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访桃花岛

何京

<h3>踏访桃花岛</h3><h3> 何京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怒江,一路湍急向南奔流。穿过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相夹而成的石门关,就进入丙中洛镇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过了石门关,向东南前行一、二公里,怒江形成第一个270度的回环。江水环绕的半岛,就是孤悬丙中洛镇外的桃花岛。 &nbsp;&nbsp;&nbsp;&nbsp;&nbsp; 桃花岛背靠高黎贡山巨大的峰峦,前眺嘎哇嘎普雪山主峰,激流环绕。据说,在春天岛上会开满桃花,美丽极了。那时江水是碧绿的,半岛又如桃花掩面的少女的舌,调皮的伸长,舔啜眼前的江水,姿美撩人。 &nbsp;&nbsp;&nbsp;&nbsp;&nbsp; 但桃花岛以江流为障,难进难出难亲近。我们跃上岛的对岸很高的山峰,俯瞰打量整个桃花岛,发现江水褐黄,蜿蜒如带。江边有座吊桥,是通往桃花岛的唯一通道。岛上散落着几十户人家,舒朗而宁静。平坦处开垦有许多耕地,种有稻谷,已经泛黄。村后密密的山林,连向陡然升高的大山。那岛上一派鸡犬相闻又与世隔绝的独特气质,对我们产生强烈的吸引。 &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绕山绕水的,才到达江边吊桥桥头。车辆可停在桥头不远的地方,再也过不去了。桥头堆了一些木材,砖等建房物资,需用马驮,走过吊桥,再爬一段山路,就可进到岛上的小山村。我们沿着晃晃悠悠的吊桥,过江登岛。翻上一个小山坡,顺着不到一米宽的硬化小路,走向村里。路过田间地头,确实又不少桃树,成行成片,但树叶零落。倒是眼前那些核桃树,板栗树,柿子树,果实累累,硕大喜人,冲淡了对桃花三月的想象。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是一个叫做扎那桶的怒族村庄,。村里没有想象的整洁,甚至因为小路堆积的马粪,显得有点脏,宁静中透出原始的自然。村民的住房多是简单的干栏式木屋,下边堆放柴禾,二层住人。每家屋前围有很大的院子,两三亩到七八亩,用以种菜,喂鸡和猪。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饥肠辘辘,我们便闯入了怒族汉子阿松的家。嚷嚷着叫杀鸡煮饭。阿松在院子里抓了一只鸡,一只鸭,又摘了一些瓜豆,叫上媳妇和姑子,忙碌起来。 &nbsp;&nbsp;&nbsp;&nbsp; 和阿松聊聊,知道这村有好几百年历史。有村民四十多户,70%为怒族,其余的是藏族和慄慄族。以种植稻谷,包谷,小麦为生。 &nbsp;&nbsp;&nbsp;&nbsp;&nbsp; 村民们过着自足的生活。在这个如诗如画的人间仙境中世代居住,抬眼望,近看江水奔流涨落,远看群峰云雾缭绕如绝美画屏,村民们沉浸入一种浅醉的生活状态。他们很少有人外出打工,守着田土媳妇,猪马牛狗,愉快而恬淡的度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精神生活的愉悦,部分来自美酒。我说:阿松呐,你家一年要喝一、两百斤酒吧?阿松略有腼腆,说:哪点够哦,要四、五百斤。我看见唯一的一家小卖部,共有10种商品,一种肉罐头、一种方便面、一种饮料,还有七种酒。每天与高山大河对饮至微醺,就是诗意的生活,诗篇不落纸笔,是在心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鸡鸭一锅煮的硬菜熟了,还有素瓜,炒鸡蛋等,阿松又端来一大瓷缸的苞谷酒,媳妇姑子不停的加菜端汤,来回晃悠,我们也沦入浅醉。 &nbsp;&nbsp;&nbsp;&nbsp;&nbsp; 酒足饭饱,我们就要走了。作别阿松,又到吊桥的桥头。几匹马还在驮物资。这马奇了,装上东西,一拍屁股,它自己会乖乖的过桥登山,把东西运到家里。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我们几步一回头的离去了。刚才的吃喝打扰,在山村如小小涟漪,很快复归宁静。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但小山村还能保持多久的这样宁静质朴的时光呢?据说政府在动工修建一条宽敞便捷的茶马古道,还有两年便大功告成。大道通衢之后,阿松呐,你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模样?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