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平市程氏忠孝家史,程彦初,程仕简,父子!

乐平市程氏文化(传播)驿站

<h3>乐平市程氏忠孝家史,程彦初,程仕简,父子!</h3> <h3>程仕简――被朱元璋错杀的乐平孝子<br></h3> <h3>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七月十九日,一个晴空万里的上午,南京城内通往大中桥的官道上,一匹快马飞驰而来,马上的人一边疾驰一边高声呼喊“刀下留人!刀下留人!”,可是等他赶到行刑处还是晚了一步,两个冤死的灵魂已经脱离肉身,飘向了南京城无边无际浩瀚的太空。被杀的是一对来自江西乐平的父子,父亲叫程彦初,山西平阳府学教授,儿子叫程仕简,平阳府绛州儒学司训。父亲被杀的原因是同僚余姚人景德辉教官所撰表文犯忌而牵连到他,罪当大辟,儿子出于孝心自愿代父去死,朱元璋一怒之下判处父子二人立即斩首。很快他又醒悟到这对江西父子确实是忠义之人,赶快派人去阻止行刑,可是为时已晚,父子俩已被斩首于大中桥。<br></h3> <h3>政绩卓著的府学教授<br></h3> <p class="ql-block">程彦初,原名彦,行元三,以字行。元泰定四年(1327年)出生于江浙行省饶州路乐平州清显坊,(乐平市东门老人民医院一带)他很小的时候父亲程元发就去世了。因为世道不太平,为了给儿子们创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母亲便携带他们迁往胡家坞居住。兄弟三人全靠母亲抚养长大。大哥程敬初考取乡贡后不久因病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去世,他和二哥程本初锐志于学,白天向名师求教学习,晚上兄弟俩在豆油灯下继续努力攻书,母亲在旁边纺织棉花,监督兄弟俩,一旦发现他们打瞌睡就用软竹棍鞭打,警告他们不要偷懒,莫忘记了父亲临终时要求儿子们发奋读书振兴家业的遗愿。兄弟俩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鼓励下苦读了十几年,他们熟读五经,尤其精通周易,长大后成了乐平有名的儒生。他们还向饶州路德高望重的董、蔡二位老先生虚心求教,力求探寻到学问的真谛。二人深得老先生们的真传,一时间饶州路读书人的圈子里都盛赞兄弟俩为“乐平二程”。他们仍然谦虚好学,经常结伴到各地去游学,广泛结交师友,还前往城东五十里的石门山加入了由鲁修、詹伯振、董宗文、罗宗洢、罗宏远、方克睿、许仲猷等乐平名儒组织的“楚东诗会”。</p> <h3>程仕简父子墓地<br></h3> <h3>洪武四年(1371年)他和二哥程本初去南京参加明经科考试,同时登第,明太祖授予他们为承事郎,哥哥程本初官山西泽州高平县尹。程彦初担心自己也有可能被选拔到遥远的地方去任官,如果老母亲一旦有什么疾病,兄弟俩肯定不能同时回家照料,所以他就向吏部乞求就近为官方便奉养老母,得到江西饶州府学司训的官职。他以为国家培养人才为己任,发现学生中有可教之材就额外供给他钱财和食物,鼓励学生们认真学习,争取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像张远这个学生就曾经多次得到他的爱重,由秀才逐渐高升,直做到户部侍郎这样的高官。教学闲暇的时候,他向知府上书,念念不忘要改善当地乡民的风俗,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积极向上的风气,遇上顽劣不化的学生他会严格以违法论处。三年后因为政绩合格升任江西浮梁县儒学教谕。