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近,发怀旧之幽情,搜遍现存的素材,按年代合成一集美篇,题为《旅游点滴》,从中可窥见笔者很羞涩去过的一些有限的地方以及拮据穷游的窘态,一篇在手,几十年过去,聊作回忆,自觉有趣(因拮据,没有相机,都是同事帮拍,黑白照居多,有一些去过的地方,只有文字游记,照片就用网上下载的了)。退休后的近几年里,日子略好过些,国内国外去的地方也稍多了些,并有普通手机随心拍了些所见,单独做了四十多个美篇公开发布了。比之早前,些微进步,"老有所为"吧。</h3> <h3>游南京(一)</h3><h3>1977-8教育局团训班赴宁参观学习,留影于南京大桥公园。(第二排左一为笔者)<br></h3> <h3>南京游(二)</h3><h3>留影于南京中山陵<br></h3> <h3>南京游(三)</h3><h3>留影于南京灵谷寺<br></h3> <h3>南京游(四)</h3><h3>留影于大桥公园<br></h3> <h3>南京游(五)</h3><h3>留影于玄武湖公园。<br></h3> <h3>黄山游(一)</h3><h3>1983-7学校组织游"黄山",留影于"迎客松"。据说这棵迎客松已成记忆,游人再也无法在黄山见到它了。</h3> <h3>黄山游(二)</h3><h3>留影于"醉石"。<br></h3> <h3>黄山游(三)</h3><h3>留影于"三叠泉"。<br></h3> <h3>黄山游(四)</h3><h3>和同事留影于"瑶林仙境"溶岩洞中。</h3> <h3>普陀山游(一)</h3><h3>1984-8学校组织游"普陀山",留影于"净慧寺"前。<br></h3> <h3>普陀山游(二)</h3><h3>留影于"千步沙"<br></h3> <h3>普陀山游(三)</h3><h3>留影于"百步沙海滨浴场"<br></h3> <h3>青岛游(一)</h3><h3>1992-7-17--19教育局组织各校优秀教师赴青岛、烟台短期休养。入住在烟台市华泰宾馆,这是全体人员在宾馆前的合影。</h3> <h3>青岛游(二)</h3><h3>527房间的室友合影。</h3> <h3>青岛游(三)</h3><h3>同行中三位老师合影于蓬莱仙岛,背景是该景区的标志性景点。</h3> <h3>青岛游(四)</h3><h3>留影于蓬莱岛古炮台。<br></h3> <h3>青岛游(五)</h3><h3>小组合影于小鱼山公园。<br></h3> <h3>青岛游(六)</h3><h3>留影于小魚山公园(背景为原德国提督府办公处)。</h3> <h3>青岛游(七)</h3><h3>和同行老师合影于青岛八大山公园,第二海滨浴场。</h3> <h3>青岛游(八)留影于威海,海军俱乐部前的海边。<br></h3> <h3>青岛游(九)留影于八大关·第二海滨浴场(专供高干用,时值空档,故游客可入内)。<br></h3> <h3>青岛游(九)</h3><h3>留影于青岛八大关花石楼(建于清朝末年,德国提督休息处)。</h3> <h3>青岛游(十)</h3><h3>留影于威海刘公岛烈士塔。<br></h3> <h3>青岛游(十一)</h3><h3>留影于威海刘公岛。<br></h3> <h3>青岛游(十二)</h3><h3>留影于威海刘公岛,清朝"海军公所"侧旁。中间最大的铁锚为清朝海军"济远"舰上的原物。</h3> <h3>青岛游(十三)</h3><h3>留影于崂山公园。<br></h3> <h3>青岛游(十四)</h3><h3>留影于烟台琉璜顶公园("琉"为清秀意,"璜"为宝玉之意)<br></h3> <h3>北京游(一)</h3><h3>1993-7学校工会组织北京游,笔者及家属留影于天安门广场<br></h3> <h3>北京游(二)</h3><h3>笔者及家属留影于人民大会堂前。<br></h3> <h3>北京游(三)</h3><h3>笔者及家属留影于故宫。<br></h3> <h3>北京游(四)</h3><h3>笔者及家属留影于颐和园。<br></h3> <h3>北京游(五)</h3><h3>笔者和女儿留影于长城八达岭。<br></h3> <h3>北京游(六)</h3><h3>留影于长城八达岭。<br></h3> <h3>北京游(七)</h3><h3>留影于天安门广场。<br></h3> <h3>北京游(八)</h3><h3>留影于前门。<br></h3> <h3>北京游(九)</h3><h3>留影于故宫。<br></h3> <h3>北京游(十)留影于景山公园。<br></h3> <h3>北京游(十一)留影于天坛公园。<br></h3> <h3>北京游(十二)</h3><h3>集体留影于天坛公园。<br></h3> <h3>杭州游(一)</h3><h3>1993.11梨庄部分骨干教师赴杭州朝晖中学参观学习,留影于西湖边 平湖秋月。</h3> <h3>杭州游(二)</h3><h3>留影于西湖边<br></h3> <h3>杭州游(三)</h3><h3>留影于 六和搭<br></h3> <h3>杭州游(四)</h3><h3>留影于西湖 花港观鱼<br></h3> <h3>杭州游(五)</h3><h3>留影于灵隐寺<br></h3> <h3>游同里</h3><h3>1996-11学校秋游江南水乡,留影"同里"<br></h3> <h3>游上海(一)</h3><h3>1997-3学校组织游上海东方明珠塔,留影于外滩,背景即东方明珠塔<br></h3> <h3>游上海(二)</h3><h3>留影于豫园九曲桥<br></h3> <h3>1999-4春游苏州乐园</h3> <h3>1999-10-23参观江阴长江大桥,留影于江阴市政广场</h3> <h3>1998-11-14秋游苏州·退思园</h3> <h3>1998-11-14秋游苏州·闾门<br></h3> <h3>游扬州</h3><h3>1999-5扬州·瘦西湖(一)</h3> <h3>扬州·瘦西湖(二)<br></h3> <h3>扬州·瘦西湖(三)<br></h3> <h3>扬州·瘦西湖(四)<br></h3> <h3>1999-5扬州·瘦西湖(五)<br></h3> <h3>2002-7学校组织暑期游"浙西大峡谷"(一)<br></h3> <h3>2002-7学校组织暑期游"浙西大峡谷"(二)<br></h3> <h3>2003-10-31杭州·雷峰塔</h3> <h3>2003-11-1浙江·千岛湖</h3> <h3>云南游: 昆明 世博园</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云南游游记:2004年7月12日到7月21日,学校组织去云南旅游,从云南回来后,感觉整个人都瘦了一圈也黑了一圈,主要是在外面吃不好睡不香。以下就是我的云南之行。
