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ed2308">1.什么叫薄层层析法?原理是什么啊?</font></h3><h3>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微量、快速而简单的色谱法,它兼备了柱色谱和纸色谱的优点。一方面适用于小量样品(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的分离;另一方面若在制作薄层板时,把吸附层加厚,将样品点成一条线,则可分离多达500mg的样品。因此又可用来精制样品。故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资。此外,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h3><h3> 薄层色谱是在被洗涤干净的玻板(7×3cm左右)上均匀的涂一层吸附剂或支持剂,带干燥、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滴加于离薄层板一端约1cm处的起点线上,凉干或吹干后置薄层板于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浸入深度为0.5cm。待展开剂前沿离顶端约1cm附近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以显色剂,或在紫外灯下显色。</h3><h3>薄层层析,又名薄层色谱.是色谱法的一种类型. </h3><h3>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者溶解性能(即分配)的不同,或者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使混合物的溶液各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者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种组分分开.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薄层层析法的固定相是涂在玻璃板上的硅胶或者氧化铝.</h3><h3>2、薄层层析 </h3><h3><font color="#ed2308"> 取2块显微载玻片,用硅胶1g加3.5-5ml 0.5%羧甲基纤维素调制后制板,晾干后在110℃活化1h。 </font></h3> <h3>3.绿色叶色素提取分离</h3><h3>绿色植物如菠菜叶中含有叶绿素(绿)、胡萝卜素(橙)和叶黄素(黄)等多种天然色素。 </h3><h3>叶绿素存在两种结构相似的形式即叶绿素a(C55H72O5N4Mg)和叶绿素b(C55H70O6N4Mg),其差别仅是a中一个甲基被b中的甲酰基所取代。它们都是吡咯衍生物与金属镁的络合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催化剂。植物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是b的3倍。尽管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一些极性基团,但大的烃基结构使它易溶于醚、石油醚等一些非极性的溶剂。 </h3><h3>胡萝卜素(C40H56)是具有长链结构的共轭多烯。它有三种异构体,即a-,β-和γ-胡萝卜素,其中β-异构体含量最多,也最重要。在生物体内,β-体受酶催化氧化即形成维生素A。目前β-胡萝卜素已可进行工业生产,可作为维生素A使用,也可作为食品工业中的色素。 </h3><h3>叶黄素(C40H56O2)是胡萝卜素的羟基衍生物,它在绿叶中的含量通常是胡萝卜素的两倍。与胡萝卜素相比,叶黄素较易溶于醇而在石油醚中溶解度较小。 </h3><h3>本实验从绿色叶中提取上述几各色素,并通过薄层层析和柱层析进行分离。</h3><h3>4.实验步骤</h3><h3>4.1 铺板 取2块显微载玻片,用硅胶1g加3.5-5ml 0.5%羧甲基纤维素调制后制板,晾干后在110℃活化1h。</h3><h3>4.2色素提取 </h3><h3>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h3><h3>1、取绿叶2片,色素饱满较好,剪碎,放入研钵中 </h3><h3>2、向研钵中加丙酮,迅速研磨。(可加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研磨,或加点沸石) </h3><h3>3、 将研磨液倒入玻璃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棉花)中进行过滤。将滤液移到分液漏斗中 </h3><h3>4、.加10 ML石油醚,约10ML饱和食盐水,分层 </h3><h3>5、干燥</h3><h3>为什么提取色素中要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二氧化硅帮助研磨,碳酸钙保护色素,二氧化硅是沙石的主要成分,所以就像沙粒一样,起研磨的作用。而碳酸钙可以调节PH值,防止色素被氧化。注意加入的碳酸钙不易过多,会影响色素的提取。</h3><h3> </h3><h3>4.3. 点样</h3><h3>用内径小于1mm管口平整的毛细管点样:</h3><h3>少量多次点于硅胶板上.斑点要小而圆.</h3><h3></h3><h3>(1)先用铅笔在距薄层板一端1cm处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然后用毛细管吸取样品,在起始线上小心点样,斑点直径一般不超过2mm。</h3><h3>(2)若因样品溶液太稀,可重复点样,但应待前次点样的溶剂挥发后方可重新点样,以防样点过大,造成拖尾、扩散等现象,而影响分离效果。少量多次点于硅胶板上.斑点要小而圆.</h3><h3> 3)若在同一板上点几个样,样点间距离应为1-1.5cm。</h3><h3>(4)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h3><h3>4.4 展开</h3><h3>取活化后的层析板,点样后,小心放入预先加入选定展开剂的广口瓶内,盖好瓶盖。待展开剂上升至规定高度时,取出层析板,在空气中晾干,用铅笔做出标记,并进行测量,分别计算出Rf值。</h3><h3><font color="#ed2308">薄层色谱展开剂的选择和柱色谱一样,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来考虑。凡溶剂的极性越大,则对一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越大,即Rf值也越大(如果样品在溶剂中有一定溶解度)。薄层色谱用的展开剂绝大多数是有机溶剂,常用各种溶剂极性: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乙醇<甲醇</font></h3><h3><font color="#ed2308">薄层色谱的展开,需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font></h3> <h3>萃取;要注意分液漏斗的正确使用</h3> <b>分离液层时,应永远记住这个规则:下层液体应经旋塞放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如果上层液体经旋塞放出,则漏斗颈部所附着的残液就会把上层液体弄脏。</b><br> <h3>离底部约1cm处标记,轻轻划线,不能破坏硅胶面</h3> <h3>少量多次点于硅胶板上.斑点要小而圆.</h3> <h3>展开剂液面务必低于斑点;盖上盖子,展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