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雨秋风润心田,学海泛舟美景连——河南省高中化学第十四届优质课大赛掠影(三)

糊涂

<h3>刘亚,来自许昌,她所讲内容是盐类的水解。以生活中纯碱去油污引课,接着测了氯化铵,氯化钠,醋酸钠等盐Ph值,引导学生分析思考为什么不同盐酸碱性不同?学生总结了盐类水解规律。再以动画从微观展示了氯化铵显酸性原因,让枯燥的化学理论知识直观形象。尤其最后是扩展了盐类水解范围,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该课设计思路清晰,推理过程自然,问题设置合理使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得到提高。<br></h3> <h3>来自河师大附中的苗永涛,以变色冰火球燃烧开始引入新课――盐类的水解。开课设置悬念,激起学生好奇心。实验证明不同盐显不同酸碱性,老师总结醋酸钠显碱性原因,学生类比分析氯化铵显酸性。通过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得出盐类水解条件及结果,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最后以本节课内容揭秘变色冰火球制作原料及原理,首未呼应。课后探究以泡沫灭火器原理等生活中常见现象,让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化学这门课实用又接地气。该堂课课件制作精致,内容详实又美观,让人眼前一亮,值得学习。<br></h3> <h3>来自于济源第一中学的选手李睿老师,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课的设计颇为独特。开头以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肾结石的由来切入主题,过渡自然。整节课的设计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自主活动探究为主,对草酸钙的溶解性探究中,配合使用数字化电导测定仪,并能即时呈现测绘图的同步动态变化曲线,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板书环节中采取思维导图形式,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明了。结题采用首尾相应,用所学知识轻松解题,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以致用带来的快乐。着实,化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br></h3> <h3>来自周口扶沟高中的24号选手刘富安老师,他主讲了选修4中的电离能一课。精巧唯妙的自制实物模型制作不愧是一大亮点,原本抽象微观的知识即时变得形象、具体。直观模型的呈现,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周期表中横纵坐标元素电离能的递变规律。在此基础上,又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中的异常现象,并尝试从结构上深层挖掘出引起该现象的本质原因,帮助学生最终实现思维能力的升华。分工有序的小组合作探究,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堂让众多老师感到难以讲好的抽象课,能发挥到如此这般淋漓尽致,的确妙哉……</h3> <h3>来自灵宝市实验高级中学的王文治老师,他为我们带来《电离能》这个课题。王老师以科学史话,化学伟人鲍林在化学键上的伟大成就引领入题,课程中通过让学生阅读,让学生找电离能的定义,规律,及应用,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价电子排布角度分析规律中的异常,让学生体会辨证的思想在学习中的应用。<br></h3> <h3>王赛来自许昌实验中学,她的课题是《元素周期律》。在课程设计中,由实验现象得结论,引领学生分析元素周期律,深入简出。课件设计很美,知识框架结构简单明了,知识点间的联系紧密,过渡自然。教态优雅,清新脱俗,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板书设计合理。<br></h3> <h3>濮阳外国语学校李东标老师,讲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这节课从展示学生设计的样式各异元素周期表开始,并对每种设计进行评价,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更加勤于思考勇于思考。接着展示元素发现国的国旗形成的“周期表”,进行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探究,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提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首激情四射的“元素诗”,激发了学生探索真理的热情;118种元素符号的书写,显示了“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知识储备;一封由元素名称写成的信,昭示了李老师的幽默风趣。给你点赞!</h3> <h3>信阳一高的邵斌老师,讲授的课题是《化学键》。从实验入手开始教学,提出问题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作答。借助模型和动画,使抽象的内容直观化。将离子键和共价键进行对比学习,突出两种化学键的形成微粒、构成元素、成因等的不同之处。对比教学可以避免学生在概念上出现混淆,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知识的识记、掌握。</h3> <h3>三门峡外国语高级中学的史晓伟老师的课题是原子晶体。首先由金刚石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原子晶体。通过对原子晶体的定义,组成,有作用力,结构特征介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史老师通过晶体模型的分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课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条理清晰,由金刚石空间模型的结构举一反三,引出硅单质,二氧化硅组成规律。 由上述原子晶体的特征总结出原子晶体的判断方法,以及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判断标准,有利于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理解。对讲课他有仪式感,让我们感动。<br></h3> <h3>平顶山实验中学李丽旭老师讲的是配合物理论简介。李老师开始展示魔术表演,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由H2O的形成,学生分组讨论引出配合健配合物概念。通过配合物的讲解,自然过渡,引出配合物的组成,又由实验验证介绍配合物的制备。设计分组实验验证硫酸四氨合铜的存在有哪些粒子,进而展示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结合生活,联系实际,让生活中的事例用化学知识可以解释,学以致用。李老师教法自然,基本功扎实,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收获不少。点赞中……</h3> <h3>来自于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的库亚平,他做课的题目是配合物理论简介。她以一段扣人心弦的视频“神奇的血液”入题,将奇妙的现象与化学反应隔空链接,让人无不惊叹化学之神奇。正如她所言:无实验,无化学。从探究配位键的形成到研究配位化合物的组成、性质及其应用,皆采用实验事实验证,颇具说服力。在完成课标内容的基础上,又极为适宜地顺势将课题外延,对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的相关物质如顺铂、叶绿素、冰晶石、固氮酶进行结构剖析,大大激发了学生对配位化合物深度理解的兴致。别出心裁的一课,的确,值得我们借鉴。<br></h3> <h3>来自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张丹丹,在《氢键》在这节课中,从冰、雪花、DNA结构的形状入手,原因探索引入氢键,利用同一主族元素氢化物沸点变化规律异常,推导出氢键的存在。通过诱导思维,将知识深入浅出的诱出,利用思维导图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串联系在一起,使知识点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最后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存氢键的物质,激发学生浓厚的探索求知欲望。<br></h3> <h3>课后的专家评委对本次优质课做了详细的点评,郑州四十七中杨长锋老师受评委组委托做了总结发言:他谈到这届优质课的亮点多多,精彩连连……</h3><h3>首先引课新颖.导入富有趣味性,在落实新课标,体现化学学科素养方面都做的非常到位。 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课内引入到课外,研究性学习,上网查阅,自己解决问题这些能锻炼学生素质能力的活动设置的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做课教师扎实的基本功。 无实验不化学在本次大赛中有了很好的诠释,实验创新方面,参赛老师自己动手做教具,数字化实验引入化学教学中,这将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方向,课件制作精美,多媒体应用恰当,多数课设置首尾呼应。传递化学正能量,将有毒有害的气体进行了合理处理。<br></h3><h3>杨老师也谈到了一些不足,如有些实验操作规范性不够,趣味性有余,探究性不够,非重点挖掘过深,抓不住问题的关键,处理板书和贴字方面有待改进。杨老师专门提到了板书的意义。板书运用,展示老师基本功,体现了老师的教学设计,板书书写的时候是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提倡用粉笔字,可以展示老师风采。</h3><h3>会议的最后,省基础教研室化学教研员戢明主任和大家传达了新高考的精神,并鼓励大家做有魅力的化学教师。</h3><h3>老师们感觉这是一次成功的会议,收获满满,走出来,看一看,想一想,化学研究我们在路上。新高考,我们准备好了。</h3>

学生

老师

化学

实验

知识

元素

探究

板书

展示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