<br></h3> <h3>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为政绩卓著擢升程彦初为陕西西安府学教授。程彦初上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认为西安府学生学风不浓厚可能是受当地民风的影响,当地民风轻浮慵散不利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的氛围。他上书西安知府,主张严立师道,选任贤能的教官,用严格要求和激励上进的办法提升学生们学习的动力。对于平时严格要求自己的学生给以勉励,对于作文虚浮怪诞的责令他改正,务要典实平顺,说理详明。洪武十五年陕西布按二司命令他代为撰写祝贺平定云南的贺表,由于贺表文辞简当合式,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敕令赏赐给他三个大银锭。由于要求严格,教学有方,他在西安府学任教授九年内门生有25人名登科甲,门生马京和赵义因为易经知识高深而名魁天下。洪武二十二年年底任满到南京接受考核,经吏部考绩合格,朝廷的官员们争相推荐他在京为官,他都一一辞谢了。洪武二十三年三月吏部又改调他担任山西平阳府学教授。<br></h3> <h3>忠义节孝的州学司训<br></h3> <h3>程仕简,名阅,字仕简,行允四,以字行,生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五月三十日。仕简从小就聪明机灵,知道看父母的眼色行事,才七岁的时候就会作诗。九岁的时候父亲到饶州府学任司训,他就随着父亲去饶州府学读书,由于读书用功、相貌英俊,饶州府学教授王老先生很喜欢他,出题目让他赋诗一首,他马上就吟诵而出,诗韵恰当,文采不凡,王老先生很高兴,亲自做主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从此他更加发奋读书,务求出人头地,光耀门第。他为文机智敏捷,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很快就能写好,开始写的时候还比较慢,写作过程中灵感不断涌现,越写越顺畅,越写越有文采,写完后得到大家的一致称赞。可是他并不因此而骄傲,每个月的第一天还是会向学长和老师请教上个月学习中的疑问,以期止于至善。他每天都会去询问父亲的身体状况,听说身体健康他就喜形于色,听说父亲有点不舒服就赶快延医诊治,还亲自煎药,把药捧到父亲面前,服侍他吃完药,直到父亲完全恢复健康。洪武十三年秋天他父亲升任西安府学教授,母亲刘氏因为生病不能同往,仕简留在乐平老家照顾母亲。<br></h3> <h3>洪武十五年上半年因为思念父亲,他不辞辛苦和伤痛奔波数千里前往西安府,一路上赋诗几首,《庐山》:“雨洗玉芙蓉,新妆五老峰。波光频作镜,云气幻为宫。甲子从旋转,乾坤共始终。闲来试相问,世事几飘蓬”;《瀑布泉》:“瀑布三千尺,长年翠不收。天绅挂山腹,素练拽巅头。远自银河落,终归沧海流。谪仙题咏后,寂寞度春秋”;《过采石吊李白》:“采石江头酒一杯,相思白也肯重来。水深不尽风流兴,月色常生惨淡哀。大雅远追三代古,百篇雄盖盛唐才。根源本是丹台客,终拟骑鲸海上回”。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终于到达西安,离别数年,父子相见禁不住痛哭流涕,仕简向父亲诉说着一路上遇到的诸多磨难,说到惊心动魄处父亲把他搂在怀里像抚摩婴儿一样不断地安慰他,拉着他的手老泪纵横,心疼不已,“直言披心肝,痛泪堕骨髓”,孝义之情,感天动地。<br></h3> <h3>洪武十六年正月因“有司访得其贤”,仕简被举荐为孝廉,选拔进入国子监读书。