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莲立品、 志洁行芳

远望

<h1>  【编者按】 近年来,上级教育部门特别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县教育局唐长远局长等局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到学校实地指导,并组织校长外出培训学习,以提高“文化育人”的办学能力。青莲中学积极响应上级号召,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的“青莲中学推进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与全校师生积极挖掘区域文化和校本文化,并结合时代主题,铸就青莲中学校园文化之魂。一年来,县教育局唐长远局长等局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到青莲中学实地指导多次,并特别对校园文化建设核心部分(学校“一训三风”等)进行斧正,最后定出可行的《<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传承“莲花宝地”文化、打造“尚莲立品”教育》的实施方案。此方案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2018年9月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青莲中学教代会九届七次</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议上讨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通过,并今后加以实施、逐步推进,努力把此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变为师生的自觉行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1><h3></h3> <h1>  一、青莲中学的校徽、校旗、校歌</h1> <h1>  青莲中学的校徽、校旗、校歌的内涵。<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校徽、校旗、校歌是学校的标志和象征,是学校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校徽、校旗、校歌必须是内涵相承、表达如一、突出校本文化。阳山县青莲中学创办于1956年7月,其校徽、校旗、校歌是该校办校以来历任校长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体师生共同奋进的文化内涵的沉淀和持续发展的象征。青莲镇古称“莲花宝地”,</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青莲中学传承“莲花宝地”文化,打造“尚莲立品”教育,精准提出该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要求。荷(莲)花谓花中君子,莲有其洁雅气节,象征“志洁行芳”。青莲中学充满着“高洁莲韵”,其根基在于青莲镇地方(区域)文化、发展在于办校以来青中人的共同奋进。(2018.9.29)</span></h1><h3></h3> <h1> 二、青莲中学的校徽</h1> <h1>  此校徽于1996年11月份阳山县青莲中学举行40周年校庆时,由时任青莲中学教师阮桥清同志创作,校庆使用,后一直印刷在青莲中学各届学生校服上,成为青莲中学形象的重要标志,广为青莲中学师生熟悉。于2012年11月23日,经青莲中学教代会八届六次会议讨论通过,定为青莲中学校徽。</h1><h1>  此校徽主体分三部分“盛开莲花”、“张开双手”、“动感河流”。“盛开莲花”寓意青莲中学扎根于莲花宝地——青莲镇,故取莲花作为主图案。它代表青莲中学团结互助、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张开双手”也像张开的翅膀、打开的书本,寓意青莲中学书香满园、开放包容、展翅高飞。“动感河流”寓意青莲中学依山傍水、青春活力、人才辈出。</h1> <h1> 三、青莲中学的校旗</h1> <h1>  此校旗于2018年9月18日经青莲中学教代会九届七次会议讨论通过,定为青莲中学校旗,其象征含义与校徽象征含义<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此校旗嵌上青莲中学校徽,校徽主体分三部分“盛</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开莲花”、“张开双手”、“动感河流”。“盛开莲花”寓意青莲中学扎根于莲花宝地——青莲镇,故取莲花作为主图案。它代表青莲中学团结互助、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张开双手”也像张开的翅膀、打开的书本,寓意青莲中学书香满园、开放包容、展翅高飞。“动感河流”寓意青莲中学依山傍水、青春活力、人才辈出。</span></h1> <h1> 四、青莲中学的校歌</h1> <h3></h3><h1>  该歌曲由青莲中学冯绍欢校长创作,于2012年11月23日由青莲中学教代会八届六次会议通过后定为校歌(2012年12月28日曾发表在《清远日报》)。