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月,征战天下的太后

如惠文堂

<h3><i><font color="#167efb">朝堂之上,拿性事比国事,无怪乎清朝文人王士桢愤愤点评:“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font></i><br></h3> <h3>《芈月传》,一部火红燎原的电视剧,也起到了声势浩大的扫盲作用。这个芈(同音米)字,若没有这部电视剧,认识这个字的人寥寥无几。<br></h3><h3><br></h3><h3>芈月就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宣太后,执政41年,为自己的重孙子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h3><h3><br></h3><h3>她再嫁少数民族,豢养男宠,听起来像武则天,而武则天还有骆宾王之类的文人讨伐她的荒淫,宣太后却没有。</h3><h3><br></h3><h3>很多礼法其实是后世人慢慢建立起来,形成对人的约束,特别是对于女性的束缚更多,时间久了,人们甚至认为理所当然。</h3><h3><br></h3><h3>而太后再嫁在那个年代并不少见,人越往远古推,礼法的规则越少,人越趋向于自然。 好像诗经里这样的句子“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描述一位孔武有力的男子遇见一位美妙的女子,三言二语,眉来眼去之间,便舒展而脱衣,还要令狗不要叫唤。<br></h3><h3><br></h3><h3>宣太后执政不久发生了一件事,记录在《战国策.韩策二》。</h3><h3><br></h3><h3>当时楚国攻打韩国的雍氏,围城长达五个月。韩国派人向秦国求援,冠盖相望,前一批还没回,后一批就出发,互相看对方的车盖,面面相觑,秦国人不肯出兵。</h3><h3><br></h3><h3>韩国最后使出美男计,派出著名的美男子兼辩手尚靳。尚靳劝太后说,韩国是秦国的门户,出去打仗也应该像大雁一样,整齐成行一致对外。秦国不出兵,就等于唇亡齿寒。</h3><h3><br></h3><h3>太后一听有点意思,就“唇亡齿寒”,说了一番惊世骇俗的譬喻。</h3><h3><br></h3><h3>她说,我当年侍奉先王,他大腿压我身上,沉重难以支撑。当他全身压上来,却不觉得沉重,这个姿势对我有利。若帮助韩国,兵不多粮不足,不足以救韩。若要我日费千金地去救,对我有什么好处呢?</h3><h3><br></h3><h3>朝堂之上,拿性事比国事,无怪乎清朝文人王士桢愤愤点评:“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h3><h3><br></h3><h3>后世的这些评判,伤不到宣太后半分,她将七雄各立,打成了秦国独霸天下,建立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历史是一条漫长的河,这个女人站在河水激流处,兀然独立,不能相忘。</h3> <h3>春秋战国,天下纷争,秦始皇统一天下。我们耳闻详述的是商鞅变法,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孟姜女等等,或是历史,或是传奇。<br></h3><h3><br></h3><h3>殊不知六国统一,一定不会是一朝皇帝所能为。秦国开始,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边界小国。一统天下的事业是从一个并不起眼的女人,秦始皇的高祖母-----宣太后芈八子开始。</h3><h3><br></h3><h3>芈八子是秦惠文王的低阶妃子。秦朝后妃从皇后开始有八个阶位,八子排在第五位,前面是皇后、夫人、美人、良人,这是从人到子的塌陷式降级。</h3><h3><br></h3><h3>芈是楚国的姓,春秋时代,秦楚联姻的很多。据记录芈月为皇帝生下不止一个男孩。为何最后还是八子,大致可以猜出芈月的出身可能是哪个王孙贵族的女儿嫁入皇宫的陪嫁女。