7月12日下午从无锡乘火车到上海,后又从上海到昆明,途中约花了40小时。杭州站买了一盒盒饭5元,吃后顿感不适,上吐下泻,搞得周围人、本人都很紧张。对着垃圾箱呕吐时,一张床位卡不慎滑入垃圾箱,到后来换车票时才发现,结果赔了20元。尔后服黄连素,症状消失,此后再也不敢中途下车买饭吃。7月14日9点抵达昆明。有当地导游(地陪)接站后,用了早餐,然后游西山公园。主要景点有:登西山、观滇池。整个昆明及滇池尽收眼底,甚是好看。西山上还有仿普陀寺庙及传说。中午用过中餐后,又驱车前往世博园。该景点为几年前举行大型的国际展览后所留下的。建筑物及其配套的园艺确实是精美。当天晚上旅馆住下后,又有当地的导游陪同,去了城中心。当时晚上活动还未开始,一般9点以后才是狂欢的开始。但是里面那些工作人员,穿着各种色彩的服装,打扮也各不相同,由小头目领着,像军队里出操一样在那里跑步,喊口号,训话,然后分到各个活动场所,同去的人都感慨万分,要是到这儿来稍有不慎,看这架势,肯定有你受的。
7月15日早饭后,整个旅游团去了石林。那儿景色确实不错。那地方据说是由于地质运动,原来的海底上升到海平面以上,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形成了千异百怪的造型。幸亏是团队,占着一个景点一个接一个地拍照留念,要不然要拍一张照都很困难。下午游览“七彩云南”,那地方是购物和观赏风景相结合的。先在那里品茶,然后买茶叶。晚上,又乘火车7小时,早晨到了大理,省了住旅馆的费用。
7月16日到大理后,当天上午是乘游轮“海星”号游洱海。洱海说是海,其实是湖,是由高山上的雪融化以后所形成的高山湖泊。游船上有些人搓麻将,有人看外景,一些人唱卡拉OK,我也是其中之一,唱了《梅花三弄》和《驼铃》,博得了阵阵掌声。游船中还有一个"三道茶"茶艺演出。游客们边喝茶边看白族姑娘的演出。白族姑娘敬茶时,举杯齐眉,表示对客人的尊重。客人们也用刚学会的白族语“塞尤纳兹纳韦尼”(“姑娘,谢谢你!”)答谢。老潘(金华)因为学讲了这句话,而获得了一盒三道茶作为奖励。演出中,有“贺新娘”节目,观众可拧“新娘”大腿,以示真情祝贺。唯有一事,即外界气温太低,虽有太阳,但阳光弱弱的,让人感到阵阵凉气透肠而过,据说早晨的气温才13度,但我觉得根本只有五六度,要是有一个暖空调的话该有多好啊!
7月16日下午,先游览了蝴蝶泉。那地方因拍摄电影《五朵金花》而闻名。导游介绍说:“在昆明啊,你看到姑娘就可以叫阿诗玛,到大理啊,你可以用金花来称呼女子,意为漂亮姑娘。可千万别称小姐,当地人视小姐为不正当女人的别称。”
在当地的少数民族中间,有几个特别的发音表达特别的意思。“你好”发音为“泥鳅”,“男子”发音为“毛多来”,女子发音为“索多来”,漂亮男子被称作“潘金哥”(胖的意思),聪明男子被称为“若之哥”。漂亮女子被称为“潘金妹”(当地人以黑胖为审美的标准)。在纳西语中“谢谢”发音成“酒鬼隋”,“再见”发成“多多莱”。
当地趣闻:云南十八怪。小和尚可以谈恋爱/老太婆爬树比猴快/三个蚊子一盘菜/四只老鼠一麻袋/蝴蝶国里假蝴蝶/玉龙雪山没有雪/鸡蛋用草拴着卖(好带好数又好卖)/米饭饼子叫饵块(米饭踳泥就成饵,压成圆块叫饵块。)/牛奶做成扇片卖。在当地村落里,有这样的风俗,男子向女子求婚时,带块石头,带块肉,带一把刀,一只帽子。
游罢蝴蝶泉,再游崇圣寺三塔,然后,乘索道,游点苍山。山顶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地面湿漉漉的。山腰处,有一副巨型石头象棋盘,据说,点苍山即《天龙八部》中的“灵鹫峰”,在那里,灵虚同大师下棋。傍晚,游大理国老城。(待续)
</span>
<h3>云南游 昆明 西山龙门</h3><h3>云南游游记(续)7月17日, 游“玉龙雪山”。说是前几天泥石流的缘故,只能在山下公园里玩了。说是玉龙雪山有雪,但到返程途中,远眺时,才隐约看到顶峰星星点点的积雪,人称“玉龙雪山”,总算名符其实。也应了云南十八怪之一:玉龙雪山没有雪
7月18日,游丽江黑龙潭公园,玉水寨,看纳西乐表演,看保留纳西人原貌的民宅,纳西文字,图腾。纳西人崇尚青蛙图腾。当地地表多白沙,表层土浅。纳西族受母系氏族社会影响还很深,女子承担家庭中重活,起顶樑拄作用,而男子只须琴棋书画,烟酒茶。晚和周向霖、张德兴俩老师在丽江古城中的四方街用餐,尔后游四方街,居然迷路,后打的回住所,住所系个体旅店,木结构小屋,别有风味。
7月19日,游昆明翠湖公园,云南讲武堂,朱德,叶剑英,周宝忠曾就读于此。
7-20逛逛街,买点土特产,午饭聚餐,品尝野三珍,下午就乘火车打道回府。
云南行,天特蓝,空气特清鲜,视野特开阔,年轻姑娘服饰特漂亮,给人以深刻印象;草地上草矮而稀,餐桌上尽是肥肉,也令人难忘。导游小姐伶俐的口舌和不露声色赚回扣的本领让人刮目相看。游记(完)<br></h3><h3><br></h3> <h3>云南游 石林A</h3><h3>2004-7-15<br></h3> <h3>云南游 石林B<br></h3> <h3>云南游 石林C<br></h3> <h3>云南游 蝴蝶泉2004-7-16<br></h3> <h3>武夷山四日游2007-7-8~7-11</h3><h3>武夷山的"大红袍"茶叶</h3><h3>武夷山的大红袍茶叶,据说,,只有那采自仅有的一棵大红袍茶树上的茶叶,才是最正宗的“大红袍”,且一年只能采一次,数量极少,只能制成2-3两茶叶,连供给皇上都不够。我们现在所吃到的所谓大红袍茶都是经和那棵正宗的茶树嫁接培育出来后,再批量种植,炒制而成的,并非是正宗的大红袍茶叶,仅是克隆而成的复制品,只是图个名气而已。</h3><h3>武夷山四日游(游记)2007-7-8---7-11学校工会组织教师赴武夷山旅游。概况:春秋旅游社的卓静导游是我们团队的带队,她热情负责。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陵一小区。游览内容之一为九曲溪竹筏漂流。行程:第一天,无锡坐2001次火车,下午15:21始发,第二天早晨5:07抵达武夷山。早餐后开始游览。当天游览了:一线天,风洞,仙阁岩,虎啸岩,天成禅院,虎啸八景,宾曦洞,定命桥,观景台,茶文化,九曲溪竹筏漂流,武夷宫,仿宋古街,水晶博览。第三天:游览了天游峰,云窝,茶洞,隐屏峰,接笋峰,仙掌岩。傍晚从武夷山乘2002次火车返回,始发时间是17:21分,第四天早晨6:16抵达无锡,全程结束。<br></h3><h3>旅游介绍:武夷山的大红袍茶叶,据说,,只有那采自仅有的一棵大红袍茶树上的茶叶,才是最正宗的“大红袍”,且一年只能采一次,数量极少,只能制成2-3两茶叶,连供给皇上都不够。我们现在所吃到的所谓大红袍茶都是经和那棵正宗的茶树嫁接培育出来后,再批量种植,炒制而成的,并非是正宗的大红袍茶叶,仅是克隆而成的复制品,只是图个名气而已。