后由于修改学校“一训三风”,继而修改歌词,原曲不变,于2018年9月18日由青莲中学教代会八届六次会议通过。歌曲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展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风采。(1)歌词分三段:第一段“唱学校”,交代青莲中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校在深厚文化底蕴“莲花宝地”上有明确的办学宗旨而“展翅飞翔”的画像。“第二段“唱老师”,凸显辛勤的园丁在浓厚的教风温煦下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芬芳的育人景象。第三段“唱学生”,展现青莲中学的学子有为国为民担忧的理想抱负、为炼成国家栋梁在浓浓的学风熏陶下勤奋刻苦的美景。每一段歌词的后半部分,赞颂学校“神采飞扬”。(2)歌曲分两大乐段。第一乐段的节奏轻快,令人振奋,表达了“浓浓的学校情、园丁情、学子情”。第二乐段的旋律优美,令人怀恋,表达学子对母校的眷恋、感恩、赞美和祝福!</h1><h1> 此校歌风格创作基础:(1)基础底蕴:一是有音乐底蕴,表达上注重与地方文化底蕴相结合,具有些小广东音乐的味道(青莲镇素有“小佛山”之称,佛山近广州)。二是有自然环境底蕴。音乐注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具有优美之感(青莲中学地处拥有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连江河畔,青莲河段“点缀连江画廊”-摘自歌曲《青莲青》)。歌曲内容与音乐表达虽然简洁,但其内涵极其丰富,且催人奋进,积极向上。(2)注重年龄段歌唱基础。这首校歌在唱法上照顾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歌唱主体对象紧紧结合。运用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双结合的“通民唱法”,比较适合正处于初中生变声期的发声。(3)社会认可基础。此校歌曾发表在《清远日报》。校歌是学校的象征,是学校文化底蕴的表达,是学校文化氛围组成的重要部分。至今,《青莲中学校歌》已经有“六岁”多,虽然还年幼,可她也表达了该校办学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校底蕴,越唱越感到她有品位,词曲作者曾于2014年11月在深圳市举行的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span style="line-height: 1.8;">的晚会上演唱了这首校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当时他的学校管理论文获一等奖而参加此</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论坛活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且大会批准他在晚会上唱这首校歌),把山区校园文化也带到了深圳大都市。</span></h1> <h1> 五、青莲中学校园文化的架构</h1> <h1> 青莲中学“一训三风”等注释</h1><h1> 1、莲花宝地,指青莲镇古称“莲花宝地”。</h1><h1> 2、尚莲立品,指崇尚莲之美,崇尚莲之品,知“莲”明理、立“品”明志,启迪象莲那样志向高洁,品行</h1>端正。 <h1> 3.“志洁行芳”是指志向高洁,品行端正。出处:《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h1><h1> 4.笃志,指专心一志;立志不变。出自《论语·子张》: “子夏 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无论做人还是求学,都要从小立志,做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方能最终成功。</h1><h1> 5.雅洁,雅致高洁。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雅者,正也。</h1><h1> 6.敏行,指勉力修身。出自《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宋·朱熹《答王近思书》:“不可不深自警省,讷言敏行,以改故习之谬也。”</h1><h1> 7.秉志,释义:持志。唐&nbsp;皮日休《九讽·舍慕》:“粤吾秉志兮,洁於瑾瑜。”王闿运《曾孝子碑文》:“少无师承,能自得师,信道执德,秉志不回。”秉,在这里还取义为秉正,秉公。</h1><h1> 8.廉洁,清白高洁。亦作“&nbsp;廉絜 ”。谓不贪财货,立身清白。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h1><h1> 9.公行,公然行动,公然进行。公,公正,公心,大公无私。&nbsp;《清碑·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正产生严明,清廉产生威信。