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策划: 张婉倩,薛军</h3><h3>图片: 高彩莲,张婉倩<br></h3><h3>文字: 薛军,张婉倩,高延红,刘治平</h3><h3>编辑: 张婉倩</h3> <h3>榆中老三届初六七级甲班毕业留影。</h3> <h3><h1>前言 </h1><h1>时光荏苒,岁月无情。我们这一代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命运。一首动人心弦的《我们这一辈》唱出了我们的心声。</h1>五十年前我们弃学业离家园,或投笔从戎,或投笔从耕,或从工从商,我们别无选择,欣然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在岁月的磨砺中学会了坚强,懂得了知足。历经沧桑,暮然回首才知道,这酸甜苦辣都是人生的财富。虽然无情岁月在我们容颜上刻下沧桑,但大家眼眸里透着欣喜与满足,是因为我们努力拼博过,无愧我们的人生。
忆同学少年,难忘我们那段情谊。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课后经常会因某一道数学题、或某一答案争的面红而赤; 难忘生物课上做青蛙解剖试验,男生胆大下手速猛,而女生面对活蹦乱跳的青蛙吓得四处躲藏,尖叫声不断; 难忘到南郊校农场参加劳动,春种时的辛苦秋收时的欢乐,一如我们漫长的人生; 难忘同学有困难时,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同学情时至今日依然难忘; 难忘校运动会上,同学热火朝天地争前恐后为班争光; 难忘校艺术节上,同学们的大合唱洪亮的歌声,至今仍在耳边回响; 难忘懵懂的少男少女也曾情愫涟漪荡漾,却将心事深藏。如烟往事早已渐行渐远,但美好的回忆依然浮现在我们的脑海。我们共同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将永远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心上。
当你老了,闲暇之时,请翻开咱们班的《美篇》,慢慢地去回忆,慢慢地去回味,这一帧帧照片定格着我们的青涩年华、负重前行的中年、和满头白发的今天。当你想起咱们当年少不更事的青葱往事,你一定会开怀一笑; 当你看到我们的中年为生计艰苦奋斗的沧桑脸庞,一阵阵心酸会不由地湧上心头; 再看看当年阳刚帅气的男生,早已腰弯秃顶,当年的美貌如花的女生,业已皱纹满脸腰粗如桶,在感叹渐行渐远的岁月同时,倍感同学之情的珍贵,这同学之情是一种默契的情意,是一股汨汩暖流,流淌在你我心中。
同学们,不必叹息早已碎了一地的芳华,岁月留香,画卷如黛,风釆犹在,应看花开花落,听细水流长,品现世安稳,读岁月静好。且行且珍惜吧。<br></h3> <h1>第一篇 </h1><h3>青葱的记忆</h3><h1></h1> <h3>跨越五十年,这些校园里的点滴,有着你我的回忆与眷恋。</h3> 榆中老校门。<h3><br></h3> <h3>看到这间教室里,你是否听到了老师们循循善导的讲课声?是否找到了当年你的坐位和同桌的他(她)?</h3> <h3>东山上的窑洞,那么熟悉,又那么遙远。</h3> <h3>校图书馆。</h3><h3>知识的海洋,深邃的谜宫,吸引着我们去探索。</h3> <h3>……那年,是哪年?</h3><h3>是68年軍宣队进驻学校后,解放军战士与部分同学的合影。</h3> <h3>一张泛黄了的照片,记录了那个寒冷的冬天,我们莲花池冰滩前留下的珍贵的照片。</h3> <h3>十七八岁的青葱少年。</h3> <h3>分别在即,同学们将各自奔向广阔的天地,分别时的我们表情是那么地茫然,那么地寂落,那么地不舍。</h3> <h1>第二篇 </h1><h3>我们与岁月同行。</h3><h1></h1> <h3>打开这一页,你将看到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浮现在我们脑海里的是同学们那一桩桩有趣的往事,记忆犹新。</h3> <h3>送刘治平同学光荣入伍。</h3><h3>那时,当一个光荣的人民解放军,是多少少男少女的梦想。</h3><h3><br></h3> <h3><b> 马 胜 利
