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周未闲来无事,与三位好友前往蓝田白鹿原影视城寻访早有耳闻的关中“泥人王”~泥塑艺术家王磊先生。</h3><h3>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关中南倚秦岭山脉,渭河从中穿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战国时期,张仪向秦惠王陈说“连横”之计,就称颂关中“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贸,沃野千里,蓄积多饶”,并说,“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这比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称谓早了半个多世纪。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就成为了物产丰富、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br></h3><h3> 王磊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有着关中男子汉特有的粗犷与细腻!他的家乡在樊川杜曲。</h3><h3> 樊川,地名,是西安城南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的一片平川。汉高祖刘邦曾将这条川道封为武将樊哙的食邑,樊川由此得名。
樊川是西安市长安城南郊著名风景区,据传今樊川即当年樊哙花园遗址。唐代此地寺院众多,名居荟萃,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樊川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少陵原与神禾原之间,西北起于韦曲镇塔坡,东南止于终南山北麓王莽乡江村,是一处长约15公里的平川,系纵贯其间的潏河长期冲刷、下切、淤积而成的一道冲积平原。这里土肥水美,交通方便,是富庶的粮食产区。汉武帝曾来此游览止宿。其间文物古迹比比皆是,成为镶嵌在这条闪光丝带上的颗颗珠玑。
汉高祖刘邦曾将这条川道封为武将樊哙的食邑,樊川由此得名,据传今樊川即当年樊哙花园遗址。唐代此地寺院众多,名居荟萃,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隋唐期间,僧侣云集樊川,以兴教寺、华严寺、兴国寺、牛头寺、云栖寺、禅经寺、洪福寺和观音寺等“樊川八大寺”最为繁盛,其在佛教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h3><h3> 泥塑艺术家王磊就出生在樊川这个钟灵毓秀的地方,在杜曲境内神禾塬下的岳村。</h3><h3> </h3> <h3>
泥塑发源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2006年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国家非常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泥塑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中泥塑的题材全部来自关中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关中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以及生活画面为主。
泥塑艺术知多少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史前文化地下考古就有多处发现。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时间约为6千至7千年前左右;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古陶井及泥猪、泥羊头时间约为7千年前。可以确认是人类早期手工捏制的艺术品。
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动,社会上的道观、佛寺、庙堂兴起,直接促进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艺术的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峰。被誉为雕塑圣手的杨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
泥塑艺术发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题材的大型佛像继续繁荣,小型泥塑玩具也发展起来。有许多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作为商品出售。元代之后,历经明、清、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间艺术的一种,民间艺人用天然的或廉价的材料,能够作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受。</h3><h3> 平实的关中泥塑
