h3>前面的路还很长,继续前进吧。</h3> <h3>一路上看到不同样式的箭窗。</h3> <h3>前面是第十三楼,城墙自东向西修到这座敌楼没有继续西行,而是突然拐了个直角向南奔西水峪而去。</h3> <h3>十三楼是个缺角楼,东北角已完全垮塌,可南面却保存相当完好,此处海拔544米。</h3> <h3>完整的十三楼南半部,楼顶上有一个自拍者,今天游客确实多。</h3> <h3>站在敌楼上眺望长城,长城宛如一条巨龙在群山之巅起伏盘旋,会时不时将你的灵魂带往远方。<br></h3> <h3>还是那两个老外。</h3> <h3>步上坚固的石阶,周围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崇山峻岭、绿树环抱,长城宛如条巨龙在这山中蜿蜒。历经数百年,这座饱经风霜雨雪的古老建筑仍显刚强坚毅。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br></h3> <h3>过了十三楼不久就看到了西水峪水库,即黄花城水长城。</h3> <h3>所谓水长城,就是在建了西水峪水库后水库蓄水,淹没了那段沟底下的城墙,人们就把这里美其名曰为水长城。</h3><h3><br></h3> <h3>再往西南走就到了西水峪水库(黄花城水长城景区),据说有老乡在半路收费了,算了吧,原路撤退。</h3> <h3>或完整或残破的敌楼与高大的城墙在寂寥中诉说着自己的前世今生,望着眼前的一切你不由得会浮想联翩,这种感觉你在修复过的八达岭与慕田峪是感受不到的,这也就是大家喜欢野长城的原因。</h3> <h3>努力前行。</h3> <h3>杂草丛丛,枝叶茂盛,残砖碎石遍地,所有的这一切,让你有一种强烈的沧桑感,但这种感觉并不凄凉,这就是野长城的魅力,当你在城墙上奋力攀爬时,会时不时地停下脚步,或是回望历程,或是扶墙感慨,感叹当年工程之巨大,感叹筑城者的智慧与艰辛,感叹守城者的无私与伟大……<br></h3> <h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h3><h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h3><h3>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h3><h3>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h3><h3>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h3><h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h3> <h3>今天基本完成了撞道口关至西水峪的穿越,总之这条线路强度、难度都不大,走起来比较轻松。据说春天这里漫山遍野的桃花、杏花非常漂亮,计划明年山花烂漫时再到此一游。</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