</b></h3><h3>从学生到如今,相貌未变,秉性依旧。儒雅与英气兼具,时不时慢条斯理的来一把小幽默,却总能惹人捧腹。为人豪爽仗义。略带神木口音,有一雅号名"麻神"。是班里各种聚会活动的积极参加者与组织者。现居西安市。</h3> <h3><b> 王 子 雁</b></h3><h3>是一位爱学习肯钻研的同学。少年老成,不苟言笑,但一遇到自已感兴趣的一些问题,经常引经据典,发表宏论,同学称谓科学老人,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乖乖娃。现居住榆林市<br></h3> <h3><b> 王 云 杰</b></h3><h3>当年同学中身高第一,高大挺拔,至今无人超赿,谑称王猫,有笑傲群雄之态,经常驰聘在运动场上。现风采依旧,潇洒依旧。在班集体举行的各种聚会活动中,黙默地做了许多工作,是位热心参加者和积极组织者。现在榆林西安两地居住。<br></h3> <h3><b> 王 永 秀</b></h3><h3>名字看似女性,实则堂堂男儿一个。当年在班里正直刚烈,脾气火爆,疾恶如仇,爱抱打不平,同学送其绰号王火炉,极重同学情,现居榆林市。</h3> <h5><b> 尤 清 </b><b>芳</b></h5><h3>我班三位"清芳″三朵花,朵朵芬芳清香。其中之一叫尤清芳。记忆中的尤清芳,清秀可人,扎两个小辩子,言语不多,单纯善良,现在是一个位养羊高手,多次诚邀同学们去她家做客。现定居内蒙。
</h3> <h3><b> 郭 清 芳</b></h3><h3>我班三位"清芳″三朵花,朵朵芬芳清香。其中之二朵花是郭清芳。在校时留着一对长辫,与人交流总是莞尔一笑,羞涩地忽闪着一双大眼睛,言语不多,课余之时喜练书法。现居榆林市。
</h3> <h1>刘清芳 </h1><h1></h1><h3>我班三位清芳三朶花,个个清香芬芳。其中之三朵花是刘清芳,当年朴素无华,言语较少,爱学习爱劳动,是我班的体育明星。校运动会上,女子铅球、铁饼赛项目常常取得较好名次,为我班争得了荣誉。</h3><h3></h3> <h3><b> 方 业 诚</b></h3><h3>当年人瘦体弱,但学习勤奋,单纯可爱,他朗诵英语斯猫勒,同学们记忆犹深。现是微信群里的积极分子,转文常常受到同学们欣赏及点赞。现居住榆林市。
</h3> <h1>尹居堂</h1><h3>尹居堂同学当年家庭贫困,艰苦的生活磨练出他坚强的意志和乐观向上的品质,学习刻苦,生活俭朴。极积要求进步,是我班当年较早的共青团团员之一。人缘好,重同学情。</h3><h3></h3> <h3><b> 乔 继 昌</b></h3><h3>当年在班上有点小调皮,说说怪话,发发牢骚,偶尔也会顶撞老师。说话发言时爱转动脖子,因此得了个"雀脑"的绰号,语言风趣,经常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现居榆林市。
</h3> <h3><b> 刘 治 平</b></h3><h3>当年弃笔投戎,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得到了煅练成长。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打球摄影、游泳健将、幽默笑话样样在行,那时长得微胖,被谑称"肉保長"。人缘好,能力强,积极组织并参与班里各项集体活动。现居北京市,偶回榆林。<br></h3> <h3><b> 刘 建 刚</b></h3><h3>当年名刘建华,白静文雅帅气,话语不多,但在同学中很有人脉,是老师眼中听话的乖学生。曾几何时,成了同学们公认的歌星,每次聚会都少不了他那动人的歌声,并赢得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现居西安市。<br></h3> <h3><b> 刘 秀 英</b></h3><h3>文静秀丽,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寡言少语,善良热心,那时一帮女生们经常喜聚集在她家玩耍,重同学之情,却不善言表。