武夷山的天棺(崖棺)给人以深刻印象。所谓天棺就是置于高空崖洞内的棺木。它是人死后,其尸体被放进一船形棺木中,船形棺木再被放置在高空崖壁上已开凿好的洞穴内。(待续)</h3> <h3>武夷山竹筏漂流</h3><h3>武夷山游游记(续)九曲溪竹筏漂流倒也值得回味。坐在竹筏上顺水漂流看,听着筏公的介绍,看着两岸巍巍的青山,脑海中就跳出李白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回响起李双江的歌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此情此景此诗歌,给人以不尽的遐想享受。竹筏漂流时筏公的即兴介绍,时而景点知识介绍,时而插科打诨,来上点荤段子,不知不觉中漂流已结束,游客全无沉闷乏味之感。因圆珠笔流油不畅,听其介绍时只记得只言片语,特辑录如下,以为日后回忆。<br></h3><h3>三仰峰:蛤蟆丢人,玉皇打掉了它的下巴(一山峰形似缺了下巴的蛤蟆);乌龟寂寞,头总是高仰(另一山峰形似仰头的乌龟,故称其为三仰峰)。笔架峰:形似放笔的笔架。漂流中两岸崖壁近水部位一段不时出现一些洞,筏公告知系竹篙所戳之故。象鼻峰,象鼻段高2.14米。广西也有象鼻峰,好似夫妻两地分居。广西的象鼻峰跟人私奔,送这里的象鼻峰一顶绿帽子(指山顶上的树)。又有一形似龟卵的山峰被称为龟蛋峰。日本人喜欢乌龟,两只乌龟生出一个王八蛋,那龟蛋峰又可称为王八蛋峰。双乳峰,形似女性乳房,山崖底下为万深潭。王母娘娘意旨,谁要是偷看仙女乳房(双乳峰),就叫他坠入万深潭,万复不劫,永不超生。泼墨岩,山岩色黑似墨。天牛峰,更衣台,通天桥,御碗楼,悬棺洞,钓鱼台,玉女峰,镜台,铁板峰,真可谓千崖万壑。佛语云:秀水丹山,修身为本。峡谷间流淌的溪流蜿蜒曲折,九曲十八弯,故称该景点为九曲溪竹筏漂流。领我们游山上景点的当地导游形容游客的两段话也使游客忍俊不禁:其一,上山气管炎,下山关节炎,不上不下脑膜炎。其二,十个女人九个醋,一个不醋是寡妇;十个男人九个花,一个不花是阳痿。此行出发前导游的忠告建议有两条颇为实用,应记取;出外旅游带把伞, 遮阳档雨真方便;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h3> <h3>武夷山的"天棺(崖棺)"</h3><h3>武夷山的天棺(崖棺)给人以深刻印象。所谓天棺就是置于高空崖洞内的棺木。它是人死后,其尸体被放进一船形棺木中,船形棺木再被放置在高空崖壁上已开凿好的洞穴内。
</h3><h3><br></h3> <h3>洞庭山一日游2007.8.14~8.15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教师赴苏州东山学习考察。从学校乘汽车到东山,再换乘高速游艇到洞庭东山,下榻在山水宾馆。宾馆方因自己安排失误,只好把原6,800圆的标房以528圆给我们入住,如此高档享受尚属首次。其间和工会主席等人上东山镇街上逛了一下,买了土产莼菜。第二天游览东山景点,导游为71岁吳姓老者,认真敬业、夹杂着乡音的普通话给人印象深刻.当地未受蓝藻污染的清澈的太湖水及农家饭店的绿色食品加上绿树青山、少有游人相扰的恬静的乡村,令人难忘.感谢书记组织了这次活动.太湖三山岛(又名洞庭山),属苏州吴中区,古称蓬莱。明代始称小蓬莱,又称笔架山,,金龟山。位于苏州城西南五十余公里的太湖之中。所谓蓬莱即可观日出之处。小蓬莱即又可观日出又可观日落之处。小蓬莱胜过大蓬莱。三山岛因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连缀而得名。面积1.6平方公里。北山为三峰之首,海拔83.3米。三山岛虽无高峻巍峨之态,却有层峦叠嶂之姿。逶迤铺展,舒起缓伏,山水默契和谐,情致衍逸。故清代诗人吴庄有这样的赞美:长圻龙气接三山,泽厥绵延一望间。烟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寰。行山西坡的板壁峰是一块宽约20米,高10余米的峭岩奇石。奇石陡峭如斧劈,纹理纵横如刀刻,青苔斑驳,藤蔓攀附。北山下有一庙宇称娘娘庙。相传为纪念阖闾之女胜玉公主而立。吴王深爱女儿,有一次吃到三山进贡的桂鱼,感觉味道特好,吃到一半,想起女儿,遂停下,把另半条鱼翻个身,命手下拿去给女儿品嚐。女儿吃到一半,也将鱼的另一半翻过来,却发现已被人吃过,她不知就里,以为吃人剩食,以其公主之身,岂能蒙受如此羞辱?遂愤而在苏州阊门外投护城河自尽。吴王为此唏嘘不已。此事本为好意,却以悲剧结果,遂命手下将其女儿水葬于三山。其用意一为遂其女遗恨,让其死后也可嚐遍太湖中一览湖鲜。二是三山辖区皆为吴王亲眷,可一直照顾其女。娘娘庙为后人尊其为贵,且和百姓关系融洽而立,文革期间同岛上其余十余庙宇皆被毁,1998年才被修复。庙宇前有若干棵枣树,所结之枣形如马眼,人称马眼枣,我也是首次得知,甚感新异。三山地区百姓分为二大姓氏:一为吴姓,为吴阖闾吴氏宗族;二为秦姓,为秦观游族里,秦观游为苏轼之妹苏小妹夫君。</h3><h3>三山地区现有人口约1000,且80﹪为45-7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年轻人一般都离家外出发展。该地区四面环水,从东山乘高速游艇到洞庭东山也要20多分钟。岛上居民以 种植果木为主,有杨梅、桃子、李子、枇杷、桔子、莲藕、枣子等等。其中有一种枣子,其形状为一头大一头小,似马眼,当地人称之为马眼枣,为当地特有,口感松、香、脆,比之另一大路货的白脯枣,胜出一筹。岛民生活可以当地农产品自给自足,除了每半月或一月乘船去东山镇购些生活必需品外。</h3><h3>本次东山旅游终点为先梅桥、奇石桥合成的“先梅奇石姐妹桥”。“先梅”取十二个月的花卉中梅花先开之意。“奇石”缘自该岛特有的太湖石。宋徽宗手下特取该岛奇石作为给其的生辰贺礼,以讨其欢心。《水浒》中的“智取生辰纲” 就以此事演绎而成。清慈禧太后建颐和园时,也命手下来该处搜寻名贵太湖石。