不久又因为朋友的推荐他结识了曹国公李文忠,当时曹国公已经交出兵权居家养老,他平时爱穿着儒服接待宾客,他的府里常常聚集了许多当世的名儒,仕简数次写诗称颂曹国公,其一:“盛世功名纪太常,恩颁剑履上明堂。谋臣不独夸萧邓,圣主真能迈禹汤。万国会同皆玉帛,诸藩入贡尽梯航。武功只好平天下,须用修文求义康。”;其二:“圣主开基老辅臣,总戎累见净边尘。人知王者师无敌,我识将军计有神。天润玉关清似水,风回柳帐暖如春。凯哥载道归来日,赤鸟从容秉大钧。”;其三:“台阁诸贤俱绝伦,名公才德更真纯。千年嵩岳神明胄,一代姬周黼黻臣。柱石只今擎宇宙,功名从此绘麒麟。书生空有王褒颂,谁为吹嘘上紫宸。”<br></h3> <h3>洪武二十四年三月程仕简在国子监修业合格取得出身(官职),依照洪武年间的制度国子监修业合格的学生可以授予不同级别的官职,吏部打算任命他担任皇宫中的近侍,仕简没有同意,他说在宫廷当差不是他的志向,父亲年龄很大了,又远在山西平阳为官,希望能得到一个卑微的官职就近去侍养他,这样就觉得万幸了。不久吏部下文授予他担任山西平阳府绛州儒学司训。他上任后制定了严格的教学纪律,教导秀才们发奋读书、不耻下问、尊敬师长,他还亲自向学生们做出榜样,所以不久后绛州士子们的学习风气和道德礼仪都有了很大的改观。<br></h3> <h3>文字牵连的旷世冤案</h3><h3>洪武二十七年六月,程彦初代山西布按二司撰进表笺,同时撰表的还有同僚余姚人景德辉教官,因为景德辉所撰贺表“讥侮诽谤、文字犯忌”而牵连到他。奉命抓捕的宦官来到平阳府,程仕简听说后料想父亲难以脱身,所以就跟随押解的宦官一起来到南京。在狱中他连夜写成表章上达明太祖:“方布按二司牒剳初下之时,臣父久苦疠疟,举坐即仆,然窃思惟终,辞则方上司之命强,为则有疏遗之失,令臣仕简执笔代为。臣仕简识见昏浅,罔知忌讳,致有冒干,罪宜万死。但罪由臣,虽身及缕分,骨加椎碎,亦悦受也。”第二天一早把表章投到直房,指望代替父亲去死,值班殿阁大学士认为于理不合,没有给他上报。第三天再上疏曰:“臣父年已七十,历官二十余年,久食廪祿,深蒙厚恩,况洪武十五年曾代陕西布按二司撰贺平定云南表文,尝蒙赏金,恩洽骨髓,以衰朽之年履沐恩渥之盛,岂敢为诽谤言哉?特臣坐愚昧,误致冒干,乞加臣死,屈宥父刑。夫父有实犯,子犹可以代之,况其子罪加及于父,臣之不孝莫大于是,圣上方以忠孝治天下,宁使德化中有不孝之子乎?”值班殿阁大学士上报皇上后回复不予同意。<br></h3> <h3>皇上下旨七月十九日要在奉天殿当廷审判程彦初和景德辉,程仕简估计皇上不会同意他代父去死,决意与父同死,十八日夜晚于狱中写遗书给母亲,“男简百拜母亲大人:自违慈颜,岁月屡换,初意俟爹爹告老,男亦解官归家,终乐具庆。不意今年山西两司强爹爹进表,被余姚景德辉累及,七月间抄提到京,男亦承事爹爹到此。男念爹爹为一世好人,忍使被刑,故因进本二次,欲要代死,圣上终不肯放。爹爹既死,男亦不可独生,明日定与爹爹同死矣!今因书此专拜母亲大人,万望以义割哀,不必号哭。自古人皆有死,岂皆长寿耶?况死生命也,使爹爹与男纵不死于此,又焉知不病死乎?故以自释千万。二兄、四弟务宜孝养母亲,持干家业,永、广、德诸小者可令读书,不可废弛,母亲之前亦宜宽谕。爹爹之死固非其罪,我死亦无憾焉。惟从容就死,故谈笑赋诗,伏乞尊鉴:君不见二桃杀一士,二士死相殉。田横赴海岛,从者五百人。古来为友义犹死,况乃父子骨肉亲。家君胡作蠹书虫,甘向文字中亡身。鸟鸟私情怀莫已,尺寸蠖屈期求伸。上排阊闔面衮黻,恳恳直把衷诚陈。天威震怒终不與,回首寻思不如死。目击亲亡蒙幸生,明日何颜对人语。古今生死夜旦然,人生安得皆百年。独怜阿母倚门久,慈哀老泪良无边。抚尸收骨如有语,须记当时卞母言。呜呼世事只如此,今朝人世明黄泉。