现西安榆林双城居住。<br></h3> <h3><b> 刘 秀 林</b></h3><h3>心地善良,不喜言语,在校时总匆匆而来,忙忙归去。因为身为家中长女,承担了许多不该是那个年龄的人应承担的家务,为照顾多病母亲和年幼弟弟妹妹,付出了许多。现居榆林市<br></h3> <h3><b> 朱 生 德</b></h3><h3>当年在班里沉默寡言,纯朴善良,集体荣誉感強,经常积极主动打扫教室和寝室卫生,做好人好事常受到老师表杨和同学称赞。现居延安市
</h3> <h3><b> 孙 祥 利</b></h3><h3>当年在班上爱学习,说话慢条斯理,逻辑性强。爱助人为乐,心地善良,特别关心和热心班上的集体公益活动,是同学们各种聚会的组织者参与者。班里人缘好,威信高。与高延红是我班同学中唯一 一对结缘的伉俪。现居榆林市。
</h3> <h3><b> 李 小 萍</b></h3><h3>离开榆中如飘萍一样,青春时为学业,中年时为工作为家庭,老年为儿孙,几十年奔波全国各地,鲜与大家联系。想当年白白胖胖像个洋娃娃,学习好,喜唱歌,歌声似夜莺,现居北京市。<br></h3> <h3><b> 李 兰 芳</b></h3><h3>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优秀。与人交往说话处事谨慎持重,心底善良,待人坦诚,与许多女同学私交甚好。现居住定边。<br></h3> <h3><b> 张 士 斌</b></h3><h3>当年在班上学习优秀,老沉持重,不苟言笑,深得同学敬重。时至今日,同学们私下聊天,都说过了这么几十年,似乎沒見张士斌笑过。可見除了年纪变老性格一如当年。现居榆林市。
</h3> <h3><b> 张 征</b></h3><h3>中医世家,杏林门风。当年在班上学习功课之余研习中医,口直心快,仗义执言。重同学之情,凡同学问医问药有求必应。现在居住榆林市。
</h3> <h3><b> 张 为 民</b></h3><h3>当初名張增才,俊朗坚毅,长相洋气,衣着洋气,说话洋气,爱开玩笑,风趣幽默,与同学相处随和大气,大家称之西安娃。现居住西安市。
</h3> <h3><b> 张 建 成</b></h3><h3>是一个老实敦厚、不善言词,不苟言笑之人。爱好广泛,喜美术、书法,课余经常吹笛子,悠扬的笛声至今仍在同学们的脑海中回响。现居榆林市。</h3> <h3><b> 张 菊 芳</b></h3><h3>"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张菊芳同学到了夕阳之年,享受着这种悠悠然然的幸福生活。在校时学习刻苦,身处逆境,坚韧不拔,处处不甘落后,心灵手巧,同学敬佩。现居榆林市。</h3> <h3><b> 张 婉 倩</b>。</h3><h3>才貌双全稳沉大气,有着南方女子的婉约清秀,兼具北方淑女心地善良,善解人意。喜文学及古典诗词。热心班上公益活动,人缘好威信高,现居深圳。</h3> <h3><b> 高 延 红</b></h3><h3>当年的班长,也是同学们心中永远的班长。集真善美于一身,身处逆境永不言弃,努力拼搏,持之以恒,终有所成。与孙祥利是我班唯一 一对结为伉俪的同学,现居榆林市。
</h3> <h3><b> 高 治 平</b></h3><h3>当年班上体育明星,校足球队队员,前锋位置带球驰骋,田径百米赛和接力赛快如神风,运动场上矫健的身影赢得同学们阵阵欢呼声和掌声,是班上德智体全面标兵。现居住榆林。<br></h3> <h3><b> 高 榆 平</b></h3><h3>一个总有故事的人,爱讲笑话,聪明活泼,由于长一副圆圆的脸庞,同学们戏称之大脑娃娃。是最早的摄影发烧友,当年在校园和莲花池给同学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照片,可惜他只顾给同学们拍照,自已却很少留影,实仍憾事。现居榆林<br></h3><h3><br></h3> <h3><b> 赵 一 清</b></h3><h3>当年班里帅哥一枚,语言幽默,爱讲笑话且带表情,经常令人棒腹大笑。