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下午的讲课开始了,两点半,早早的赶到会场,继续“盘踞”第一排,坐下来,开始欣赏下午的精彩……
</h3><h3><br></h3> <h3>来自平顶山一高的张素超老师出场了。<br></h3><h3>11号选手:离子晶体…来自平顶山一高的张素超老师。
张老师从开始利用带来的晶体模型,通过分组探究晶体能导电情况,通过熔融态NaCl,蔗糖导电探究导电,引出离子晶体的定义,引导同学们自己通过生活中的不用的东西拼出物质的晶胞模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值得学习。
本节课理论性很强,如何让枯燥的化学理论课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我们老师要思考的问题。
张老师更深的找出离子晶体结构的决定因素之一中,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少讲述,本次听课又增长了知识。
最后联系化学与生活的事例,讲述化学在自然界的众多妙处,美到不能表达。<br></h3> <h3>驻马店高级中学李鸣瑞老师讲的是乙酸。
开始从李老师厨房拿出了料酒,香油,增加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乙酸。第一步: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得出乙酸具有酸性,同时引出乙酸与平时见到的酸的区别。第二步通过美味糖醋鱼的做法,引出乙酸与乙醇分子脱水原理。
李老师基本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基本功很扎实。<br></h3> <h3>兰考第三高级中学袁东梅老师讲授的课题是:开发利用金属矿物。袁老师通过沙土淘金视频,引出今天讲课的课题,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重点内容是通过金属活拨顺序讲述,得出金属冶炼的原理。学生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形成链条式问题串,在不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驱动下,较好达成学习目标。讲课过程条理清晰,层层推进,提高了学生分析、对比、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总结的金属冶炼的12字方针,简练全面,学生对冶炼的方法再也不会记错了。给我们也有很大的启发,对于化学理论课,多些这样的总结,学生会不会学起来就更轻松了。<br></h3><h3><br></h3> <h3>驻马店上蔡二高的张汝庆老师的课题是化学能与热能。美丽大方,教态自然。以新闻中李克强总理对能源开发发言引入本节课课题《化学能与热能》,开场两个实验让人耳目一新,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更直观,更科学,比手捂感受温度的变化高大上多了。张老师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活泼,一节理论课也上的有滋有味,让人受益匪浅。通过铵盐与碱的反应,得出反应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定义。利用温度传感器更加直观显示了反应前后温度变化。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都分别回归到探究实验,每次回归都是对理论分析的升华,加深对化学反应放热或吸热本质原因的理解,也形成对能量守恒观的多次强调和应用,利于学生建立守恒观念。本节课程同时也注重学生化学素质能力、实验创新意识的培养。</h3> <h3>来自息县的选手赵明,在《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一课中,再次让我们体验了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赵老师从日常生活中"自热火锅"入题,提出"大胆猜测,小心求证"的思想引入新课,让人眼前一亮,原来我们所要学的知识就能用来解决某些日常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课程设置从宏现到微观,环环入扣,步步精彩,引领学生体验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课题最后,引领学生设计薯片的热量测定的实验,实施实验,并进行数据分析热量小于实际薯片中热是数据原因,活学活用,现学现用,学能所用,多么自在!<br></h3> <h3>来自商丘实验中学的高连峰,通过《原电池》给大家带来一堂风趣的化学课。用水果柠檬做原电池导入新课,自然接地气。学习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时,高老师采用动画演示,让抽象的微观世界变得非常直观,便于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大大提高课堂上效率。在课程的最后环节,高老师提供水果,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水果电池小创新发明,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的整个过程,问题讨论设计合理,推理自然,过渡巧妙,语言简洁,是一节好课。<br></h3> <h3>来自安阳市开发区高中的17号选手贾慧彩,她讲课的内容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该堂课以趣味实验引入课题,而后又以生活中在铂黑作用下酒为何会变成酸设疑,提出了没有催化剂就没有现代的化学工业,并以图示逐级呈现催化剂在高中化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将探讨该节课的意义升华到极致。教学的设计本着问题、诱思、探究模式,通过鲜明独特的对比实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该节课多处体现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不愧是一堂好课。<br></h3> <h3>来自宜阳县第一高级中学的18号选手楚宇航,展示了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一课。本节课采取魔术(神秘物质加酒精点燃)表演引出催化剂概念,着实新奇、独特,融趣味于一体,让人耳目一新。随后又分别展示出定量、定性两个实验,诱导学生不断思索围绕实验目的研究并实施此方案的可行性。经过小组学员间的不断交流讨论,最终发现并解决问题,从而能使学生体会探索过程并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本节课将注射器巧妙地运用在微型实验中,既环保又精巧,符合新课标理念,给人以和谐自然之美,着实值得更多一线教师学习与借鉴。<br></h3> <h3>来自郑州101中学的张广权老师,他所讲内容为沉淀溶解平衡,以图片展示了美丽的宝石花,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兴趣。并运用数字化实验器材来测量水和碳酸钙上清液电导率,让抽象难理解的溶解问题直观科学。数字实验室将是未来化学实验的方向。通过练习沉淀溶解平衡表达式及溶度积,找出问题,进一步归纳总结,加深了学生理解。最后揭秘宝石花成因,课程设计首未呼应,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尤其是数字化实验应用,直观课学。<br></h3> <h3>赵光义老师来自漯河市高级中学,所讲内容为有机物的结构与组成。通过生活中遇到的成千上万有机物,引出新课,激起学生求知欲。通过学生搭建球棍模型,归纳总结出炭成键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最后总结不饱和度与物质结构关系,以及不饱和在书写同分异构体中应用,最后归纳出同分异构体书写方法和技巧。讲课层次风明,重点突出,同时通过学生动手搭建模型,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归纳总结结论,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br></h3> <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