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火一般的高粱穗,把大地染得鲜红的季节我们有幸参加了潍坊市举行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研讨暨第三次“名师送课”活动。来自潍坊文华中学和潍坊八中的三名老师给我们上了三节与以往课堂很不一样的听说课和读写课,每位老师都认真听,认真记,生怕开一点小差错过老师的每句话每个环节。与以往的课相比,这次的课比较实在,适合我们平时的课堂。<br></h3> <h3>首先是赵英杰老师给我们带来的听说课:赵老师由一幅从潍坊文华中学到高密朝阳中学的百度地图导入,让学生猜“How did I get there?" 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表格从cost, time, comfortable三个方面对出行方式进行比较,很自然的引入本课话题。<br></h3> <h3>本单元的重点内容是形容词和副词的最高级,赵老师在导入后把本课所涉及的最高级予以呈现,以小对话的方式练习。但这个环节学生们读的少,以至于在小对话和后面的学习中部分学生对最高级的发音太生。<br></h3> <h3>在小听力环节,赵老师处理的很到位,听后说,说后练,练后读。<br></h3> <h3>在大听力上,赵老师分成了两部分,第一步听后回答问题,听后填空这部分难度较大,个人觉得回答问题的可以放在后面,第二部分听填表格,填完后赵老师让学生根据表格信息吧内容复述一遍,真正做到了听后说,让学生练习充分。<br></h3> <h3>最后赵老师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讨论:Talk about the ways to go to a city. 又把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练习,真正做到了,多层听,听后说,听后练。<br></h3> <h3>接着王晓春老师对2020年的英语人机对话题型和考试注意事项进行了说明。<br></h3> <h3>她从为什么考,怎样考,考试注意事项,怎样考好四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知道和说明。<br></h3> <h3>为什么考?考人机对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这是我们英语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听、说、读、写。也是目前全国的大趋势,目前全国已有50多个地市中考进行人机对话考试。<br></h3> <h3>怎样考?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考试中的注意事项:<br></h3> <h3>王老师出示了几个音频把学生们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让我们亲身感知:我们要跟学生落实好”读清楚最重要“ 只要认识的单词就要读清楚,不能一看不会读就哼哼,能读几个就读几个。<br></h3> <h3>怎样考好?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加大听说比重,上好听说课,人机对话多渠道练习,注意在考试过程中语速不要太快,正常语速,清晰最重要。<br></h3> <h3>王老师随后又为我们讲解了听说课的2.0:听说课教学流程:一、新课导入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1.检查词汇预习。2.展示新句型。3.专项训练。二、听力训练,王老师特别强调我们要用好小听力,每次听至少两遍。听力训练分为多层听,听后说。我们要首选教材上设计的问题,也可在教材的基础上再深一层。在听后说环节要注重一下细节上的设计。三、对话处理:1.读前听(多层听+听后说,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要合上课本)2.听后读 3.读后学(学语言点,不能只讲不练,对于课文中的短语,要着重处理一下动词短语。对短语的处理本着能造句的短语重点处理,不能造句的背过。)王老师还为我们呈现了造句的处理方式:先说后写--展示答案--熟读句子--隐去答案--抽查反馈 4.学后读。我们可以采取点读,跟读,合上课本学生复述的方式。5.读后说。<br></h3> <h3>第二天上午展示的是两课时的读写课。潍坊八中的刘向红老师和丁丽姗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读写课4.0的教学课堂。她们把平时用一节课处理的读写课分为了两个课时,对阅读教学进行了精细化处理,与以前的公开课相比更适合我们真实的课堂。<br></h3> <h3>刘老师的课刚开始就以“chant”的方式对形容词和副词的原级,比较级,最高级进行了反复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为后面的学习扫除发音障碍。<br></h3> <h3>在导入环节,刘老师由自己的国庆节旅行计划引出有个伦敦的朋友打算去阿姆斯特丹旅行,让学生猜一下他的出行方式How can he get there?刘老师特别注意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文体特点进行文化的输入。<br></h3> <h3>刘老师把阅读环节分为了skimming, scanning, read for comprehension三个环节。<br></h3> <h3>在Skimming 环节,刘老师在处理问题时并不是单纯的展示答案,而是每次让学生对主要句型进行反复朗读,识记。在Read for comprehension环节设计上紧扣中考,题型设计的非常巧妙,非常值得学习借鉴。<br></h3> <h3>丁丽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本单元第二课时的读写课。课前丁老师紧紧围绕第一课时的重点,再一次对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进行了反复的朗读,随后又以表格的形式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复习。让学生进行了内化,为后面的输出做了铺垫。<br></h3> <h3>在“读后学”环节,丁老师选了三个重点句子对三个知识点进行了重点讲解。丁老师在每个知识点讲解后让学生进行造句练习,按照先说后写---展示答案--熟读句子--隐去答案--抽查反馈的步骤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进行反复的练习,效果非常的好。<br></h3> <h3>随后丁老师让学生跟读录音。学后读。<br></h3> <h3>在读后说环节,丁老师让学生结合表格对课文内容进行了retell. 在之前环节的大量训练之后,学生们已经能很自信的说出来。<br></h3> <h3>在读后写环节,话题内容紧贴本单元主要内容,设计的相对简单,学生完成还可以,但时间还是比较紧,可以在第三课时进行系统的写作练习。<br></h3> <h3>此次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中先从改革自己的课堂做起,把听说课2.0和读写课4.0真正用起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