多才多艺,发展全面,会吹口琴,善拉二胡,尤其擅长独唱,英语、数学名列前矛。现居榆林市。</h3> <h3><b> 赵 丽</b></h3><h3>当年的赵爱芳瘦弱、单纯、文静、善良,总是默默地坐在一边,听同学海阔天空地侃大山。女大十八变,下乡后蜕变成白天鹅,出落成大美女。重同学情,讲义气,是咱班微信群里的大明星,现居银川市。</h3> <h3><b> 高 彩 莲</b></h3><h3>当年因贫困缀学,与同学相处时间虽短,但却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视同学情最浓,认同感最强,自称班里的大姐,亦当之无愧。聪慧贤德,吃苦耐劳,心灵手巧。现定居延安市。<br></h3> <h3><b> 胡 云 霞</b></h3><h3>无论何时,云霞那如彩虹般的笑靥都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当年学习刻苦用功,长相俊美,至今风韵犹存。心地善良,性格开朗,关心同学,有人缘,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每次同学聚会,都积极组织参予。关心公益事业,担任群主深受同学们喜爱和拥戴。现居住榆林市。</h3> <h3><b> 贺 国 爱</b></h3><h3>学生时期的贺国爱是一位风风火火,快人快语,性格豪爽之人,颇有男孩气质。学习认真,吃苦耐劳。想当年到南郊校农场劳动,苦活累活抢着干,一马当先,亲自驾辕,拉着大板车,其气度不输男生。现居住榆林市。
</h3> <h3><h1>贺玉坤</h1>当年的贺玉坤帅气,为人随和乖巧,在男女同学中都有好人缘,热心班集体活动,爱干净讲卫生,经常衣着整洁如新,现居榆林市。<br></h3> <h3><b> 楊 文 珍</b></h3><h3>人如其名,文静漂亮,文中有刚,学习优秀。多才多艺,乒乓球,滑冰,小提琴,手风琴样样在行。文字娟秀,文笔俊逸,现定居济南市。
</h3> <h3><b> 侯 贵 宏</b></h3><h3>学习刻苦,喜欢动脑筋,动手能力强,经常摆弄研究小电器,经过刻苦钻研,无师自通,曾成功地组装过小收音机;不善言谈,在同学中颇有人缘。现在西安靖边两地居住。
</h3> <h3><b> 曹 小 莲</b></h3><h3>当年班里美女,学霸一枚。是同学们印象中的小公主,但又无娇骄二气,为人低调,待人热情诚恳,善解人意,处事沉稳有度,心胸开阔。现西安榆林二城居住。
</h3> <h3><b> 寇 霞 玲</b></h3><h3>彩霞本应彩光云氤,色釆奇艳,而你却是一个文静寡言,喜静不喜动,一如一朵黑牡丹。夕阳无限好,并非近黄昏。愿你幸福安康。现居榆林市。<br></h3> <h3><b> 雷 来 存</b></h3><h3>当年班上小帅哥,学习之余喜欢打乒乓球,踢足球。绰号葱胡子。脸上总扬溢着的"雷氏"式笑容几十年未变。热心班里公益事业,是同学各种聚会活动的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现榆林西安两地居住。</h3><h3><br></h3> <h3><b> 潘 桂 勋</b><b></b></h3><h3>浓缩的是精华。
</h3><h3>在校时学习刻苦,为人随和,心地善良率真,心直口快,乐于助人,人缘好,现居榆林市。<br></h3> <h3><b> 薛 军</b></h3><h3>当年班上名薛程,离校从军后更名薛军。文学素养好,语文课堂上,其作文常被老师用作范文。时至今日言谈举止乃保持军人风格,心直口快,直抒胸臆,为人热情豪爽,也是班里各种活动的热心参与者和组织者。现居西安市。