中心有绪不能写,都付空山啼杜鹃”<br></h3> <h3>日一早程仕简就随父亲来到奉天门外下跪侯审,父亲在西安任教授时的门生通政使马京和吕震等人含泪侍立一侧,父亲对他说:“吾死难免,汝幸毋重死,归事老母!”仕简说:“父尚有二子,阅有三子,媳以是事老母终年。阅可从父于地下,无憾矣!”等到皇帝宣二人进殿,程仕简更加言辞恳切地向太祖请求代父去死,太祖说:“本已不准,此子不畏死耶?”仕简说:“岂有不爱生之人?顾臣于此生不如死矣!”朱元璋大怒,命令将景德辉和程彦初父子一同押赴刑场斩首。押赴刑场的路上,身在南京的乐平名儒鲁修先生赶来为他们父子送行,赋诗一首以壮行色。程仕简作《和鲁卧雪临刑赋》,其一:“三分天下功欲成,出师二表日月明。人才端是伊吕辈,得时何用夸良平”;其二:“朗星夜向营中灭,汉兵十万泪如血。卧龙水冷归故宫,赤帝酸辛成大业。”奉天殿里朱元璋和大臣们还在谈论刚才这一对江西父子,朱元璋说,“朕不过是想试试此子代父行刑的诚意,不意此子意决如此,真孝子也!看来朕错杀好人了!”说完就对身边的宦官说:“传朕的旨意,速速去放了这对江西父子,将程彦初、程仕简及其妻儿发配到南阳府新野县充军。”旁边的大臣一齐大呼“皇上圣明!皇上圣明!”等宦官骑上快马直奔大中桥来救人,就出现了本文开头出现的画面。程彦初殁年68岁,程仕简32岁。冤案铸成,回天无力。程彦初父子被杀后,他的门生马京和吕震等人伏尸悲恸万分,他们商量不能让恩师父子的遗骸曝尸荒野,一定要让他们的冤魂回归故里。二人计议后联名上奏皇上,请求准予为恩师父子收殓遗骸并亲自送回他们的老家江西乐平,明太祖接到奏疏后恩准了他们的孝行。二人含悲来到大中桥,买来上好的棺椁,请仵作收殓好二人的遗骸,又请来和尚摆下水陆道场,祭奠七天七夜,为二人超度亡灵,然后雇船经长江涉千里波涛之险,终于平安送到乐平,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初葬于永丰乡一都淇头村檀树下,墓基己亥兼壬丙向。马京私谥程彦初为“海岳”,程仕简为“节孝”,只有程仕简的兄弟程誾、程闾和程仕简7岁的小儿子程德戴孝,全家人声泪俱下,哭的死去活来,哭的惊天动地,哭的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哭的天地为之变色,乡人目睹此情此景无不为之扼腕叹息,唏嘘落泪。程仕简的妻子王氏和11岁的程永、9岁的程广已经被押送到河南南阳府新野县充军,在那里生儿育女,成家立业,生老病死,三个人死的年月日都不知道,只听说死后葬在南阳府新野县卧龙岗,还是程彦初的哥哥程本初任南阳府同知(正五品),为官有政声,“其轸恤之政,民不忍忘,咸立石以颂之”,朱元璋的第二十三个儿子唐定王朱桱永乐六年就藩南阳后,有感于江西程氏的忠孝美德和凄惨境遇,特赐一块地为这母子三人安葬之所。<br></h3> <h3>舍生取义的乐平乡贤<br></h3> <h3>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年),乐平知县张彦方奏请饶州知府,获准奉祀程仕简为乐平乡贤,塑像列入乐平县乡贤祠,官民每年春秋祭祀,礼遇极其隆厚。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程仕简死后84年,他的曾孙程楷参加礼部会试中了副榜,被选入南京国子监游学。在学校里偶然和师友们谈起自己的家史,当谈到自己的曾祖毅然代父就死那一节,不由得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大家听后都忍不住伤心落泪,为程仕简的孝义行为所感动,纷纷写诗作文,表达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奉政大夫南京工部郎中江东吴珵作《节孝先生传》,其中有“天下有实理而后有实心,心有时而不实也。