</h1><h1> 10.励志,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旧唐书·李渤传》:“ 渤耻其家污,坚苦不仕,励志於文学,隐於嵩山 ,以读书业文为事。” &nbsp;&nbsp;&nbsp;&nbsp;</h1><h1> 11.谦洁,指清廉,清白。谦,释义虚心,不自满,不自高自大,谦,敬也。——《说文》;谦,逊让也。——《玉篇》。</h1><h1> 12.睿行,睿是有智慧,看得深远,深明,通达的意思。睿,智也,明也,圣也。——《玉篇》。</h1><h1> 13.专志,专心。宋 欧阳修《与颜直讲书》:“学馆诚岑寂,然尘事不到,足以专志经籍。”</h1><h1> 14.谨洁,一指虔敬洁净。二指谓文辞谨严简洁。三指谨身洁己。这里主要取义第二种,要求学生做到严谨求真做学问。出处:明 唐顺之《户部主事陈君墓表》:“最后检校诸司章奏,皆精鍊谨洁,能于其官。”</h1><h1> 15.知行,知行指人的思想追求与其生活方式,也指读书与实践。《礼记·中庸》“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夫妇之不屑,可以能行焉。”</h1><h1> 16.执志,坚持素志,不改变其操守。《后汉书·逸民传·高凤》:“凤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唐 张九龄《敕勃律国王书》:“知卿忠赤,输诚国家,外贼相诱,执志无二。” </h1><h1> 17.诚洁,基本解释:一是衷心纯洁。《大戴礼记·文王官人》:“诚洁必有难污之色。”二是真诚明洁。唐 韩愈《明水赋》:“于以表诚洁,于以戒荒怠。”</h1><h1> 18.优行,品学优良。《儒林外史》第六回:“因前任学臺周老师举了弟的优行,又替弟孝出了贡。”</h1>&nbsp; &nbsp; <h1>&nbsp;</h1> <h1>  六、青莲中学校园文化实施方案(要点)</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size: 20px; line-height: 1.8;">传承“莲花宝地”文化, 打造“尚莲立品”教育</span></h3> ——青莲中学“莲品”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2</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018年9月18日青莲中学教代会九届七次会议</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上通过)</span>&nbsp; </h3><h1> 一、“尚莲立品”文化提出的背景</h1><h1> 青莲,古称青龙(旧志:青龙镇在县东35里),明、清时期属尝岁乡。汉代,青莲圩埠建有码头,春夏之间,韶关、清远、英德、连县(今连州)、连南等地船只时常出入青莲港,青莲成为阳山县内交通和商业的集散中心,经济呈现繁荣景象,时有“粤北小佛山”之称。传说该镇地处低洼,盛产莲藕,因名青莲。古称青莲镇为“莲花宝地”。青莲人独爱莲花,莲花花叶清秀,花香四溢,泌人肺腑,有迎骄阳而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在青莲人们心目中,莲花是真善美的化身。</h1><h1> 阳山县青莲中学位于阳山县青莲镇解放路160号,创办于1956年8月,原是一所完全建制中学,1994年9月停办高中,只是保留初中,是“清远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史了。学校依山傍水,占地面积是31758㎡,校园“三区”布局合理。近年来,学校内强管理,外树形象,致力打造以“尚莲立品”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深入挖掘莲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育人功能,营造以莲文化为精髓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品性高洁的青中学子。</h1><h1> 二、“尚莲立品”文化提出的依据</h1><h1> 莲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莲花象征和平,和谐,奉献,高尚,美丽,被誉为“花中君子”。在北宋学者周敦颐作品《爱莲说》流传千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正直不苟,豁达大度;“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象征君子的感化力量和美好的姿质。莲,凭借它艳丽的色彩,幽雅的风姿深入到人们的精神世界,莲文化具有无穷的魅力。青莲中学是“莲花宝地”,青中人更要弘扬莲花文化,塑造莲花品格,树立莲洁人格。</h1><h1> 育人先树德,树人先立品。“立品”,释义为树立品行,培养品德。出自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武亿》:“亲往讲学,励以读书立品为善。”中国人讲究立本,确立根基,建立根本。人生的根本不是技能、知识或本领,而是道德。道德决定一个人生命的质量、生活的方向、生存的价值。