</h3> <h1>第三篇 </h1><h3>时光如梭,岁月如歌。</h3><h3></h3> <h3>1993年 </h3><h3>母校90周年校庆,同学们与班主任张志彪老师留影。<br></h3> <h3>1999年 三十一年弾指一挥间,老了的是容颜,不变的是同学的情意。</h3> <h3>2002年</h3><h3>岁月不老,女生的青春也依旧不老。</h3> <h3>2007年春节</h3><h3>岁日如逝水,冲淡了的是流动的光阴,冲不淡的是同学之情。</h3> <h3>2008年</h3><h3>同窗相伴几春秋,再度相逢情依旧。</h3><h3>一一 上山下乡四十周年,部分同学于定边留影。</h3><h3>依次为:贺国爱,高延红,孙祥利,贺玉坤,张婉倩,赵爱芳。</h3> <h3>2015年8月22日参观母校榆林中学老校区合影。</h3> <h3>2015年8月22日参观母校榆林中学新校区合影。</h3> <h3>2018年5月3日,西安举行纪念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聚会,部分同学合影。</h3> <h3>2018年8月12号,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边聚会留影。</h3><h3>依次为:夏玛丽丶赵一清夫妇,初六七丙班朱涛夫妇,胡云霞,张婉倩。</h3><h3><br></h3> <h3>2018.8.12</h3><h3>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周年定边聚会,初六七级甲.乙.丙三个班部分同学合影。</h3> <h3>岁月如逝水,兰天白云见证了同学永恒之情。</h3> <h3>年过半百,当年的帅哥美女,都已满头白发,但男生依然阳刚帅气,女生依然靓丽优雅。</h3> <h3>同学情深。</h3><h3>三个帅哥分别为:雷来存,薛军,刘治平。</h3> <h3>张征与穿着军装的乔继昌,王云杰留影。</h3> <h3>英姿飒爽,不爱红装爱武装。</h3><h3>高延红,楊文珍穿着军装过把瘾。</h3> <h3><br></h3><h3>穿军装扎小辫的贺国爱,张婉倩。</h3> <h3>高延红1973年参加佳县第七届妇代会。</h3> <h3>高延红,杨文珍等人与曾轰动一时的、从天津到神木插队的贾凯毅(左二)留影。</h3> <h3>一望无际的花海,留下了同学们的永恒的笑靥。</h3> <h3>老同学相见,激动地拥抱在一起。</h3> <h3>岁月无情,但同学情意依旧,美丽芬芳依旧。</h3><h3>郭清芳,高彩莲,尤清芳。</h3><h3><br></h3> <h3>伉俪情深。</h3><h3>我班同学中唯一 一对喜结连理的是孙祥利,高延红。</h3> <h3>国爱同学一如学生时代,是那么地吃苦耐劳。</h3> <h3>你问他是谁?他是我班同学刘建刚。一位拥有众多粉丝的男高音。</h3> <h3>五十年后再聚首,老了的是容颜,不老的是同学情。</h3> <h3>回忆,畅谈,老同学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张为民聊天总有新意,常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h3> <h3>男人最辛苦。你瞧,他肩负多少重担!</h3><h3>一群女同学在花海中留连忘返,赵一清象骆驼一样,义无返顾地承担了女生交给全部重担。</h3> <h3>高延红在十八里墩老同学张建成家新窑洞门前留影。</h3><h3>老同学家院子里开滿了鲜花,种瓜种豆,一派田园风光。</h3> <h3>刘建刚同学精彩的演出剧照。</h3> <h1>第四篇 </h1><h3>重溫2015年重逢。</h3> <h3>五十年后一相逢, 此情此景似梦中</h3><h1> 薛 军 </h1><h3>
1964年初秋,52名同学考到榆林中学初六七级甲班,两年平静而难忘的校园学习生活,两年文革动荡,4年的同学同窗生涯就此结束,各奔一方。兹一别四十余年,我们有回忆,有思念,有渴望,希望能举办一次全班性大聚会大团圆,现多少年来同学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于2015年初秋时分举办了同学聚会。我们初六七甲班的同学从城市,从农村,从北国,从南疆,迎着骄阳冒着暑热,风尘仆仆地克服了种种困难,义无反顾地来参加聚会。同学相见有的拥抱,有的欢笑,有的激动地潸然泪下,还有的互相打量思忖着互问姓名……真是少小离别白发归,見面不知尔是谁。五十年的分别,三天的聚会,同学们有说不完的经年往事,啦不完的知心话,回忆当年趣事糗事几箩筐,笑声,感叹声,喝彩声,掌声不绝于耳。有的同学连少不更事朦朦胧胧的情愫也毫不掩饰地讲了出来,引得同学惊讶,好奇和遗憾。
