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故事会——军旅往事《我的参战记忆》(六)二月十七 自卫反击

齐佑田

<h1><br></h1><h1><br></h1><h1> 每年的二月十七日,它是再平常不过了,然而它却是难忘而又值得纪念的日子。一九七九年的二月十七日,有成千上万的年轻军人,听从祖国的召唤,奔赴中越战场,无怨无悔,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尊严,湧现出了无数的战斗英雄,写下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赞歌。<br>  这一天凌晨六点四十分,骤然响起的枪炮声震惊了整个世界,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了。随着信号从天空升起,我们身后的炮火发出了怒吼,万炮齐鸣,山崩地裂,炮火撕裂了沉寂的夜空,一发发炮弹射向了越军阵地,排山倒海,地动山摇。我们台所在的位置是在炮阵地的前边,人也被震的不停的抖动,抬头望一道道红光,嗖嗖的带着响声从头顶呼啸而过 ,像刮风一样,炮火打红了头顶的天空。真痛快,打的好,要好好教训教训越南,我们革命战士拍手称快,早盼着这一天呢,今天的炮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br>  我们都是第一次参战,从没经历过这种场面,那炮火真的吓人,以前只从电影中看到过炮击的场面,现在身临其境,而且是在炮火弹道经过的下面,太震撼了。心里也很紧张,担心越南军队的还击,我们所在的指挥部应该成为越军重点打击目标,因有重任在身,也不能丢下工作去考虑自己的安全,只能积极面对。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战后很多精神失常的战士,这种经历是别人无法想象的肉体和心灵上的最残忍的折磨。我做为军人,虽然有过胆怯和恐惧,但是我们职责所在,没有忘记来前线时的誓言,没有忘记林育文副团长、董亚文科长、杜正前营长、罗佑生连长在我们离开二连大部队、单独来前线指挥部时对我们的叮咛和嘱托,首长们对我们执行这次任务非常重视,都在等待着我们胜利的消息,面对困难,面对艰巨的任务,面对危险也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坚决完成这次光荣任务。我们的炮兵太厉害了,精准地摧毁了越军的军事目标,越军炮兵完全没有还手的机会,很幸运,我们电台所处的地方没有遭到越军的炮击,真的要感谢我们的炮兵。炮火经过十五分钟的急射后,炮火延伸,炮火渐渐停息了下来。<br> <br></h1><h1></h1><h1> </h1> <h1>  </h1><h1>  就在炮声响起的同时,我们几个人都从朦朦胧胧的似睡非睡的状态惊起,不约而同的紧张起来,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真正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练兵千日用在今时,平时说关键时刻会不会掉链子,今天就是关键时刻,平时训练出点差错不影响大局,现在可容不得出一丝一毫的差错。电工齐锦峰训练有素,按照战前台长的安排,要求他只要听到炮一响,第一时间就要把发电机发动起来,他的任务就是要保证给电台及时供电。齐锦峰是从农村入伍的战士,有一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劲头,脑子灵活,胆大心细,干什么工作在全连都叫得响,在一次国防电缆施工竞赛中,每天评比都是全连第一,电工技术也很过硬,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这次参战,他写了请战书,他是坚决要求上前线,在他的强烈要求下,来到我们台,到了最前线。</h1><h1>  齐锦锋迅速为电台接通电源后,台长黄渊喜立刻把电台打开,按照电台频率迅速呼叫着对方,很快与对方都联系上了。由于震耳欲聋的炮声,台长说什么话,我们几个也根本听不到,都在按照提前的安排迅速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各有职责,分工明确,司机贾征远负责电台的警卫,端着冲锋枪警戒着电台四周。我和王爱国齐聚在台长的身边,感受着那种让人窒息的氛围,报务员的压力最大,那时候保障通信是我台的重中之重,是核心,五个人都要为这个核心服务,为完成前线指挥部交给的通信任务认真履行每个人的职责。什么危险,什么害怕,统统丢在了脑后,什么都顾不上了。</h1><h1>  十几分钟后前线某部队的第一份电报发了过来,我们台长熟练的操作着,很快在炮声隆隆的干扰下,把对方的电报抄了下来,迅速传到前线指挥部,时间不长前线指挥部的命令迅速传了下来,台长又及时、准确的把电报发到前线某部队。由于是在战场上,前线的战况需要及时送达指挥部,上级的军事部署和重要指示需要迅速传递给前方部队。</h1><h1>  战争第一天,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有的电报十万火急,一秒也不能耽搁,每个人精神高度的集中。南方的二月,春寒料峭,天气依然寒冷,可是工作一会就会汗流浃背,这是由于高度紧张所致。台长工作了一会后,说:不行了,太紧张了。让王爱国接替他下来休息,王爱国性格活泼,爱开玩笑,这次参战他写了血书,参战要求强烈,收、发报技术也很过硬,可以说得心应手。王爱国工作了一段时间,台长让我接替王爱国,他也是为了让我尽快适应这样危险的环境,在战场上有意识的锻炼我。就这样我们三个报务员轮流上机收发着电报,真可谓:电键声中指挥三军,电波连接千军万马。</h1><h1>  我是三个报务员中最年轻的,台长黄渊喜六九年兵;报务主任王爱国是七零年兵;我是七五年兵。说心里话,平时训练考试,我的成绩在连里还是不错的,不论收报、发报还是电工知识等。可到了战场上,还是“老将”厉害,看不出台长和王爱国有什么紧张的状态,收、发电报游刃有余。而我显得嫩点,与他们相比还是有差距。</h1><h1>  平时部队首长经常讲部队传统,讲一字一码关系着千军万马的重要性,我也没有太深的理解。这次战争期间收发电报,我可是真真切切体会到了一字一码关系千军万马这句话的含义。