臣之忠子之孝实理也,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实心也,世有为名而死者,死生亦大矣!孰不欲利其生而避其患耶?理在焉则不可也,孔子曰杀身以成仁,孟子曰舍生而取义,先生之死则诚矣!”;余干人董濂写挽章曰:“封章三上泪重弹,剑刃如霜胆不寒。志欲回君生可舍,诚求代父死方安。皇天有意归全德,白日无光照义肝。也得纲常男子事,令人千古鼻头酸。”;南京吏部尚书泰和尹直赋诗曰:“未识龙颜怒,封章忍独存。有人收白骨,无地著精魂。父子天伦重,君臣大义敦。遗风流汙简,庆泽及儿孙。”明宪宗成化十四年(1478年),程仕简死后84年,他的曾孙程楷参加礼部会试中了副榜,被选入南京国子监游学。在学校里偶然和师友们谈起自己的家史,当谈到自己的曾祖毅然代父就死那一节,不由得泪流满面,悲痛不已,大家听后都忍不住伤心落泪,为程仕简的孝义行为所感动,纷纷写诗作文,表达对他深深的敬意和沉痛的悼念。奉政大夫南京工部郎中江东吴珵作《节孝先生传》,其中有“天下有实理而后有实心,心有时而不实也。臣之忠子之孝实理也,为臣死忠为子死孝实心也,世有为名而死者,死生亦大矣!孰不欲利其生而避其患耶?理在焉则不可也,孔子曰杀身以成仁,孟子曰舍生而取义,先生之死则诚矣!”;余干人董濂写挽章曰:“封章三上泪重弹,剑刃如霜胆不寒。志欲回君生可舍,诚求代父死方安。皇天有意归全德,白日无光照义肝。也得纲常男子事,令人千古鼻头酸。”;南京吏部尚书泰和尹直赋诗曰:“未识龙颜怒,封章忍独存。有人收白骨,无地著精魂。父子天伦重,君臣大义敦。遗风流汙简,庆泽及儿孙。”<br></h3> <h3>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9年),明孝宗诏令翰林院编修程楷参与纂修《宪庙实录》,程楷作《求昭节孝书》上呈翰林学士蔡登,请求效仿周成王消除对周公误解作文章放入金滕匮的典故,把程仕简的节孝行为写入《宪庙实录》,文曰:“某闻古今忠臣孝子必赖圣贤之言而后显,故闵子之孝得称于孔子,曾子之孝得称于孟子,孔门之善事其亲者岂徒曾闵哉?他则未录于圣贤之齿,故虽有卓异可尚之行,卒亦不传于后世。使幸而得圣贤之言,则载之简册刊之金石,虽世非迹熄而存于简册金石者,不可磨灭,则可传之不朽矣!某曾祖讳某,洪武中以孝廉举,乞便侍养,得司训山西平阳绛州学,洪武甲戌其父彦初以平阳教授撰进表笺,罹景德辉先生咎赴狱,曾闻解职,偕行至京,连章引咎,乞身死以代,未允,明日廷讞,度不能已,作诗寄诀其母。及诣廷,引咎乞代益恳。上曰:本已不准,此子不怕死耶?命出同戮之。少间特出旨,命释其父子,则已绝矣!惟唐许远张巡之死,谓者谓三日救兵至,十日而贼亡,天故以全节付二公。曾祖之节虽不能比隆许张二公,而高皇帝则天也,其亦以全节付先曾祖欤?顾岁久事陈,非惟先曾祖之死不传,而高皇帝之为恩亦不明于后世矣!某兹幸得立门下,辄不自逆妄有干凟,倘蒙心圣贤之心得赐一言,则不惟曾祖之死不辜,而为之子孙者亦感戴无穷矣!<br></h3> <h3>本府社会贤达先后赋诗悼念程仕简,吏科都给事中董旻诗曰:“痛人重泉百尺深,文星坠地祸难任。青天不佑严君命,白日无明孝子心。变起一朝非美事,名传四海是佳音。词林自有春秋笔,肯使纲常付陆沉”,吏部文选司郎中朱本诗曰:“太仓女子没已久,乐平先生今又来。天道悠悠期不定,万年挑拔使人哀。”;河南道监察御史汪律诗曰:“疏上金门代父死,代之不得肯偷生。天长地久存孤节,月白风清到九京。一理皎然原不泯,三纲如此赖成名。先生世教真有补,贼子乱臣魄胆惊。”;都察院左都御史浮梁人戴珊诗曰:“十载明诚学,平生致泽心。才名光仕籍,刚毅重儒林。