故我们提出“尚莲立品”文化,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品性高洁,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公民。</h1><h1> 三、“尚莲立品”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h1><h1> 学校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积极构建“洁如莲 美似画”的校园环境文化,引导师生实践体验,从知“莲”明理、立“品”明志,使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让全体师生在“尚莲立品”教育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培育高尚的情操,为构建和谐校园奠定坚实的基础。</h1><h1> 四、“尚莲立品”文化初步构想框架</h1><h1> (一)构建“尚莲立品”的精神文化</h1><h1> 1.“尚莲立品”文化总体目标</h1><h1> 我校以“以德立校、以法治校、以研兴校、以质强校、以爱护校”为总体治校思想;以“以生为本,发展基础,凸显专长。把学校建设成为 —— 学习型组织、竞争型集体、互助型团队、创新型基地和学生成才的摇篮、家长放心的校园、老师成功的舞台、社会满意的校所。”为总体办学目标。实施“尚莲立品”教育,建设“莲洁”校园,塑造“莲美”教师,培养“莲德”少年,实现“莲智”课堂,打造“莲品”牌文化。以‘尚莲’理念为主导,把‘尚莲’文化内容项目化、实践化,把学生培养成为志存高远、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具有“莲节”品格的“莲美”之人。</h1><h1> 2、青莲中学“尚莲立品”教育校园文化核心理念</h1><h5> 校&nbsp; 训:志洁行芳 (尚莲立品)</h5><h3></h3><h5> 校&nbsp; 风:笃志、雅洁、敏行 (尚莲行雅) 领导作风:秉志、廉洁、公行 (尚莲行廉)</h5> 教&nbsp; 风:励志、谦洁、睿行(尚莲行谦) 学&nbsp; 风:专志、谨洁、知行(尚莲行谨) 班&nbsp; 风:执志、诚洁、优行(尚莲行诚)&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志)(洁)(行芳) <h1> (二)构建“尚莲立品”的德育文化</h1><h1> 随着教育现代化目标的确立和深入推进,学校更需要用现代化的思想来作为学校发展的理念来引领教育教学工作,坚持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谐发展,凝聚师生智慧,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h1><h1> 青莲中学以“莲文化”为核心,实施“尚莲立品”德育文化,就是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莲的品质为向导,注重“莲文化”内涵的挖掘,凝心聚力,落实“尚莲”特色创建举措,丰富“尚莲”文化内涵,打造“莲美师生团队”。大力推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相互衔接,使莲品育人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向社区拓展,努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德育新模式、新平台。</h1><h1> (三)构建“尚莲立品”班级文化</h1><h1> 班级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缩影,是一种育人的隐形课程资源,是全班成员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h1> <h3></h3><h1> 温馨的班级文化可以凝炼班级精神,催发学生奋进。学校对班风建设总体要求是:执志、诚洁、优行,在此指引下,各班建设自己特有的“尚莲立品”班级文化,主要由班级命名、班级精神、班级公约、班级环境、班级活动五个方面组成。</h1><h1> 1. 班级以“莲”字命名。如:莲洁班、莲美班、莲心班、莲仪班、莲节班、莲华班、莲宇班、莲正班、莲花班、莲叶班等。挖掘每一个“莲品”,塑造班的形象特色。</h1><h1> 2.明确班级精神。根据班级命名提出具有莲文化特色的班级口号,以团结、合作、互助、友善、诚信、责任等为价值取向,培植班级精神文化,形成具有莲文化特色的班级风气。&nbsp;&nbsp; </h1><h1> 3.班级公约。为引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凸显莲美学生风范,制订《班级公约》分知美审美、向美行美、辩美雅美三大板块对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的行为举止提出要求。</h1><h1> 4.布置具有莲文化特色的班级环境。力求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要求各班的设计既要美观大方,又要体现育人功能,政教处通过开展“最美教室”评比活动,使之成为学生的“温馨之家”。