聚会几天中,我们参观了新老榆中,感慨学校变化之大,我们当年的教室、宿舍已不复存在,新的教学楼漂亮整洁,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每年都有许多莘莘学子考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真是人才辈出。我们也观赏了城市花园,当年榆林市三面环沙,现到处绿树成荫,流水潺潺,一派江南风光。在下午的同学联谊会上,大家无拘无束舞载歌载舞,歌声欢笑声四处飞扬。
相见时难别亦难。五十年的分别,五十年的期盼,短短三天的聚会,大家情犹未尽意犹未了就要告别了,那份依依不舍,那份殷切祝福,一切都在泪眼朦胧中慢慢远去。
同学们,再见了,愿有岁月可回首,且将情深搔白头。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欢乐,平安吉祥!后会有期!<br></h3> <h3>2015年8月22曰,全体与会同学参观榆中老区。</h3> <h3>2015年8月22曰,全体与会同学参观榆中新校区。</h3> <h3>2015年:济济一堂忆当年。</h3> <h3>薛军、胡云霞二位珠联碧合的主持,将聚会的气氛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h3> <h3>刘建刚、张婉倩二位深情款款地朗诵,抒发同窗四载之情谊,五十年再相逢不了情,以及同学们欢聚的激动的心情。</h3> <h3>风尘扑扑赶来参加聚会的同学。从右到左依次是:常保荣,王子雁,张建成,郝正华,王永秀,朱生德,冯友义,侯贵宏。</h3> <h3>刘建刚,张菊芳,尹居堂及全体同学认真地听老班高延红朗读聚会致词。</h3> <h3>柴飞,冯友义及全体同学,认真听薛军介绍筹办聚会过程,筹备组化费了几个月时间,几经转辗周折、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找到了失联几十年的多位老同学,使大家乐融融地欢聚一堂。</h3> <h3>薛军同学的精彩发言引得女同学们忍俊不止,毫不淑女地放声大笑。</h3> <h3>张建成、常保荣二位同学几十年未見过面,今天一聚,聊得热火朝天。</h3> <h3>乔继昌同学不动声色、诙谐有趣的发言,引得同学们开怀大笑,使我们想起了他少年时的模样。</h3> <h3>我班当年共十七位女同学参加聚会,除李小平因故未能回校,其余十五位都风韵不减当年,婷婷玉立在这张照片中。(贺国爱临时外出)</h3> <h3>聚会即将拉下帷幕,同学们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自兹一别隔山岳,再要相逢知何时?</h3> <h3>举杯吧朋友,我们的同窗之谊都浓缩在这小小的一杯清酒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美好的一刻!让我们的友谊万古长青!</h3> <h3>纸虽轻,意犹重。薄薄的一张纸,记录了到会全体同学的笔迹,弥足珍贵。</h3> <h1>第五篇 </h1><h3>惜同学之情,为岁月添香。</h3><h3>笔拙情深,几位同学朴实无华的短文,叙述了我们当年的趣事,勾起了我们对同窗四年的无尽回忆。<br></h3><h3><br></h3> <h1> 上 课 听 蛙 声</h1><h3></h3><h3> 高延红</h3><h3> 张仁杰老师讲生物课,要求解剖活青蛙,提前自备标本。王云杰等诸位男生心领神会,顶着烈日,主动跑到莲花池捉回几桶青蛙,放在教室里的后墙根下。下午其他老师先来上课,教室里蛙声与讲课声此起彼伏,讲台上老师哭笑不得,无可奈何。我们掩饰不住地偷着乐,捉蛙人理直气壮地辩解: 是张老师让暂时放这的,等我们上生物课时就拿走。 .. 2018.9.27.<br></h3><h3><br></h3><h3> </h3> <h1> 七 绝<br></h1><div><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张婉倩</h3><h3></h3><h3></h3><h3>知青下乡五十年相逢定边有感</h3><h3>
