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粉,升清降浊,醒脾开胃,消积导滞,生气血!!

美友46811320

<h3>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同为"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是后天之本。<h3></h3><h3>人从出生之后成长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是要通过饮食而来,但是饮食必须要由脾胃共同工作才能转化为气血能量。</h3></h3> <h3> 脾胃虚弱临床表现: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h3> <h3> 脾胃虚弱的症状: <h3> </h3><h3>  1、食欲减退、烦躁哭闹,易感冒发烧。 </h3><h3> </h3><h3>  2、脾系症状,有口气、腹胀、大便或干或稀。 </h3><h3> </h3><h3>  3、面色萎黄发花、眼白有蓝斑。 </h3><h3> </h3><h3>  4、夜眠欠安、脑袋出汗,爱趴着睡、睡时眼睛漏缝。 </h3><h3> </h3><h3>  5、舌质偏红、舌苔白厚或厚腻,还可长时间地表现为地图舌。 </h3><h3> </h3><h3>  6、皮肤粗糙、干燥、黯淡、皱纹、色素沉积甚至出现斑丘疹,一旦出现亚健康状态,治疗上调和脾胃,同样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h3><h3> </h3><h3>  脾胃共同主持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点。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气主降,使饮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气主升,则饮食物之精华得以营养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喜燥恶湿。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相辅相成对立统一。脾胃不和,即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临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洁)、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 </h3><h3> </h3><h3>  脾胃虚弱,临床以食欲减退,食后腹胀为主要表现的证。 常见于胃脘痛、腹胀、呕吐、 嗳气、泄泻、便秘,以及西医的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等疾病。中医认为,高血压病多由精神紧张,忧思郁结,嗜食肥甘,饮酒过度等使肝肾阴阳失调,脾胃不和所致。治疗原则以平肝清热,育阴潜阳,滋肾涤痰等为主。</h3></h3> <h3>脾胃粉的做法:<h3>1.姜切末,红糖适量(依个人甜度喜好)</h3><h3>2.上锅煮开红糖姜水,</h3><h3>3.脾胃粉用少许凉水调至稀糊状倒入滚开的姜水中开锅后小火再煮十五分钟即可。</h3><h3>4根据个人喜好添加青菜,花生,红枣等</h3><h3><br></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