呲溜一声饮琼浆,哪抵我家一口糁!

云境禅心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家乡,包谷糁糁儿,是饭桌上最常见、最主要的杂粮粥。 劳乏一天,就着萝卜咸菜,或者酸菜,吃俩馍,再灌一碗绵软流畅的包谷糁糁儿,肚子里立刻沟满缝实,浑身都会产生一种美妙的舒坦!</p> <p class="ql-block">  一碗儿包谷糁儿、几碗水,在大铁锅下,大火催,小火熬,历经慢功夫煎熬,白沫随着黄汤翻腾着,翻腾着……最终熬出了黄金粥。光是看着呀,都有那么一股子喜庆气儿不是。先不说一揭开锅盖,冲鼻而来的谷精油香气儿,就连碗里的油罩面儿,随碗儿波动,颤出的黄金波也着实喜人。再夹上那么一筷头儿咸菜丝儿、或者油泼辣子拌成的酸菜,就着吃,呵,别提多么解馋了。这么一来啊,关中人把包谷糁糁儿,自比是小火慢熬出来的老鳖汤,也就一点儿不稀奇了。“包谷养人,人恋包谷”,这么个样子活生生就是一个人与食物的轮回。</p> <h3>  在那炎炎夏季,稀稀的包谷糁儿,的确是最好的营养饮料。</h3><h3> 这时,糁糁儿要熬得很稀。加进一些绿豆、红豆,一起用慢火熬呀熬······这时的糁子,当地人誉为“填缝子”。晾凉后,配上那软软的白面蒸馍和咸菜、炒菜,解渴又耐饥。当烈日狂晒,暑气闷热,田间地头的人们一进门,木呆呆地,一碗清凉的包谷糁下肚,一条细细凉线顺着腔子一直凉到底。心,立刻就清爽多了。 </h3><h3></h3><h3> 雪花飞舞严冬时节, “立得住筷子”,就是熬糁子的标准。这时的糁子呀,常常是当做主食来做的。人们把糁糁儿熬得尽量稠一些,若再下些红苕蛋蛋儿,立马就会产生“别样”的感觉。在热炕上这么一坐,端着热糁糁儿碗,先呲溜一阵子,再用筷子撩起一小团儿,送入口中,接着又换法子,沿着碗边啜之,一口稀粥一口腌菜,直吃出一身热汗淋漓,直吃出浑身的酣畅舒坦。这个季节吃饭,都是慢节奏的;吃的过急,轻者会烫了舌尖,重者更会烫了心。此时干着急、猴跳也不顶事儿。只能不停地向外呼着气儿,才会好受些。</h3><h3></h3><h3> 无论哪种食物,吃久了,都会产生依恋。老辈儿喝着包谷糁糁儿,渡过艰苦的岁月,又用包谷糁养大了我们。如今,生活水平也巨变了,一批批精壮人也上了岁数儿。他们抛弃了满盘满碗的珍馐佳肴,开始贪恋起浓厚芳香的包谷糁糁儿。</h3> <h3>  如今哪,出游归来的中年人,一进门,就嚷着“要喝包谷糁糁儿“ , 没办法,就好这一口儿。” 于是,老家人都会拽出旧藏的大铁锅,文火慢慢熬。熬出一锅红豆儿糁糁儿。一碗红黄粘绵,光亮油香的糁糁儿,香得一家子馋涎欲滴。一人一大碗,就着老咸菜、老酸菜,吃得滋绵味儿长。</h3> <h3>  一碗包谷糁,悠悠岁月情!一碗包谷糁儿,浓浓乡土味儿!也许这就是一种情怀的味道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