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font color="#333333"> 从北疆回来也有一段日子了,本懒于提笔,反正朋友圈也发了那么多漂亮的照片,可以一睹精彩。但不知怎么回事儿,那雪山,草甸,湖水,牛羊,村庄,日出,日落……就在我脑海里不停盘旋浮现,仿佛在提醒我,不要偷懒,快记下来,记下来,那么美好的回忆,那么秀丽的景色,那么愉悦的旅途……</font></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第一日(9.13) </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乌鲁木齐&克拉玛依</b></h1> <h3><b>北疆之行期待已久,当飞机掠过天山之巅,古时的迪化,现今的乌鲁木齐就在脚下,仿佛看到书中的娇龙和小虎,纵马驰骋在郊外的草原上,演绎着红尘江湖的爱恨情仇……少时梦绕向往的地方,若干年过去了,今时终得以成行。</b></h3> <h3><b>到了乌鲁木齐,我们不走寻常路,并未在市区停留,直接登上早已等在机场的大巴,往更西的克拉玛依驶去,直至日暮时分。</b></h3> <h3><b>沿途的磕头机,不停的告诉你,这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地方。</b></h3> <h3><b>让世界走进克拉玛依,让新疆走进世界,让世界都了解美丽的新疆。</b></h3> <h3><b>美食城如斯,食指已然大动,美食岂可辜负!</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第二日(9.14)</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乌尔禾魔鬼城&胡杨林宝石滩</b></h1> <h3><b>克拉玛依继续前行100公里左右,就到了以独特壮观的风蚀景致,奇形怪异的地质形态和典型个性的雅丹地貌,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第一名的乌尔禾魔鬼城。</b></h3> <h3><b>魔鬼城方圆约10平方公里,景区只是开发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这么一小部分,也得坐观光车才能游览一二。随着观光车缓缓前行,一座由大自然任性揉捏创造出的城堡,慢慢展现出雄伟,狰狞和恐怖的真实面目。</b></h3> <h3><b>蓝天下魔鬼城收起了夜晚的戾气,晴好的天气也让传说中的狂风无影无踪,想象大风来时飞沙走石,天昏地暗,怪声戚戚,让人不寒而栗。</b></h3> <h3><b>即便如此,魔鬼已掩藏不住本来的面目,蹲在路口蔑视着一干众人。如若到傍晚天色将黑时分,四周萧索,尖利风声响起,更是令人心惊胆战,惊恐万状,寒由心生。</b></h3> <h3><b>走南闯北的商贾们却见惯不惊,牵着骆驼慢慢从远处走来,又慢慢消失在戈壁怪石后,驼铃悠扬动听,给魔鬼城带来一丝祥和安宁。</b></h3> <h3><b>作为《卧虎藏龙》《七剑下天山》等著名影视作品的外景地,西域苍穹之境,塞外金戈铁马,卷起团团黄沙……确实名副其实。</b></h3> <h3><b>乌尔禾魔鬼城附近的胡杨林,规模不大,却也黄得灿烂斑斓,有声有色。</b></h3> <h3><b>小小的胡杨林,也努力绽放出最美的姿态,在秋光下摇曳生姿。</b></h3> <h3><b>宝石滩遍布各种已经有些玉化的石头,等待有心人慢慢寻找,说不定能找到一块真正的金丝玉呢!</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第三日(9.15)</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禾木&贾登峪</b></h1> <h3><b>清晨的禾木静谧安详,禾木河悄然无声奔向远方,早起的游人已行色匆匆,要赶在日出之前到达村子旁边最高的成吉思汗观景台。</b></h3> <h3><b>观景台站满了等待日出和炊烟的游人,北疆深秋的早上温度已经很低了,手放在外一会儿就冻得生痛,但没有什么能阻挡人们对美景的向往!</b></h3> <h3><b>朝阳的第一缕光线似乎已悄悄的透了出来,身后的山顶已被阳光染红,恰似日照金山。</b></h3> <h3><b>山脚下的小村庄仿佛蒙上了薄薄一层轻纱,清秀端庄,妙不可言。</b></h3> <h3><b>就在那一瞬间,太阳猛然一跃,探出身躯俯视着大地,整个世界都浸染在金色的氛围里,人群里发出阵阵欢呼和惊叹,被这日出美景深深折服。</b></h3> <h3><b>刚才还在熟睡的村庄,也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一缕缕炊烟袅袅冒出,那是天上的仙女挥动着妙曼的轻纱在翩翩起舞吗?</b><br></h3> <h3><b>奔涉几千公里来到祖国西北边陲,上天赐予如此完美的晨曦和日出,让我陶醉在这绝美秋色中,感恩之心无以言表……</b><br></h3> <h3><b>从观景台慢慢下山,突听得前面的一个领队模样的人对同伴小声说到:到了路口不要过桥,向左转哦!