</h3><h3><br></h3><h3>那个年代人的寿命不长,生育死亡率也较高,所以皇帝娶一个贵族女子时,往往是娶了一群进来,保证这场联姻中有继承人。</h3><h3><br></h3><h3>皇帝在世时,她寂寂无闻,年幼的儿子嬴稷被当成人质送往燕国。</h3><h3><br></h3><h3>终于扬眉吐气是秦惠文王去世后继位的秦武王——芈月的儿子。</h3><h3><br></h3><h3>秦武王力大无穷,上位后就开始提拔大力好武之人。那时候秦国势力已经比较大了,秦武王去朝拜周室,一定要去看九鼎,周王软弱便答应了。秦武王试图举起九鼎,却不幸砸伤自己,不治而亡。</h3><h3><br></h3><h3>现代人会嘲笑这是一介武夫的鲁莽和自作孽,其实这是秦国久窥周室和九鼎的野心暴露,是赤裸的挑衅。</h3><h3><br></h3><h3>九鼎至尊,这是一种象征。《战国策》开卷第一句“秦临兴师周而求九鼎”,最后周室借助齐国和楚国的力量,才打消了秦国的图谋。<br></h3><h3><br></h3><h3>瓜熟蒂落,王朝更替也是如此。纵然野心勃勃,才华盖世,统一的时候未到,一切都只能是准备。</h3><h3><br></h3><h3>秦武王死后没有儿子,秦惠文王的十几个儿子争夺王位,血流成河,白骨成堆。战国战国 ,无非就是野心家将百姓的血肉制成炸药,点上捻子,炸出自己通向权利的血路。</h3><h3><br></h3><h3>内战三年,商鞅之法,农业发展自然停顿,百姓民不聊生。秦国在自相残杀中国力渐弱,原来臣服的国家和部落,也纷纷开始翻脸。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丛林法则”</h3><h3><br></h3><h3>当时,每个王子背后都有不同的国家和部落支持,企图乱世分羹。赵国当时和燕国合谋,将在燕国做人质的嬴稷送回秦国做秦王。</h3><h3><br></h3><h3>而几年内战中,芈月的同母异父哥哥魏冉一步步建立了一支善打的军队。嬴稷一回国,他便举兵杀光了其他所有皇子,连秦惠文王的原配皇后也杀了。<br></h3><h3><br></h3><h3>嬴稷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封芈月为皇太后,宣布政权由太后掌握。秦宣太后芈月长达41年的统治,从此拉开了历史的帷幕。</h3><h3><br></h3><h3>“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h3> <h3>宣太后执政后,魏冉和亲弟弟芈戎等家族众人掌握军政大权,先清理内忧,再对付外患。</h3><h3><br></h3><h3>第一个对付的是秦国西北的少数民族义渠,每次秦国对外出兵,义渠人就趁机在秦国背后捣乱,牵制秦国不敢随意东进扩张。</h3><h3><br></h3><h3>中国历史上经常会利用公主和亲的方式,安抚少数民族,结成和平联盟。对付强悍的义渠人,却是宣太后亲自下嫁给义渠王,并且生有儿子。</h3><h3><br></h3><h3>这场联姻,秦国获益良多,少数民族的骑兵战术以及源源不断的良驹供应,使后来帮宣太后平定各国的大将白起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第一战神。</h3><h3><br></h3><h3>芈月从楚女嫁到秦国,王朝更替,步步为营走向权利顶峰,文采胆略,以及数百年文化累积的宫廷奢靡风情,来自少数民族的义渠王一定是没有什么招架之力。</h3><h3><br></h3><h3>宣太后等待时机成熟,杀了义渠王,收了义渠的土地和兵马。“一日夫妻百日恩”是普通百姓的说法,权利相争之中,夫妻反目,骨肉相残之事,古今中外都极为常见。</h3><h3><br></h3><h3>据后人推测宣太后将自己和义渠王的两个儿子也杀了。这是以后世礼法的角度,认为宣太后要将这段再嫁的历史完全抹去。</h3><h3><br></h3><h3>恐怕并无道理,人想遮蔽什么,和当时的社会规则有关。再嫁生子在当时极为普偏,不会有什么道德的大棒抡转抨击,为此去杀自己的亲生儿子,这也太没有必要了。这两个孩子在历史上再无记载,也许只是安排去隐名度日。</h3> <h3>因为屈原的原因,我们都知道了那个昏庸无能的楚怀王,害得才华横溢满腔热血的屈原投江自尽。