人望开茅塞,天胡俾陆沉。从来贤达士,不见二毛侵。”;<br></h3> <h3>明神宗万历十三年(1585年),乐平知县钟化民慕仕简公高风伟节,捐出自己的俸祿并带领程氏族人建《孝子祠》于城东登高山麓原《鱼乐亭》程楷读书处,他亲自撰《程节孝公祠碑序》:“尝论子臣无二道,忠孝总一心。是故有为之先者为臣死忠则美而彰,尽忠即可以尽孝。有为之后者为子死孝则盛而传,尽孝亦所以尽忠。孙祖并隆后先继烈,夫讵非参世运关气化而不偶见于乾坤者哉?……呜呼痛哉!维时缙绅士大夫相与怜而殓之赫然如栾布哭彭越事,此亦见天理之在人心,自有不容泯灭者矣!……楷中成化丁未会元,官翰林编修,即公之曾孙也。迄今书香不乏,簪缨绳绳,谓非公之食报于天下不可也。先是公已入乡贤祠,第没有特庙,万历乙酉余宰乐邑,慕公高风伟节,乃捐俸金率其子孙鸠公饬材建祠于登高山麓,以公父子曾潜修于斯,而会元念斋亦有读书台迹故尔。是祠也,兴工于仲春,落成于季春,后为庙寝,围甃以墙,曰“天付完节”,次为《明荐亭》,又次为陟霜桥,前为门,砌以石坊,匾其额曰《孝子祠》,联曰:天为皇家完节孝,孙绳祖武笃忠贞。旁有廊庑若干间,制度规模黎然具备,遂卜日主行酹献礼,著为目录,自是春秋特祀,与洪忠宣(洪皓)许高阳(许瑗)同百年未举之典。于是乎举百年未妥之灵,于是乎妥庙貌鼎新明禋肇起,不其洋洋如在耶?嗟乎!昔刚愍(程振)死于抗虏,忠也,臣道也,而已蒙特祀之恩。公死于代父,孝也,子道也,而又有特祀之建。忠孝出于一门,公论定于后世,其美也彰,其盛也传,猗欤休哉!且念斋在史馆时上达观书,得入公事实于金滕,则他日兰台硕彦役管城子必有坐褆萦吉髻于下风者矣!特祀云已乎!”他又立下文字,嘱咐后世官员和程氏子孙每年春秋两次祭祀,世世莫忘。不亦美乎!<br></h3> <p class="ql-block">乐平市程氏忠孝家史,程彦初,程仕简,父子!这是乐平接渡镇镇府在公墓建的文广碑,宣传了程氏文人,流传至今。</p> <h3>时人撰挽联悼曰:尽孝尽忠万古纲常贤父子,中乡中会一门科第好儿孙;完节付二人臣忠子孝,芳名留百世存顺没宁。赞曰:排阙赎亲慷慨英风天地动寄家诀母从容绝笔古今稀 2018年9月23日于金汇兰庭<br></h3> <h3>  参考文献:</h3><h3>1.《清显程氏宗谱》</h3><h3>2.清·同治《乐平县志》</h3><h3>3.1987版《乐平县志》</h3><h3>4.吴晗《朱元璋》</h3><h3>5.清·张廷玉等撰《明史·地理二》卷四十一、《唐王桱列传》卷一百十八、《李文忠列传》卷一百二十六</h3><h3>6.《吴晗论明史》</h3><h3>7.王天有《明代国家机构研究》作者简介:许有林,执业兽医师、中国兽医协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乐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业余爱好文史,尤熟谙明史,专注于乐平明朝历史文化名人史料的深度发掘。</h3><h3>作者简介:许有林,执业兽医师、中国兽医协会会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会员、乐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业余爱好文史,尤熟谙明史,专注于乐平明朝历史文化名人史料的深度发掘。<br></h3> <p class="ql-block">乐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员,程国良提供主要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