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是为秦国的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因交通便利,四周有山河之险,从西周开始,先后有秦、西汉、隋、唐等10代王朝建都于关中平原中心,历史千余年。正是这悠久的历史,为关中泥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材料。关中泥塑的题材全部来自关中各地的风土人情,以关中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民俗风情以及生活画面为主。
关中泥塑作品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神态各异:老汉坐在大梁上边抽着旱烟,边看着电影;男子脖子上架着娃娃专注地看着电影;人太多娃不见了,一妇女站在银幕前大喊找娃的;还有娃娃们围着场子,追逐嬉戏的;还有的看着看着就瞌睡的等等,热闹的场面让人看得都眼花缭乱。泥塑所用的观音土都是从黄帝陵取来的,这种土质感细腻,可塑性强,不会干裂,和泥时还要配上糯米汁、棉花等物,能使泥塑保存时间更长,从而保证了泥塑的高品质。
关中泥塑的创作来源于生活,泥塑大师大多又都是做农活的好手。他们很多都是未受过专业培训而是自学成才,将所积淀的人生收获融会贯通于泥塑中,一把泥一把刀地刻画出关中各种民俗情景。<br></h3> <h3> 我同行的挚友,与岳村毗邻的小江村支部张书记也来拜会王磊,他对王磊只闻其名,未见其艺,今日也来领略一下王磊的泥塑风彩!</h3><h3> 进门见影视城为来客做的关中农家特色的饮食道具餐饭,足可以假乱真,逼真传神!</h3><h3> 咥一口油泼辣子biangbiang面,辣子锅盔就大蒜,一个字“美”😋!😄😄</h3> <h3>这帽子估计给谁扣上都受不了!😀😀</h3> <h3>拍影视剧用的道具大炮!</h3> <h3> 今天可能因下小雨,游客不是很多,我们四人雨中漫步而行,远处的终南山时隐时现在白云之中,白鹿原也因秋雨的滋润与漱洗而灵气十足!</h3> <h3> 到了,到了!</h3><h3>上图!以供大家欣赏泥塑艺人~王磊的作品吧!</h3> <h3> 泥塑艺术家王磊简介:</h3><h3> 男,生于1985年,西安市长安区杜曲镇人。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幼喜好绘画、雕刻类,延续至今,未曾停歇,后拜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关中泥塑艺术家仇一凡先生为师,2017年拜湖北工艺美术大师泥人胡为师。王磊和他的泥塑作品曾多次被新闻媒体报刊报道。</h3><h3> 2014年在国风秦韵·首届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展中荣获银奖。</h3><h3> 2016年5月作品《老哥俩》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h3><h3> 同年五月作品《守望》荣获第十一界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获银奖</h3><h3>2016年8月作品《秦声古调·华阴老腔》获首届鄂尔多斯国际创意设计大赛工艺美术类优秀奖</h3><h3> 2016年9月结业于江南大学,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h3><h3> 2016年9月参加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优秀成果展</h3><h3> 2017年11月结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文化部教育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习研修计划雕塑”培训班 ,被评为优秀学员</h3><h3>2018年3月泥塑《观音头像》被湖北美术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收藏</h3><h3>2018年5月受邀参加第二届中国匠人大会</h3><h3> 其代表作品有大型砖雕《秦岭山水》大型场景泥塑《东雷上锣鼓》泥塑作品《守望》《老哥俩》《夕阳红》《放学路上》《自娱自乐》《华阴老腔》等。坐拥深厚文化底蕴、寖染关中浓烈风情,加之关中人特有的秉直性格,王磊的泥塑精确、写实、醇厚,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装饰性。</h3> <h3>“泥人王”的自塑像。</h3><h3>大家说怎么样?像不像?</h3> <h3>泥塑与绘画相通,最难的是塑自己,此像塑的逼真传神栩栩如生,足见其泥塑功底与造诣非凡入木!</h3> <h3>他的力作~华阴老腔组塑!</h3> <h3>不啰嗦咧,上图!👍👍👍</h3> <h3>这快板打的嘴都给上劲了!😄😄</h3> <h3>边弹边唱!</h3> <h3>丰收!</h3> <h3>塑的关中民居。</h3> <h3> 他的部分获奖证书与荣誉证件照。</h3><h3> 自古艺人多寂寞,!但自古那个有追求的手工艺术家在初创之期不都是用时间与耐性来在酿一坛开坛香飘九万里的“美酒"吗?!</h3> <h3>要问他店在哪哒?</h3><h3>鹿子霖隔壁就到啦!😄😄</h3> <h3> 愿他的泥塑艺术之路一路高歌,成就自己,超越自我,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h3><h3> 如各界朋友们有商业合作的需要或者是教学交流指导的需求,亦或者是做为有生活品味与追求生活品质的你,想收藏属于自己专属的泥塑工艺作品,都可以与他交流商洽!</h3><h3> 关中“泥人王”泥塑艺术收藏交流专线18092112428,创作基地位于白鹿原影视城关中民俗街,诚邀有情怀的你,来店体验与参观感受醇厚的关中风情!感受“泥人王”的艺术人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