定睛一看,原来是带着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团队,悄悄跟在他们后面,于是,我看到了这条蜿蜒的小溪和这片高高的白桦林。</b></h3> <h3><b>差点完美的错过,但一切都是最好的遇见!</b></h3> <h3><b>白桦林又高又直,秋光已经把树叶打扮的黄绿相间,忙碌了一早上的马儿山上山下运送游人,刚得空闲在小溪边休整饮水,眼尖的游人寻到这个宝地,或拍照或观赏,心中的歌儿早已飞向远方……</b></h3> <h3><b>穿过高高的白桦林,来到山脚下的禾木河边,碧蓝的河水是那么安宁,不染一丝尘埃,在初升旭日的照耀下,就这样静静的,静静的不知疲倦流向天边……</b></h3> <h3><b>依河而居的蒙古族图瓦人,俨然天生的建筑大师,用木头建造出幢幢漂亮的尖顶小木屋,配上远处的皑皑雪山,近前的河流草原,回眸望去,处处都是风景画。</b></h3> <h3><b>小木屋错落有致,</b><b>一抹中国红点缀期间,夏日最后的野花也在阳光下展现盈盈笑脸,整个村庄就像</b><b>世外桃源一样,让人流连忘返,不知归路……</b></h3> <h3><b>这是我们前一晚住的小木屋--哈熊沟的“清泉山庄”,特别拍照以作留念。</b></h3> <h3><b>午后休整片刻,我们恋恋不舍离开禾木,前往距喀纳斯景区大门只有五分钟车程的贾登峪,在这里休息一晚后,明天将进入景区游览喀纳斯湖美景。</b></h3> <h3><b>贾登峪是喀纳斯的门户,是通往喀纳斯湖景区的交通关口,如今已建设成为了喀纳斯旅游接待和管理的大本营。</b></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日(9.16)</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喀纳斯湖&观鱼台&白哈巴</b></h1> <h3><b>晨星消隐,红霞映天,天色还未全明的喀纳斯景区门口,已是人声鼎沸,游人如织。</b></h3> <h3><b>坐上景区的观光车,经过著名的三湾,沿崎岖山路前行,约一小时后,抵达景区内的换乘中心。</b><br></h3> <h3><b>下车后从换乘中心来到喀纳斯村,这里和禾木村、白哈巴村一样,</b><b>是蒙古族图瓦人聚居的三大村落之一。我们将进入小木屋家访图瓦人,一探他们独特的民俗。</b></h3> <h3><b>图瓦小伙民间艺人,为欢迎大家的光临,吹起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瓦人独有的乐器--苏尔。苏尔用当地产的芦苇管制作,看似简单,吹奏起来却很有难度,要用腹腔之气才能吹得响。在喀纳斯地区两千多图瓦人中,能够吹奏苏尔的屈指可数,这种古老的乐器正面临失传的境地。</b></h3> <h3><b>威风凛凛的图瓦马队穿村而过,帅气的身影引得大家驻足观望。</b></h3> <h3><b>图瓦家访结束,我们在村口坐上景区的公共汽车,来到湖边登上游船,进入神秘的喀纳斯湖中央,寻找传说中的“喀纳斯湖怪”。</b></h3> <h3><b>湖水碧绿如翠,波澜不兴,远处雪山起伏,松林尽染,好一副人间仙境模样!不愧被人们誉为“神的后花园”。</b></h3> <h3><b>难道是喧闹的游人让喀纳斯湖怪潜入水底不敢出现了吗?人们环湖而游,眼前湖光山色波光滟澜美不胜收,早把寻找湖怪抛到九霄云外了!</b></h3> <h3><b>雪山湖水松林和映在湖面的倒影,</b><b>中国的瑞士风光果然名不虚传!</b></h3> <h3><b>来到喀纳斯,想要一览圣湖全貌,必须要登上观鱼台。离开湖边,我们坐上公共汽车又回到换乘中心,坐上去观鱼台的观光车,约20分钟车程到达停车场,再攀登1068级台阶,才真正上到观鱼台,360度无死角观赏完整的湖面。</b></h3> <h3><b>观鱼台形状独特怪异,整体造型融合了雄鹰的翅膀和水怪的鱼鳍元素,由我国著名景观设计师吴肇钊先生设计,著名作家、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挥毫题写了“观鱼台”的牌匾。建筑大师和文化大师的不谋而合相辅相成,成为喀纳斯景区的一段佳话。</b></h3> <h3><b>有人说,登观鱼台是喀纳斯旅游行程中最后的那个惊叹号。不登观鱼台,不足以领略喀纳斯美景的极致,更不足以感悟人生的真谛所在……</b></h3> <h3><b>话虽有些夸张,但只有真正站在观鱼台最高处往下瞭望时,才深切感悟到什么是瑶池仙境,什么是澄澈如碧,什么是至美之景!登高远望俯视四方看湖观云,湖水就像一大块落入凡间通透碧绿的翡翠,美景尽收眼底,真是“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啊!</b></h3> <h3><b>为赶上5点半到白哈巴的最后一班景区观光车,我们一路小跑下山又原路回到换乘中心,本打算在车上小憩片刻,没想到,沿途壮观的牧民转场在路上等着我们呢!意想不到的惊喜!</b></h3> <h3><b>欲知详情,因篇幅所限请看下篇。谢谢您耐心的阅读,愿醉美北疆能走进你我的心间!</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