故该处有宋朝御太湖石遗址。现上海、南京仍保存稀有三山太湖石,上海的比南京的更珍贵些,但三山中,行山西坡的板壁峰是现存的太湖石的扎根产地,是最珍贵的“活太湖石”,对此,前面已有介绍,就不赘述了。本次活动,人数不多,均为党员及特邀人士,关系更和谐,行程较宽松,很受欢迎,愿以后能多开展类似活动。</h3> <h3>庐山游(一)</h3><h3>庐山游游记: 2008-7-2---7-5学校组织教工庐山游,由锡惠旅行社石琳导游带团,校长、工会主席带队。</h3><h3>第一天(7-2)早晨6:10从学校(无锡)开车,沿途经过四省,即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经过二桥,即南京的长江三桥(斜拉索公路桥)和九江的九江大桥(铁路,公路两用桥),于傍晚4:30到达江西的九江。后由当地的徐导游带领先前往九江的浔阳楼。途中她先简要地介绍了九江和庐山。九江为江西省直辖市,统辖二市两区,八县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总面积1.88万平方公里,人口50多万。亰九铁路线上一个重镇。北临长江。长江在九江境内长143公里,长江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就在九江市东郊的鄱阳湖口,古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説。九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古为“通都大邑”,“七省通衢”。古往今来,九江吸引了无数名家名流文人骚客纷至沓来,并且创造了灿烂丰富的特色文化,由此并产生了闻名中外世界的文化景观和文化名人,可谓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庐山是文化的庐山。千百年来,庐山以其外险内秀的奇特风光,吸引许许多多的名人儒士、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她是教育的庐山,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白鹿洞书院。她是政治的庐山,抗日战争时期是国民党的首都,中共执政后又在这里举行过几次重大会议。1996年庐山申报世界遗产获成功,2004年被批准为世界地质公园。在庐山共有66个教派存在,各个教派相安无事。庐山气候终年雾气缭绕,湿度较高,因海拔高,即便炎夏也无高温之虞,成了理想的避暑消夏地之一。庐山一怪棉絮夏天盖说的就是这个。庐山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是逐步形成的,最早始于清末几个外国商人。
浔阳楼景点:在浔阳楼景点游览时适逢雷阵雨,一时间风雨大作,电闪雷鸣。该景点以《水浒传》中宋江在此饮酒题反诗而闻名。浔阳楼因九江古称浔阳而得名,初为民间酒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年的历史。白居易,韦应物,苏东坡等名人都曾登楼题咏,故浔阳楼也蜚声海内外。浔阳楼是一座具有典型宋代建筑风格的楼宇,又是一个集游览参观、喝茶听书和餐饮为一体的旅游景点。 “浔阳楼” 匾额由赵朴初题写,一楼大厅内有《水浒传》一百单八将的人物瓷像二楼忠义堂为当年宋江醉酒题诗处,四楼为茶室,凭栏远眺,江水烟波浩渺令人浮想联翩,踌志满腹,室内还有一把道具大酒壶供游人照相。游毕浔阳楼,雨过天晴,又转了此景点内其他地方,琵琶亭的楹联让人难忘:一弹流水二弹月,半入江川半入云。
游完浔阳楼后,徐导游就带我们前往庐山牯岭的庐山匡城宾馆入住用晚餐。
晚餐后在牯岭街上走了走。牯岭,被称为“云中山城”,久负盛名,因背靠形似牯牛的牯牛岭而得名。山顶一条街是国内名山仅有的一道风景线。牯岭镇面积4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万,有名特产商店、餐厅、酒楼,、影院、舞厅、书店、图书馆、邮局、银行、旅行社、宾馆、医院、疗休养院所等服务设施齐全。(待续)
</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庐山游(二)</h3><h3>庐山游游记(续)第二天(7-3)游览了花径、如琴湖、锦绣谷、美庐、中共会址、含鄱口、五老峰。</h3><h3>花径,相传是白居易赏桃花咏诗的地方。他的《大林寺桃花》诗使这里增添了无限的文化灵气。白居易被贬任江州(九江)司马的的第三年即公元817年四月初八,与好友一行17人游览到此,时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谢,而此处桃花盛开,他惊喜不已即口占四句: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后人因而称此地为 “白司马花径”,且盛名一千多年。花径公园是我国少有的高山花园,它位于风景如画的如琴湖畔,离牯岭街仅两公里,沿大林路步行更近,途中可见冰川遗迹
——冰桌巨石,又称飞来石。
花径石牌坊门联“花开山寺,咏留诗人。”为民国李凤高题刻。园内有景物多处:湖边巨石盆景常为游人留影处;伞型花径亭内有一横石上刻“花径”两字,传说为白居易手书,1903年由汉阳学者李拙翁发现并建亭护之;因景仰白居易的诗品人品,后人建了景白亭;1988年建有 “白居易草堂陈列室”。还有花卉展览室,杜鹃园、红枫林等植物景观
如琴湖:因形如提琴而得名。此处原为大林寺旧址,1961年修建成湖。
天桥:在如琴湖边坝面公路上外侧的峡口向上远望,可望见两悬崖突出而对峙空中,形似断桥,因而得名,称为“天桥”。传说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之际,有一次,朱兵败慌不择路逃到此地,但见前面悬崖之下,峡谷深不可测,不禁仰天长叹道“天绝我也!”正当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的危急时刻,突然金光闪亮,天降巨龙化作虹桥,横卧两崖之间,朱纵马而过之后,刹那间又闻霹雳巨响,只见龙飞桥断,追兵只能望“桥”兴叹,于是留下天桥奇观及其传说。据说如今天桥两端的巨石上,还嵌有当年留下的马蹄印呢。天桥之奇,奇在绝谷。桥下峭壁峰垒如堆如砌,蔚为奇观。若遇云雾来潮,峡谷内银浪翻滚汹涌,使人惊心动魄。