</h3><h3>年少无猜别寒窗,</h3><h3>相逢已是滿头霜。</h3><h3>盈盈笑靥犹含泪,</h3><h3>莫言蹉跎看斜阳。</h3><h3><br></h3><h3> 2018.8.12</h3><h3></h3></div> <h1> 游 泳 </h1><h3> 刘治平</h3><h3>196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发出“到大风大浪里去锻炼”的号召。学校开设了游泳课。第一堂课,在操场上摆了许多条长櫈,同学们都爬在长櫈上,由丁青云老师教大家练游泳基本动作。
游泳课在大坝头,那时没有泳装,大家都穿内衣下水。少男少女们都害羞地躲的远远的,各占据河水一方尽情嬉水,当我们游兴正浓时,突然高一的一名女生在深水区溺水了,只见她用力挣扎着,这时我们几个男生已经上岸穿好了衣服,见状毫不犹豫跳入水中,奋力将她托上岸。只见她浑身哆嗦,煞白的脸上露出尴尬、羞涩而又饱含谢意的微笑。
見她没事了,我们男生就放心地离开了。可时至今日我们也不知她叫什么名字。<br></h3><h3><br></h3><h3> 2018.10.9.</h3> <h1>时光飞逝,同学情永在你我心中</h1><h1> 薛 军 ___<span style="font-size: 17px;">忆初六七级甲班五十年后的大团聚。</span></h1><h3></h3><h1> </h1>2015年8月24日,是我们最后一天的同学聚会。聚会宴上,同学们举杯换盏,把酒言欢,热闹非凡。酒还未过三巡,只見同学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忙着摄影留念,忙着互加微信。有三三两两低语的、有拉手叙别的,热闹的场面辜负了滿桌美酒和榆林风味美食。
当年我班共有同学52人,除已故去四位男同学,还有五位同学因种种原因未能参加聚会,参加同学聚会比例之高是榆中各届各班同学中少有的,这足以说明我班同学的认同感、归属感及同学情是最炽热最深厚的。三天的聚会转瞬又到了分别之时,大家依依不舍互道珍重,企盼着下一次相聚早日来临。忆往昔,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一起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了美丽人生辉煌的篇章。看今朝,缕缕白发道道皱纹,岁月在我们的脸上无情地留下了沧桑,但看到同学们个个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尽享天伦之乐,共沐夕阳美景,由衷地感到欣慰。春去秋来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一切如同发生在昨天。五十年风风雨雨,五十年喜怒悲欢,五十年坎坷历程,我们与共和国同呼息共命运,我们努力过,奋斗过,无论得失我们都无怨无悔。因此我们骄傲,我们自豪,我们无愧这个时代!<br><h3> 2018.10.8</h3> <h3></h3><h1>结束语</h1> 岁月悠长,回忆愈浓,文字太轻,笔尖太拙,老照片如流动着的光阴,记载了我们青春年少时那段最纯洁,最高尚,最朴实,最平凡的情感,这种情感也是最浪漫,最坚实,最永恒,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剪一片安闲时光,携一缕清净凉风,陪伴我们度过即将到来的七十随心而欲之年,在此祝同学们阖家欢乐,身体健康,万事顺意,吉祥安康!<div><h3>期望下次相聚之日早日到来。</h3><h3>2018.10.10.</h3></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