本来这个数字是“1”,你把它发成了“2”,这些数字在电报码里翻译出来就是不一样的意思,也可能是南辕北辙,一字之差决定战场的成败,可能会造成部队伤亡,甚至全军覆没,那还了得,越怕发错越紧张。我们所收、发电报的单位都是相当规模的部队,也就是说这些部队的调动,都是大的军事行动,电报的正确与否关系到部队的正确行动,关系到战役的成败,来不得半点闪失。开始上机工作那叫一个紧张,紧张的手指发硬,字也写不顺畅了,台长在一旁看着我收发电报,鼓励我,安慰我不要紧张,要求我就像平时训练一样,电报发慢点,也就是每分钟100个码左右,抄报时对方也发的比较慢,感觉对方也很紧张,发的都不快,比不上平时训练的水平。当我抄第一份电报和发第一份电报时,急出了满头大汗,特别是抄报时,由于紧张,心静不下来,加上外边的枪炮声,对我抄报影响很大,隆隆的炮声像磁石一样有吸引力,挥之不去,好在平时的抗干扰训练在战场上得到应用,体会到了加强平时训练特别是抗干扰能力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常言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平时训练多辛苦些,技术才能过硬,关键时侯才能不拖整个团队的后腿。两份电报后就慢慢适应了,台长对我的表现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我的工作也给予了肯定。我在战场的环境下得到了锻炼,经受住了战火的考验,没有掉链子,没有给二连十一台丢脸。在后来对越自卫反击战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三个报务员轮流值班,保持电台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工作。</h1><h1>  在这一天里,我和“二位老将”一起,在隆隆的枪炮声中,全然不顾危险,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把完成通信保障任务为己任,克服了平时难以想像的困难和问题,发送了前线指挥部的命令和收到了来自不同部队的电报几十份,做到了及时准确,没有差错。真正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的作用,为战争的胜利出了力,流了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部队的攻击也很顺利,捷报频传,前线指挥部的指挥保持着通畅。我们五个人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和连续作战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早上开始到晚上连续不断的工作着。饭也没顾上吃几口,水也顾不上喝,饿了吃一块压缩饼干,喝一点水,我们每个人只有一个军用水壶可以装水,还不能大口喝水,要节省着喝,要知道这一天只能吃压缩饼干。这些困难没有难倒我们,谁也没有叫苦喊累,不怕危险,坦然面对战争。上午还能依稀听到枪炮声,下午基本上听不到了,战场推向了越南的纵深。经过一天紧张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前线指挥部交给的保障通信联络的任务,保证了广州军区前线指挥5号首长的通信指挥,受到了前线指挥部的的表扬。后来才知道5号首长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他亲临中越边境高平方向前线指挥部,指挥41军42军43军等部队围歼越南高平之敌。战役的计划是穿插部队42军124师从布局关出境,126师跟进,杀奔越南东溪再到高平与从念井出境的41军穿插部队合围高平之敌,42军125师中间正面突破,从水口关出境沿3号公路到高平。吴忠老将军不减当年,坐镇一线指挥,让人敬佩!</h1><h1>  </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3> 战友贾征远</h3> <h1><br></h1><h1>  到晚上七点多,随着战争的进展,有的部队已深入到越南很远的地方,指挥机关也要调整,指挥部告知我台,说军区5号首长已经回到两庄,要求我们立即撤出阵地也回两庄,等待命令。我们赶紧撤掉天线,收拾好通信器材,驾驶电台车往两庄赶去。<br>  在回两庄的路上,开始走的是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贾征远小心谨慎的驾驶着电台车,路过炮阵地的时候,我们的大炮也不见了踪影,不用说炮兵肯定已经跟随着步兵部队挺进到越南了。我们上了公路一看,哇,全是车,公路不是很宽,是简易的边境公路,我们是从边境线方向往内地走,一路上,只见我军浩浩荡荡,无数的车辆开往越南方向,有炮车、运输车、坦克车、救护车等排成一字长蛇,好威武。从前线往回走的车辆主要是运的伤员,只听见运输车里有的伤员发出痛苦的呻吟,有的还大声说:弟兄们不要怕……。这就是战争,战争是残酷的,年轻战士的生命就这样献给了国家。想到年轻战士奔赴战场,无怨无悔,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祖国的荣誉,心里不由充满无限的崇敬,他们是英雄,是好样的。<br>  贾征远熟练的驾驶着电台车见缝隙就钻,走走停停,我们都很着急,看的出台长他更着急,担心指挥部有任务,等着我们去完成。走着走着车突然停了下来,车熄火了,怎么回事,汽车出故障了,贾征远判断是汽车化油器出了问题,这不要命吗,在漆黑的夜晚,车这么多,车堵在路中,我们赶紧把车推到了一边,不能影响赶往前线的车辆,我们警惕的围在车的四周,保护着电台,贾征远把化油气全部分解,用嘴小心的吹了一遍,才排除了故障,还好没耽误多长时间就把车修好了,继续上路。一路上各单位为了各自的任务都在抢道,就像电影当中的一些场面,秩序有点混乱。但时不时有军人下车进行交通疏导,当时我想要是越南飞机过来轰炸就坏事了,后果不堪设想。后来才知道越南的飞机没敢动,我强大的空军部队早已严阵以待,越南空军根本不是中国空军的对手。<br>  我们的电台车好不容易挪到了两庄,向上级报到,上级没有安排我们的工作,而是让我们好好休息,检查一下车辆和装备,等待着新的任务。<br></h1><h1></h1><h1> </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