锦绣谷:在如琴湖边坝面公路上外侧的峡口向下俯瞰便是锦绣谷。由如琴湖边穿过坝面公路,循山路上行,越天桥西端,出峡谷,便豁然开朗。沿1980年修的盘山小道前行3里许便至仙人洞。举目谷外,湖光田畴,长江如带,景色秀美;谷中千岩竞秀,繁花似锦,故名锦绣谷。在锦绣谷南端,仙人洞北端有一个观妙亭,为民国将领夏斗寅在原访仙亭基址上所建,前行有蒋介石于1930年所建新访仙亭,1946年夏秋之际,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来华调停国共两党冲突,“八上庐山”时,曾与蒋介石夫妇在此晤谈。现有“谈判台”在内。旁有一石刻“贤者乐此”。游览途中,导游指着远处不同山坡上的两棵松树问游客它们是否像在谈恋爱,得到肯定后,便笑道;“你说庐山怪不怪?就连松树也谈恋爱。”在另一处她又指着一块大石头说是好运石,若摸一下就能交官运,摸二下就能交财运,摸三下就能交桃花运,摸四下就能治不孕症。
仙人洞:仙人洞位于锦绣谷南端,洞高6米,宽10米,洞顶覆盖的岩石形似佛手,故亦称“佛手岩”。据说古时这里为僧人所居,清广绪三十一年(1905)改建为道观,内供吕洞宾之像。仙人洞是我国道家的第八洞天。仙人洞之称源于传说八仙中的剑仙吕洞宾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据传,吕洞宾本不姓吕而姓李,名琼,字伯玉。与妻金氏生四子,均先后夭折,来仙人洞修炼时,就夫妻俩,一洞住两口人,故改姓吕。导游介绍:道教信奉忠孝义洁,故有四样动物不吃,即狗(忠心)、乌鱼(墨黑,尽孝)、牛(重情义)、鸳鸯(爱清洁)。
自毛泽东1959年游此地并写诗: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之后,此地便名扬四海,成为来客的必游之地。
仙人洞深处的洞顶,有清泉下滴,终年不绝,这就是有名的“一滴泉”, 自古以来,被视为镇洞之宝。泉水池围以石栏,泉清味甘液浓,投放硬币能浮于水面,游人引以为奇。 “洞天玉液” 为明代李天植题刻。泉边石壁上有对联一副;山高水滴千年不断,石上清泉万古长流。仙人洞右侧的山道通往锦绣谷。长方形新访仙亭与观妙亭之间的“仙路”,是江青当年拍照的地方。仙人洞左侧上方的月亮门,是仙人洞的门面,亦是正门,门楣上刻有“仙人洞”三个大字。门联“仙踪渺黄鹤,人事忆白莲”便是对此处风景的绝妙写照。月亮门内侧有一巨石凌空突起,形如蟾蜍,故名“蟾蜍石”,刻有 “豁然贯通” 、“ 纵览云飞”八个大字。石上有一虬劲松生于石缝之中,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石松”,据说已有158年的树龄了。这里云飞雾起,气势恢宏,登石极目,气象万千,恍若仙界。再前行一段后,导游说已到了老毛(毛泽东)诗中所提到的“险峰”,海拔1200米。耳边传来吆喝拍照的声音;庐山不到(险)峰,来了一场空。
御碑亭:出了仙人洞月亮门,右侧数十米处的锦绣峰顶,有一御碑亭,为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六年(1394)建亭子三面没门,对着长江(九江)方向有一扇门封死,据说这样就能不发大水。碑文所述,周颠仙是南昌道人,在朱元璋军中屡为朱排解疑难,朱称帝时却悄然离去。后帝病重,“几将去世”,颠仙派人送药进京,服后“帝才得安”。朱为周颠仙树碑立传,是想表明自己有神仙相助,建成帝业乃天意。
龙潭宝树从电站大坝循石级路往将军河上游步行数百米,即乌龙潭,再往回走百余米即黄龙潭。传说黄龙潭中黄龙桀骜不驯,怒即卷狂飙,,常引山洪爆发,遂成庐山一害,后被黄龙寺彻空禅师施法降服,方得安宁。而乌龙潭中乌龙则温顺善良,遇旱即喷雾,遂催甘霖降,深受山人喜爱,故每年农历六月六,寺僧与山民常来供奉,祭祀神龙。但导游对此褒贬有异;说游人在黄龙潭中一洗手,金银财宝跟你走;二洗手,你能活到九十九;三洗手,麻将台上无敌手。全是运气。说你若在乌龙潭里洗洗手,回家老婆跟人走,尽是晦气。还说电视剧《西游记》中水帘洞就是以这两个洞为背景拍摄的。黄龙寺前有三宝树,两棵柳杉,各高40余米,树龄约600年,一棵银杏,高约30余米,树龄约1,600年,三树主干均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高耸入云,为古树名木,被重点保护。
美庐 :据导游介绍美庐含义一为美丽的庐山,二为蒋介石为取悦于宋美龄,特说此地住着美丽的宋。导游还介绍说蒋宋颇信风水说,入住美庐前后曾按风水先生意见几次将美庐内外布局加以修建。二十世纪三十、四十年代,庐山成为民国之夏都,美庐别墅则是蒋介石的官邸,同时也是庐山的政治活动中心。周恩来曾两次在此与蒋介石谈判,促其在庐山发表了抗战谈话。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于1959,1961,1970年先后三次上山,均曾在此下榻。其他一些领导人也在此居住过。室内陈设仍按原样布置,美龄琴、冰箱与透雕象牙等物仍基本完好无损。有关美庐的轶事趣闻,以及留存的珍贵文物,使之颇具吸引力。由于其自身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1996年美庐与庐山会议会址及有关重点别墅一起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团体旅游一样,我们在庐山会议会址前搞了合影留念。
我在庐山会议室内摆放的与会者名片中看到有一位叫金祖敏的,眼睛一亮,想起他的侄子1974年曾在我校读高一。我记得当时要发展其为共青团员,要先政审,一看其社会关系栏中有当中央委员的伯父,即行通过。此事印象深刻。
含鄱口:位于牯岭之南6公里处的含鄱岭中央。五老峰、汉阳峰雄踞其左右,中间豁然开朗,壑谷如口,朝向鄱湖,似欲汲尽鄱阳湖水,故名“千里鄱湖一岭含”而得名。四柱三门牌坊中央门额镌有“含鄱口”字样,左右分别刻有“湖光”“山色”,系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所题。两旁石柱上对联为:山侠来游容易入,横门虽设未常关。游人蜂拥而入这一“未常关”实际无法关的横门,登岭南眺,水天一色,鱼帆点点,气象万千。近看大汉阳峰巍峨壮丽,再看五老峰犹如伟人毛泽东头像剪影,朝天安卧。民间有此一说:看见五老峰,就像看见领袖毛泽东。含鄱岭上,石构牌坊,含鄱亭,望鄱亭装点得体,显得十分秀丽。在此观日出,尤为壮观。毛泽东曾多次在坊前亭畔留影。旧时,蒋介石夫妇曾邀美国特使马歇尔夫妇于中秋之夜 在此赏月,跳舞,野餐。望鄱亭为方形二层楼台,常有云雾缭绕。我们那天正好也遇到了缭绕的云雾,好似置身于天府,飘飘欲仙。难怪《天仙配》中七仙女在南天门歌舞场面会在此拍摄。<br></h3> <h3>庐山游(三)</h3><h3>游记(续)第三天(7-4)游览了三叠泉,白鹿洞书院,1998年抗洪纪念广场。