</h1><h1> 5.班级活动。结合学校计划开展收集古今中外各类莲花美文经典,收集莲品格言,制作莲品手抄报等系列活动,感受莲的魅力,塑造莲的品质。每月开展“莲美大使”评价活动等,并形成了每日、每月、每学期的阶梯式评价体系,每学期末各班评选“莲美之星”,“莲智之星”,“莲德之星”。</h1><h1> (四)构建“尚莲立品”的环境文化</h1><h1> 1.营造“尚美莲洁”的校园环境</h1><h1> 校园环境是办学的物质基础,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外显。构建“以美怡情的环境文化”就是让学生受到美的感染、美的熏陶,从而起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教育作用。</h1><h1> (1)学校建筑命名反映“尚莲”文化特点。教学楼为“莲智楼”---意为明理启智;行政办公楼为“莲雅楼”---意为行政带头行为优雅,举止文明;实验楼为“莲真楼”---意为实验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教师宿舍楼为“莲逸楼”、学生宿舍楼为“莲安楼”;学生食堂为“莲味楼”。教学楼每个楼层都有与“尚莲立品”主题相结合的特色文化与人文景观。中间楼梯两侧:突出尚莲智慧课堂,教师课改理念、课堂精彩呈现、优秀师生展示等。东西两侧楼梯:突出立品明志主题,以五大行为习惯教育内容为主,切合师生生活实际。&nbsp;&nbsp;&nbsp;&nbsp;&nbsp; </h1><h1> (2)打造“尚莲立品”新理念。学校在“立品明志”办学理念的指引下,对全体师生提出总体要求,在一进校门就能赫然看到“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横幅,武装全体师生的头脑,指导全体师生的行为。</h1><h1> (3)在教学楼每层走廊墙壁上悬挂以“莲”文化为主题的图片、书法作品、宣传标语(由老师、学生、家长设计书写)。</h1><h1> (4)教学楼柱悬挂有关“尚莲”文化的美言美语,让教师、学生随时感受到“莲文化”的芬芳扑面而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赏优雅莲韵,传悠久文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h1><h1> (5)建一个学校“赏莲园”,里面有种有莲藕,且有赏莲亭(书写有《爱莲说》、赏莲石、赏莲小路......</h1><h1> (五)构建“尚莲立品”的制度文化</h1><h1> 1.建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h1><h1>学校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带领语文老师搜集、整理莲文化教育资源(从家长、学生、教师中征集);编辑莲文化校本教材;学校将莲文化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各类计划制订和实施过程中都要贯注莲文化教育,积累莲文化资源,学生管理要“立品明志,以品定规,以德导言,以美立行”,课堂教学更要循循善诱,在实践中发掘和光大莲文化。</h1><h1> 2.制定“莲和”学校管理制度</h1><h1>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激励、规范、凝聚的作用,达到以和目的。学校采取高度人性化管理模式:实行以宽容、爱护、帮助、和谐、创新为核心的高度人性化的运作模式,构建和谐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校社关系”,让青莲中学充满家庭的温馨。学校管理把“刚性”和“柔性”有机结合起来,以外部的变化促进个体的内化。学校设立校长信箱、校务公开栏,开展“我为‘尚莲立品’文化发展献计献策”活动,使民主、科学、规范的管理延伸到学校、年级、班组管理过程之中,做到各项工作周密有计划、布置合理、反馈及时、激励有力,确保学校育人目标的顺利实现。</h1><h1> (六)构建“尚莲立品”的课程文化</h1><h1> 1.开发《莲知》校本课程</h1><h1>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校以“尚莲立品”文化核心价值“以德育人、立品修身”为指导,以“诚、孝、谦、和、思”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在校本课堂中深入学习莲文化、感受莲文化的魅力。学校筛选莲历史、莲典故、莲格言,编写既有地方特色,又切合师生实际的校本教材,确保莲文化教育的连续性。</h1><h1> 2.创办校刊《莲花》报</h1><h1> 为更好展示校园风貌,演绎师生风采,记录教育教学的历程, 我校创办具有学校特色的刊物——《莲花》报。《莲花》报是社会各界了解和关注我们学校的“名片”,每学期出版一期。《莲花》报的创办,可为全校师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对提高校校园文化品位,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有很好的推进作用。</h1> <h3></h3><h1> 3.