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那一轮明月

广陵叶健

<h3>   暑假虽然已过,白天,炎炎的暑热似乎还在与我们纠缠不清。可是白露刚过,忽然间就感觉夜空寥阔起来,月亮清澈明净了许多,原来,不经意间,中秋已然临近。 春有百花秋有月,那是人间好时节。月缺月圆,总是惹得万众愁肠。一轮中秋的圆月,寄托的是阖家团圆,寄寓的也有离愁别绪。 人世间最圆最亮最美的月亮在哪里?能够求同的答案可能只有一个,那就是故乡。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故乡的明月是人内心深处最温馨和柔美的地方。“月是故乡明”,是每个人性情的自然流露。<br></h3> <h3>  但要问起,具体哪个城市的月亮最美最亮,答案永远无法求同。每个人都会坚持认为,自己所在的城市,都有最亮最美最圆的月亮。 真正配得上“月亮城”美誉的城市,是扬州和绍兴,因为唐诗和宋词里是这么说的。 也许是扬州人对月亮天生有种向往与执着,月亮也对这座城市特别地钟情与眷顾。 历史上的诗词歌赋,写扬州月的真的不可计数,可以说俯拾皆是,信手拈来。扬州月,是诗,是画,是情怀,更是文化。<br></h3> <h3>  最唯美的月是春江花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扬州人张若虚凭这首诗就“孤篇盖全唐”。   扬子津头,瓜洲渡口,岸水临风,明月当空。倘若能够登上当年的大观楼,极目远眺,千百年前,当时明月,江海相连,月潮共生。一幅《春江花月夜》诗画美景仿佛卷轴轻舒,尽展眼前。 白天漫步江边,看到的是江水长,秋草黄。此刻,水天已浑然一色,夜空干净得没有丝毫的杂质,空中皎洁的一轮明月,在江水中曳出长长的亮影。天上月圆,人间月半,仰望天心一轮皓月,人就融化这在淡淡的月色之中,心旷神怡,真的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br></h3> <h3>  有人以扬州现在地理位置的理解,对《春江花月夜》是否写的是扬州,提出质疑。其实问问隋炀帝,便知大可不必。 隋炀帝对扬州历史上的地理位置有过准确描述:“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那时扬州,江河湖海可都有。 更让人想不到,张若虚之前,隋炀帝就写了《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这就不难理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受了谁的启发。 隋炀帝站在扬州蜀冈之巅,远眺江海,暮霭沉沉,江海浩淼。 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 很难想象,这个暴虐之君会对扬州月充满温情和迷恋。以至于宋元鼎写下《炀帝冢》:“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br></h3> <h3>  最明亮的月是二分明月。 唐朝是诗歌的朝代,徐凝能被人记起,是他的代表作《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这明显是一首怀人诗,但标题却不明题怀人,而偏说怀地。 在诗人徐凝笔下,佳人的泪眼,美女的愁眉,无不令人肝肠寸断,梦绕魂牵。最奇特的是,普天之下总共三分月色,倒有二分被扬州独占,面对这二分明月,却教人爱也不是,愁也不是。<br></h3> <h3>  由于这首诗,后世之人对扬州的向往如醉如痴。 扬州人知恩图报,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和一座桥。只是最新翻修的徐凝门桥,过于现代感,加之紧邻此桥,小区高楼林立。临桥望月,便少了一份韵味。 但“二分明月”自此成为扬州的代称,让其它城市只能嫉妒和眼谗。 “二分明月楼”曾是扬州盐商的一处私家园林,园内亭台楼榭,假山怪石,小桥流水,树影婆娑, "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是扬州观月的绝佳去处 梅花岭畔,小秦淮河边,月色之下,暗香浮动。寂静肃穆的史公祠大门两侧, 有清代诗人张尔荩撰写的门联:“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缅怀的是明朝忠烈史可法。<br></h3> <h3>  最多情的月是风花雪月。 