三叠泉:是庐山最为幽险奇伟绚丽壮观的瀑布,因而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三叠泉位于五老峰背七里冲下的九叠谷中,水来自大月山和五老峰,汇注于九叠谷,两次飞泻于大石盘上,折而复聚形成三叠,故名三叠泉。徒步游三叠泉,总共有三千余级石阶,游来确很疲劳,但沿途景致绝胜。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学府。是我国最早的讲学式书院,宋代最高学府,与当时的岳麓、睢阳、石鼓合称为国内四大书院。且誉为“天下书院之首” 。它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只因四山汇合,一溪中流,古木参天,环境绝幽,有似入洞府之感。又因唐代诗人李渤兄弟在此隐居读书,并养鹿自娱,出入相随而得名。后人筑洞并置石鹿其中,乃牵强附会之举。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自任洞主,并亲自讲学订规。书院鼎盛时期,学生愈500,房愈360间。书院距今已有1100年历史,兴废达9次之多。大多为明清建筑。书院保存了明清,民国时期碑刻150余通,有一块匾额很奇特,叫“先□书院”,所缺字为生造字,词典电脑里查不到,我手写记录了下来。上部为左右结构“臣忠”,下部为“贝”,意为这里培养出来的人,以后都是忠臣良将,是国家的宝贝。<br></h3> <h3>庐山游(四)</h3><h3>游记(续)第四天(7-5)游览了石门涧,午饭后返锡。</h3><h3>石门涧:石门涧素有“万仞石城”之称和“庐山绝胜”之誉。它位于庐山西麓,距九江市22公里,座落在天池山与铁船峰之间,,龙首崖之下。进入石门峡谷,远望前方,天池山与铁船峰并峙如门,飞瀑从天而降,如雷鼓奔急,与天风松涛相应,声震十里,此乃石门瀑布也。瀑布落差百余米,宽有3米多,仰视瀑布依山势呈四叠,势若破门翻滚而泻,与三叠泉、黄岩瀑并列为庐山三大瀑布。涧谷往上,行至仅能侧身而过的小石门,似进入另一世界,高崖悬流成瀑,深谷积流成湖,一大石盘峙立突出,可坐数十人,上刻“石门洞”三个大字,此即石门之鼎也。比起昨天游三叠泉,今天轻松多了。导游系该公园内的一位男的。在“爱池”景点发现其说法同前两日有相似之处:若在爱池一洗手,好运天天有;若在爱池二洗手,情人天天有;若在爱池三洗手,麻将台上无敌手。从该景点上行数步,有一块石头:上刻一倒“福”,意为人到福到。今日景点似乎对联较多。鸳鸯桥: 石门美景五光十色浑如画,山涧清溪百转千回宛如诗。会仙阁:石壁如城云天雾海千峰秀,门庭若市玉帐珠簾百涧溶。舒园(厕所):任他盖世英雄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任你齐天大聖闯其所只宜屈膝躬腰。石门涧那儿并列有两块石头,一块上刻有“我是谁” 另一块上刻有“佛”。远眺不远处山峰,好似一个仰卧朝天之佛。逍遥桥,开慧泉旁一块石板上刻有“死是生的开头,生是死的起点。”今日还有一小插曲:下山返回门口时,误入岔道,下到小水电站,后速折返,经问询才及时赶到大门口乘车。
四天游览,吃住游俱佳,特将导游所说,沿途所记结合有关资料写成拙作,以作留念。<br></h3> <h3>2008-7-2--7-5庐山游(五)<br></h3> <h3>2008-7-2--7-5庐山游(六)<br></h3> <h3>2008-7-2--7-5庐山游(七)<br></h3> <h3>2008-7-2--7-5庐山游(八)<br></h3> <h3>2008-7-2--7-5庐山游(九)<br></h3> <h3>安吉游(一)</h3><h3>安吉游游记:2008-7-23----7-24,学校组织班主任,学科组长,年级组长,中层干部去浙江安吉游览,由校长、书记带队。7月23日早晨约7:15乘车从学校出发,约10:00到安吉。车程约400多公里。安吉地处杭嘉湖平原西北部,临近上海,杭州,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是长江三经济区一个迅猛崛起的对外开放县。安吉县面积1886平方公里,人口45万,辖10个镇,9个乡。安吉县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取“安且吉兮”之意。全县水陆交通便利,距湖州68公里,上海220公里,杭州65公里。安吉钟灵毓秀,得天独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全县境内,山峦叠嶂,绿荫环抱,山清水秀,林海茫茫,植物覆盖率73%,深林覆盖率69.4%,是一个天然的绿色世界,“川原五十里,修竹半其间。”举世无双的万顷竹海孕育出竹文化竹风情。沿路不论是山地丘陵还是河谷平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青青翠竹,或三三两两依据在路旁,或五六成堆地挺拔在房舍,更有成片满山地屹立在远方,连空气中都弥漫着竹子的清香。每个行在其间的人都乐意为此心弛神往。</h3><h3>到安吉后,我们先游览了安吉竹博园。该园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占地200亩,有各类竹子300余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竹种基地,是竹乡旅游的经典之作,王牌景区。到此游览,可以一览世界各国的奇篁异筠。清风摇曳,竹影婆娑,置身其间,仿佛走进竹的海洋。中午在园内吃了午饭,下午继续游览该园。(待续)</h3> <h3>安吉游(二)</h3><h3>游记(续)按入口处导游牌显示,竹博园有筱园问竹、千浪阁、观竹楼、竹岛风情、中国竹子博物馆等五个景观。因园内有300多种竹子,虽然在游览筱园问竹景点时导游介绍了不少,但无法一一记下,遂生忿言:“怎不编一本竹博园导游资料?”