创设师生互动沟通课(暂命名)</h1><h1> 积极探讨山区农村中学德育工作新路子,推广近年由冯绍欢校长主持的且已经结题的省教育厅课题《山区农村中学德育对话研究与实践》的成果,这类课题在2017年全市有三个,只有此课题通过结题。此课题研究内容广,其中针对我校有67%的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乏父母身边的爱,显得有些孤独、迷茫,这时候更需要我们老师的关心和呵护,进行处处“德育对话”。又其中,我校构建“尚莲立品”的课程文化,创设的“师生互动沟通课”,就是要求在一节课内老师力争组内全体学生多对话、多实践活动,以产生心理共鸣、心理体现,达到心灵的沟通,这样做不但可以消除留守儿童在家的隔代交流,而且还可以把课堂教学上的师生交流延伸到课外,拉近师生的距离,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h1><h1> 4.凸显体艺特色教育</h1><h1> 我们提出“尚莲立品”教育,要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学生的特长,为他们创造充分发展的舞台。体育艺术教育是我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学校以此为教育突破口,利用学习动机迁移的原理,把活泼、好动的学生从这一方面的成功引入到学好其它学科上来。通过体艺特色教育,树立学生自信心,激发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刻苦拼搏,从而促动学校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h1><h1> 5.开展爱“校徽”、“校旗”、“校歌”教育。校徽、校旗、校歌是学校文化和形象的象征,必须对此加强宣传和教育。&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h1><h1> (1)青莲中学校徽(见上图)。</h1><h1>  1996年11月份阳山县青莲中学举行40周年校庆时,由时任青莲中学教师阮桥清同志创作。本徽一直印刷在青莲中学各届学生校服上,成为青莲中学形象的重要标志,广为青莲中学师生熟悉。于2012年11月23日,经青莲中学教代会八届六次会议讨论通过,确认为青莲中学校徽。</h1><h1> 此校徽主体分三部分“盛开莲花”、“张开双手”、“动感河流”。“盛开莲花”寓意青莲中学扎根于莲花宝地——青莲镇,故取莲花作为主图案。它代表青莲中学团结互助、朝气蓬勃、蒸蒸日上。“张开双手”也像张开的翅膀、打开的书本,寓意青莲中学书香满园、开放包容、展翅高飞。“动感河流”寓意青莲中学依山傍水、青春活力、人才辈出。</h1><h1> (2)青莲中学校歌(见上图)</h1><h1> 该歌曲由青莲中学冯绍欢校长创作,于2012年11月23日由青莲中学教代会八届六次会议通过后定为校歌,后由于修改学校“一训三风”,继而修改歌词,原曲基本不变,并于2018年9月18日由青莲中学教代会八届六次会议通过。歌曲彰显学校办学理念,展现学校、老师和学生的风采。(1)歌词分三段:第一段“唱学校”,交代青莲中学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学校在深厚文化底蕴“莲花宝地”上有明确的办学宗旨而“展翅飞翔”的画像。“第二段“唱老师”,凸显辛勤的园丁在浓厚的教风温煦下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芬芳的育人景象。第三段“唱学生”,展现青莲中学的学子有为国为民担忧的理想抱负、为炼成国家栋梁在浓浓的学风熏陶下勤奋刻苦的美景。每一段歌词的后半部分,赞颂学校“神采飞扬”。(2)歌曲分两大乐段。第一乐段的节奏轻快,令人振奋,表达了“浓浓的学校情、园丁情、学子情”。第二乐段的旋律优美,令人怀恋,表达学子对母校的眷恋、感恩、赞美和祝福!</h1><h1> 此校歌风格创作基础:(1)基础底蕴:一是有音乐底蕴,表达上注重与地方文化底蕴相结合,具有些小广东音乐的味道(青莲镇素有“小佛山”之称,佛山近广州)。二是有自然环境底蕴。音乐注重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具有优美之感(青莲中学地处拥有青山绿水、风景秀丽的连江河畔,青莲河段“点缀连江美画廊”-摘自歌曲《青莲青》)。歌曲内容与音乐表达虽然简洁,但其内涵极其丰富,且催人奋进,积极向上。(2)注重年龄段歌唱基础。这首校歌在唱法上照顾初中生的生理特点,与歌唱主体对象紧紧结合。运用通俗唱法与民族唱法双结合的“通民唱法”,比较适合正处于初中生变声期的发声。(3)社会认可基础。此校歌于2012年12月28日曾发表在《清远日报》。校歌是学校的象征,是学校文化底蕴的表达,是学校文化氛围组成的重要部分。至今,《青莲中学校歌》已经有“六岁”多,虽然还年幼,可她也表达了该校办学半个世纪以来的学校底蕴,越唱越感到她有品位,词曲作者曾在深圳市举行的“2014年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的晚会”上演唱了这首校歌(当时他的学校管理论文获一等奖而参加此论坛活动,且大会批准他在晚会上唱这首校歌),把山区校园文化也带到了深圳大都市。</h1><h1> (3)青莲中学校旗(见上图,长宽比例2.3米*1.5米),红底印上青莲中学校徽即可。</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