</h3><h3><br></h3><h3>楚怀王是个极没有主见的君王,容易中计。第一次是秦惠王时代被张仪所骗。再一次就在宣太后执政之时。</h3><h3><br></h3><h3>芈月原来是楚女,开始也假装和娘家人交好,殊不知女生外向,嫁夫从夫,她可没有再把自己当楚国人。</h3><h3><br></h3><h3>楚怀王想宣太后本是楚国人,秦国的公主又嫁给自己的爱子子兰,楚国的公主也嫁给嬴稷做王后,几重保险,不会有什么问题。</h3><h3><br></h3><h3>楚国当时受到魏韩齐联合讨伐,不得已以太子作为秦国人质,请求秦国出兵。当时秦国羽翼已经丰满,正是磨刀霍霍向诸侯的时候。</h3><h3><br></h3><h3>楚太子作为人质不久,就与秦大夫斗殴,失手打死对方,匆匆逃跑。秦国借机反戈一击,与三国联手讨伐楚国。</h3><h3><br></h3><h3>楚怀王不顾屈原等重臣的劝阻,满怀信任,亲赴秦国。一入秦,就被宣太后扣押,逼他割让楚国一半的土地。楚怀王方知上当,却有骨气,死活不签字,最后惨死秦国。</h3><h3><br></h3><h3>而宣太后趁机派兵,杀向楚国国都,楚国一再迁都,由大国变成一个弱小之国,屈原绝望自尽。</h3><h3><br></h3><h3>秦宣太后虽然是一介女流,却是秦国统治者中打硬仗最多的人,江山在铁蹄和杀戮中不断扩大。</h3> <h3>宣太后执政时,皇帝在做什么?太后的儿子秦昭襄王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一直听到自己五十多岁,也没有要推翻母亲或还政于己的欲望。</h3><h3><br></h3><h3>可是作为父亲的秦昭襄王,在自己已经五十多的时候,不得不为自己的儿子着想,毕竟那个时代的人,寿命都不长。</h3><h3><br></h3><h3>太子作为韩国人质已死,昭襄王欲立次子安国君为太子,提了多次,甚至将太后娘家的一位少女立为安国君的夫人,可太后就是不松口答应。</h3><h3><br></h3><h3>秦国的帝位,不仅可以父死子继,也有兄终弟及的传统。昭襄王不得不怀疑自己的母亲试图将帝位传给自己幼小的弟弟。</h3><h3><br></h3><h3>昭襄王此时五十多岁,人已呈现衰老的痕迹,而宣太后人过七十,依旧精力旺盛,敏捷能干,完全有可能死在自己后面。为了儿子,他不得不行动了。</h3><h3><br></h3><h3>秦昭襄王四十一年,他设计除了魏冉的兵权,请太后归政。迅速立安国君为太子。</h3><h3><br></h3><h3>立太子后,秦昭襄王心满意足,他始终是个听话孝顺的儿子,对待太后依旧恭敬有加,不敢有任何造次。</h3> <h3>宣太后临终前仍有很多男宠,最喜欢的一个叫魏丑夫。她病重之时,嘱咐要将魏丑夫陪葬。</h3><h3><br></h3><h3>魏丑夫还是青春年华,侍奉太后也是为了有荣华富贵可以享用,哪里想去死。便请大夫庸芮给他说情。</h3><h3><br></h3><h3>庸芮问太后,人死后可有知觉。</h3><h3><br></h3><h3>太后自然回答,没有。</h3><h3><br></h3><h3>于是庸芮进一步劝太后,若无知觉,魏丑夫陪葬有何益处。若有知觉,太后会遇到先王,带上魏丑夫岂不惹麻烦。</h3><h3><br></h3><h3>宣太后打消了这个主意,退位后有几年颐养天年,寿终就寝。也为我们留下了一个兵马俑之迷。</h3><h3><br></h3><h3>近年不断有史学家论证,兵马俑可能是宣太后的陪葬。有几个证据,一来秦始皇一直幻想长生不老,怎会花这么大精力安排自己的死亡。秦二世杀光了秦始皇的所有子女,暴虐无道,是否有心为始皇烧制这么宏大的陪葬。</h3><h3><br></h3><h3>而宣太后有几年安稳的晚年生活,又一生好武,从容烧制这样一支军队,是极有可能的。</h3><h3><br></h3><h3>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测,历史在尘沙之下,在记忆之中,真相从来由人说,功过自有后人评。</h3> <h3><i>(图片来自网络)</i></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