开始时记得的有:橄榄竹,味苦,不能食用;孝顺竹,有一根为主的竹,周围丛生几根为辅的竹,地下的竹鞭均是连在一起的,就好像子孙孝敬老人似的;还有茶杆竹、黄槽竹、高节竹、花哺鸡竹、实心竹、直径比一只大碗还粗的巨竹……其中自己也能胡导一二的有:紫竹,竹杆紫色,音乐中有“紫竹调”;龟甲竹,竹杆上纹理犹如龟甲状;方竹,竹杆呈方型;毛竹,其实不一定粗的才叫毛竹,实际上真正的毛竹是一种细长的有韧性的竹子;斑竹,是一种有斑纹的竹子,又名“湘妃竹”。记得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中曾写过“斑竹一枝千滴泪”,引用了一个个典故,相传舜南巡,死在苍梧,娥皇、女英追之未及,寻到湘水边,相思慟哭,眼泪洒在竹上,留下了斑纹,因而生成湖南特产的斑竹。看完了种植在园内的品种繁多的活竹以后,又到中国竹子博物馆参观了竹子的生长演变史、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以及竹编艺术品。导游介绍说竹子在笋变成竹的阶段是生长过程中最快的时候,雨后春笋,一天能长三四十公分,竹笋内部有几节,竹子也就能长成几节高。如此快速长势让人惊叹不已。竹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中所展出的一枝长约三米,要三人配合才能吹奏的长笛堪称一绝,可载入吉尼斯记录。竹编艺术品中,一幅《清明上河图》、一幅采用光学原理编织的佛像双面绣、二头按1:1比例的竹编印度猛犸象,艺术品作者的巧夺天工的精湛编织技艺及作品的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让人叹为观止,印像深刻。(待续)</h3> <h3>安吉游(三)</h3><h3>游记(续)晚些时候去逛了安吉农贸土特产批发市场,不少老师购卖了竹笋,黑木耳,竹炭,竹凉席等土特产。当晚下榻在由水电站自办的“三产” 四星级的天池宾馆。老天爷似乎特别眷顾我们,以阵雨欢迎我们入住天池宾馆,大概是想邀请我们下天池沐浴,一洗高温炎热及旅途劳顿之苦吧。晚餐后,随行人员有打牌的,有看电视的,有聊天的,各得其所,尔后不逆天意,盖着被子一觉睡到大天亮。因为在地处海拔千米以上的山上,高温也奈何不了这里。第二天天高云淡,蓝天碧云,我们头顶着初升的太阳,游览了天荒坪公园。该公园有两个特色。一是高,公园倚山而建,站在顶高处可远眺山峦叠嶂,绿荫环抱,山清水秀,竹海茫茫。二是清,空气清新,峡谷中溪流淙淙,汇流进入水库。公园中大片大片的竹林,修长挺拔,碧绿清翠,青山、绿水、翠竹,让人心广神怡。在天荒坪公园顶高处有一幅石对联:破天荒战天斗地创英雄业绩,戏龙珠邀星伴月发世纪之光。这同天池发电站初创时的情形倒蛮符合的。天荒坪公园名字想来也由此而得,反映电站建设者初创时期的艰辛。石对联后分两列排立着几根石拄,是否有擎天地混沌初开之意?从石对联前行几步,为开阔平坦处,也是此地最高处。对面山上 “江南天池”四个白色大字赫然醒目。导游介绍,大字旁边就是天池水力发电厂,他们晚上用华东电网的电把下游水库的水提到上游水库,白天再把上游水库的水放下去,利用水的高低约600米的落差的能量进行水力发电。水库的水最深处在60米。因即将召开的奥运会安保工作的需要,天池水力发电厂不能像平时一样供游客参观,不过我们知道天荒坪水力电站是亚洲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从山顶下来没几步,向北前行不远,就是滑雪场,据说这里的滑雪场还是小有名气的。导游在领我们游览竹园时提了两个问题,颇有正大综艺之风。问题一,成才竹上有数字,且大多在1-5之间,还有文字,数字代表什么?文字代表什么?问题二,有的成才竹有竹梢,有的成才竹掐去了竹梢,这是为什么?问题一的答案是:数字代表竹子为几年生,文字代表竹子主人的姓。问题二的答案是:有竹梢的成才竹系新竹,掐去了竹梢的成才竹为老竹。后稍事休息用了午餐后就返程回锡了。本次活动系休闲型旅游,人员不多且不带家属,才20来人,故行程安排较宽松,住宿用餐也尚尽人意,尤其是好点小酒的人,大家都觉得不错。(完)</h3> <h3>安吉游(四)<br></h3> <h3>安吉游(五)<br></h3> <h3>安吉游(六)<br></h3> <h3>安吉游(七)<br></h3> <h3>安吉游(八)<br></h3> <h3>安吉游(九)<br></h3> <h3>参观上海世博会(一)</h3><h3>2010-6-9,学校组织教工参观上海世博会,通过参观各国展馆的建筑、装饰及内部陈设,让人大开了眼界,增添了感受。</h3> <h3>参观上海世博会(二)<br></h3> <h3>参观上海世博会(三)<br></h3> <h3>参观上海世博会(四)<br></h3> <h3>参观上海世博会(五)<br></h3> <h3>参观上海世博会(六)<br></h3> <h3>红色旅游第一站:台儿庄 </h3><h3>游记</h3><h3>2011-7-4早7:00从学校乘车出发,开始了为期3天的党员暑期红色旅游,由教育旅行社沈科导游负责我们这支38人的红色旅游队伍的交通食宿参观游览一应事宜。乘金龙大巴旅游车6个多小时后到达第一站台儿庄。中途只有一处高速公路上小有堵车:一辆大卡车斜横路中,另一辆私家小车尾部被撞毁,已被放在清障车上准备运走。</h3><h3>7-4下午1点多在台儿庄外一家饭馆用过中饭后就去参观台儿庄纪念馆。那是2008年山东枣庄市委作出决定后由政府斥资的重建台儿庄纪念馆工程。首期建了台儿庄纪念馆及依台儿庄大战前的原貌重建的台儿庄,以后还有配套的系列工程将建成供参观游览。台儿庄纪念馆较为真实地展示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歼灭日军7000多人,加上开始的系列战斗,约1,3000多人,挫败了日军疯狂进攻中国军队,妄图迅速灭亡中国的嚣张气焰。尔后,接着游览参观了依台儿庄大战前的原貌重建的台儿庄,因为台儿庄大战,已把台儿庄大战几近毁坏,国民党曾允诺抗战胜利后重建台儿庄,但后因内战,蒋介石败退台湾,现在由共产党来完成。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重建的台儿庄重建工程的一部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民居,村落,街巷,店面;一条纵贯全庄的小巧的明渠从每家每户门前而过,流淌着活水,再加上几座小有故事的流淌着清澈河水的小桥,让人联想起带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周庄同里。