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清晨的兰大校园天空明朗、空气清冽、阳光斜斜地挥洒在積石堂钟楼顶,一份幽静一份欢喜,伴着赶往体育馆的同仁们匆匆行进的脚步声,新的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h3> <h3>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了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习作单元。来自江西省的江海花老师执教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从课前好玩的猜字游戏,到开课的“初试身手”的选材展示,再到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的分析,都在渗透紧紧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不同事例写,重要部分写具体,其他内容简单写的习作训练要素。江老师引导细致,由扶到放,接下来孩子们的课堂练笔“围绕一个汉字写一篇习作”,短短十分钟,孩子们文思泉涌,大多洋洋洒洒一页还停不下笔。“三分文章,七分读分”,分享环节,孩子们的文章令人叫绝。</h3><h3> 统编教材的习作单元,从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到自作要求,呈现一个立体化循序渐进的习作训练整合共同体,让学生有章可循,有例可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h3> <h3> 来自“一山一水一圣人”山东省的张岩老师执教统编教材三上《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位男教师却有着一颗细腻的心,一笔一划的书写指导,一词一句中渗透的多种解词方法,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落实得扎扎实实,理解得明明白白。<br></h3> <h3> 重庆的冯栎钧执教四上第八单元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冯老师借助好玩的“心跳图”,聚焦心跳最为激烈的那一刻,引导孩子们在讲清事情的基础上融入感受,让写作的思维过程变得可视、可触。随后利用微课结合教材资源包,融入二次修改习作的策略和方法,直观而清晰地让学生明白了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好词佳句来写清感受,让写作有支架、有抓手,从而激活学生的表达欲望,在写作中逐步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和他人。</h3> <h3>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伴着轻快柔美的音乐,在董军老师那浑厚而富有磁性的朗读中,欣赏《大自然的声音》这首美妙生动的乐曲。董老师巧妙利用第六单元“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训练点,引导学生在初读后圈出关键语句,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图。然后聚焦“美妙”,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变的朗读感悟下领略大自然那丰富鲜活、妙趣横生的声音,从而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h3> <h3> 亲切和蔼的刘艳老师执教二下《我是一只小虫子》,整堂课凸现第一课时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采用课前游戏“猜虫名”,读文识字,微课明字理,身体操辨字义,写字指导记字形,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指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生字。</h3> <h3>一点思考:精美的课件一张张,真的有用吗?老师此处的创设情境朗读课文,配了图片与动画组合而成的图片,在老师的朗读中学生欣赏老师给定的画面。我想不如让学生听读闭目想象画面更好,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想象丰富而独特,本课的语文要素为“运用学到的词语展开想象”,只有让孩子们变文字为画面,每个孩子头脑中呈现的心像才是独特而细腻的,也才能更好地为接下来的语用训练做铺垫。可见,少一点花哨的PPT图片,多一点扎扎实实的语文要素落实,课堂才能在平实中见精彩。</h3> <h3> 甘肃兰州的魏孔鹏老师执教统编教材五上习作策略单元《介绍一种事物》,本节课为第三课时的习作指导,在一二课时尝试性习作的基础上进行借鉴课文作者的写作方法,利用课内外资源,针对说明方法不准确,事物特点不突出,搜集的资料不会用,进行分组修改。学生用红笔在“尝试性习作作业纸”上进行二次修改,拍照上传后,全班分享评议。哈哈,高科技平板的使用让作文课变得复杂化了,干扰有点多哦!</h3> <h3> 秀美端庄的海口女老师朱莉红执教统编教材四上阅读策略单元第六课《蝙蝠和雷达》,这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在统编教材中文本的教学功能却发生了重大变化。朱老师紧紧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开展教学活动,通过自主提问,问题归类,微课启发,阅读思考,课堂检测等环节,引导学生一步步在阅读基础上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有创新,有价值的问题。习惯了根据问题来思考的孩子,要学会从联系生活的角度提问真是一个需要训练才能形成的语文阅读策略。</h3> <h3> 马晓霞名师工作室的三位伙伴有幸一起参加这场统编教材的研讨盛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