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少阳三焦经

潘潘

<h3>关冲,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功能主治】 功能: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 主治:头面部疾病:古代:头痛、寒热、头眩、心痛、心烦、昏厥、目痛、口干、口苦、舌卷、舌缓不语、喉痹、耳聋鸣、肩背痛、臂痛、肘痛、急性扁桃体炎、喉炎、结膜炎、角膜白斑等症;其他疾病:脑血管病、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 【穴位配伍】 配少商、少泽,有泄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配人中、劳宫,有泄热开窍的作用,主治中暑。 配风池、商阳,有退热解表的作用,主治热病无汗。<br></h3> <h3>液门,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能主治】 功能:降浊升清。 主治: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 热病,疟疾;手臂痛。 【穴位配伍】 配中渚、阳池,治手背痛; 配少商、鱼际,治喉痹; 配外关、听宫,治耳鸣、偏头痛。<br></h3> <h3>中渚,属手少阳三焦经。</h3><h3> 【取穴位置】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功能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穴位配伍】 配角孙,治耳鸣耳聋; 配太白,治大便难; 配支沟、内庭,治嗌痛。<br></h3> <h3>阳池,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位于腕背横纹中,在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功能主治】 妊娠呕吐、耳鸣、耳聋、眼睛红肿、腕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以及腕痛无力、肩臂痛不得举;耳鸣、耳聋、眼睛红肿、咽喉肿痛。 【配穴举例】 配风门、天柱、大椎,治寒热头痛汗不出; 配大椎、风池、百会,治流感; 配阳溪、阳谷,治腕关节炎。<br></h3> <h3>外关,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相对。(或当阳池穴与肘尖穴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能主治】 功能:联络气血,补阳益气。 主治:头痛、偏头痛、颊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热病;胁肋痛,上肢痹痛,肘部酸痛,手臂疼痛,肋间神经痛;瘰疬。 【穴位配伍】 配太阳、率谷,治偏头痛; 配足临泣,治耳聋、目痛、颊肿、颈项强痛、肩背痛; 配后溪,治落枕; 配阳池、中渚,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疼痛; 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 配阳陵泉,治胁痛。<br></h3> <h3>支沟,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能主治】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瘰疬。 【穴位配伍】 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 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 配阳陵泉,治胁痛。 </h3><h3><br></h3> <h3>会宗,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功能主治】 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穴位配伍】 配听会、耳门,治耳聋; 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br></h3> <h3>三阳络,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别名通间,通门。</h3><h3>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br></h3><h3>【功能主治】 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穴位配伍】 配曲池、臂臑,治手臂疼痛; 配听宫、中渚,治耳聋; 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br></h3> <h3>四渎,属手少阳三焦经。</h3><h3> 【取穴位置】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能主治】 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穴位配伍】 配三阳络、消泺、肩髎、天髎、肩外俞,治肩臂痛; 配三阳络、阳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br></h3> <h3>天井,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功能主治】 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穴位配伍】 配率谷,治偏头痛; 配天突,治瘿气; 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h3><h3><br></h3> <h3>清冷渊,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功能主治】 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穴位配伍】 配肩髎、天髎、臑俞、养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瘫、痛。<br></h3> <h3>消泺,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功能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穴位配伍】 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br></h3> <h3>臑会,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 【取穴位置】 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功能主治】 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等。 【穴位配伍】 配肩俞、肩贞,治肩周炎; 配肘髎、外关,治肘臂挛痛。<br></h3> <h3>肩髎,属手少阳三焦经。 【解剖位置】 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功能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穴位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肩背疼痛; 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br></h3> <h3>天髎,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h3><h3> 【功能主治】 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穴位配伍】 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br></h3> <h3>天牖,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功能主治】 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穴位配伍】 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br></h3> <h3>翳风,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位于耳垂之后,耳后尖角陷中,按之引耳中痛,即翳风穴。 【功能主治】 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齿痛、颊肿、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疾患; 瘰疬。 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痛等。 【穴位配伍】 配听宫、听会,主治耳鸣、耳聋; 配地仓、颊车、阳白,主治面瘫; 配下关、颊车、合谷,主治颊痛。<br></h3> <h3>瘈脉,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位于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功能主治】 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呕吐泄泻、小儿惊痫、惊恐,瘈疭等。 【穴位配伍】 配听宫、耳门、翳风、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配完骨,治头风、耳后痛; 配长强,治小儿惊痫瘛。 </h3><h3><br></h3> <h3>颅息,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位于头部,当角孙穴与翳风穴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功能主治】 头痛、牙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癫痫等。 【穴位配伍】 配风池、太阳、天冲、脑空,治偏头痛、头风病; 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 ,属手少阳三焦经。<br></h3> <h3>角孙,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功能主治】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穴位配伍】 配听宫、翳风,治耳部肿痛; 配太阳、头维、太冲,治偏头痛。<br></h3> <h3>耳门,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功能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穴位配伍】 配丝竹空,治牙痛; 配兑端,治上齿龋。 </h3><h3><br></h3> <h3>耳和髎,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位于人体的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功能主治】 清热降浊。耳鸣,牙关拘急,鼻准肿痛,流涕,口喎,瘈疭,头痛颊肿,面瘫,面肌痉挛,耳炎鼻炎。 【穴位配伍】 配养老、完骨,治耳聋; 配听宫、翳风,治耳鸣; 配颊车、地仓、阳白,治面瘫; 配太阳、印堂、足临泣,治偏头痛。 </h3><h3><br></h3> <h3>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 【取穴位置】 在眉梢凹陷处。 【功能主治】 1. 目赤肿痛,眼睑瞤动;2. 头痛,齿痛;3. 癫狂痫。 现代常用于在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结膜炎等。 【穴位配伍】 配瞳子髎、睛明、攒竹,治目赤肿痛; 配太阳、外关,治偏头痛; 配足通谷、太冲,治癫痫。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