站在其中有一座桥上向前可以看到另一座桥身上饰有六块圆板,上书“千里走单骑”,让人浮想联翩;另一座桥的一边的岸上有一个观景台,据说是一位大户的情人,她不去同那位大户的第一夫人和第二夫人争宠,而是凭自己的才干让众人对其刮目相看,所以那位大户日后专门为其建了一个观景台看戏看景,由此凸显出她的地位远在第一第二夫人之上。期间,再看了一个酒文化展览,里面有酿酒,也可以品酒买酒,有盛酒喝酒的各种珍稀器皿。当天在台儿庄,在枣庄宾馆,第二天在薛城的用餐,蛮符合红色旅游的:午餐,晚餐为冷馒头,冷饭,炒鸡蛋,包菜,药芹,一条作料不够烹饪不精的鱼,一个汤……;早餐为冷馒头,隔夜饭做的稀饭,一个煮鸡蛋,一碟咸菜,一碟榨菜末。我一向饭量小,吃菜喜素淡,但这样的红色旅游伙食也是对我的考验,饥肠辘辘,想吃大肉,不怕滑肠了。晚上入住的枣庄“万家宾馆”,也让我和舍友体会了一次红色旅游:有好几个洞眼的浴巾洗脸巾,叫修理工修后才能泄水的洗脸盆,没法开启使用的牙膏……,因为早有思想准备,也就几无怨言,但未曾想到紧靠江苏的山东枣庄台儿庄到目前还是这样,感慨连连:中国真大,发展如此地不平衡。</h3> <h3>红色旅游第二站:铁道游击队影视拍摄基地</h3><h3>7-5上午参观拍摄“铁道游击队”的影视基地,它位于枣庄薛城(原来的临城)。期间淋到了雨,好在有半数人在下旅游车时带了伞,相互合撑雨伞,也无大碍。随后,又去参观了青檀公园,全称为“冠世榴园”。园里有不少树龄在百年甚至千年的青檀树,树叶呈椭圆形,当地人也有叫其摇钱树的。园内及周围还有大片的石榴树,导游介绍这是当地特色产品,已发展种植石榴几十万亩,成为引领当地发展的龙头产业。7-5下午参观了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泗洪实验学校(现任校长出生在此地,又在该校工作15年,从教导主任到校长)。该校原来是小学,现在有初中,9年制,相当于县一级的锡师附小),还参观了泗洪县第一中学(相当于无锡的天一中学),该校校长是我们校长的铁杆哥们。</h3> <h3>红色旅游第三站:彭雪枫纪念馆</h3><h3>7-6上午先参观泗洪县半城镇的彭雪枫纪念馆。印象:高官就是不同于平民百姓,同是烈士,一块墓碑足矣,而这里墓地特大,各种纪念资料宣传资料特全。不错,他是一位儒将,文武双全,功勋卓著,如能活到解放,定会是元帅。问题是后人宣传太过偏颇。讲解员为一见多识广老者,我一直紧挨着他,听得认真仔细,并不时的同他交流我所了解的东西,引得他谈兴更浓,讲了不少现在任职的中央及省级高官系哪个哪个的后代。我不免心生唏嘘: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父辈马背上打江山,枪林弹雨,出生入死,和草民百姓同苦。儿辈们理应继承传统,守好江山,和草民百姓同甘,推动社会健康向前发展。虽然现行制度已废除干部制度终身制,世袭制,但封建残余仍在实际生活中作祟,官二代,富二代主宰着中国,草皮草根们的奋斗仅不过是稍稍提高一下自己的生活水平,略为提高一点社会地位而已。因此,他们不必太为得失而在意,不必太过认真为别人空洞的说教而牺牲自己,为他人作嫁衣裳。参观彭雪枫公园后,就驱车去游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公园,因下大雨,只游了其中的千荷园。据导游介绍, 2003年,泗洪县委、县政府责成保护区管理处广集全国各地荷莲珍品建起荷花物种培育科技示范园。园内共有1008个荷花品种,其中,以“王莲”为代表的粤系品种,以“艳阳”为代表的皖系品种,以“红玉”为代表的冀系品种等均为国内珍稀品种。示范园占地88亩,共有荷花10万株,其中盆栽1.5万株,另有8条荷花观光带计8.8公里。荷花,又名莲花,芙蓉花,源于中国,种植历史逾3000年,为中国民众最喜爱的十大名花之一。公园里的午餐,全是绿色食品,鱼汤,鱼圆,鱼头,鱼片,炖鸡蛋,好几种新鲜蔬菜,龙虾,大米饭,全是保护区自产自销,绝对绿色,无公害。无污染。游泗洪后了解到:泗洪特产有三宝:空心挂面、双沟大曲、红泽湖螃蟹。饭后,12:50出发,返程回无锡,到学校已近晚上7:00。</h3> <h3>常熟尚湖旅游景点</h3><h3>2012-4-11周三 随学生一起,春游到常熟的尚湖、宝岩旅游景点。特查寻了相关资料以作留念。尚湖风景区位于常熟城西,虞山之南。商末姜太公为寻访仲雍避纣暴政在此隐居垂钓,故名尚湖。尚湖,水面积800公顷。湖水澄澈,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被称为姑苏第一水。湖中镶嵌有荷香洲、葫芦岛(山水文化园)、钓鱼渚、桃花岛等7个洲岛,呈现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优美景观。1.5公里长的拂水大堤横贯湖中。明末清初东南文宗钱谦益建拂水山庄于湖畔,在湖中构筑长堤,才女柳如是画《月堤烟柳图》,传为佳话。全湖与十里虞山交相辉映,犹如一幅天然山水画。清澈的湖水、清新的空气、优良的生态,是人们远离都市喧嚣,享受绿色生态休闲的旅游基地。</h3> <h3>常熟宝岩风景区</h3><h3>它位于虞山南麓宝岩湾的苍山翠谷之中,是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景观最为丰富的自然生态园。占地109公顷。以大片天然针阔混交林(松、枫、竹林)为主,森林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共有89科309种。同时园内栖息着138种鸟类。建有果茶立体栽培园、果树精品园、观赏竹种园、杨梅品种园等森林植物生态园,配以福海池、宝岩苑、接福石、个个桥等景点。尤以10公顷杨梅绽红露紫吸引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900多年来形成的“看杨梅,到宝岩”的民间习俗,经久不衰。</h3><h3>宝岩寺:山宝岩湾林木繁茂幽深之处,从前曾经有过一座相当规模的佛寺-宝岩寺,它最初名叫延福禅院,建于南朝梁天监年间(503—519年),距今已有近1500年历史。这座佛,背倚虞山,面对尚湖,建筑美丽壮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