诗人徐凝借怀地而怀人,似乎还半遮半掩,羞羞答答。杜牧在扬州则完全是个倜傥风流的才子形象。 他落魄江南,寄居扬州,放浪形骸,纵情青楼。一首《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让多少青衫士子为之感怀。 十年一觉,杜牧对江南扬州的月色非常挂念,写下《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远山的眉黛在夜幕中隐约如世外仙子。长堤秋柳,柳下堤岸,岸内湖水,水中明月,月凉如水,万物成霜。凄美婉转的箫声,吹起那羽衣霓裳。 其实,吴家砖桥也行,二十四座桥也罢。江南美景无数,又有哪些能比得上明月桥头,玉女吹箫那样风情万种迷人醉呢?<br></h3> <h3>  如今的二十四桥是扬州瘦西湖风景区内的经典景区。瘦西湖算得上是月亮主题景区,堪称月亮湖。 中秋满月,五亭桥下十五孔,孔孔见月。 小金山上,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桂花盛开之际,闭门推窗,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 顿时领略到郑板桥所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的美妙意境。<br></h3> <h3>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时的扬州城,商旅繁华地、富贵温柔乡,就连扬州月亮也是天下最美最亮,是达官贵胄,文人墨客,商贾名伶向往的天堂。连布衣诗人张祜也发出感慨:“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干脆和扬州的月亮一起终老吧! 唐如此,宋亦如是, 秦观即使在镇江西津渡把酒临窗,仍然在想念对岸扬州曾经的风花雪月。写下《长相思》“铁瓮城高,蒜山渡阔,干云十二层楼。开尊待月,掩箔披风,依然灯火扬州。 绮陌南头,记歌名宛转,乡号温柔。曲槛俯清流。想花阴,谁系兰舟?” 山水比庙堂实在,烟花比宏图情切。而唯有将满腔情感倾诉于风花雪月,才能暂时忘却自身的烦愁。<br></h3> <h3>  最醉美的月色是荷塘月色。 语文教科书里,《荷塘月色》是经典美文,先生是要求诵读的。 时至今日,尚能背诵其中的段落。“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读此文不仅是感觉到美,而且亲切,因为朱自清先生也是扬州人。尽管身在清华园里的荷塘边。他依然记挂扬州,记挂江南遍地的荷塘。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经典的写景散文,是情与景的完美交融,情到深处,景到美处,读之如饮玉露琼浆,沉醉不知归路。 《荷塘月色》中的荷塘本很平常,而在朱自清笔下,却无美不备,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叶,薄薄的春雾,蓊蓊郁郁的树及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这哪里是清华园?这就是江南水乡醉美的月色风光。<br></h3> <h3>  月缺月圆,转眼千年。扬州尽管已不复“扬一益二”当年的地位与繁华,但和其它城市一样,格局正在变大,已非唐宋可比。 如今的扬州,“东水西山一路连、南江北湖一河牵”,依然不变的是她的水木清华。万福桥上,明月湖里,随便掬起一捧水,里面都有一轮明晃晃的月亮。 更为难能可贵的,在城中央,也在水中央,扬州人一直象呵护月亮一样呵护着扬州古城。那轮明月,一直悬在文昌阁和四望亭的尖顶上,宋夹城和东关街的城楼上,也出没在老街寻常人家的花格窗里,马头墙上,在老巷深处的树梢头,老井里。 满城月桂飘香,满眼月色朦胧。此时此刻,无论你是住民,还是过客,沐浴着这薄雾轻纱,如幻如梦的月色,犹如沉浸在醇香美酒的微醺之中,那似真似幻,天人合一的感觉,的确是一种享受。<br></h3> <h3>  回到家,夜已深。月至中天,如练的月光水银泻地般地铺满了整个天井。 忙碌一天,母亲还没歇下,她还有更为重要的事情没有完成。 天井里的小桌上,摆放着月饼果馔,她在铜盆里认真地洗手,然后焚香,双手合十,非常虔诚地对月祭拜。 铜盆里的水晃晃悠悠地平静下来,那轮明月又回到盆中央。 这个慈宁的老人,在默念着什么,她在祈愿众生在这银蟾光满的月夜,都有不远千里的相聚,都有母慈子孝的团圆。<br></h3>