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课程建设研修之我们为什么要做主题墙—-从主题墙到主题海报

joychenchenchen

<h3>原来的主题墙,是大人喜欢看的,大人看的懂的,而并不是孩子的审美,也不一定符合孩子的思维。</h3> <h3>我们传统的主题墙只知纯粹的教学逻辑,是一个完全的知识体系,孩子的权利意识淡薄,版块是分割的,只呈现了部分孩子的作品,儿童的参与度很低,不够信任儿童。</h3> <h3>主题墙的目的其实是为了记录,是要有一个整体的构图,要有一个框架结构。</h3> <h3>主题海报内容的选择不是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讲述一些精彩的瞬间。</h3> <h3>佛洛依德的意识结构图</h3><h3>王海英教授讲解了我们每个人能说出来的问题都是意识层面的问题,只占了问题的一小部分,而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潜意识层面和无意识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的支持让孩子运用一百种语言把它说出来,而孩子在和同伴的交流过程中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所以孩子的是需要同伴学习的。</h3> <h3>主题海报是老师的一张海报加上N多张孩子的海报</h3>

海报

主题

孩子

问题

意识

同伴

讲述

层面

儿童

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